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093700000003

第3章 前言

我们在2004年出版了《社会理论》(Sozialtheorie)一书,试图对“二战”以来德语、英语和法语世界社会学理论及相近领域的进展做一番全面总结。本书是我们在理论和思想史方面的最新合作成果。相比上一本书,本书的历史跨度大了许多,但主题却更为集中。我们在本书中侧重考察战争与和平方面的社会理论史。我们关注的时段始于近代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的研究引发的关注政治现实的思想革命,迄于当下。当然,关于战争与和平,在霍布斯之前就有了哲学、神学和史学方面的广泛探讨。然而,我们从霍布斯开始,遵循的是哲学和社会科学中的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这在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和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等人的著述中都有鲜明的体现。我们的论述重点是社会学理论的进展,但也扩及那些因其著作而对社会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思想家,而不管他们究竟属于哪个学科。我们不求百科全书式的面面俱到,只求对理论史(而非学科史)做一番连贯的梳理。

这项研究最重要的理由是,在探讨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时,相关论点只有置于其历史情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和评判。通过历史的再现,即便是今天才提出的假设和结论,我们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从原初状态(in statu nascendi)对其进行考察。我们并不是在倡导历史化约论——我们不认为一切当下的思想只是古典思想的“回响”。但在论及当下时,将论点置于具体的情境中有助于我们认清思考的“距离”。

为此,我们决定基本按照年代顺序来梳理浩如烟海的材料。一个备选方案是按照范式来论述,无论是方兴未艾的范式还是年代久远的范式(例如“强权政治现实主义”)作为叙述的原则。我们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因为它会迫使我们陷入过度的公式化和人云亦云,而那些最令人感兴趣的思想家极少把自己限定在单一的“范式”中。

与我们上一次的合作一样,这本书的部分内容也源自教学;[6]就本书而言,政治主题的比重更大。此外必须提及的是,本书源于一个有所进展但最终弃置的研究计划。多年以前,我们打算写一本质量更高、内容更全面的书,来替代京特·瓦赫特勒(Günther Wachtler 1983)那本饶有教益却篇幅过短的书,以及其中对武装力量做出重要的社会科学分析的简短段落。这本酝酿中的书的引论部分越写越长,远远超出了最初的计划。因此,我们做了进一步的扩充,现将其独立出版。两位作者已经将该理论史的若干部分分别发表。在这本新书中,我们还从早期作品中摘引了部分段落。这主要指汉斯·约阿斯(Hans Joas)的《战争与价值》(Kriege und Werte, 2000)中的段落,尽管理论史只是那本书的主题之一,且其侧重于价值元素与暴力冲突之间的关系。本书部分内容还来自沃尔夫冈·克内布尔(Wolfgang Kn?bl)和贡纳尔·施密特(Gunnar Schmidt)主编的《战争的在场》(Die Gegenwart des Krieges, 2000)导言部分,以及沃尔夫冈·克内布尔关于暴力市场矛盾的文章《作为生意的战争》(Krieg als Gesch?ft, 2006b)。

为了凸显这部社会思想与战争关系史的主题,我们采用了一个新的表述;据我们所知,迄今还没人使用过同样的表述。这就是“对战争的抑制”(Kriegsverdr?ngung)。这种表述基于这样一个观察:在我们所考察的整个时期——从霍布斯到哈贝马斯(Habermas),战争作为思想的经验背景,往往是理论建构的一部分,但在理论本身中,我们却从未或极少发现它们的痕迹。这至少让我们怀疑,其中存在着一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所描述过的机制。在弗洛伊德看来,作为负面的东西被感受到的恐惧和威胁的经验虽被排除在意识之外,但其效力并未因此消失。正如我们的论述将要证明的,战争和紧张局势升级的时期往往是诠释性研究猛增的时期,此时就会出现对自我的强烈的正面神化,以及对他者同等程度的负面神化。一旦敌意消除,这些诠释往往被惭愧地抛于一旁或遭到否认。这可能也适用于思想家和学者本人,或其继承者和仰慕者。战争总是体现为对思维的一种特殊的情感挑战,而人们往往对其采取逃避或神化策略,或加以历史意义上的自我安慰,即把一场战争诠释为和平来临之前的最后对决。

但若是认为我们试图对理论的产生进行某种心理分析,那就误解了我们选择这个术语的本意。我们既没有这样的知识,也没有这样的动机。我们不打算追溯抑制战争的倾向对受其影响最显著的作者的研究产生了哪些后果。我们感兴趣的是战争作为主题的凸显(Theamatisierung),而不管其多么边缘化,或被如何扭曲。对过去几个世纪的社会理论如何处理战争题材进行深入考察能够(也应该)克服“对战争的抑制”,从而使得当下的社会科学更加贴近现实。

同类推荐
  •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读三国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读三国

    泽东青少年时代就十分爱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他说:“吾人揽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毛泽东1906年接触了《三国演义》,1912年在湖南一师期间,接触了《三国志》。从有记载文字佐证,他至少读了70年的《三国演义》。可以说《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伴随了他一生的读书生活。《毛泽东读“三国”》文字流畅,内容扎实、准确,剖析客观公允,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者从有关毛泽东阅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大量资料中,加以理性思维,写了《毛泽东读“三国”》这部图书。
  • 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论集

    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论集

    如何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主客观辩证统一,使改革开放的实践效果与改革主体的价值目标相一致,这是保证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深入进行的重大现实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化、体系化建设,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改革开放。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从孔夫子创立儒学开始,中国就有重视理论思维的传统。理论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实践,但它又是人们行动的先导和指南。理论一旦被广大群众所掌握,将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 干部是干出来的

    干部是干出来的

    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只有干出来的干部,人民才信得过,自己才立得起,路才能走得稳。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只有通过埋头苦干,科学实干,才能真正干出干部的人生价值。
  • 邓小平战略思想与21世纪的中国战略

    邓小平战略思想与21世纪的中国战略

    中国战略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既不能忘记历史、更要超越历史的认知已成为共识,但是在历史观上既要继承传统,又要超越传统的方法仍有待于进一步普及。“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邓小平理论和战略思想既是对这种“彼此弯弓月”历史观的继承,更是对它的超越。如果中国人今日仍以“彼此弯弓月”的历史观,研究和处理包括国际关系在内的战略问题,那就可能远离“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希望本书能在这方面对读者有所助益。
热门推荐
  • 39天

    39天

    陌路相逢,一路向西。平凡的陪伴。伟大到可以冲散悲伤。他在身边,很温暖。离开时,孤独不再。
  • 玄天一启名

    玄天一启名

    穿越?系统?金手指?穿越到异界的纪铭发现自己拥有了系统,却发现这个系统有些不一样。别家卖宝贝神器你卖藏宝图?别家卖修炼功法你还是藏宝图?好吧,系统商城还是有的,不过你告诉我为什么商城只卖语言大全?!孤单寂寞的深夜,只有人工智能陪伴我。
  • 洪荒诸天封神

    洪荒诸天封神

    朝歌化作了一方大世界,陈塘关,佳梦关,青龙关等等关隘也是一方方大世界。商朝是一个横跨诸天万界的超级大势力。原来洪荒早在巫妖大战时就被打碎,洪荒变成诸天,打碎它的人是……人祖!!!这个人祖还是盘古开天辟地后第一批的魔神。这是一个穿越者穿越到洪荒刚开辟,搞事情后背景下的封神。
  • 柒灵朱雀

    柒灵朱雀

    巫云起看着苏柒似乎受到了很大打击的样子,心中有些懊恼自己为什么在那个时候醒过来,不过那时候醒过来自己也看到了那么美的画面自己似乎也占了大便宜,巫云起这样想着嘴角不禁向上翘了起来。
  • 嗜宠成婚:老公别放肆

    嗜宠成婚:老公别放肆

    这一日阳光正好,某女神情盯着某男俊美无俦的俊颜,轻挑男人迷人性感的下颚。“你说你长的这么好看,又是正值壮年,屈指可数的高品质男神,是不是应该体验体验新生活?”“嗯,继续。”某男笑意冉冉,等着她的下文。“我觉得,你可以从尝试始乱终弃开始,我支持你!”“怎么办?我比较喜欢从一而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狂人诗集

    狂人诗集

    世事艰难,偶有所感,愿吾生无所羁绊,自由而活。
  • 窈窕醉

    窈窕醉

    戏文中常写,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十有八九是白头偕老的好戏。叶盼香却道,自古钟意之事难全,她肩负着难以言说的使命,背井离乡,隐姓埋名,活在别人的故事,他人的伏笔里。她走着早已望得见尽头的黄连路,心如止水,却不想枯萎的早泽繁花竟还能萌芽出青涩别扭的爱恋。芳心暗许,情投意合,她觉得既羞耻又曼妙,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却不知早已落入了他人的圈套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平凡二字,其容易不如其名。PS:矫情文,侧重生活,架空。
  • 小学生基础语感在阅读教学中的分学段培养与评价

    小学生基础语感在阅读教学中的分学段培养与评价

    语感是在理解和表达过程中,对言语对象进行直觉建构的一种言语能力,其心理表征是一个开放的图式与产生式的复合体。基础语感本质上也是一种语感,不同在于它是基于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文化积累和生活体验的,侧重于理解与表达字、词、句、段、篇等基本言语对象的基础言语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分学段来培养学生的基础语感。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分学段培养与评价基础语感,应始于培养目标的制定,然后根据目标的教学心理学分类来导学、导教、导测量。在测量与评价基础语感时,还应着眼于学生发展,结合具体语境从外显表现与内隐理解两方面进行整体的、多样化的评价。
  • 两湘怨

    两湘怨

    那天简欣做了个梦,梦见陆尧和她告白的那一天。带着傻气与不安,“小欣做我女朋友吧”“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