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乔一行人从酒泉回转,又到武威逗留了几日,这次见到了张济,因为这一年关中名将张奂病死,张济也就只有回家了,如今的张济已经有了为将风范,在郡中任职,也是前途光明。
张乔一行从武威回转,下一步的目标是寻访南阳。在这之前,张乔要先去一趟洛阳,因为张辽遣人来报,和连的首级已经上呈到洛阳,汉灵帝很高兴,要嘉奖张乔,让张乔去洛阳领赏,具体赏赐未知,只是因为无意中击杀了和连,连着并州刺史张懿也被招入朝中为官,相关人员都有封赏,张辽也升任雁门郡都尉。
张乔一行40余骑沿着官道往洛阳而去。张乔等人走后,张信密告张济和张绣了一些家族秘辛,张信甚至从前上一次到主家编修家谱的时候就隐约觉得家族正在准备着什么,但又猜不透,如今主家的人居然出来寻访家族,而且还要四处结交英雄豪杰,所谓事出反常,张信不愿意想,而且他已经快六十岁了,也没有时间多想,因张绣年轻,便将家主之位传与张济,教授家族秘辛,又令张济和张绣好好经略家族,积蓄力量,如此过了一年,张信病逝,那是后话暂且不提。此后武威张氏以张济从军,在西凉军中积累威望,张绣游走于羌胡,结交羌胡渠帅,家中族人和佃户在张先的带领下都习武练兵不提,西北地区匪患严重,世人都有练兵自保的习俗,所以对家兵的限制没有那么严格。
181年夏天,张乔一行过境安定郡、右扶风,到达京兆郡,在往前走过了弘农郡就要到洛阳了。
这一日,张乔等人在京兆郡新丰县逗留,补充给养,听闻这京兆郡一带出了个有名的游侠,姓鲍名出,是这城外的佃户出身,经常打抱不平。
众人正在客栈用餐,张龙问道:“店家,听说你们京兆郡出了个有名的游侠,名叫鲍出,不知道店家可有耳闻。”
那店家答道:“客官,你们可问对人了,这个鲍出我可是知道的,他平日里就是行侠仗义,自己家生活也很困难,但经常接济穷苦人,还爱打抱不平,前些天听说他邻居进城卖山货被地痞欺负了,他只身一人进城把那些地痞给教训了一顿。前些日子,邻村有人告诉他说,被村里的恶霸欺负,老婆被恶霸强抢了,也是这个鲍出去把恶霸教训了一顿,那人才找回了老婆。总之,只要是被他撞见的不平事,或者别人有事求他,他都会主持公道,附近的很多人遇到不平,都只找他不找官府,是我们这一带公认的大侠。”
“那么,请问这鲍出家住怎么走啊?”张龙问道。
“几位是有冤屈么?”店家问道。
“没有,只是听闻鲍出的侠义,想去结交一番。”张龙道。
“这鲍出家,就住在骊山脚下,但是近年来,骊山中出现了食人贼,专抓活人去,杀了做成粮食来吃,那些贼人杀人不眨眼,骊山脚下有很多人都被抓了去,很多人都举家逃离,如果你们不是有莫大的冤屈,还是不要去寻那鲍出了吧,免得糟了贼人暗害。”店家提醒道。
“多谢店家提醒,我等小心便是。”张龙感谢。
张乔等人一路打听,循着骊山而去。到了骊山脚下,远远的望见一个村子,有房屋被烧,滚滚浓烟,很多衣衫褴褛的贼人,在抢掠东西,那些贼人,说是贼,其实更像是一群饿的发疯的乞丐,村里能吃的东西都被他们搜刮一空。村里人都被贼人用绳子捆成一串一串的,那些被绑着的人,都哭哭啼啼的,很是绝望,被哪些衣衫褴褛的人像牲口一样催赶着往山里走去,还有很多贼人扛着死亡的村民的尸体,也跟着往山里走去。
张龙对着张乔道:“公子,那些人应该就是食人贼了,我们要不要救援一下村民。”
“兄弟们,快马加鞭,随我前去救人。”张乔率先出马,几十骑蜂拥而出,奔向贼人。
就在张乔他们出击的同时,村子边上跑来三个壮汉,发现村子被掠夺,与掉队的食人贼打斗起来,不一会就把逗留在村里的十来个贼人杀死一半,吓跑一半,一回家看见家中亲人都不见了,又急忙追着贼人而去,追到山边,看见贼人数量太多,又见有百十来个贼人挡住去路,三个壮汉就迟疑了,不敢再继续追击。
这时,又有两个壮汉匆匆赶来,当中一个,最是魁梧,急切的开口道:“母亲大人在哪里?”那几个大汉支支吾吾,“被贼人抓去了。”魁梧大汉厉声呵斥“怎么不追啊,把母亲大人救回来啊。”“贼寇众多,我们又能怎么办?”几个大汉答道。魁梧大汉生气的说:“母亲在却让贼寇绑着手掠走,带走后会被煮着吃了,我们活着还有什么用呢?”于是就卷起衣袖,挽起裤腿独自一人追赶贼人。
那魁梧大汉走后,张乔等人赶到,问明缘由,原来,追赶贼人而去的正是鲍出,这几位分别是鲍出的哥哥鲍初、鲍雅和弟弟鲍成、鲍升,兄弟几个年龄相差不大,最大的鲍初也才25岁,最小的鲍升16岁,在汉朝也算成年了,而且兄弟几个都生得孔武有力,也不知道他们的母亲是什么样的伟大女子,才能生出这么多彪形大汉。
得知事情的经过,张熊也大声呵斥:“你们几个枉为人子,目前被贼人掳掠,你们却惜命不敢营救,我们的命是父母给的,就算搭上性命,也不过是把命还给父母,你们这是眼睁睁看着母亲去死啊,你们几个真是不孝啊,我都替你们丢人。”
几兄弟都羞愧的低下了头,鲍成和鲍升两人都羞愧的哭了。
“好了,别哭了,哭有什么用,还有点良知的,就不要空负了这身大好皮囊,跟着来,我们一起去帮鲍出救人。”说完,随行的人员腾出四匹战马,张乔又是一马当先,带着众人追击而去。
“大哥,小弟不愿意被人看不起,我去了。”鲍升边说边翻身上马,追着队伍而去。“兄弟们一起走。”鲍初大喝一声,几兄弟都骑马追去,但说知耻而后勇,几人因为羞愧,日后奋发图强,成为张乔势力不可或缺的力量。
那边鲍出已经追上贼人,贼寇远远望见鲍出,就排开阵势,等待他。鲍出在重围到处砍杀,犹如无人之境。众人马快,已经赶到,尤其是那鲍家几兄弟,更是跑过张乔等人的队伍,冲入贼寇,大呼:“三弟(三哥),我们来了,一起救母亲。”鲍出一看,大喜过望,趁着贼寇被鲍初等人吸引,鲍出伺机从一边砍杀四五个贼寇,剩余贼寇逃跑,再次聚集围住鲍出,鲍出跳出包围圈击杀贼寇,又杀死十几个,此时贼寇分散开来,赶着鲍出母亲走到前面。贼寇接连攻击鲍出,没能取胜,于是就逃去与前一批贼寇聚合。鲍出再次追击贼寇,看见母亲和邻居妇女被绑在同一根绳子上,鲍出就再次奋力击打贼寇。贼寇害怕了就问鲍出:“你想要什么?”鲍出指着自己的母亲给贼寇看,贼寇才解开绳索放回鲍出的母亲。邻居妇女没有松绑,远远望着鲍出显出求救的神色,鲍出再次击杀贼寇,贼寇对鲍出说:“已经放回你的母亲,为何还不住手?”鲍出又指着哀求的妇女说:“这是我的嫂子”,贼寇也松绑放走她。
这时张乔等人也赶到,几十骑兵,集体冲锋,不一会就把贼寇冲散,除了鲍出母亲和邻家妇女,其他被抓的村民也都陆续被救出来。张熊等人还准备追击贼人,被张乔喝止。
众人拜谢张乔等人,便一起出山回村。
一路上互相介绍,并说明了来寻访鲍出的来意,经此一战,鲍出也把几人引为知己。
张熊一路上在抱怨没有杀过瘾。张乔道:“他们也是一群可怜人,得饶人处且饶人。”“贼寇有什么好可伶的,在我看来他们都是坏人,我们的家都被毁了。”来到村前,鲍升插话道,看着被食人贼毁了的村子,好多人都留下了眼泪。
“乡亲们,贼寇固然可恨,可是你们就不想想,是什么让他们成为了贼寇。”张乔面对众人道:“我一路走来,看到关中很多土地都种上了庄稼,可是寻访得知,产量低的可怜,原因是从秦朝开始,关中就是大力开发,如今土地肥力下降严重,很多地方甚至不再适宜耕种,就拿鲍家来说,兄弟几个都是身强力壮,按理说耕种应该能够糊口,可为什么还要进山采食莲子,其他劳力不足的家庭就更不用说了,可是官家和豪强却仍然按照肥田的标准抽租,这么下去,走投无路是早晚的事。如果我没有猜错,骊山上的食人贼,也许就是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农民,他们过去也许都和大家一样,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所以我才说他们可怜。”众人都陷入沉思,可是终归只是农民,很多事情他们不会多想,也不愿多想。依旧收拾村子,各自归家。
张乔等人眼看事了,就要离去,但是鲍母一定要款待张乔等人,张乔等人眼看老人家诚恳,不忍拒绝。鲍母让鲍家几兄弟把藏起来的粮食都拿出来,给张乔等几十人做了一餐饭,张乔等人万千推辞,但是鲍母说,他们听说南阳那边比较富裕,没有贼寇,鲍母也被贼寇吓怕了,也不愿意在连累孩子们,所以准备要带着儿子们去安定的南阳避祸,这也是他们家吃的最后一顿饭了,吃完,他们就要远离故乡,一顿饭吃的大家都心里很难受。
一夜无话,第二天,各奔东西,张乔等人往东去洛阳,而鲍出一家和几家要避祸南阳的村民去了南阳。张乔给鲍母留了一些盘缠,足够支持他们走到南阳还有结余,鲍母和鲍家众兄弟开始不愿意接受,一是不愿意受张乔大恩,另外是他们都有手有脚,一路上可以找到吃的供母亲食用,完全能够自食其力,张乔从鲍母入手,鲍母不愿意让几个孩子太辛苦,最后才接受下来。经过上次食人贼的事件,鲍家兄弟更加孝顺母亲了,用张乔给的盘缠买了一辆牛车给母亲居住,几个兄弟都抢着照顾母亲,一派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