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3600000029

第29章 死去的与活着的(1)

镜头19:精神病人

汶川大地震中,无数灾民因失去家园而捶胸顿足痛心疾首;无数灾民因失去亲人而悲痛欲绝生不如死。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多数人咬着牙抹着泪扛过来了,挺过来了,虽痛苦依旧,却还能正常地生活,正常地工作,正常地活着;然而另有一部分灾民,却实在承认不了如此沉重的打击,因此他们失去家园失去亲人后,又失去了一个正常人原有的正常精神!

这部分灾民,被称为“精神病人”。

精神病人,不等于神经病人,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大众常常把二者混为一谈)。所谓精神病人,通俗地说,就是脑功能受到损伤,或者说脑子受到刺激的人;因脑子受到刺激而导致的精神疾病,就是精神病。这种疾病在中国较为普遍。北京大学心理学专家杨甫德告诉我说,中国的精神病患者大约有8300多万!光重型的,就有1600多万!

中国人最多,精神病人也最多。患病诱因,复杂多样,历史的,现实的,都有。据我调查,其中一部分人,则是被人为地整出来的,比如政治运动整的;单位掌权者整的;冤假错案整的;职称级别整的;恋爱婚姻整的;升学考试整的;金钱名利整的;等等。而汶川大地震,又将无数原本精神正常的人,震成了精神不正常的精神病人!

那么在480多万灾民中,又有多少被汶川大地震震出的精神病人呢?

成都精神病医院副院长文荣康告诉我说,四川大约共有20余家精神病医院,其中有五家是综合医院里设置的精神科,比如华西医院的精神病中心,是全世界最大的精神病中心,其余十几家都是专门的精神病医院。另外还有四家精神病医院,比如民政系统的德康医院、公安系统的安康医院等。这些医院在地震后到底收了多少精神病人,根本无法统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遇有外在的刺激,新的成员还会不断增添。

我几经努力,试图将这20家精神病医院的精神病人作一准确的统计,最终却失败了。但是,仅成都精神病医院,即成都精神卫生中心,便收治了110多位精神病人,却是我亲眼目睹的实事。

在灾区走访的日子里,我曾先后五次进入成都精神病医院,每次见到那些被大地震催生的精神病人,恍惚中我感到自己好像也成了一个精神病人。他们中,有的地震前在都江堰住院;有的地震后被送进医院;有的地震前病情已经好转,地震后又加重了病情;有的地震前已经准备出院,地震后又旧病复发。不得不继续留在医院;有的地震前精神稍有问题,但还不算精神病人,地震后便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精神病人;而有的地震前完全是一个健康正常的正常人,地震后一下就变成了一个完全不正常的精神病人!

文荣康副院长告诉我说,地震发生后,在毛文君院长的亲自指挥组织下,全体医务人员紧急出动,在第一时间将医院600名精神病人进行了紧急转移。而后又于5月13日凌晨将都江堰精神病院的80多个精神病人转至他们医院,此外还从灾区收治了30多个精神病人。由于医院对病人安排及时妥当,使惊恐万状的病人有效地得到了控制和稳定。文荣康是个典型的羌族汉子,家乡就在汶川。他对家乡有着很深的感情,非常热爱他的民族。家乡地震后,他心里非常难受,戴了三天的黑纱。有人问他,你家人是否去世?他说,我的家人平安,但我家乡的同胞受难,这是国殇,我悼念我的同胞!尤其看见那些地震后患病的精神病人,他心里更难受,精神更受刺激。于是他用拼命工作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悲痛与精神的焦虑。

精神病区的谭樨医生告诉我说,这些病人从灾区刚来到成都时,心里都很恐慌。开始,医院把他们安排在三楼,很快发现稍有风吹草动,他们就很紧张;如果有余震,就更恐慌。于是又把他们调换到一楼大厅,睡在地铺上,医务人员则坐在边上,不睡觉,陪着他们,守着他们,安慰她们,还给她们洗脸、梳头、泡脚、洗澡,帮着联系亲属,等等。这些病人,病情有轻有重,时好时坏,有的情绪狂躁,充满敌意;有的对地震非常敏感,一有余震,便跑出病房,不愿回来;有的稍有一点动静,就神色慌张,到处打听情况;有的不与任何人说话,不和任何人沟通,整天坐在病房,望着窗外,独自发呆,默默流泪……但不管他们病情轻重,表现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心里始终想着自己的家乡,想着自己的亲人!

遗憾的是,截至我进入医院,这些病人与他们的亲属几乎没有什幺联系,有13个病人根本无人认领,其中有一个还是痴呆;甚至有的人到底姓甚名谁,医院根本搞不清楚,他说他叫张三,实事上你并不知道他是不是叫张三,说不定他叫李四。有什么办法?他是精神病人。而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地震刚过,灾区情况非常特殊,非常复杂,到处乱得一团糟,单位与单位、个人与个人,信息几乎中断;而这些病人大多数家在山区,家里一无固定电话,二无手机;加上他们的亲属死的死,伤的伤,即便没死没伤,天天余震不断,自己都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又怎么可能顾及他们?尽管医院也想过不少办法,却收效甚微。因此,这些病人虽然每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但地震当前,依然无家可归!

当然,有一部分病人见不着亲人,或者说亲人不来见病人,也确有隐情。

谭医生告诉我说,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每月住院费在3000元左右,生活费在300元左右,还有其他一些小的费用,一月下来,将近4000元。这笔费用对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是根本无法承受的。北京大学心理学专家杨甫德也告诉我说,精神病患者承担的医疗费用是非常重的,在全国所有疾病中,排在前10名,而在这前10名中,精神病患者就占了五个,其中抑郁症患者,列第二位。而问题还在于,对于精神病的治疗,与别的疾病不同,有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不像长个肿瘤,或者有根盲肠,一刀切除,万事大吉,永不复发。比如,有的本来病情渐好,一旦遇上什么刺激,当即加重;有的甚至好不容易已经痊愈,这次遇上地震,马上再次复发。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除了当官的,或者大款,谁承担得起啊!更何况,这些来自灾区的病人,哪家哪户,不是穷人!因此,一些“老病号”,家里本已负债累累,汶川大地震后,突然被国家收治,亲属自然就不愿再露面——顺水推舟,岂不两全其美?而一些这次才被地震震出的“新病号”,国家更是统统无条件收治,这类亲属因祸得福,自然心安理得,心想既然国家包住、包吃、包治,他们自身难保,何必出面,自找麻烦;将来万一医院要医药费,就是拉出去枪毙八次,也付不起呀!所以,有的能避就避,能躲就躲——躲都躲不掉,何必自己往里钻呢!

幸而,有医院白衣天使们的真诚呵护,细心关照,这些从灾区逃出的病人总算有了一个落脚的窝,一张治病的床。因此,当我走进病房,与她们融入一起,并与他们倾心交谈时,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障碍,感到多数人和正常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同样跳动着一颗肉长的心!尤其他们对家乡、对亲人那份无法割舍的深情,如同大山的溪水,无时无刻不在他们心中奔涌。

一位病人告诉我说,他逃出来已经10来天了,家里什么消息都没有,家里还有老婆和女儿,他非常想念她们;

一位病人告诉我说,他的妈妈79岁了,多年瘫痪在床上,地震的时候,不知道跑出来没有?他的爸爸在1960年就饿死了,就剩下他和妈妈两个人,从那以后,他最怕的就是饿肚子。地震后,他每天都觉得饿,刚吃完上一顿,就担心下一顿。每天都在想,妈妈今天吃了没有?妈妈今天吃了没有?

一位病人告诉我说,地震那天他看见雷神爷了,黑脸,黑头发,样子凶得很,还大声吼,大声叫,发脾气,他的儿子就是被雷神爷给劈死了。后来解放军又把儿子救活了,不知道儿子现在在哪里,问我能不能帮他找到儿子?

还有一位病人告诉我说,他家养了三头牛,有一头母牛马上就要生小牛了,没想到突然地震了!地震那天他正在山上放牛,一个大石头滚下把他的母牛砸死了!他吓得抱着头跑了,还有两头牛也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他每年就是靠这几头牛给孩子交学费,现在牛没了,孩子也没了,但还有一个学期的学费没交,咋办……

一天上午,我正在精神科病区与几位病人聊天,一位中年男子突然来到我的身边,很有礼貌地对我说,同志,能不能借用一下你的手机,我想给家里打过电话?中年男子个子较高,一米八左右,大眼睛,高鼻梁,若不是一身病号服套在身上,你很难判断他是一位精神病人。我说当然可以,便把手机递给了他。他接过手机,一转身,发现他身边一位胖胖的病友正用比他还着急的眼睛望着他。他好像一下就看穿了对方的心思,忙把手机递给这位病友,让他先打。这位病友拨通电话后,他又贴过去,专心听着电话的回音,好像这个电话不是打到病友的家,而是打到他的家——一个精神病人,居然对病友表现出如此的关心,这是怎样一种情怀啊!

可惜,手机里传回来的是忙音。病友又打了一次,还是不通。中年男子这才接过电话,开始给自己的家打电话。我见他拨号码时很紧张,手指都在哆嗦。也许他怕遭到同样的命运,不愿让同伴承受他的痛苦,拨完号码后,他就拿着手机躲到墙脚边上,独自倾听去了。可惜,我一看就没拨通。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看了我一眼,又拨了一次,还是不通。他的手臂慢慢垂了下来,却没有转身。我走过去,这才发现,他的眼角挂着泪痕。

我想安慰他几句,可他却突然转过身来,把手机递到我的手上,然后一个立正,向我敬了一个礼——一个军礼!我很奇怪,也很感动,想不到当今中国社会少有的人间真情,居然会在一个精神病人的身上体现得如此的淋漓尽致宴实在在!这个世界,到底是正常人不正常,还是“不正常人”正常?也许,“不正常”的人永远不知道正常人的内心秘密,而正常的人也永远不清楚“不正常”的人的情感世界。

还有一位女病人,叫何凤英,33岁,都江堰向阁乡人。精神科病区主任段明君告诉我说,何凤英送到他们医院后,被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病情比较严重,其主要表现特征是,发呆,发愣,神志恍惚,眼神麻木;时而笑,时而哭;不吃饭,不睡觉,不与人说话,不与人交流,甚至有时半夜三更爬起来,冲出病房,大声喊着女儿的名字,要回家找女儿!何凤英有两个女儿,小女儿3岁,大女儿15岁。地震那天,大女儿在学校,小女儿在家。结果,大女儿死了,她的公公也死了。她每天就坐在废墟上,望着天空,发呆,不停地叫着女儿的名字。像这种病人,她不知道时间,不知道睡觉,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不去想过去,也不去想将来,只知道坐在哪儿望着倒塌的楼房等,幻想着女儿突然活过来,走出来。但女儿没有活过来,走出来,她自己却被送进了医院。

段明君还说,地震后,大部分人都会出现急性应激反应,但大部分人几天就会消失;有的要两周,有的要四周,有的更长。像何凤英这种病人,除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很重要,就是要让她多回忆,多谈,当时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感受?然后纠正她一些想法,补充一些信息,尽量让她把事情回忆出来,谈出来,她的心里就会好得多。

在段主任的安排下,我与何凤英见面了。见到何凤英的第一眼,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善良、聪明的年轻母亲,而且有想说话的愿望;但一开始我便注意到,她说的话,不是四川话,而是非常糟糕的普通话。这种普通话被四川人幽默地称之为“椒盐普通话”,即四川话与普通话混杂一起的“川普话”。我提醒她我是四川人,能听懂四川话,但她还是坚持要说普通话。她说,你是北京来的客人,我就应该说普通话,不然就不礼貌了,对不对嘛?其实她并不知道我来自北京,更不知道我是干什么的,但她就是坚持要说普通话。后来我才知道,除了穿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不管是谁和她谈话,她都认为是北京来的,一定要说普通话。她说北京是首都,首都来的人,就要尊敬嘛!

我问她,家住什么地方?家里人怎么样?有没有联系?

她说,我的家在都江堰向阁乡。家里妈妈对我好,妹妹、侄儿、大姐、二姐对我好,老公对我好,我的心情好。老公对朋友好,朋友对他也好。我的老公要去打工,我说好。有一次我骂他,他心情不好,但他不骂我,我的心情好。我现在就担心我的婆婆,妈妈,还有老公,他们活得怎么样了?只要他们好,我就好,帮我打听一下,好不好?我没有给老公通电话,我记不得老公的电话了。他在外面打工挣钱,很辛苦,从外面赶回来了,走路回来的,舍不得花钱,我见他很伤心。他要在家里把玉米、谷子晒一晒,要不然明年吃啥子嘛?老公姓罗,我到罗家去看他,我就看上他了,只要人好,对我好,就行,对不对嘛?

我问她,什么时候结的婚?

她说,18岁,但没有办结婚证,我们去办过,没办成,后来大家一起吃了顿饭,就结婚了,谁也不知道。我还受过伤,被火烧了,在我妈妈家,我在洗碗,才12岁,点火,不懂事。当时谁也不知道,只有我妈知道。过去的人要老实些,对不对?火烧了,都不知道,现在地震了,全国都知道,全国都跑来了,是不是嘛?哎呀,你问那么多干啥子嘛,问这些又起不了作用,你又不去都江堰,不去向阁乡。

我问她,家里这几年生活好不好?

她说,这几年生活好一些,我们是农村人,要劳动,才有吃的,对不对嘛?我们家住在山上,山上很困难,条件不好,交通不方便。我家在向阁乡二七队……(她开始使劲回忆)我们家以前是木头做的房子,木头房子你说好不好嘛?木头房子很好,金窝银窝,不如狗窝,对不对嘛?但现在都垮了!我们那儿过去有很多木头,我们砍树去买,维持生活,还砍竹子,卖了,再买肥料,买种子。现在木头很少了。我们那儿的山很高,但空气好,山上不冷不热,有花,有草,有树,成都很热。我们种的菜,很新鲜,很好吃。我没说你们城里的菜不好啊,我是说我们哪儿的菜好,新鲜。因为好多外地人,都来我们山上避暑,都说山上好,都说山上的菜好吃,都说山上很凉快。是热天,不是冬天啊!但我不喜欢,我喜欢我们家里人团团圆圆,只要团团圆圆就好,对不对嘛?

何凤英在与我的谈话中,应该说思维基本还算正常,尽管表述有些混乱,语句也不连贯,时而普通话,时而四川话,而且说话像快板,每说一句,好像都在故意讲究押韵;每遇到一个问题,总要反问一句“对不对嘛?”或者“是不是嘛?”但意思我都能听懂。我注意到,每当谈到她的家人和家乡,她便一脸喜色,心里像有一只小兔子。看得出,这是一个非常爱家、恋家的女人。

我问她,地震的情况还能想起来吗?

同类推荐
  • 郁达夫散文集

    郁达夫散文集

    本书是郁达夫的散文精选集,收录郁达夫的散文作品五十余篇。郁达夫的散文具有独到的个性特征,他在作品中对个人的思想、生活进行详细地描写,恣肆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文字,将自己透明坦荡地展示给读者,自叙传色彩浓郁而强烈。这些与作品中秀丽、隽永的山水景物交融在一起,以情遣笔,寓情于景,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艺术功力。从思想内容方面来说,可以通过这些作品理解郁达夫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可以看出他不少畸形和病态的情思,也正是被这社会阴狠和暴虐地迫害所致,至于从艺术技巧方面来说,则可以极大地有益于读者审美情操的陶冶和升华。
  • 中国经典诗文集-桃花扇

    中国经典诗文集-桃花扇

    中国古代经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诗人就写出了美丽的《诗经》和《楚辞》;以后,他们又创造了更加灿烂的唐诗和宋词。《论语》《老子》这样的经典著作,则在塑造、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些作品既是联接所有中国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许渊冲先生从事翻译工作70年,2010年12月荣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他被称为将中国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经他的妙手,许多中国经典诗文被译成出色的英文和法文韵语。
  • 五弦琴

    五弦琴

    一曲五弦琴奏出人间多少欢喜哀愁。五个笔耕不辍的普通人,为生命留下的一份动情记录,平凡人生里的悲欢离合,迷惘与奋进,憧憬与失落,尽在这把旋律悠扬的“五弦琴”。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萧红作品集(4)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萧红作品集(4)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叶紫作品集

    叶紫作品集

    掉队以后,我们,一共是五个人,在这荒山中已经走了四个整天了。我们的心中,谁都怀着一种莫大的恐怖。本来,依我们的计划,每天应该多走三十里路,预料至多在这四天之内,一定要追上我们的部队的。但是,我们毕竟是打了折扣,四天过了还没有追上一半路程。彷徨,焦灼……各种各色的感慨的因子,一齐麇集在我们的心头。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韩帅恋上我

    韩帅恋上我

    她,大胆不怕事,因为在韩国看了一次演唱会就喜欢上了他。他冰山冷酷,在没有遇到她之前心目中一直有一个女孩子另他念念不忘,可自从遇到她后,他才知道青梅竹马,什么约定都是狗屁!求婚第二天某男就想开荤了,而被某女一拳揍他脸上,还世界之大唯我独尊的说:"姑奶奶我可是练过的,虽然跆拳道才是白黄..."某男却哈哈大笑起,某女一头黑线:"但是对你..."右手十指摇了摇:"绰绰有余!"(新人新坑,绝不弃坑!全文免费!)
  • 我道癫狂

    我道癫狂

    若世道不公,破了天可好?封存我的世界,你,可有资格?今生志,为大志。此生情,为天地情。我之巅峰,谁可挡?此生若生不死,道不消。立此誓,便还天地一个公道。此生若魂不灭,意尚存。立此誓,便还天地一个恩情。此生若天地不归于虚无。立此誓,便还天地一世太平。若一念沧海,今生又如何不泣鬼神。
  • 从今天开始修真

    从今天开始修真

    世间难得修真法,老子顺天命,元始养气运,通天修自我,女娲蕴功德,接引转生死,准提主寂灭。但这个年头,哪有天命?哪有动乱给你养运藏德?哪有深山老林,天材地宝给你埋头苦修?“所以说,修真修真,是站在四维的角度看三维,对于高一维度的生物来说,低维度生物的任何行为,能力,都不过是渣渣,就好像你看一本书,书里的人开山填海,睁眼宇宙生,闭眼天地灭,那又如何?对于读者来说,假的可笑,随便一撕,用火一烧,马上就变灰灰。”真器傍身,造出一个个小世界,地球上人这么多,每天不知道死多少人,何必浪费?全来我的小世界里,助我修真吧!
  • 神瀑下的祷告

    神瀑下的祷告

    故事是一段在高原神瀑下几个来自高度发达城市的男孩子男孩和一个土生土长的藏族女孩相识,又在大学校园中相遇,同样在F1定向越野协会斗智斗勇相爱相杀,关于梦想关于爱情关于友情的那些美好岁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超神学院里的科技玄学

    超神学院里的科技玄学

    白夜凭借先知先觉和系统,想成为改变世界的那一道光,在他终于成功的时候,突然发现无数的战舰降临,妈耶,这难道不是一个都市霸道总裁文吗?!QQ群号:1028647656
  • 都市之天才绝禀

    都市之天才绝禀

    当一个少年从他国最可怕的重地归来,他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邻家女神初成长

    邻家女神初成长

    在农村生活了二十年的袁喜亮,意外被告知去城里找一名女人,这女人叫什么,长滴怎么样,均一无所知,唯一知道的便是屁股上有一块蝴蝶胎记。这无疑增加了难度,哥虽然一表人才,但总不能给那些女人全部扒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