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的事也要投入100%的热情
常有人形容公司职员有所谓的“三天”、“三个月”和“三年”这三个关卡。也就是说,上班三天,便会心想:“原来公司不过如此!”原本的幻想在此时几乎烟消云散。三个月时,对公司的状况与人事都已熟悉,被交付的工作也大概都可以应付,便开始进入东嫌西嫌的批评阶段。从上司说话的态度到办公室的布置,每—件事都有能挑出毛病的地方。经过三年之后,差不多也可以独当一面了,如果这时还觉得工作不适合自己,那么大可以一走了之。
从以上三个“关卡”可以看出,一般员工在经过最初的摸爬滚打之后,最容易产生消极的思想,认为自己这辈子已经步入一个既定的轨道,不再有种种年轻的冲动与欲望,只要安分守己、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就可以了。然而这种斗志与激情的消失是最可怕的,它意味着人已习惯了自甘平庸与沉沦。不需全力以赴就可胜任工作时,人就容易流于傲慢,对别人的劝告也嗤之以鼻。这样的工作态度是相当危险的,如果缺乏那份热情与目标,就如同帆船失去风力一般,只会离成功愈来愈远。所以我们应该经常保持最初的那份执著与热情,并时时检讨自己,修正方向。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热情就如同生命。凭借热情,我们可以释放出潜在的巨大能量,发展出一种坚强的个性;凭借热情,我们可以把枯燥乏味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使自己充满活力,培养自己对事业的狂热追求;凭借热情,我们可以感染周围的同事,让他们理解我们、支持我们,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凭借热情,我们更可以获得老板的提拔和重用,赢得宝贵的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一个晴朗的下午,美国作家威·莱·菲尔普斯去逛纽约的第五大道,突然想起来自己的袜子划破了,需要买一双短袜。至于买一双什么样的,作家觉得那是无关紧要的。他看到第一家袜子店,就走了进去。一个年纪不到17岁的少年店员,迎面向他走来询问道:“先生,您要什么?”
“我想买双短袜。”作家看到这位少年眼睛闪着光芒,话语里含着激情。“您是否知道您来到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袜店?”作家一愣,发觉自己从来就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仅仅需求一双短袜,走进这家商店纯粹就是一种偶然。
很快少年麻利地从货架上拖下几只包装不同的盒子,并快速地把里面的袜子一一打开,展现在作家的面前,让他鉴赏。“等等,小伙子,我只要买一双!”作家有意提醒他。“这我知道,”少年说,“不过,我想让您看看这些袜子有多美,多漂亮,真是好看极了!”
少年的脸上洋溢着庄严和神圣的狂喜,像是在向作家启示他所信奉的宗教玄理。作家立刻激起了对这个少年的兴趣,把买袜子的事情抛于脑后。作家略微犹豫一下,然后对那个少年说:“我的朋友,如果你能一直保持这样的热情,如果这份热情不只是因为你感到惊奇,或因为得到一个新的工作——如果你能天天如此,把这种热情保持下去,不到10年,你会成为美国短袜大王。”
普通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的确,拿出100%的热情来对待1%的事情,而不去计较事情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你就会懂得,原来每天平凡的生活竟然是如此的充实和美好。
弗兰克·帕特在做人寿保险推销工作之初,业绩平平。这时卡耐基先生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卡耐基说:“弗兰克·帕特先生,你毫无生气的言谈怎么能使大家感兴趣呢?”于是,他决定以自己最大的激情来做推销员的工作。
有一天,弗兰克进了一个店铺,怀着极大的热情试图说服店铺的主人买保险。店主人大概从未遇到过如此热情的推销员,只见他挺直了身子,睁大眼睛,一直听弗兰克把话说完,而且最终没有拒绝弗兰克的推销,买了一份保险。从那天起,弗兰克的推销工作才真正开始。“我认为激情是决定我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我以前也曾被人骂成是懒惰的家伙,但自从我决定以超强的激情来对待自己的职业时,事情开始有了变化。”弗兰克·帕特深有感触地说,“在12年的推销生涯中,我目睹了许多推销员靠激情成倍地增加收入,同样也目睹了更多人由于缺少激情而一事无成。”
弗兰克·帕特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与其说取决于他的才能,不如说取决于他的激情。凭借激情,他在烈日当空的酷热中超常发挥;凭借激情,他感染了成千上万的陌生人,使他们成为他的客户。
热情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是自信与自尊的源泉!热情潜在的价值往往超越金钱,热情还是行动的信仰,有了这种信仰就能战胜许许多多的困难……如果你失去了激情,那么你永远不可能在职场中立足和成长,永远是离高薪最远的员工之一。要想获得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奖赏,你必须像最伟大的开拓者一样,拥有将梦想转化为现实的激情。
培养专注力,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有人把专注力界定为这样,就是把意识集中在某个特定的欲望上的行为,并要一直集中到已经找出实现这一欲望的方法,并且成功地将之付诸实际行动。
培养精神上的专注力能够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终生在哲学的矿藏中掘进,终成大师。他的体会非常实在:“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情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他必须专注于一事,而不可分散他的精力于多方面。”歌德也曾这样劝告他的学生:“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是成长的必要条件。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只有当他全神贯注于某件事时,他才会在这方面取得成绩,才有可能不断向自己的极限挑战。
一个成功的经营者曾经说过:“如果你能专注地制作好一枚针,应该比你制造出粗陋的蒸汽机赚到的钱更多。”对一个领域百分之百地精通,要比对100个领域各精通百分之一强得多。面对外界的干扰,你的抗御力决定了你成功的几率;抗御力越强,你成功的几率就越大。正所谓:“不是聚焦的太阳不能燃烧。”凡大学者、科学家取得的成就,无一不是“聚焦”的功劳。从古至今,只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心无二志、专注勤勉的人。专注是通往成功路上的敲门砖,我们在追求成功、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必须学会舍弃一些东西,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无谓的精力浪费,从而更能集中才智,将一件事情做大、做精、做强。
“人能一其心,何不知之有哉?”意思是,人如果能够专心致志,那么什么事情办不到呢?聪明的人懂得专注的重要性,他们做事的时候,能够沉得住气,坚决不让自己的精力分散开来。只有这样,才能坚持于一件事而最终取得成功。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呢?以下有5个建议:
1.要做到不脱离主要目标
著名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建议:在行动时我们要分清目标的轻重缓急,如果随意地胡乱瞎抓一气,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劳而无功”;在执行过程中要善于把握事情关键,不能不分主次,甚至把力气都使用到次要方面,导致总目标的偏离,这样,付出的代价再多也无济于事;目标的调整应当谨慎、可行。一般情况下,在目标的修正上只能做些微调,而不能彻底改变,偏离目标的抉择,导致的损失无疑是十分惨重的。
2.要学会集中精神
高级神经活动研究专家芬克博士说:注意力这种心理现象,是由大脑皮质活动的重要规律之一——“神经过程的诱导律”所支配的。人在做某一件事时,大脑皮质的某一区域就会发生一种兴奋过程,其他相邻的区域则相应发生一种抑制过程。这样,一个兴奋,一个抑制,就构成了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如果一名职场人士在工作的过程中神不守舍,就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将工作搞得一团糟。
3.一次只能做一件事
凡是卓有成就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很注意地精力用在做一件事情上。著名的效率提升大师博恩·崔西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一次做好一件事的人比同时涉猎多个领域的人要好得多”。富兰克林将自己一生的成就归功于“在一定时期内不遗余力地做一件事”这一信条的实践。
4.为自己工作制定一套程序
加州口腔医生艾尔每天都在同一时间起床,开车走同一路线上班,把车停在同一个停车位。他穿外科手术服时总是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总是先洗右手,再洗左手;检视病人时总是站在同一个位置。这并不是什么迷信。他按照习惯行事,能够有条不紊地专注状态。芝加哥大学人类学教授哈利·齐克仁米哈勒认为:“这就好像比赛前的运动员或主持典礼的牧师,习惯性的行为能使人较易全神贯注于眼前的挑战。习惯性的活动使人把精神重新集中起来。”你也可以为任何工作制订一套行事程序。
假如你不太喜欢手头的工作,不妨为自己建立一个工作顺序:先给自己泡杯茶,然后清理书桌,把笔放在左边,计算机、电话在右边,最后开始做自己的工作。天天如此,要不了多久,你就能在做守这些程序后自然而然地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并且全力以赴地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