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已是晨时。
过了祁南一带,一路便再无山川丘壑,平坦的原地辽阔到不敢想象,让人不禁想要飞驰其中。
驾!
赵如烟狠扯缰绳,策马加速,把一行士兵都远远甩在身后。
迎面的清风很是惬意,吹起了赵如烟长长的秀发,再轻轻掠过她干燥的脸颊,凉的如同甘霖。
果然,还是燕地的平原和微风,最令她舒心。
王城就在前方,已不足百里,眨眼便可到达。
“赵将军,此回燕都,该是如何决断?”荆安也策马追上来。
“旦听遣派。”赵如烟明媚的双眸却是异常坚定。
《八佾》之中,孔子就说过: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而这,便是赵如烟之忠。
“赵将军,是否着人去报捷,告之王上,将军凯旋?”荆安轻声询问。
“好。”赵如烟答。
荆安便稍稍减了速,捋一捋胡须,招手唤来一名锦衣使。
“速速飞马回城,禀告王上,赵将军归来。”
“是!”那锦衣使得令,便策马飞去。
百里平地,眨眼便过。
不多时,燕国的王城已映入眼帘。
城墙五丈多高,用的全都是最上等的花岗岩,层层叠砌,竟连绵出十几里远。
七国之内,也只有燕国独具匠心,城池才会这么雄伟吧。
城外很是熙攘,商贩和叫卖声络绎不绝,来往的行人和车马匆匆,竟挤满了道路。
“让一让,让一让!”四名士兵大喊。
他们走在前面,横起长枪,隔开拥挤的人群,抢出一条道来。
赵如烟勒紧马绳,缓缓而过。
“嘿,那是谁呀?我老头子活这么大,还真没见过女子挂帅出征!”一名拄着拐杖的老者在小声议论。
“她呀,听说她是赵人……不过也算立了很多功,封作镇国大将军。”
“什么大将军呀……我听人说,大王一直是拿她当下人来使……”一名妇女也附和。
赵如烟听的烦的,把头撇向一边。
她瞥见一名小童,莫约七八岁,脸上的婴儿肥还未褪去,两只小手捧着一本书。
那本书赵如烟认得,是赵国的《五侯》。
“夫为将者,胜之百里,凯旋之归,君无不五十里相迎,以抚其志。君臣一心,天下安得。”小童放音朗读。
那小童的声音十分稚嫩,很是惹人怜。但不知为何,赵如烟觉得,这一段格外刺耳。
“谁让你读赵国的书?回去掌手。”
一名男子追上前,夺去小童手中的书,用力撕烂,再狠狠扔到地上。
那男子一袭长衫,手中拿着一把折扇,文质彬彬,像极了教书先生。
“以后不许读赵国的书!”男子补充道。
“哦。”
那小童似懂非懂,不停点头。
是啊,赵国人就是因为饱览赵礼,才会被燕国如此轻视。
赵如装作没听见,继续往前走,很快便穿过熙攘的人群,来到城下。
偌大的城墙异常雪白,显得格外庄严。
城头上,俨然挂着一行六个人,都被拇指粗细的麻绳束缚了手脚,悬挂在城墙之上。
这些是,赵国人!
赵如烟暗惊,不知是喜还是忧。
这些人早已死去多日,不时散发出一阵恶臭,引来食腐的乌鸦不停在挑剔……
嘎啦嘎啦。
“这些是赵国使者。”荆安一眼认出。
赵如烟当然知道,这些人的衣服上,都刺着赵国才有的针绣。
这种针织很是秀美,只有手巧的赵国才刺的出,别国是仿不来的。
咳。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咳嗽一声,颤颤巍巍从旁经过。
“老人家请留步。”赵如烟叫住了他。
老者停下来,皱纹密布的脸庞很是慈眉善目,他转向赵如烟,细细打量。
“城上捆挂着,是何人?”
“他们啊……是赵国的使臣,无视燕礼,惹怒了大王,被下令绞死,暴尸一个月。”老者说的很慢。
据说,燕王这是真的怒了,将赵国送来的所有礼纲,一并在城前焚毁。
大火烧了一天一夜。
满满三马车,各种玲珑的瓷器,数不清的丝绸和玉帛,全都吞没在火中。
老者眯起眼睛,浑浊的双目深陷进眼窝,似乎丝毫不惧赵如烟的将军身份。
“城下何人?”城上大呼。
“我乃书诏使荆安,这位是镇国将军赵如烟,特回都面见王上。”荆安答。
放行!
一声大吼,城前的木栅被撤去。
赵如烟想,她这次一定要见到王,亲手交还七星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