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859700000120

第120章 孙刘联盟(6)

本来,周瑜躲在鄱阳湖训练水师,闻曹操领军南征,虎视江东,他还想拿拿架子,等孙权服软,主动来找自己。

但当曹操尽起大军,在长江对岸安营扎寨,与孙权在柴桑隔江相持以后,周瑜坐不住了!

周瑜的气量虽然不大,但也不想和孙策的弟弟较真,而让义兄孙策和自己历经艰难创立的基业被曹操夺走。

周瑜再也拿捏不住,便星夜回柴桑郡,主动找孙权议军机事,故孙权的使者尚未动身,周瑜已经先到了。

这样一来,就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因为相当于两人都退了半步,不存在落了谁的面子问题,两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反而得到了缓和。

鲁肃与周瑜关系最好,可以说鲁肃是因为周瑜的推荐,才得到了孙权的重用。

孙权虽然和周瑜有些不对付,但并没有影响到鲁肃,他还是第一个来接着周瑜,并将文武百官讨论的情况细述一番,认为形势不容乐观,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周瑜却说道:“子敬休忧,我自有主张!”

两人密谋了一番,周瑜让鲁肃请孔明晚上来相见。

鲁肃对周瑜还是比较了解的,知道他心中有了主张,也觉得可行,就放心找孔明去了。

周瑜才在驿馆坐定歇息,江东的文武官员,成群结队,先后前来拜访,周瑜都接入堂中坐定,以礼相待,认真听取他们的说辞,但就是不发表自己的意见。

当他们问及他的看法时,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周瑜都是一味的附和,让人摸不着头脑!

周瑜暂不表态,是因为他的身份比较特殊,孙策在世时,周瑜也不用亲自统军上战场,只需要出谋划策,当时他在孙策军中的地位,相当于文臣之首。

孙权继位以后,那时孙策已经任命周瑜为中护军,将兵权交付给了周瑜,地位还在程普之上,周瑜又成为武将之首。

现在的投降和主战派两个派别,其实就是文臣和武将之争,他们都想把周瑜拉进自己的阵营。

周瑜心里明白,文官们不愿意开战,明面上的理由是曹操实力雄厚,开战没有胜算,战乱造成百姓流离失所。

实际上他们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如果能够劝说孙权投降,那他们就是有功之臣,照样能够在曹操手下当他们的官,甚至还有可能受到封赏。

如果赞成孙权开战,一旦失败,他们就是附逆之人,虽然未必就有生命危险,但基本上绝了仕途之路。

周瑜不知道的是,以张昭为首的一众官员,虽然互不知情,但绝大部分都得到了曹操派出的秘使承诺,只要劝说孙权投降,他们升官发财是板上钉钉的事。

而以程普为首的一班战将,占了主战派的九成以上,他们追随孙坚、孙策父子开基创业,大小数百战,方才得到江东六郡之地,自然是舍不得拱手让人!

武将们当然也有他们的小算盘,他们的功劳都是在战场上取得的,不打仗就无法建功。

一旦孙权不战而降,天下就差不多归于一统,且不说天下太平,至少是再无重大战事,他们这些降将,绝无可能得到重用,最后就是解甲归田的结局!

因为周瑜在江东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些主战派和投降派的官员,但凡与周瑜说得上话的,都来找周瑜陈述自己的见解,周瑜忙了一整天。

到了晚上,鲁肃才找到一个空闲,引孔明来访,周瑜非常重视,亲自出中门把孔明迎入客厅。

两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送上茶水,诸葛亮闻到浓郁的香味,赞了一声:“好茶!”就低头开始品茶。

周瑜作为主人,并没有首先挑起话题,而是抽个空子对鲁肃挤了一下眼睛。

鲁肃知道该自己说话了,就假装已经沉不住气的样子,抢先问周瑜道:

“今曹操驱众南侵,降与战二策,主公不能决,一听于将军。将军之意若何?”

诸葛亮看似是品茶,其实一直在留心周瑜的表情,虽然没有看到周瑜的挤眼,但也感觉到了场面有点诡异。

周瑜则答道:“曹操以天子为名,其师不可拒。且其势大,未可轻敌。战则必败,降则易安。吾意已决。来日见主公,便当遣使纳降。”

这个回答,大出诸葛亮的意料之外,但他的惊愕一闪而逝,并没有开口反驳,还是很礼貌的聆听两人交谈!

鲁肃虽然早已知道周瑜会这么回答,但他对于投降的言论,还是条件反射般的反驳道:

“公瑾此言差矣!江东基业,已历三世,岂可一旦弃于他人?伯符遗言,外事付托将军。今正欲仗将军保全国家,为泰山之靠,奈何从懦夫之议耶?”

两人竟然无视诸葛亮的存在,互相争辩,各执一词,难分上下。

按照周瑜的预料,看到两人起了争执,孔明会忍不住主动参与进来,站在鲁肃一面与他辩论。

因为诸葛亮毕竟是和孙权结盟来了,如果不能说服周瑜与曹操开战,那这结盟之事,就只是空中楼阁!

如果孔明出来和鲁肃一起反驳周瑜,这就中了人周瑜的计策。

这样一来,就算是鲁肃去江夏请他来到江东,那也是你诸葛亮求江东结盟,让孙权帮助刘备一起打曹操。

只要形成这么一个态势,周瑜肯定是从善如流,轻易就被孔明说服,准备和曹操开战,但这样一来,在缔结盟约、分派利益之时,周瑜就占尽上风。

诸葛亮何许人也,岂能识不破他们表演的双簧,于是袖手旁观,根本就不打扰他们的辩论。

看他们两个反反复复,就是陈述那几个理由,诸葛亮也有点不耐烦了,发出了几声冷笑打破了场上的僵局。

周瑜虽然在和鲁肃辩论,但一直在关注诸葛亮的神情,一见他发笑,马上就停止争论,并且问道:

“孔明先生何故哂笑?”

孔明回答道:“我没有笑别人,只是忍不住笑子敬先生不识时务耳。”

鲁肃这次是真的惊愕了,马上接口道:“先生如何反笑我不识时务?”言下之意:“我们不是说好的,一起说服其他人和曹操开战吧?”

同类推荐
  • 大唐风想录

    大唐风想录

    一名普通的博物馆雇员因一次劫案,意外来到了1200年前的大唐王朝,凭着穿越必备的行头,主人公很快便混的风生水起。和亲,肯定要去的。平叛,当然也要参与。安史之乱,那铁定要插上一脚。顺带着整理整理朝纲,一个完美的大唐就这么给折腾出来了。不知道各位满意不满意,反正,风清扬是挺满意的。
  •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本书共精选16卷,上起东周,下迄五代,囊括了1300余年的历史。其取材除十七史外,包括杂史、传状、文集、谱录等数百种,内容充实。本书为选译本。
  • 大军国之华国

    大军国之华国

    历史架空类,战国纷争,一个贫穷的国家,军事实力弱小,内忧外患,一山村穷苦人家的孩子,没有背景,没有实力,靠着命在战国年代一步步成长为军阀大佬,把实力最弱小的国家带向巅峰,统一全大陆!主角背井离乡,在人性、文化历史背景下七情六欲,百般滋味过程辛酸挫折,尽在本书…
  • 大明王朝4

    大明王朝4

    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之意,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干脆利落地灭了元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他的王朝又要马上过去,化作历史的烟尘。这是中国式的王朝兴替,佛家叫轮回,经济学家叫周期,而历史学家,干脆就把它称之为历史周期律。
  • 李国文读史

    李国文读史

    本书收李国文历史散文50篇。从秦汉到明清,从正史到野史,从大题材到小人物,从帝王将相到三教九流,都有涉笔。它的作品独树一帜,成就斐然,融文学的才情、历史的厚重、杂文的犀利于一炉,有评论家认为“他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散文家之一,颇有法国作家蒙田之风”。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嫡女为大

    穿越之嫡女为大

    她穿越而来却没料穿到了小说中炮灰女配的身上,成了相府嫡女。有一个疼爱自己和娘亲的爹爹,美中不足的却是一个攻于心计姨娘和一个张扬聪明却总是想害自己的妹妹……且看女配如何完美逆袭~
  • 爱情公寓5之张伟神助攻

    爱情公寓5之张伟神助攻

    在现代生活的邓之浩,穿越到爱情公寓的世界,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长亭之下你和我

    长亭之下你和我

    真爱总是徘徊,错过才知感慨。悄然间,幸福来到身旁!
  • 吉庄纪事

    吉庄纪事

    《吉庄纪事》,是郭万新继《正说尉迟恭》之后撰写的又一部乡土文化力作。这是一部以吉庄群体性地域生活为描写对象的百年历史纪事,是作者在认真研究地方文献、深入吉庄生活的基础上,以口述实录形式写成的纪实文学。他以平和的心态、质朴的笔墨,再现了一个村庄真实的生活和生存记忆。本书既朴素生动,又不失为一册富有学术研究价值的读本,对所有想了解北方农村生活、了解晋北风土人情的读者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因为它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一个塞外小村庄在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变迁后的种种世象和由此所显现的各种人物,而且也可以结合学者方家对中国农村百年研究状况以及他们所持的观点进行纵横对比,不可谓其价值不高。
  • 请在花开的日子里爱我

    请在花开的日子里爱我

    缘起缘灭终是缘,情之所起是缘起,遇见你是命中安排的缘分。
  • 我的废物果实

    我的废物果实

    废除重力身轻如燕,废除毒素百毒不侵,废除时间时光倒流,废除记忆我是你男友!我成了掌门,我门下弟子全被抓了,但我不慌,我有一颗恶魔果实,我能废除一切事物,我要当最牛掌门!
  • 凹凸世界永不背叛

    凹凸世界永不背叛

    新手上路,ooc警告 主雷卡,副双金,艾埃。本书主角是个靠穿越知晓剧情(前期并没有什么用)和运气才抱上大腿(看主cp就知道是谁的大腿了)的渣渣,虽然原力技能还算可以。茶时:作为一个兽控,穿越成兽什么的……虽然对不起父母,但撸自己的尾巴应该不会秃吧?
  • 潇如

    潇如

    并不是一定要写出个什么,只是有时候太孤独,实在想写些什么
  • 英雄联盟之阿木木

    英雄联盟之阿木木

    以游戏英雄联盟作为载体,英雄阿木木的身世为主线几大帝国征战为辅助剧情与各大帝国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为支线剧情,结局是阿木木平战乱,成神,成世界监察者身份
  • 我有一栋神仙屋

    我有一栋神仙屋

    身在传承世家的柳君儒,被世人评为不思进取,可柳君儒自己却是想,过着让自己觉得快乐的生活就已经足够了!栽花种草,养鱼垂钓,邀三两好友,喝茶下棋;采菊东篱下,我见青山多妩媚,如此生活又有何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