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语录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
《曾文正公全集》“一”求阙斋日记类钞 卷上 问学
“谷园解读”
天下没有什么事是玩着就能干的,人活着哪里有什么真正空闲的时间啊。曾国藩这样的官位,用日理万机来形容是不过分的,可以想见他的繁忙。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有两句话最常用:吃了吗?忙吗?
虽只是一个比较通用的招呼方式,我却总是老实地回答。只是“吃了”或“没吃”,这个好区分;“忙”或“不忙”,却不容易区别。有时在QQ上,我会回答:永远忙。生命不息,忙不停。这让对方很为难,下面的话似乎进行不了了。工作不忙,可能生活忙,生活不忙,那还有学习呢,读书是可以随时随地做的,有一张纸一支笔就可以背临千字文,还有健身也是可以随时随地做的。永远有事得做,永远忙。
以前的教育里,批判资本主义把人异化了,如卡夫卡的《变形记》所写的,工作把人压迫得变成了机器或怪物。事实上,我们中的很多人特别是相对精英一些的群体也正走在这条路上,大家恨不得把一天掰开成两天用。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好时间,甚至产生了很多专门针对时间管理的培训课程。我听过一个叫博文崔西的人讲的,那种对时间的所谓有效利用近乎变态。
鲁迅说,自己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各方面都差不多的人,只有拼时间,谁在一件事上,用的时间多,下的工夫大,谁就可能胜出。人往往是越上年纪,才能越觉时间可贵,才能发“逝者如斯夫,而未尝往也”、“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这样的感叹。青少年时则缺少这样的紧迫感,人在时间利用上的差距,也便容易在这一阶段拉开。而人生事业正是在这个阶段打下基础。朱熹讲,学习就像熬肉,要先用猛火煮,再用慢火温。青少年学生时代这把猛火没有烧,以后就没时间了。我就遗憾自己学生时代读书太少了。
当然,也要有一个冷静的反思,我们的一切奋斗,其实正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闲暇来做自己喜欢的事。一辈子也没有闲下来,就太亏了。最好还是调整一下节奏,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