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40000000017

第17章 香港文学初见里程碑——《香港文学大事年表》志喜

去年,我们有了第一本《香港文学书目》,今年,我们又有了第一本《香港文学大事年表》(—)。大十六开的开本,装帧漂亮、印刷精美的这本年表,翻看它真是赏心悦目。从无到有,已经好;一有就很美,就更好了。

这是一本为香港确有文学作证明的书,用许许多多事实,证明香港有文学,有文学活动,不是文化沙漠。

书从四十年代之末开始,直到六十年代之末。它的主体是五六十年代,但一九四八、四九年是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加上这两年,来龙去脉就更清楚。这两年和五十年代之初,大批作家南来又北去,在香港留下了不少文学的脚印和种子。这些是左翼,还有右翼。南来、留下或他去,更有“美元文化”的活跃。

香港以一个“自由世界”的橱窗在中国大陆的南部边缘屹立着。左右壁垒分明、红白辉映。五六十年代正是重要的时刻。

重要更在于,有经济上对大陆的禁运,有大陆上对付知识分子“反右”,有以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而扩展到每一个人的“文化大革命”。震撼在大陆,波及于香港,反映到文学艺术上。

香港本身也有过“文革”式的“五月风暴”。

事情可多了。我们是身历其境甚至首当其冲的。这里面有着许许多多的大事,只是我们都是小人物,这些发生在我们周围甚至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也真有大事么?

“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但在这大时代中,文学活动未必都是大事,未必有那么多大事,特别是和自己有关的。以我自己来说,我有幸参加了一些文学活动,也被记下了几笔。如我居然在这二十二年中,有十一年之久在编辑一个报纸的文艺副刊;又居然在“文化大革命”排山倒海而来横扫一切之年,和友人合伙办了一年多的充满“四旧”的文艺月刊。这些在我回顾起来,正业之余兼差的小事而已,却被当作“大事”,列入年表了。我自觉好笑。

看了整本书,我不能不承认,有不少是“文学大事”,但不是一般大事。也有不少连文学的大事也不是,太细微末节了,甚至不一定要笔之于书。

年表分四部分:日期、活动事项、文化人往来和出版。“日期”没有什么好说,“活动事项”中有不少只是开个联欢茶会,发一个悼唁电报,作一次普通演讲。逝世也列在活动中,那其实是不活动,倒是像反讽了。“文化人往来”有些只不过是记下某个人来了香港,而没有注明何所为而来,变成了没多大意义。还特别说明,来港定居是不列的,其实这倒是有需要的有用的资料。“出版”比较详尽,有时是过份详尽了,不少是流行作家的流行作品。在作者来说,只是他泛泛之作,不是有代表性的,在报上刊出时却也一一列为“大事”。如高雄(小生姓高、史得、三苏),他写过一些一天完的“香艳”而不奇情的小说“晚晚新”,在今天看来不算“咸湿”,在当年已是色情作品,这些也在出版一项作为“大事”,使人不免有宁缺毋滥之想。

我想,也许是大事不多,小事也就大起来了吧。

有些事情,如反对美国扶植日本,拥护世界和平大会,儿童节发表宣言,一而再庆祝南京解放……这些也能算文学事业么?

又如英文《虎报》创刊,《大公报》被停刊十多天,《香港夜报》、《田丰日报》和《正午报》被停几个月……这些似乎也不关文学的事。《大公报》倒是和文艺有过长久的因缘的,只是另外那三家报纸实在说不上有什么文学的气味。

有些记事却又嫌太简略,交代不清楚。如《大公报》在一九五二年的停刊和复刊,是有暴动在前,官司在后,停刊后又有周恩来发表声明,这才把停的惩罚扭转过来的。另外,三报的被封闭和解封,更是夹杂在“五月风暴”中的插曲。限于体例,不必细表,但加上一两句,点清眉目还是有必要的。

又如华南文联在广州招待赴穗观光的香港文化人,文字中缺了地点,容易误会这是发生在香港的事。

还有使人不能理解的,是“大事”中记载不少话剧活动,似乎详于五十年代而略于六十年代。电影基本上少的近于无,广东大戏简直就是无。我是不看广东大戏的,但我知道大戏中也有好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后来的仙凤鸣,从剧本到演出,不少年轻的文艺界人士也很欣赏,为何“大事”却把这“仙凤”和她的同类都排除了呢?

另一件是《大公报》上的《艺林》副刊,《大公报》在天津、上海时,就以沈从文、萧乾主编的《文艺》副刊有声名于知识分子中间,后来到了香港,三十年代里杨刚编的《文艺》又有了新的声誉。四十年代之末,《大公报》在港复刊,袁水拍、于逢先后编过《文艺》,他们北归后,我也滥竽充数编选一阵。最后因稿源不足而停刊。这一点,“大事”中是有了的。这以后,陈凡(周为)走了一条新的路子,新路是旧路,他创办了《艺林》周刊代替《文艺》周刊,专门致力于传统的古典文艺,刊登旧体诗文、书画,以及研究文章。作者多是大陆上这方面的专家,水平高。不但在香港没有同类的副刊可以相比,就是在内地,也没有类似的文艺园地出现于报刊,因此这海内外孤本就显得更为出色了。这在香港的文学艺术活动上,是应该写上一笔的事情,“大事”却把它忽略了,一字也没有加以记载。我想,不会因为它是传统的,就不是文学的吧。但至少显出,“大事”对古典文学艺术是重视不够了。

在新文学的刊物中,有一两株“野草”似乎也被忽略。四八年的“大事”中,最后一笔记的是这么一句:“夏衍等著散文《论肚子》出版。”这《论肚子》实际上不是一本散文集,而是一本以丛书的形式出版的杂文刊物。它是抗战期间在桂林出版的《野草》的复刊,避免作为杂志去登记(也许是拿不出那一万块钱的登记费),就这样用书的形式瞒天过海了。夏衍等,就表示作者有多人,文章有多篇。这以后,还不定期的出了好几本,如《论怕老婆》之类,主要是些尖锐的针砭时事的杂文。散文也有,我写的一篇《黑暗的日子——重庆杂忆》,就是刚来香港的第一篇“力作”,用了些力气,吃力而写不好的作品,是专为《野草》而写的。

“大事”中几次提到聂绀弩的几本书的出版,如《寸磔纸老虎》之类,都说是散文集,实际上都是杂文集,甚至是报纸上的时评专栏。

此外,司马文森主编的《文艺生活》,也看不到。

还有一件事应该算是“大事”而被视为无事的,是《新文学大系续篇》在香港的出版。香港文学研究社在一九六二年影印重版了《中国新文学大系》后,就准备自行编印《续编》和《三编》。《大系》是第一个十年,一九一七到二七,《续篇》是二八到三八,《三编》是三八到四八。花了四年工夫,《续编》算是编好、排好,在六八年出版。《大系》的影印,《续编》的编印,是大陆上“反右”以后,“文革”也正在进行中的事。编者说工作是分在东京、新加坡和香港三地进行的,但据了解,主要是在北京进行,它的艰苦不难想见。《续编》十集,五六百万字,实在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在那个时时要对知识分子批判、触及肉体直到灵魂的日子,主编这样一部完全可能被认为是替封、资,修“树碑立传”的书,该有多大的难度,需要多大的胆识!真叫人不敢想象。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伟大的工程竟然在默默中完成了,而香港担负了重要的角色,这实在是香港在中国新文学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贡献,应该受到表扬。不管这《续编》有多大缺点或不足,都应该得到肯定和表扬。“大事”中缺少这一笔,是令人较为遗憾的。

同样要说的是,不管《香港文化大事年表》(—)有多少缺点或不足,它也是值得我们欢喜赞叹的,因为这是一种劈草莱、斩荆棘的开荒工作,没有人做过。黄继持、卢玮銮、郑树森他们肯花工夫在这上面,是叫人敬佩的。“年表”本身的一些缺陷,有郑树森的一篇长序做了笼罩全局的阐明,使人对那些年代得到一个完整的印象,议论持平,没有偏右或偏左的毛病,是它另外的可喜处。我就是靠它,回顾到朋友和自己的过去的一些活动不致遗忘的,真应该感谢编者的辛劳。

《大事年表》一编在手,使人有如见香港文学的第一块里程碑的欢喜。

一九九六午十月

同类推荐
  •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苏辙散文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苏辙散文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 锦瑟流年

    锦瑟流年

    本书是著名散文家凌仕江的散文集,也是“成都作家书系”之一。这是一个异乡人从西藏迁徙尘世的日常生活,结实、馨香、不虚度。时光在他那里,往事落地,草在拱土,花在盛开,树在生长,情在流转。当西藏已然成为一个书写者转身的背影,面对红尘俗世,他回到日常,回到常人生活的情怀,让写作成为没有选择的发自灵魂深处的体悟,它是一种自觉行为,是纯生活气息的弥漫,是写作者与阅读者对等生活的同一个场。回到平凡的流年,还原现实的一种,让读者能够从中去获取轻松、愉悦、自信的阅读,从而理解并接纳这人间的本真与冷暖。
  • 我心飞翔:风丫头观鸟随笔

    我心飞翔:风丫头观鸟随笔

    本书稿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了候鸟的迁徙,大量记录性图片反映了群鸟的生活,并附有作者的心灵随笔,让读者能够在欣赏摄影作品的同时产生心灵共鸣。
  • 风吟花语

    风吟花语

    本书是作者多年散文诗精选集,是作者长期创作和情感积累,包括《风雨过后》《窗里窗外》《致女儿》《故乡》等,以纯净的语言、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以清新的意象画面,生动的情景意象,营造出了纷繁多样的美好意境,通过优美的文字,传达洋溢着原生力量的生命气息和源自深邃内心世界的思想心音。
  • 极端之美:便携本

    极端之美:便携本

    《极端之美》主要选取了我国举世独有的三项文化:书法、昆曲、普洱茶来讲,所谓“文化美学”,就是其他文化不可取代而又达到了优秀等级,一直被公认共享的那些具体作品。而书法、昆曲、普洱茶这三项,既不怪异,也不生僻,但是却无法让一个远方的外国人全然把握。任何文化都会有大量外在的宣言、标牌,但在隐秘处,却暗藏着几个“命穴”,几处“胎记”。这三项,就是中国文化所暗藏的“命穴”和“胎记”。
热门推荐
  • 废柴逆天:邪王的杀手狂妃

    废柴逆天:邪王的杀手狂妃

    当二十一世纪令人闻风丧胆的杀手穿越到了废柴草包女的身上,必定要让之前欺她辱她之人全都付出代价!说她是废物?睁大你的狗眼看清楚!御神宠,驾万兽。神器在手,天下我有。却惹上了霸道孤傲的冷魅王爷,对她宠溺上天。读者群:526714942
  • 和闺蜜都盼着对方暴富

    和闺蜜都盼着对方暴富

    苟富贵,勿相忘。这是她和闺蜜的宣言。【划重点】闺蜜之间的友情绝不是:朋友一生一起走,谁先瘦下来谁是狗!而是互相督促,强烈要求对方控制饮食,保持良好的体形与体态。好的友情可以互相勉励一起进步,比如她们两个。她们的友情是你送我“五三”,我送你“黄冈密卷”,我比你都盼着你考上好大学,有个好前程。总之她们都盼着对方暴富,然后能随便撒点金钱这个粪土救济自己。基于共同的人生目标,她们一直努力着,就连嫁人这个可以一夜暴富的机会自然不能错过。于是她们对于优质资源的相亲都会带上彼此,从概率学原理来讲,好歹占了两份可能!这是一个闺蜜盼着对方暴富,哪怕对方嫁个有钱人,然后再通过儿女结为亲家,走向资产整合,最后却走向了瓜分财产道路的故事。
  • 我的特殊系统有点皮

    我的特殊系统有点皮

    平凡少年穿越回到过去改变平凡人生。看他如何在穿越的世界活得精彩。
  • 剑吞天下

    剑吞天下

    长剑为笔,天下为纸。高歌一曲,绘一幅悲壮山河。世间苍茫,剑走偏锋,问道百变,当戳穿这个天下。
  • 不可预料的恋人之生死恋

    不可预料的恋人之生死恋

    和丰二十九年,尘凌阁广收天下学子,同年赤焰国皇后薨了,为救赤焰国的天母,皇帝派欧阳家长子欧阳怀歌和当朝二皇子慕成枫前往尘凌阁,打听尘凌阁圣物灵佩,传闻灵佩有聚集天下灵气之功效,可使人起死回生……
  • 西游之唐猛全能系统

    西游之唐猛全能系统

    重生西游世界,重生到哪里了,一个和尚,什么和尚,我也不知道啊
  • 囚禁与救赎

    囚禁与救赎

    少女无意中在自家杂货间找到一个正方形的水晶块,四四方方,没有什么特别,少女就放在床头,直到有一天,隔壁家的猫跑进来了,打破了水晶块......
  • 狐狡蛮缠

    狐狡蛮缠

    这男人,是附身在少年身上的千年妖狐。爱还是不爱,难以决断。妖,一旦动情,即是永世的羁绊;这女人,是禁锢已久的左撇子。她不是别人眼中的古家小姐,而是仇恨的种子,懦弱的魔鬼。除了努力去爱去恨,她,一无所是。他以为离开她不过是放弃一段感情,却不知,她为他放弃的是一生。她为他受的千般苦,注定要由他万般宠爱去偿还。只是,有些遗憾,一生无法弥补。
  • 九品带刀捕快

    九品带刀捕快

    官有九品,武亦有九品。百余年前,开元大陆,汉朝末代皇帝献帝昏庸暗弱,使得汉室江山分崩离析,最后形成了南楚、北魏、西秦并列的格局。从此纷争不断,战火四起。时光如水,岁月无情,百年沧桑匆匆而过。今,南楚国,内有皇子争龙夺嫡,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内忧外患已是风雨飘摇。值此之际,后世扑街写手穿越附身楚国少年捕快。这少年只是普通捕快?还是别有身份?看他在大楚国朝堂崭露头角,混得如鱼得水;看他在大楚国江湖习得武艺,纵情驰骋四海;看他最后扬名天下,搅动世间风云。这是一个从捕快开始做到九品武尊的故事。书友交流群号:739423532。
  • 王妃从良王爷请指教

    王妃从良王爷请指教

    燕京阮府嫡小姐伽南,长于乡野,举止粗俗,行为粗鄙,空有美貌......阮伽南知道自己身为女子逃不过嫁人的命运,于是千挑万选,选中了燕京九皇子宁王。她高高兴兴的嫁入宁王府,然后日日盼着九皇子驾鹤西去,自己可以继承偌大家产,做个滋滋润润的寡妇,过自己的逍遥日子。九皇子,年少封王,深受皇宠却是燕京鼎鼎有名的药罐子、病公子,一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是躺在床上度过的,药不离口,出门得人抬,要人扶,走一步喘三喘,大师断言活不过二十......宁王到娶妻之年,千挑万选,选中了燕京赫赫有名的阮府大小姐,认定对方一定是个短命的。成亲后夜夜盼着对方驾鹤西游,然后自己可以情深不移的为“爱妻”守身,当个鳏夫,既能自由自在,不用再为娶妻之事烦恼又能博得个痴情的好名声,一举两得。于是大婚后各怀鬼胎的两人时刻想着、琢磨着对方到底什么时候死,是让对方自然死呢,还是自己用个手段让对方早点死呢?剧场一:成亲后阮伽南很苦恼,唉声叹气,悲春伤秋。丫鬟关怀的问:“王妃,您烦恼什么呀?”阮伽南答:“你家王爷怎么还不死啊?”丫鬟内心狂吼:王妃,您这话奴婢没法接!后来……自然是打脸啪啪啪,和王爷相亲相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