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早年家贫。15岁举明经科,补任校书郎,继而升任右拾遗。因得罪宦官和守旧官僚,被贬为河南县尉。后被朝廷重新起用,官至平章事。因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皇帝赠其右仆射职。与白居易齐名,互有唱和,文学观点也相近,时称“元白”。元稹推崇杜甫,在《乐府古题序》中阐明文学主张,反对“沿袭古题”,主张“刺美见事”。对新乐府运动的开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的一些诗篇,以乐府形式对当时的社会矛盾作了揭露。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和《长恨歌》,另有传奇《莺莺传》,为后来《西厢记》故事所取材。但后期作品多写身边琐事,又有艳诗,对诗歌创作有不良影响。著有《元氏长庆集》。
元稹八岁时丧父。其母郑夫人是位贤慧聪明的妇人,因家中贫困,母亲亲自为元稹授课,教他读书和学问。元稹九岁能写文章。15岁考中明经。24岁被列为第四等,被授以秘书省校书郎。28岁应考天子主持的殿试,因文才学识兼优,明于时务而被录取。当时考中者共计18人,元稹名列第一,这年是元和元年(806)四月。圣旨下达,他被任命为右拾遗。
元稹生性爽快聪颖,遇事反应敏捷。担任谏官之后,不愿碌碌无为不思进取,而是事无不言,当日就上奏章专论谏官的职责。又列举以前王叔文、王亵渎皇上的信任,蒙骗太子而得到宠爱,在永贞年间,大肆败坏朝政的教训来教导东宫官员,用人应当选拔品行正派的人,并献上《教本书》。
宪宗阅后非常高兴。
元稹又论及西北边关之事,都是朝政中的大事,宪宗召见他,询问其防务策略。元稹因此被朝中执政者所忌妒,被逐出京都贬任河南县尉。其母去世,回家守孝。守孝期满出任监察御史。元和四年(809),元稹奉命出使东蜀,向朝廷上奏章揭发前任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违反朝廷规定擅自增收赋税,又没收涂山甫等官吏、平民88户田宅111亩、奴婢27人、草1500捆、钱7000贯。当时严砺已死,七个州的刺史都被处罚。元稹虽奉命行使职责,但朝中执政者有与严砺交往很深的人十分恨元稹。元稹出使回朝,命他在东台分管公务。浙西观察使韩皋拘留湖州安吉县令孙澥并处以杖刑,四天之内孙死去。徐州监军使孟升死亡,节度使王绍派人送孟升的棺柩回京城,签发命令一路上利用驿站递送,还在传送官府公文的邮传房间里安放棺柩。元稹依照法律将这些事上奏朝廷予以揭发。河南府尹房式作了违法的事,元稹想要追究,不经朝廷批准,擅自令他停止公务。元稹将详情飞报朝廷之后,皇上罚房式一个月俸禄,并诏令元稹回京。回京途中,他投宿在敷水驿,宦官刘士元后来也到驿站住宿,二人为住厅发生争执。刘士元一气之下,推开元稹房门闯了进去,元稹来不及穿鞋,只穿着袜子就跑到大厅后面躲藏。刘士元紧追不舍,用马鞭打伤了他的面部。朝中执政者以元稹少年后辈却作威作福之罪,将他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
元稹因聪明机警过人,年少有才而知名,与太原的白居易十分友好。善于作诗,尤其擅长描述风态物色,当时人评论诗,称他们二人为“元、白”。从身份高贵的名人文士,到一般的平民百姓,都传诵他们的诗,号称“元和体”。元稹终因才高,性格直爽不容于朝廷,被流放到荆蛮之地将近十年。没多久,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元稹移任通州司马。虽然通州、江州相距遥远,但二人书信来往赠答诗作十分频繁,凡所作诗,有三十、五十韵乃至百韵的。这些诗在江南人士中广为流传,一直传到京城。长安城里,大街小巷,到处都传抄他们二人的诗。人们观其诗,了解了他们被流离放逐、怀才不遇的失意心境,无不为之感到凄惨惋惜。
元和十四年(819),元稹从虢州长史任上被征召回京,授任膳部员外郎。宰相令狐楚是一代文豪大家,素知元稹的辞学深湛,对元稹说:“我曾阅读过你的作品,遗憾的是读的不多,深感相见太迟。请拿出你所有的诗作,以开阔我的胸怀。”元稹即将自己的文章献上。
令狐楚阅后深为赞赏,认为元稹是当代的鲍照和谢朓。
穆宗皇帝在东宫时,曾有妃嫔在其身边吟诵用元稹诗作谱成的歌曲,穆宗因此了解到元稹的诗作,称赞他的诗写得好,宫中人都称元稹为“元才子”。荆南监军崔潭峻十分礼貌地与元稹交往,不以其掾吏身份相待,经常求得元稹的诗作来背诵。长庆初年,崔潭峻归朝,取出示稹的《连昌宫辞》等百余篇上奏皇上,穆宗大喜,询向元稹现在何处,答道:“现任南宫散郎。”当天元稹被授为祠部郎中兼知制诰。朝廷官员以为既为知制造,却不是中书省门下出身,因而十分看不起他。但元稹的辞诰一旦撰出,遥然与古文作品相当,立刻在当时盛传起来,由此他得到皇上极大的眷顾。元稹曾作《长庆宫辞》近百篇,在京都被人们竞相传诵。没过多久,他被召入翰林,任中书舍人、承旨学士。宦官们因崔潭峻的缘故,都争相与元稹交往,而执掌枢密的宦官魏弘简尤其和元稹相交甚好,为此穆宗愈发重视元稹。河南节度使裴度三次上疏,说元稹与魏弘简是生死之交,企图谋乱朝政,言词相当激烈。穆宗为照顾朝廷内外的人情,只好罢免了元稹东宫内的职务,授任工部侍郎。皇上对元稹的恩顾始终未减,长庆二年(822),任他为平章事。诏令下达之日,朝野中人无不讥笑这种做法。
此时,王廷凑、朱克融联合军队将牛元翼围困在深州,朝廷赦其二人之罪,赐予节钺,令其撤出军队,但他们拒不听从朝廷诏令。元稹因受皇上破格提拔,想要有所建树以报皇恩。有位辅佐和王名叫于方的人,是已故司空于由页之子,想方没法靠近元稹,告知有五昭、王友明两位奇士,曾客居在燕、赵之间,与叛贼颇为相熟,可以使用反间计救出牛元翼,还自愿用家中钱财资助此二人行事,打算贿赂兵、吏部的令史签发告身二十通,以便好施赏赐,元稹同意了这些做法。但一个叫李赏的人得知了于方的计谋,因元稹与裴度之间不和,就告知裴度说:“于方被元稹所指使,想要勾结王昭等人行刺裴度。”裴度对此忍隐而不予揭发。等到后来神策军中尉上奏于方的事,皇上诏命三司使韩皋等人审讯,但谋害裴度之事查无验证,但反间之事全都暴露,于是皇上罢免了元稹、裴度的平章事,将元稹派出京都为同州刺史,裴度任仆射。有谏官上疏,称处罚裴度过重,处罚元稹过轻,皇上心中怜悯元稹,将裴度官职改削为长春宫使。
元稹刚罢平章事时,没上奏三司狱,京兆尹刘遵古派遣坊所隐密巡察元稹的居处,元稹上奏了此事,皇上得知后很生气,处罚了刘遵古,并派宦官抚慰元稹。元稹至同州后,上表感谢皇上。
元稹在同州任职两年,被改授为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会稽山水十分秀丽,元稹所征聘的幕僚都是当时的文士,有时大家同往镜湖、秦望等地巡游,一个月总有三四回。每当他们背诵吟咏诗章,动辄成卷、成册。副使窦巩,因诗而闻名于天下。他与元稹以诗歌对答交往最多,时至今日仍被人们称为兰亭绝唱。元稹随心所俗,四处漫游,毫不留意自己的仪表,在当时以渎职、轻财而出名。他在越州共任职八年。
大和初年(827),元稹就任检校礼部尚书。大和三年(829)九月,晋升为尚书左丞。他重申并严格执行朝廷法纪,将众人指责的七个郎官调出京城。但因元稹平素并不注意检点自己的操行,人们心里对他并不佩服。时值宰相王播突然去世,元稹的仕途大为通敞,准备出任宰相之职。大和四年(830)正月,他被任命为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军节度使。五年(831)七月二十二日,元稹突患重病,第二天就在节度使任上去世了,时年53岁,皇上赠其尚书右仆射职。元稹之子名元道护,当时刚三岁。元稹的二哥司农少卿元积,为他操办了丧事。元稹所著诗赋、诏册、铭诔、论议等杂文共计一百卷,称为《元氏长庆集》。他还著有古今刑政书三百卷,为《类集》,同时刊行于当代。
元稹在文友中与白居易交情最深。晚辈中最看重庞严,说庞严的文体和自己相似,所以曾向朝廷保荐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