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如今在商界流传甚广的“30秒钟电梯理论”或称“电梯演讲”。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益。节省时间就是为企业创造效益。员工就要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提升工作价值。提高时间的含金量。要提升工作价值,而不是努力工作。我们可以针对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对自己做一下价值分析:
假定一个部门平均每人月收入400元,这400元占每人每月创造新价值的27%,则每人每月创造新价值为:400÷27%=1482元。每人每天工作为7.5小时,每月工作23.5天,则每人每月工作时间=7.5×23.5×60=10575分钟。每人每分钟创造的价值=1482÷10575≈0.14元。因此,如果办一件事,需要3个人工作5天,则办此事的成本为3×5×7.5×60×0.14≈945元。
通过这种价值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到,每个人每一分钟的工作价值都是可以量化的,你做了多少事,产生的多大价值,很容易就能计算出来。对于某些人来说,虽然看上去非常忙碌,但通过价值计算却发现其实效率非常的低,这也就难怪领导会不满意了。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提高效率呢?就是要把价值管理植入我们的工作当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最有价值的事。利用好时间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凡事分清轻重缓急,一切以要事为先,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将时间用在回报最高的地方。
汉夫特是加拿大渥太华一家宾馆的主人,他以“懒惰”著称,凡是能交给手下干的事,他绝不亲自去做。宾馆业务虽然繁忙,他却整天悠闲自在。有一年的圣诞节,他让宾馆全体员工分别评选出10名最勤快和10名最“懒惰”的员工。汉夫特叫人把这10名最“懒惰”的员工叫到他的办公室。这些员工忐忑不安,以为老板要炒他们鱿鱼,可是令他们感到意外的是,一进门,汉夫特就说:“恭喜各位被评为本宾馆最优秀的员工。”
这10名员工面面相觑。看到大伙这样,汉夫特微笑着解释道:“根据我的观察,你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送到餐桌上,一次就把客人的房间收拾干净,一次就把工作干完,因而在别人眼里你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闲着,无所事事。但依我看,最优秀的员工无一例外都是‘懒汉’——‘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不想去做。而勤快员工的‘勤’,大多表现在整天忙忙碌碌,不在乎把力气花在多余的动作上,做一件事不在于往来多少趟、花多少时间,如此,工作能有效率吗?”
也许你会觉得汉夫特的行为不可思议,这并不奇怪,因为你还没有弄懂工作追求的是什么。有人曾经问过许多公司的管理者:什么是评价员工的标准?他们都毫不犹豫地说:业绩。要提升业绩,就要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可见,一名员工,无论他其他方面表现得如何出色,对待工作如何勤奋,只要他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业绩,一切都是白费工夫。虽然勤奋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一个只知道勤奋的人并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的人才,如果要打分的话,他只能得60分。那更关键的是什么呢?更关键的是巧干,即另外的40分。
不是“做完就行”,而要“做好才行”
工作中,老板关心的事不是出现了什么问题,应当怎样去解决。他们关注的只是问题有没有解决,有没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成功的人永远比一般人做得更好、更彻底。
李开复在攻读博士学位时,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语音识别系统的识别率从以前的40%提高到了80%,学术界对他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当时,他的老师认为,只要把已有的结果加工好,写好论文,几个月之内他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了。
但是,李开复很清楚,第一步的成功给他提供的只是一个机遇,而不是一个答案,因为80%的识别率虽然已经很优秀了,但绝不是最后的最佳结果,因为他用的方法只是冰山一角。而且,他已经公开发表了研究成果,每一个研究机构都会学习、使用他的方法,所以,如果李开复当时放松下来,不再做实验,埋头写论文以求尽快毕业的话,别的学校或公司很快就会超过他。
然而,李开复不但没有放松,反而更加抓紧时间研究攻关,甚至为此推迟了他的论文答辩时间。那时候,他每周要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6个小时。这些努力没有白费,它们让李开复的语音识别系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识别率从80%提高到了96%。在李开复毕业之后,这个系统多年蝉联全美语音识别系统评比的冠军。
如果李开复当时在80%的水平上止步不前,骄傲自满,而不去做得更多更彻底的话,他就不能取得辉煌的成就。
西谚有云:“工作中的傻子永远比睡在床上的聪明人强。”成功的机会总是属于那些沉得住气、主动提升自我的人。当你能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服务的时候,成功也会伴随而来。任何一个老板都在寻找这样能够不断升值的员工,只有这样的员工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职场上没有永远的红人。一名优秀的员工,不仅会像自己的老板那样敬业工作、尽职尽责,以老板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还能沉得住气,比别人做得更多、更彻底。他们经常会留神一些额外的责任,关注一些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他们的行为总是超越老板的期望,他们始终是老板眼中最优秀的员工。
大学毕业生张吉和杜明同时被招聘到某物流公司。张吉按部就班,认认真真地完成经理交办的每项工作,没出什么差错,他自己也比较满意。杜明却没有自我满足,在工作中,他不断地学习运输行业的有关知识,很快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客户的分析中,他发现华北地区的货物运输常有滞期现象,经分析发现多是由于修路原因造成。
于是,他通过电脑交通网络,对北京周边地区各交通干线的路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摸底,每天列出一份动态的路况交通图送给经理参阅。就是这份动态的路况图,对公司的货物运输起了重要的疏导作用,不但缩短了有效运输时间,而且减少了因堵车、绕行而产生的运输费用,受到公司领导的重视和奖励。当然,3个月后,公司继续聘用的是善于不断进步、能力不断提高的杜明。
老板永远不会欣赏那些“按钮式”员工,他们需要有职场野心,能够主动晋升的员工。要想取得成功,还需要奋力拼搏,必须比别人做得更多、更好,从而赢得更大的提升空间。
身在职场,每一位员工都应牢记一句俗语:“对未来的真正慷慨在于向现在献出一切。”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工作态度,那么幸福就会找到你。“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勤劳不富”,所以在工作中,你不是“做完就行”,而要争取做到最好,这样,你才能够在职场的“秋天”收获丰硕的果实。
做“安全卫士”:责任心构筑企业防火墙
“防火墙”在电脑术语中,是一种隔离技术,可以将危险的病毒隔离在外面,一旦防火墙出现了漏洞,病毒马上会大举入侵。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员工都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以企业兴衰为己任,无形中就为企业铸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病毒就难以入侵,换言之,事故发生的几率就会降低。
在企业这个大系统中,也随时会出现“安全危机”,这时,我们就应当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做好安全的隔离工作,为企业的健康发展筑起一道“防火墙”。
“白庆军,我听到中轴承响声不对,你爬到抽油机上看一下咋回事。”2009年10月19日上午,大港油田采油三厂作业二区管理三站正在风33-19井进行例保的管理站副站长张国鑫对管井工白庆军说。
“张站长,没系安全带不能上抽油机!”白庆军说。
“中轴有护栏没事,还有好多活要忙呢,抓紧时间赶紧上,别磨蹭了。”张国鑫虎起了脸。
看着张国鑫一脸认真,白庆军也不示弱:“站长,咱天天学反违章六条禁令,第二条就是严禁违反操作规程操作,现在没有系安全带,这活儿我不能干!”
“没事,我主管安全,出了事我负责!”张国鑫看起来有些生气了。
“你这是违章指挥,出了事谁负责都晚了,说什么我也不干。”白庆军也急了,憋得满脸通红。
“好样的!”张国鑫笑起来,满意地拍了拍白庆军的肩膀,“看来你是真把六条禁令记到心里了,安全带我早带了,刚才就是考考你敢不敢对违章行为说不。”张国鑫边说边从工具包里拿出安全带,让白庆军系上。
白庆军怔怔地看着张国鑫,长长舒了口气,哭笑不得地说:“幸亏我还算是有原则的人,要不真上你当了!”这时张国鑫又一脸严肃起来,说:“这样才能检验你的安全意识是不是做到了入脑入心,刚才的表现证明你做到了。安全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关系到生命的大事,马虎不得!”
“明白了,我随时接受考验!”白庆军系好了安全带,动作熟练地爬上了抽油机。
白庆军的行为体现了对工作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他的这种责任感让领导者认为可以对他委以重任。而对每一个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也是像白庆军这样能够为企业的安危和发展担起责任的员工。
在战斗中,最容易出现危险的地方是第一线,最容易发现危险的也是第一线。同样,在企业中,最容易出现危机和发现危机的也是在我们具体的工作中。关于企业危机,一位著名的企业危机管理专家曾告诫管理者:公司必须关注那些逐步升级的、引起局外人不必要关注的、干扰正常经营运作的、危及公司领导人正面公众形象的或者妨碍公司利润的种种事件。公司危机检测可以利用下面几点来检测事件的严重程度:
必须与哪些短期、中期的竞争对手以及其他社会和政策要素作斗争?
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经营方式?
有哪些特别事件的发生可能影响到我们维持和发展市场的能力?
检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从那些最了解公司经营状况的人——你的顾客和员工那里收集信息。鼓励员工之间、员工和管理层之间、中层和高层之间信息共享;询问销售人员以了解顾客说了什么;不仅需要了解产品现状,还要了解顾客对产品的未来希望。
“员工是你最好的哨兵。”《哈佛商业评论》杂志关于危机管理的一篇文章说,“询问员工看到了何种潜在危机,并征询员工的意见,还要给那些报忧者一定的奖励。”同时,不要忘记向他人学习,研究竞争对手是如何解决你也有可能面对的问题的。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让自己成为最坚固的“防火墙”,保证企业安全,也就是保证自己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