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夫人几乎前后同时怀孕,整个燕王宫也再次忙碌了起来。
反而刘陔又成了最闲的一位。
除去处理政事的时间,刘陔便在阅文馆和农场打发时间。
有了怀表计时,刘陔现在可以随时随地的注意时间,只需要看着时间回去便可。
不过对于刘陔来说,却有一件事,一直在其心中酝酿。
那就是科举。
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
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
管理天下由天子、诸侯、卿、士。
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有客卿、食客等。
到了汉朝,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
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
晋、六朝时沿用此制,九品中正是察举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员负责。但是,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材,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每年贡士三人,后设不同科目选拔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选拔人才,就是以应策取士,分科取士,这就是科举的前身。
之后科举在唐宋进一步发展,至明清到达巅峰,最后在清末被废除,一直持续了近一千三百年。
不过刘陔所立的科举制度,和历史上的科举略有不同。
首先历史上的科举大多以诗赋,经义为题,到明清后又逐渐以八股取士,使得明清后,特别是清之后科举也成了束缚世人思想的工具,而失去了他的本意。
刘陔希望建立的是一种能自我更新的,有生命力的考试制度,而不是慢慢的成为了束缚的工具。
所想如此,就必须打破以经义为题,在科举之中加入各种学科,特别是自然科学,算学,商学等科目,如此不仅可以获得多种人才。
看来自己是时候将格物之学彻底推广了。
其次,科举及第之后,便会直接被任命为官,这也是弊端之一,到明代,科举进士后,甚至还有特权,所以这也是刘陔要改变的。
加入实习期和试用期,除非有重臣的推荐,或者实习期内表现非常优秀的,才能最终任命为官。
同时为官之后也有考核,若考核不及格,便会罢官。
官员升迁也要以考核为主。
还有一点最重要的,便是要杜绝那种违法乱纪,知法犯法,监守之盗的行为。
除了考核之中加入德行外,在律法之上也要加强,制定响应的法律,同时加大监督监管力度,如此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当然任何一项制度的落实完善都不是一日两日便可成型的。
也不是刘陔自己能完成的,所以刘陔专门找来了众臣,特别是蔡邕一道都请了过来。
“现在燕国也算是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官员也各司其职,加上贤士馆和各地推荐,各地官员已经基本配齐,不过虽然如此,各地官员一官多职的现象依然很多,而且一些官员缺口也很大,所以孤思考了一下,想到了一个方法,特找你们来商议一下”
刘陔说完,看着众人,而众人也抬头看着刘陔,认真的听着。
“这种方法孤将其取名为开科取士,是为科举也,面向所有人,统一考试,我打算在明年三月,首先在燕国推行,所开科目除了诸子经典外,还有法律,商学,算学,格物,时政等科目,以百分计,其中诸子经典,法律,时政占五十,算学,格物,商学占五十,考试地点被称为贡院,分为三级,一为乡试,是为各乡里内进行,考两场,中者称为秀才,头名称为解元,二为会试,由各县,各郡组织考试,同样考两场,中者称为举人,头名称为会元,这第三便是国试,首先由各州组织,之后各中者前来乐成统一考试,中者称为进士,头名称为状元,第二称为榜眼,第三称为探花,所中进士者皆用金榜题名,并特赐于乐成之中举行宴席,以示庆贺,之后所有秀才,举人,进士皆根据成绩授意官职,不过有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结束,表现特别优秀的,可以转正,成为正式官员,表现中规中矩的可以在顺延一年的试用期,但是表现非常差的不仅要剥夺官职,还会剥夺功名,打回去重考,另外司法府也要制定法律,详细规定考试内容,办法,监考,舞弊等行为规范,如有舞弊者无论是谁从重处理,绝不姑息,同时对官员升迁,评级也要通过考核,对于科举的题目,由学部负责出题,吏部负责监督,另外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也要派人监督,地点由工部负责择地建造,礼部负责布置,尔等可明白”
刘陔说完,一脸严肃的看着众人。
众人面面相觑,低头沉思着。
“禀主公,此策大妙啊,不过现在格物学并未完全铺开,若以此为题,或许很多人都会不合格啊”
荀彧首先提出了问题。
“对于格物,我打算就在近期全面在燕国和青州实行,燕国和青州每一个县都要有格物学院,另外,我在乐成的格物学院和青州格物学校合并为燕国何物大学,专门系统培养格物人才,另外各县学郡学也要开设何物学科,教授基础何物知识”
“主公,若是如此,让其他人学了去,不是会对我等不利”
审配担心的说着。
“正南多虑了,若是世人想学,学便是,这些就算他们学去,对我等也无甚影响,我不仅不会阻止世人学习何物,我还要制出一部专利法,对专利权进行明确的规定和保护,以此鼓励全民发明创造”
“请问主公,这专利法为何物”
荀绲问道。
“所谓专利法,便是如一人发明,著书等皆视为你的专利,只要你向专利司申请,便会得到专利法的保护,专利司在商部之下,专门负责专利申请,保护等工作,其他人若想使用,必须向此人交专利费,著书者交版权费,如此方可利用,否则视为侵权,不仅要赔偿专利人钱财,还要向专利司交付大量罚金”
刘陔说完,众人恍然大悟。
“既如此,属下以为科举之法可用也,前后六科并不多,而如此也可使我等获得大量人才,特别是民间的人才更能为我所用”
荀攸起来表示赞同。
“更重要的是,其他人才听说我燕国实行科举,必会纷至沓来,届时天下人才皆入我手也”
孔融也表示赞同。
“蔡师以为如何”
刘陔见众人同意,也大为欣喜,看向了蔡邕,想问问这位大儒的意见。
“必利天下之举也,我没意见”
蔡邕简单的说了,也算是表示同意了。
“好,既如此立刻传檄天下,明年三月于燕国推行科举,司法府立刻制定科举法和专利法,以颁布实施,同时在燕国和青州开设何物学院,成立燕国格物大学,明年科举由国博与学部共同出题负责”
“诺”
“另外此事要上奏陛下,同时派人前往洛阳,将水力印刷机也一并送与陛下”
“诺”
众人领命后,便退下了。
消息传出,举世沸腾。
在洛阳。
“阿父,这格物学院是何学院”
刘宏问起了张让。
“禀陛下,据燕王使者所说,此乃教授世人世间奥妙的学院”
“哦,原来如此,那这科举又是何事”
“禀陛下,科举乃是燕王新推出的选官之法”
刘宏点点头,看着眼前一幅水力印刷机的,加上西邸的两亿钱,笑了笑。
“阿父,那燕王还有何求”
“禀陛下,燕王希望获得燕国的铸币权”
张让对刘宏禀报。
“好,那阿父去下旨吧”
“诺”
同一时间,大将军府。
“燕王下了一步好棋啊”
何进叹了口气。
“大将军,这也正是我们的机会了”
袁绍对何进说着。
“哦,何解”
何进一脸疑惑。
“燕王所依仗的,正是各种墨家机关和这所谓的格物之学,如果我们能学去,必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
“哈哈,本初之言甚是,那就派人北上吧”
何进大喜,立刻派出一些忠于自己的人北上以学格物之学。
但是何进不知道的,这些人一出洛阳便被盯上了,而且要想入学,也必须通过一个审查的过程,所以也刷出来了一些其他势力的人,而这些人被刘陔全部弄去了东四郡挖矿。
另一边,南阳安众县。
“禀巨子,那燕王成立格物学校,而且提倡节用,天智等也与我墨家相同,不如我们北上燕国如何”
一位墨家弟子向现任墨家巨子墨城禀报。
“好,我们一起北上,不过要先派一个使者前去,之后我们才决定是否相助燕王”
“诺”
于是墨城带领现在仅剩的五百多墨家弟子,带上了墨家经典和墨家机关北上乐成。
就在刘陔为了科举,专利法等忙着计划安排时。
“禀王上,宫外有一人,自称墨家巨子首席弟子墨安求见”
“哦,墨家?传”
刘陔一听墨家立刻来了兴趣,马上将墨安传进来。
不一会一位四十余岁的中年人有了进来。
“墨家弟子墨安,拜见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