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基南原全军覆没,仅带十八骑躲入商洛山中,恰巧燕虏叩关,建炎帝急调洪谚演、孙伯雅进燕京勤王,李鸿基才得以逃过一劫。
李鸿基在商州西麻街岭东段山巅建立“闯王寨”,寨栅青石砌壁,分上、中、下三层,呈“目”字型,占地100多亩。山势崔嵬,视野开阔,居高临下,俯瞰四方。西可视熊耳之敌,知明军动向;北可扼麻街,断六百里商旅古道,北观北入大荆、板桥之敌动向;东可构峪16里,可在举手间围攻州城;南视南秦川,可遥视南入商洛之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由于商洛山是李鸿基的“贼窝”,所以民心向贼。李鸿基在此藏匿,收拢残兵败将,聚合流亡。他白日演武,夜观兵书,静待天时,以图东山再起。
张敬轩谷城诈降,不接受任何大明官职,手下也不接受朝廷整编,将四义子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派出分守谷城四门,在此休养生息。
建炎十二年冬月二十日,张敬轩在谷城大摆宴席,邀请谷城大明官员和三山五岳的流贼头目,为他去年新纳的八姨太所生幺子举办满月酒,席间大家推杯换盏,其乐融融,完全看不出官府和流贼是不共戴天的生死仇敌。
正当大家吃得忘我的时候,小头目来报:“有个游方道士想来讨杯喜酒,顺道为将军卜上一卦。”张敬轩本想让人将他赶走,转念一想还是吩咐道:“将他带到隔壁厢房,我马上去见他。”头目出去后张敬轩向席间众人告了声罪,转身向厢房而去,边走边在心中冷笑:“李鸿基又要捣什么鬼?还算命测字?他自己信吗?”象李鸿基、张敬轩这些杀人如麻的乱世枭雄,怎么会相信命运这种可笑的东西?进了厢房,一位仙风道骨的三十余岁的道人马上站起来给张敬轩稽首行礼,并装模作样地看了看张敬轩的面像:“贫道观将军骨骼清奇,天庭饱满,地格方圆,日后必当贵不可言!”“承仙长吉言,带仙长偏厅用饭并赏纹银二十两。”张敬轩向小头目吩咐道。出了厢房回宴会厅:“李鸿基在玩什么把戏?还贵不可言?龙椅只有一把,他李鸿基会让给我老张?”
在谷城的悦来客栈,那道士正在向化妆潜入谷城的李鸿基禀告见张敬轩的详情,“看样子张敬轩果然是诈降,迟早必反,不然你就回不来了。”李鸿基淡淡地道。化妆成“高人”的江湖骗子牛金星闻言大惊:“闯王这是投石问路,可惜自己成了那枚石子…”
果然是流贼最了解流贼,晚上张敬轩便得到密报:“闯王李鸿基在谷城悦来客栈约见将军。”这回张敬轩大吃一惊:“这李鸿基吃了熊心豹子胆?如今我是官他是贼,就不怕我将他交给建炎帝领赏吗?”
要搁以前,张敬轩真可能擒下李鸿基交给朝廷,不是他对建炎帝忠心耿耿,而是为了除去争天下的对手。可现在他改变了主意,多个盟友多份力量,至于将建炎帝拉下马后谁做那把龙椅,那到时候手底下见真章!
于是李鸿基、张敬轩在谷城合流,商讨好“再举义旗”的具体细节,一场覆灭前明的流贼暴乱再次开始!
建炎十三年一月,李鸿基率数千贼众兵出商洛山,再次举旗造反,不料在鱼腹峡再次为官军包围,仓惶向河南突围。这时李鸿基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李岩,颇有刘备遇诸葛亮之感。
李岩原名李信,是大明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李精白之子,河南枸县人,靖康丁卬年举人。其父建炎二年在卫郝案中被定为从犯,被削职为民。但在明末这样的大环境中并没能影响李家的民间声望,李家仍是枸县数一数二的富绅豪门。
李岩读书用功,少年中举,且喜兵事,对孙、吴兵法很有研究,时人称之为文武全才。他生性慷慨激昂,常常周济穷人,又爱打抱不平,伸张正义,象是一位江湖侠士,当地百姓都称他为“李公子”。
此时河南连年蝗旱灾害不断,枸县民众挣扎在死亡线上,而知县宋某不顾百姓死活仍在催粮逼赋,李岩前去劝解,但知县只需对上负责,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百姓死活与他何干?
李岩无奈,回家拿出所有存粮三百石救济灾民,但李家靠收租为生,这样做只能是杯水车薪。于是李岩作了首劝赈歌,到富绅大户家劝勉赈济,歌曰:
“年来蝗旱苦频仍,嚼啮禾苗岁不登;
米价升腾增数倍,庶民处处不聊生。
草根木叶权充饥,儿女呱呱相向哭;
釜甑尘飞炊烟绝,数日难求一餐粥。
官府征粮纵虎差,豪家索债如狼豺;
可怜残喘存呼吸,魂魄先归泉壤埋。
骷髅遍地积如山,业重难过饥饿关;
能不教人数行泪,泪洒还成点血斑?
奉劝富户同赈济,太仓一粒恩无际;
枯骨重教得再生,好生一念感天地。
天地无私佑善人,善人德厚福长臻;
助贫救乏功勋大,德厚流光裕子孙。”
这件事充分反应了李岩的侠义心肠,但也很有些书生意气。财主一向是损不足以补有余,现在要他们反过来,他们岂肯答应,因此劝赈没有任何效果。
劝赈之后,会绳妓红娘子造反了,掳走李岩,强行委身与他。为不使家族招祸,李岩正式改李信为李岩。
此时李鸿基进入枸县,李岩携红娘子前去投奔。李岩入伙后,就劝李鸿基“尊贤礼士,除暴安民”,“假行仁义,禁兵淫杀,收人心以图大事。”李鸿基决意听从李岩的建议。
李鸿基饥民成军,实为流寇,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也没有稳固的根据地。李岩提出了“均田免赋”的政治主张,要求李鸿基在河南建立根据地。他很有宣传天赋,让机灵的流贼扮成商人,到处宣传闯王的队伍是仁义之师,于是深受蝗旱灾害和官府盘剥活不下去的河南饥民荷锄参加李鸿基的流贼队伍,让李鸿基走出了困居商洛山之境,队伍发展到十几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