事情其实很简单:世界就像我们的梦境,没有人能决定我们做什么梦,也没有任何人能强迫我们做梦。我们的梦和我们的心息息相关,仅仅是代表我们自己和我们心中所想。我们的心、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决定了我们能看见怎样的人生和我们看待人生的方式,并且会将我们内在的状态显现于外。如果我们的内心有痛苦,就会把这份痛苦释放到我们身外的环境里;如果我们的内心是快乐的,这份快乐自然会显现出来,于是世界就变成了令你快乐的地方;如果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仇恨,这些东西也会完完全全地显示出来。所以我们比我们自己想象的更能影响环境和现实。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事:当我们想要做一件大事,准备了很久,期待了很久,但是结局总是不能如我们所想,正当我们完全放弃的时候,却突然得知,事情做好了,我们的目标完成了,这是因为我们不再造作什么。我们总是习惯从自身的缺憾或匮乏感来看待事物,而不信任自己的力量和我们自身存在的丰富性。我们被说服这就是真相和过日子应该有的方式,所以必然会出现痛苦。当然,我们不能马上摆脱各种各样的欲望,我们的内心还会存在对自己和他人强烈的恨意,也会困惑于自己是谁以及实相是什么,更会有各种不同的力量促使我们去追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去探究这一切,好让那些痛苦的重量和包袱减轻,直至消失。当我们投入激烈、忙碌的外在活动时,一定要让内心安静下来,放慢速度。如果我们的心很忙乱不安,没有安住在当下,我们进行的外在活动也会忙碌而不顺利。只有放慢速度,静下心才能看见我们人生整个活动的过程,继而了解自我,最后看到当下的真相。
设定目标的练习,可以让你独自面对当下
通过设定目标的练习,你会逐渐看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意志力的运作,就可以独自面对当下的真相。
——《解脱之道》
人们之所以总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烦恼,是因为人们总是生活在过去或者未来,而往往忽视或者并不理会生活的当下。一个真正懂得活在当下的人能在快乐来临的时候就享受快乐,痛苦来临的时候就迎接痛苦,在黑暗与光明中,既不回避也不逃离,以坦然的态度面对人生。
一个人如果忘记了无始无终的时空观念,对现有的生命悠然而受之,天冷了就穿衣服,天热了就脱衣服,受而喜之,才能顺其自然,活在当下,不预支明天的烦恼。是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现在你做的事情,最重要的人就是现在和你一起做事情的人,最重要的时间就是现在。
从前,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
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落下。
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落叶,这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
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
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地摇树,他认为这样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于是小和尚一整天都非常开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里一看,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落叶满地。
这时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
小和尚终于明白,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地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认真地活在当下、面对当下,并不像故事中说的那么简单。所以在内在工作中,我们会做某种特别的练习,来帮助我们理解以及释放出这份真正的意志力,我们把这项练习称为设定目标。这项练习听起来有点矛盾,因为它似乎是在训练错误的意志力。一开始,设定目标的练习好像是在教我们运用错误的意志力,但其实它就是在我们跟当下的真相共处。它的目的不是为了要达到什么,而是要我们学会如何安住在当下,看见当下的真相。
那么我们如何进行设定目标的练习呢?如果你想了解一个问题,就必须采取跟这个问题相关的行动,这样你才能真的了解它。比如说,你想了解为什么你总是想要得到别人的注意,于是,你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你必须不断观察自己是如何引起别人注意的。你也可以设定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每天留出三十分钟的时间来做一些不引人注意的事情。这就叫做设定目标的练习。当这项练习进行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逐渐看清楚什么是真正的意志力的运作,什么是独自面对当下。设定目标的练习可以让你独自面对当下的真相,而不会企图依赖某个团体的支持。只要你在设定目标时精确地说出你准备做什么,隔多久做一次。这样的精确度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能帮助你尽快地达到目标,在当下独立起来。
安住于当下,就是不企图达到任何目的
安住于当下就是不企图达到任何目的,轻松地放下自己,毫不费力地安住于当下。
——《自我的真相》
现在,有很多书籍或大师不断从灵修、佛教、心理学的角度来告诉人们要活在当下、安住于当下。也许很多人都会感到困惑,有时能感觉到当下,有时又不能;有时感受到的当下很美妙,有时却觉得当下很痛苦。这些都无妨。我们只要做好必须做的事情,再看看眼前是不是有什么东西使自己难以安住在当下。因为我们的信念或妄念通常会阻碍我们安住于当下,只要我们不再随着自我的好恶、期望、理想而起伏,自然就能安住于当下。
有一个美国商人看见一位墨西哥渔夫每天用一点时间抓够他们一家人生活所需的鱼后就不工作了,于是他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多抓一些鱼去卖钱呢?不然你一天剩下那么多时间都用来干什么呢?”
渔夫回答:“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几条鱼,回来后跟孩子们玩一玩,再和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们儿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过得充实又忙碌呢!”
美国商人不以为然,帮他出主意:“我是美国哈佛大学企管硕士,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应该每天多花一些时间去抓鱼,然后买条大一点的船。你自然就可以抓更多鱼,再买更多渔船,然后组成一个船队。到时候你就把鱼直接卖给加工厂,或者自己开一家罐头工厂,控制整个生产、加工处理和营销的过程。然后你可以离开这个小渔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矶,最后到纽约。在那里经营你的企业,到时候你就发了,可以大把大把地赚钱!”
渔夫问:“这要花多少时间呢?”
美国人回答:“15~20年。”
渔夫又问:“然后呢?”
美国人说:“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边的小渔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随便抓几条鱼,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们儿玩玩吉他!”
渔夫疑惑地说:“我现在不就是在过这样的生活吗?”
美国哈佛大学企管硕士苦心策划、经营一辈子的结果就是渔夫现在的生活,虽然很讽刺,但也提醒我们:我们进行的一切活动、内在工作都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时时刻刻的感受。其实,那个硕士的错误在于他忘记了生活就是活在当下,而不是为了一个目标而活。正如阿玛斯劝诫进行内在工作的人们:“其实安住于当下便是存在,存在就是不企图达到任何目的。”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来让自己安住于当下,但这样得来的并不是真正的自在,只会得到一种成就或结果。我们只有毫不费力地安住于当下,不企图达到任何目的,才能轻松地放下自己。
毫不执著地臣服于当下,就是真正的意志
意志真正的作用就是毫不执著地臣服于当下所发生的事。
——《自我的真相》
人生一世,每个人都想此生了无遗憾,都怀着预期的目的努力让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正确无误。可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因为世事不可能尽如人意。如果你抓住过去不放,后悔不已或念叨着“明天会更好”,奔着理想的明天而去,那么你就只能一直在痛苦中打转。
英国医生威廉·奥斯勒爵士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时对学生们说,1871年的春天,年轻的他在一本书中看到一句托马斯·卡莱里写的话:“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事,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当时,他是蒙特瑞综合医科的一名学生,平日他对生活充满了忧虑,担心通不过期末考试,担心每天该做些什么事情,怎样才能开业,怎样才能生活。但看到这句话时,威廉·奥斯勒爵士突然醒悟了,他放下了之前那些无谓的担忧,开始专注地活在每一个完全独立的当下,只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一步一步踏实地走下去。最后,他成为了一位有名的医学家,一手创办了全世界知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还成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教授,又被英国国王册封为爵士——这是学医的人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就是因为这句话,威廉·奥斯勒爵士不但获得了惊人的成就,还度过了心无挂碍、无忧无虑的一生。
威廉·奥斯勒爵士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不论怎样,人们都应该把握当下、臣服于当下、臣服于眼前所发生的事。因为当下是我们唯一一个能够体验生命之流的地方。就算我们对当下有诸多不满或抗拒,也不能逃离它,而要放下内在所有的抗拒,彻底接受眼前发生的所有事情,也就是我们要臣服。对有些人来说,臣服带有负面的意味,它是在暗示失败、放弃,不能接受生命的挑战、灰心丧气等。然而真正的臣服绝不是那些人所想的样子,它不是要我们被动地忍受所处的情境、遭遇,也不是要我们不做任何计划、努力或不采取积极的行动,更不是软弱可欺,相反,真正的臣服蕴涵着极大的力量,意味着不再执著。
当一个人臣服于当下,他就会拥有一股灵性的力量,而之前那个惨兮兮的、充满憎恨的、自怨自艾的、虚假的、不快乐的自我就不再存活了。通过臣服,我们的内在也会从当下的情境中解脱出来,我们还会惊奇地发现,之前那些困扰我们的现实不费吹灰之力就被改变了。
阿玛斯认为,臣服就是以顺生命之流而动代替逆流而上。如果我们能够无条件且毫无保留地接受当下这一刻,我们就会获得自由。但是,作为一种纯粹的内心现象,臣服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从外面采取行动或改变现状,也不需要我们对整体的现状照单全收,仅仅去接纳那个叫做当下的微小片段就好。
做当下的你,允许下一刻自然显现
任何事都可能发生,你根本不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你只能做自己,做当下的你,然后允许下一刻自然显现。
——《内在的探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内心总有很多失去的无奈、不得的遗憾,也有很多美好的憧憬和幸福的向往。我们拼命地赚钱,透支身体,来满足各种欲望,实现各种理想,但当我们停住脚步,却发现我们将自己丢失在茫茫的都市之中,心灵也不知所终,没有什么不会改变,没有什么顺遂如意,我们在这样的现实中不知道能抓住什么或留住什么。
一位哲学家途经荒漠,看到一座很久以前的城池的废墟,哲学家想在此休息一下,就顺手搬过一个石雕坐下来。望着被历史淘汰下来的城垣,想象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哲学家不由得感叹了一声。忽然,有人说:“先生,你感叹什么呀?”他四下望了望,却没有人,正在他疑惑的时候,那声音又响起来,是从那个石雕那里发出来的。哲学家仔细端详那个石雕,原来那是一尊双面神的神像。哲学家好奇地问:“你为什么有两副面孔呢?”双面神回答说:“有了两副面孔,我才能一面察看过去,牢牢地汲取曾经的教训;另一面又可以瞻望未来,去憧憬无限美好的蓝图啊。”
哲学家说:“过去只是现在的逝去,再也无法留住,而未来又是现在的延续,是你现在无法得到的。你不把现在放在眼里,即使你能对过去了如指掌,对未来洞察先知,又有什么意义呢?”双面神听了哲学家的话,不由得痛哭起来,说:“先生啊,听了你的话,我才明白我落得如此下场的根源。”哲学家问:“为什么?”双面神说:“很久以前,我驻守这座城池时,自诩能够一面察看过去,一面又能瞻望未来,却唯独没有好好地把握现在,结果,这座城池被敌人攻陷了,过往的辉煌都成了过眼云烟。我也因此遭到人们唾弃而被弃于废墟中。”
故事中那个双面神只专注于过去和未来,没有把握住现在,才会失守城池,被人唾弃。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有这样三种人:第一种人只会回忆过去,在回忆的过程中体验感伤;第二种人只会空想未来,在空想的过程中不务正事;只有第三种人注重现在,活在当下,让事情自然地发展下去。其实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我们根本不可能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如果我们用各种方式去操控它,只会阻碍它的发展。所以,我们只能选择做当下的自己,然后允许下一刻自然地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