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1400000004

第4章 我们不是救世主

我们要避免“牧师情结”

——评《可是,我找不到方向了》

“案例”可是,我找不到方向了江苏吴江 木鹃子

(我是一位音乐教师,这个事例是完全真实的,这个孩子让我无奈而沮丧。)

他仿佛这个班的“龙头老大”,一直挑衅滋事。这个孩子非常聪明,是块好料,但很不幸,生在我们的教育制度下。所有任课老师都讨厌他,所有老师都巴不得他转学。

自从教了这个班,我才感叹自己真是懦弱无能。我拿他无计可施,温柔也罢,训斥也罢,下节课,他依旧故态重萌,令我又生气又无奈,又有些心疼。

记得有一次,他感冒没来。至少这两天,我们几个科任老师聚首,忍不住幸福地感叹:没他,这个班简直“焕然一新”,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报名时,有家长知道他在这个班,恨不得立刻让自己的孩子转班。

然而,这个孩子其实很可怜。每次我在课后把他留下来,他就会安静地坐着,和课堂上的嚣张判若两人——他的嚣张只是人群中的张扬,一旦独自一人,他就很乖,乖得你都不忍说他。路上遇到,他会很热情很真诚地叫你,让你觉得,他所有的叛逆都非常无辜非常委屈,仅仅是没有人理解没有人懂得他;所有的跋扈,都真的不是与你作对,他只是不守纪律,为了不守纪律而不守纪律,仅此。似乎这就是他的心理需要,因为需要——对他自己而言,无可厚非。

我曾和他谈心,很多次,希望能和他沟通。他说自己很孤独,说自己是个不正常的小孩,叫我不要和他计较。我问他,你认为自己不正常?“是的,我觉得自己就是不正常。”他很悲伤地说。有一次老师让他做班干部,但他只做了三天,为此,他哭过。他希望自己能做我的音乐课代表,我知道他也曾是其他学科的课代表,但事实上,他并没有因为这个“官职”而在课上收敛自己。而且,我如果因为他的“强大”而赋予他“官职”,这不是办法,也没有道理。他既唱不好歌又不守课堂纪律,凭什么做我的课代表?我说如果你做课代表,同学会服气吗?“当然服气,谁敢不服,我揍他!”

有些教育文章会写,提示他要如何如何出众,就可以当之无愧地赢得“课代表”,然后他又怎样巨大转变了——事实上,这不过是天方夜谭。

在食堂值班时,我发现他喜欢给同学们讲笑话、讲故事,眉飞色舞。相对同龄人,他知识广泛,博览群书。于是,我特意在课上给他留了5分钟作为给全班同学“表演”的时间。起初效果很好,他为了争取5分钟的发言权,整节课都表现良好,对表演充满期待。但不久,他开始“越界”,讲鬼怪故事,讲的笑话也慢慢接近成人笑话,我不得不打断他的讲述并从此取消。我自己很沮丧,班上的学生也都很沮丧。他们都非常喜欢“5分钟”的自主快乐,但我没有办法继续了。

我向班主任了解他的家庭,每个奇怪的孩子都可能有他特殊的家庭背景。果然,据说他的父母即将离婚,一直在吵闹,他是个无人管的孩子。与其说没有人管,不如说这是个没有人疼他爱他的孩子。所以,他只能自己爱自己。他选择一个极端展示自己的方式,令所有人不得不重点关注他、在意他,在喧嚣中摆脱家里的孤独感,是这样吗?

他唯一畏惧的老师,我曾向她取经,用她的话说就是这个小孩子“有毛病,不正常”,只有压倒他,凶倒他,没有别的办法!别的同学也都对我说,说我太善,要凶,越凶越好,还要让他罚抄,这才有效。

可是我偏偏凶不出来,或者说,从根本上,我好像不生气。不知道是因为音乐考核不同于语、数,我压力不大,还是我生性驽钝,总之,即使看着他在自己座位上手舞足蹈、说话、吵闹,我也不会生气。有时我就这样看着他,静静看着他,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糟蹋自己,这样不爱惜自己。一个缺少爱的孩子,也许这就是他的发泄口,也是他最快乐的时候。面对一个懦弱的老师,他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然而,事实上,他一直在关注我,如果我真的生气,他就会正襟危坐,收敛自己,如果还是和颜悦色,他就“再接再厉”。而我只真生气过一回:他对一个女生说着很难听的脏话还用书暧昧地撩她的脸。我愤怒了,他马上就静坐不动了,全班寂静无声。可平时,我不生气,我想让自己生气,可我不生气,想努力装出很生气,可还是装不像。他很聪明,他感觉到了,所以他不惧怕我,继续在音乐课上“胡作非为”。很多次留意他们班的其他副课,发现也是一样,他的声音高高穿越所有嘈杂,独领风骚。于是,我便很自私地宽慰自己,不是自己无能,是这个孩子太难对付了。

有的老师,天生适合做老师,一站在讲台,什么话也不用说,气势已经镇住了整个教室,全身透射出一种不怒自威的“非管理影响力”。这种威严,使师生彼此相互尊重而又心照不宣。而我偏就是那种一看就是气势不足,生性善良懦弱的人,站在讲台上就没啥威严,靠自己的“凶相”去镇压,我既“先天不足”,还后天缺乏。一周两节课,课时太少,还天时地利不济。

寒假里,一直在琢磨,有什么办法。

实行小组比赛,再每月自己掏腰包买奖品,我希望能用集体的力量制约他。起先的三节课,效果明显,整个班都齐心协力,他也很努力地为自己小组挣分,为了不扣分,纪律也不错,课堂效率创历史新高。我很是得意,还在别班推行,学习士气高涨。但就在今天又有了意外情况。他所在的小组背唱不出歌,无分可得,他就大为不满,在别的小组唱时,一会儿学狗叫一会儿学猫叫,以此来影响别组得分,整个教室乱作一团。

课无法继续了,我已经黔驴技穷。

大声训斥了,用自己都不敢相信的高音,耳朵嗡嗡的,学生安静了,沉默了十分钟后,下课铃响了。

我又把他留了下来。先肯定了他热爱自己小组,又说了他心胸狭隘,他一声不吭。一会儿,一年级来上课了,他有些窘迫,似乎不希望被小朋友发现自己,躲藏到走廊里,站在门后,看着我。

该说的话,我已经和他说过无数次了,我自己都厌倦了,也疲惫了,什么都不想说了。我们就沉默地站在走廊里,直到上课铃又响了。我说,你回去吧。他抬眼,我看见眼泪从他眼里滚下来,然后呆滞着,一步一步走了。

很多次,我在下课后留他,他都会哭,满脸都是泪,然后在下一节课继续大声喧闹。

似乎,一会儿是他,一会儿又不是他。

我一个人,转身站在四楼的最西面,望着下面,背后响起一年级稚嫩的歌声,站了很久。想着他在一年级的时候,应该也是这么可爱的孩子,一定也让家人非常疼爱,让老师非常喜欢,可后来就慢慢变了。

美德应该是从内心萌生的,不是靠惩罚和强迫灌输的。可是,我真的不知道,我该如何继续,如何强打精神,苦苦支撑。

我发现,自己的嗓子哑了,在他走了之后,嗓子就哑了。工作这么多年,第一次嗓子哑了。

真的,我已经没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奇迹”的发生,我已经找不到回旋的阶梯。也许,有一天,我会终于气馁,任其“枝蔓纵横”——让全班大声唱,随他折腾随他表演,任他的声音淹没在集体的声浪里,任他的“演技”湮没在所有人的忽视里。或者,完全忽略他的存在,当他是空气,上完一节课,迅速走人。再或者,让他一节课罚抄乐理(他未必会照单执行)。

我知道,歪斜着脚步来寻找晴空的他,需要一份来自老师的如同父母对待自己孩子那般充满包容与执著的爱。可是,我已经找不到方向了。

(案例摘自《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0年第5期)

案例解析

这则“案例”满是情感宣泄与无可奈何,像记叙文,像小说,像闲聊家长里短。读起来感觉作者絮絮叨叨,纠结于学生的外在表现与自己的无私奉献。读后,仍然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唯有一点感受颇深,敬佩于木鹃子老师的执著、无私的爱。恕我直言,木鹃子老师的潜意识中隐藏着“牧师情结”,注意力完全凝结在了如何挽救这个孩子的问题而全不顾左右,如此开展问题生教育,也的确很难找到方向。

所以,目前不是指出木鹃子老师的教育失误或者教育能力缺陷的时候,更多的应该给木鹃子老师一些切实的建议,帮着她找到问题生教育的方向感。有了方向感才能想出具体的战略战术,孩子的问题才能得到缓解,木鹃子老师的战斗力才能得到提升。基于这个目的,谈谈个人愚见!

1.适当减弱自己的“牧师情结”

看了以上案例,不难发现木鹃子老师有明显的“牧师情结”。产生这种情结的原因多半是母性的“抚育情怀”所致。所以,木鹃子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看看他为了转化这个孩子付出的努力就知道了。牧师情结的好处是能激发出老师的爱心、责任心,不好的地方是会忽略孩子的需要,转而满足于自己内心抚育情怀的需要。所以,建议木鹃子老师可以适当地减弱自己的牧师情结,恢复些冷静与理智。这样,才能避免尽情的抒情,抒情本身也是抚育情怀的自我满足,不断巩固牧师情结而已,增长不了教育问题生的智慧。注意力都被问题生呈现出的现象所迷惑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建议木鹃子老师考虑好以下两个问题:

(1)转化孩子,是孩子自己的需要,还是老师的需要?

如果是孩子的需要,那老师的角色就应该定位于孩子人生之旅的导游而已,可以提供路线参考,路还得自己走,风光要自己欣赏,但老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交流;如果是老师自己的需要,那就是抚育情怀滋生出的牧师情结,老师可能就会把注意力太凝结于学生的问题,就会做很多无用功,花了大力气较劲!

(2)孩子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不知道木鹃子老师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些问题:这个孩子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方式有问题吗?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吗?他希望实现一个怎样的自我呢……分析心理学家荣格在论述个性时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个性化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总是与集体标准相冲突,因为个性化即意味着从一般性中分离和分化出来,建立起自己的特殊性——不是一种“后天获得”的特殊性,而是一种业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心理构造中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只有在“上帝”或“自然”那里去获得承认,却很难从社会集体标准中获得应有的尊重。

原来个性是不能刻意追求的,所谓的“不能”有那么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因为每个人都有个性,它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心理构造中了;二是不刻意,因为个性化不是能“后天获得”的。如果我们班主任只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只去思考我想把班级建设成什么样,只去思考这个学生应该发展成什么样!那会产生一种误差——和“自然”较劲。最后的结果不是大败而归(转化的失败,甚至认为学生无可救药),就是培养了两面人(老师或家长面前迎合您的需要,一回头就恢复原形)。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老师喜欢的学生,老师对他的影响越大,他越能向老师所喜欢的那种类型转化,所以老师就说学生转化了。其实,老师之所以喜欢极有可能是老师和学生有着“自然”给予的同一样东西,所以相互影响了起来。借用佛学的一个名词这个老师与这个学生有“缘法”,所以就会听到有人评论一个学生的转变说“这个问题生还就服这个老师管”。最后,一个有个性的老师收服了一个有个性的学生,但对其他的学生却改变不大,究其原因,原来是从“上帝”那里得到的东西不同,甚至相互抵触。

那么,怎样才能让老师转变学生更有把握呢?也许就需要老师首先能找到学生从“自然”那里到底得到了一个怎样的“胚胎”(学生的潜在需要)?这个“胚胎”经过了怎样的发展(学生发展史,情结的形成)?现在成了什么样子(学生的问题表现)?照现在这样发展会得到一个怎样的未来?这个未来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现在的现实需要)?如果不合理那有什么方式可以改变?怎么改变才能符合原有“胚胎”的正常发展(学生潜在需要与现实需要的结合点)?

所以,木鹃子老师现在所要做的恐怕就得先减弱自己的“牧师情结”啦!

2.给孩子做做“心理体检”

关于问题生的定义,我比较赞同王晓春老师在《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中提出的“一般的教育手段无法教育的学生可以认定为问题生”一说。案例中的孩子肯定能定义为一个问题生了,因为木鹃子老师使用的诸多手段都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但紧接着还需要鉴定两个问题:属于什么类型的问题生以及问题的严重程度。鉴定问题生的类型可以帮助我们决定“药”的类型,问题的严重程度可以帮助我们决定“药”的剂量。这两个决定了,努力的方向就清楚了。否则就会“凭空想象”着“病急乱投医”,结果却做了一大堆的无用功,徒增烦恼,原来不是“药”不好,是用错了地方或者搞错了剂量。怎么鉴定呢?建议先给孩子做一次“心理体检”。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即曾经提过的要对学生横向与纵向的了解,索性这次就一并梳理出来,供老师们参考):

(1)学生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年级、家庭地址、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发育情况、生理缺陷、个人病史、成长史、学习史等。

(2)背景资料:包括家庭成员的工作性质及职务、文化程度、家庭教育方式与态度、亲子关系、是否独生子女。此外,还可以加入对学生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如家庭成员的死亡、父母离异、与教师同学关系紧张、生活条件改变、影响生活的重大挫折等。

(3)心理素质与能力:包括学生的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学生的兴趣、态度、人际关系及品德的特点等。能力包括学生的智力水平如何、智力特点怎样,言语智能和数学智能水平如何,言语概括、言语推理、数学概括、数学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处于哪个等级,能力倾向鉴定及创造力测量等。

(4)在校表现: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意志力、考试心理、学习困难、学习认知、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体育运动、交际水平(包括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担任班干部情况、获奖情况等。

经验告诉我们,全方位了解学生有利于探究学生的“思维方式”(即学生行为习惯的思维逻辑基点)。学生做出种种行为绝非偶然,有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周围环境刺激而逐渐产生的做事的“自动化”。案例中的孩子,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自动化”程序了,木鹃子老师要想转化他,就得通过“心理体检”找出他的“自动化”流程。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他的“自动化”流程中寻找切入点。最后,到底应该是堵是疏是引还是冷,甚至多方齐动就清楚了。

所以,“心理体检”不是目的,而是寻找方向的工具,“了解学生做事的自动化思维”就是我们要研究的方向!

3.木鹃子老师才是临床

问题生教育其实是两难的科学,所谓教无定法就有这层意思,所以面对问题生的教育远没有学科教学这么单一和有专业性。感觉只要是个人就可以加以指导一般,所以我的感受常常是任何人(教师、领导、家长)都能说上几句自己的“真知灼见”,无论内行外行,都在争先恐后、指手画脚,最后扭成一团,越理越乱,缺少的正是方向感。木鹃子老师的反思性提问——“找不到方向”值得我们所有老师思考。如果失去了方向感,那才是“狼烟四起,战火不断,发言盈庭,点评如山,潮起潮落,上下波澜。众说纷纭,越听越烦。”别忘了,真正临床的还是木鹃子老师。一篇近3000字的文章只能是“管中窥豹——只能见一斑”。毕竟,实际是个什么样子,我们都不清楚。鉴于此,我只想帮着木鹃子老师找一找问题生教育的方向感,方向找到了,剩下的就是临床实践,无论是教育的战略还是战术还得木鹃子老师在实践中创造发展。

如果我的愚见伤害到了某些老师,我表示抱歉;如果我的愚见能给某些老师以借鉴,我深感欣喜;如果还能给某些老师以方向感,那简直就是莫大荣幸!

我们要避免“师爱中毒”

——评《我到底该怎么办?》

“案例”我到底该怎么办?

昨天语文课,城没有写作业,还站到我的面前撒谎,那一刻,我气极了,狠狠地把书掷向了城的肩膀,当孩子遭受了重重一击之后,我还是怨气未消,再一次把另一本书扔向他,紧接着一连串指责的话一股脑从口中喷泻出来。孩子们吓坏了,一个个目瞪口呆地望着我。昔日的“温柔班妈”怎么又变成了“母老虎”!我不想扮演什么“母老虎”可是为什么孩子面对着我的一次又一次的鼓励和帮助居然无动于衷,甚至报之以谎言而待之!那一刻,绝望、痛苦一起袭来,让我一时间失去了理智,而在教室里上演了“疯狂”的一幕。

发泄过后,我并不开心,而是更痛。回想带他两年来,我在他身上花费的心思最多,在他身上倾注的精力最大。为了帮他走出学习的困境,我尝试过“捆绑”行动;我开展过“快乐对对碰”;我曾经无数次用故事激励他;我曾经在他最低落的时候,因他的点滴进步而亲手制作并为他颁发一份“特别奖状”鼓励他振作;我曾经在深夜不顾疲劳写了一封又一封的书信,鼓励他振作,让他感受关爱的温暖;我曾经选他代表班级参加呼啦圈大赛,捧回第一名的奖状,让他感受成功的幸福和喜悦;我曾经鼓励他参加校长跑大赛,发着高烧组织孩子们在操场外圈为其加油助威,直喊得嗓子发不出一点声音,当他一举夺魁时,亲手为他披上棉衣,把母爱的温暖传递给他;今年为让他刻苦训练,我曾经好多次站在操场上陪他,直至看到他满脸笑容地捧回乡运会大赛的奖品……为什么,我为他做了这么多,却不能拨动他的心弦,却不能把他拉近到自己的身旁。

我知道自己当班主任时间短,缺乏经验,但是我真的全心全意在帮他,为什么就不能唤醒他,为什么他再一次不惜撒谎来回报我。“教育需要感动”可是为什么我的感动就打动不了他的心。我承认他爱我,比班上任何一个孩子都爱,但是他为什么就不能把这爱转移到行动上,转移到学习活动中来?如果说脑瓜笨实在不开窍,也还算个理由,可是他脑瓜相当灵光,比班上好多孩子都要聪明。为什么就不肯用一点点呢?我是又气又急,可这气与急又有什么用呢?伤了孩子的心,更伤了自己!但怎样调整?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我真的茫然不知所措。

抽空再找他好好谈谈,找一个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时间、合适的话题,来试着帮他打开心结。

试着降低一下对他的期望值,把目标定得低一点、小一点,让他能够得着,让他感觉学习其实并不那么可怕。从哪里下手?该怎样落实?

先消除自我的焦虑心理,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一点点调整,先静观其变。这样不知行不行?

借助小伙伴的力量,再一次以他们的力量带动,看看有没有效果?

……

一时间我陷入了沉思,我到底该怎么办?怎么拨开慌乱的迷雾,让心底射进一缕缕希望的阳光?

这些日子,满脑子想的都是城,害得自己茶饭不思!眼看期中考试在即,孩子却一点状态没有,上课心不在焉,做题生写乱画,一提问他,半天一个字也不说,照这样下去情形会愈来愈糟糕!

怎样扭转这种局面?怎样把孩子拉回到学习上?谈话?辅导?带动?恐怕都不能打动他,因为这些招数在他身上已经试过N次,虽然每次都有一点点效果,但是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怎么办?一天困在屋中,思来想去,我决定铤而走险!就把自己“卖一回”。

从下周起,每天根据孩子实际情况,数学、语文均列出相应辅导内容,为真正落实辅导的有效性,我决定把自己“卖”给城。具体为:如果当天辅导过后,第二天请班上当日学习委员利用课余时间检查,如顺利通过,视为辅导有效,如不能通过,则孩子再次练习,我则甘愿代主接受5倍以上的惩罚,如果次日再重复前一日的辅导,在第二天仍不能通过,则代主接受10倍以上的惩罚。也许这“卖身”有些可笑,其实我自己也是下了好大的决心才作出的决定。

决定“卖身”理由有三:

(1)鉴于孩子跟我感情极深,且其极为讲义气。如果说最初可能他学不下去,但是出于义气,他是不会也不忍心让我替他受罚的,这样出于对我的“保护”,出于男子汉的尊严,他势必全力以赴,这样就没有退路可言。“义”是其软肋,一个把“义”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小男子汉,绝对不会“失义”,所以我冒险赌一把。

(2)以前多次帮他不成功,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己不够坚决,总给自己留退路,以致孩子常常前进一两步,没多久又退了回去,这次不惜把自己“压”进去,也就没有退路可言,势必拿出最大的决心帮他,直至“不见兔子不撒鹰”。

(3)这样一“卖”,别的孩子自然一心想看戏,我再借机抓住他的“义”,找上他的几个铁杆哥们不住地在他旁边煽火,煽动他好好表现,一定“能行”,一定不让老师为难。慢慢地他不就为了不辜负我,很可能暗暗把心思转移到学习上来嘛。

当然这只是设想,但是有句话说得好“成功=艰苦的劳动 正确的方法 少谈空话”,我不知道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但至少我是抱着最大的决心,不怕艰苦,排除万难,积极行动。铁树尚能开花,我就不相信我的孩子雷打不动。所以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不惜“卖”自己一回!

(摘自“K12教育论坛”)

案例解析

这则案例,看得我很不是滋味,非常钦佩于快乐老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我们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责任,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快乐老师正在努力地向“神圣”靠近。在这名叫做“城”的孩子身上倾注了无私、无限的爱,还准备把自己“卖一回”继续倾注。呜呼,快乐老师已然“师爱中毒”而毫不自知,问题生教育工作变得漫无边界,身心疲惫但仍不放弃,长此以往,非“中毒身亡”不可。

有的老师把师爱挂在嘴边,做着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甚至把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强加上师爱的名义。这样的老师很霸道,很个人主义,很强悍,遇到再大问题的问题生也一定会变着法镇压下去,所以表面上看起来,自己不会有事,其实内心对问题生的教育已经开始扭曲了。

有的老师把师爱钉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中,无处不散射着爱的光芒,然后在光芒下尽情地体验着工作的乐趣。这样的老师很温柔,很“班妈妈”,他们对待孩子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有的甚至把自己的孩子落在一边,忙活着照顾别人的孩子。如果这样的老师能在付出中得到回报,就会欣然接受“师爱”的力量,并在实践中继续强化师爱的信念,并无限放大师爱的力量。他们中的多数人会告诉你自己很快乐,其实那是承受了别人无法遭遇的痛苦中的快乐。他们不是没有心理问题,而是缺少一个引爆装置,因为他们都中了师爱的毒,这种毒平常都被包裹在了师爱付出后获得的回报中。一旦没有了回报,这种毒就会被裸露,如同触发了引爆装置一般,师爱的毒性就会立即发挥,迅速侵蚀心灵的各个角落。

快乐老师在师爱的名义下碰撞着“城”这面南墙,不仅碰上了,还碰得头破血流;不仅头破血流,还死不回头。最后,怀疑自己碰的时候力量不够大,还要再使点劲,再努一把力。中毒之深,恐难有人能及其左右,快乐老师显然属于信奉甚至是迷信师爱的老师,而且已经中毒了,中毒颇深,整个一师爱的忠贞信徒!快乐老师为何中毒如此之深,值得深思。以我之愚见,快乐老师在信奉师爱的背后,潜意识中隐藏着教育万能的教育观。目前社会上流行不少教育“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是其中颇有影响力的一则。这句话害人不浅,如果当作口号喊喊,当作广告词说说,当作理想鼓鼓劲还尚可。但如果当作了真,那就是教育万能论了,而且把这样的万能强制压在了教师身上,这不是活脱脱的教师万能论是什么呢?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可怕的是在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下,在教育主管的错误指导下,在部分老师信以为真的信念下,悲剧就发生了。教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教师也把自己逼上了最前线,也就只能背水一战,拼命地与问题学生或学生问题叫起了劲儿。后果可想而知,学生问题类型不难(如认知问题、学习习惯、态度问题等)或程度尚浅的被这样的教师解决了,教师的自我感觉变得良好甚至开始自我膨胀,更进一步强化了师爱的毒性。如果问题类型较难(如心理问题、两重人格等)或问题程度严重的学生,一时间解决不了,或者学生进步缓慢,反复无常的,教师必会产生严重的焦虑感,长此以往教师极可能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快乐老师太着急了,一招儿不成立刻换一招儿。学生一退步就怒不可遏,就想不明白,还反伤自己。我想提醒快乐老师的是教育也是一门慢的艺术,有时候的确需要必要的等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这样的,面对问题生时必须先分析学生问题的类型、根源以及程度,再根据具体情况,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或者是联合家长,还是请教专业人士,甚至只需维持现状(因为有的问题只有在社会教育中才能得以解决和缓解)。这样的教育才是实事求是的教育,才是理性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对学生还是教师自己都是有益的。

我们要善于“自我反思”

——评《你到底在想什么?》

“案例”你到底在想什么?连云港市赣榆县青口小学 徐允兰

伟伟是我们六(2)班的一个单亲家庭的小男孩。父母在他读五年级时就离异了,他判给了爸爸。最近,爸爸给他娶了个后妈,并继续经营着原来的小餐馆,日子过得还算平静。可伟伟这孩子不但不平静,还作出一系列令人难以理解的行为,着实让我大伤脑筋。

伟伟挺聪明,但习惯不够好,迷恋网络游戏,尤其爱说谎。我班的任课老师都知道这孩子的情况,一般不和他较真。我呢,平日里对他还是挺照顾的:座位首排,同桌是位“百毒不侵”的文静女孩。上学期,他亲妈两次来学校找我,哭哭啼啼地诉说:伟伟不认她这个亲妈。我和我们班的音乐老师一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做通了他的工作。他不仅认亲妈了,有时还在他妈那儿住上几天。平日里他虽小错不断,但大错也不犯,还是能跟班就读的。可就在这学期期中考试刚过的一天上午,课间,我正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一位同学突然报告:“老师,伟伟打碎了我班教室前门上的玻璃!”当我找他谈话,了解事情的经过时,他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是他追赶同班同学萌萌,萌萌进教室先把门闩上,情急之下,他就一拳捶破了玻璃。他的这个说法也得到了知情同学的认可。我看他认错态度较好,就一番教育之后,告诉他按班规办事,由他家长来装上玻璃。可是仅过一个星期的周五下午,我刚到办公室,准备上写字课,班长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徐老师,不好了!我们班黑板被伟伟砸坏了!”我紧随学生来到教室,可不是嘛,毛玻璃材料的黑板南侧一片中间竟有一个鹅蛋大的窟窿,而且裂纹四向延伸,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此刻,我火气直往上冒,先叮嘱同学们注意安全,别走黑板前,然后,当着他和全班同学询问事情真相。谁知他毫不隐讳地说:刚才上厕所,在垃圾堆旁捡到一根板凳腿,在教室里对着黑板那么一瞄准,就把黑板砸坏了。我再也按捺不住了,大声吼道:“你这孩子也太过分了!打碎玻璃才几天,竟又砸黑板。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这些道理我哪天不讲?你竟然还是有意而为之!你爸爸天天来跟着赔?你家的钱发芽了吗?”我立即让他用我的手机打电话给他爸,让他爸来装黑板。就在快放学的时候,他爸爸来了。这次我自然和他们父子俩多谈一会儿。在与其爸爸谈话时,也特别强调,平时要注意和孩子沟通,了解他想些什么。忙生意固然重要,可教育孩子比赚钱更重要。伟伟爸也表示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并利用星期天,请来工匠将黑板换好,这件事也就过去了。可万万没有想到仅仅又过了约一周,他居然又做出更加令人瞠目的事来。

周三下午,我上完写字课回办公室,同室的柏老师嚷道:“呀!徐老师,你的风衣后背有一串蓝墨水!”我立即脱下外衣,全办公室的老师都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猜测着这“一串蓝墨水”的来历,可都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放学了,我送走了学生,返回办公室,仔细打量着这件我心爱的玫瑰红色的全棉面料的时尚小风衣,后背有一长串蓝墨汁点点,看样子,像是近距离故意而为的。谁能做出这样的事来呢?正在这时,我班的一位小女孩悄悄地来到办公室门口,示意让我出来。当我走到办公室的走廊里,她低声告诉我:“徐老师,你衣服上的蓝墨水是伟伟甩的。上写字课时,你在黑板上写字,他拿着钢笔对准你的后背就甩了一下,没甩上;又用力甩了第二下,就甩了这么一大串。我们前排的同学都看到了,就是不敢告诉你。因为他说,谁把这事告诉了老师就报复谁!我刚才看他已经走远了,才敢回来告诉你的。”“啊!又是他。这孩子是怎么啦!”此刻的我仿佛已经燃不起先前那样的火气了。

第二天,我找到他,在几位旁证面前他不得不承认。我问他:“伟伟,徐老师对你不好吗?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为了你们不辞劳苦的老师呢?”他回答:“报复!”“吁你为什么要报复老师?”“因为我砸坏了玻璃和黑板的事。你吵(批评)我,还吵我爸爸!我爸爸回家还打了我一顿。”这时的我意识到:不能再请家长了,再请家长情况可能会更糟!于是,我向他保证:这事不告诉家长,然后和风细雨地进行了一番教育。事后悄悄地与其家长联系,叮嘱家长对教育孩子要注意教育方法。这一次,觉得自己处理得比较“高明”。然而,我又“低估”了他!

一天下午放学后,我照例处理完了作业才推车准备回家,到校门口时,传达室的李大爷迎着我,关切地说:“允兰,别太累了。你的付出孩子们不一定理解。早点回家吧!”我觉得老人家话中有话,走到校门外又折回来,问:“您老有话说?”在我的再三追问下,他带我来到校门里的几间平房的后墙与院墙之间形成的巷道里,指着一处墙壁让我看。我定睛一瞅,啊!顿时,浑身的血液似乎都在往头上涌,心也仿佛要跳出来,只见那里用白色粉笔画着两个魔鬼一样的图像:大点的写着我的名字,小点的写着我侄子(也在我班且当班长)的名字。图像旁边写着:“我一定要杀了×××,×××……”许多污言秽语。李大爷在一旁不停地劝说着,我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强打精神跟李大爷说:“谢谢您!您放心,我会处理好这件事的。我已经知道这是谁干的了。”我环视了一下我深爱着的学校,又看了看呕心沥血的教室,扪心自问:“我,哪儿做错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含着眼泪,跌跌撞撞地离开了学校……

经过一番思考,我想出一个让他无法抵赖的办法:对笔迹!

第二天下午放了学,我把伟伟留下来,在事实面前,他只好承认了:“徐老师,这还是为了报复!不过,那还是‘甩蓝墨水’时画的,我不骗你!你是个好老师。以后,我再也不会做对不起你的事了。”我看着这个难以读懂的可怜的孩子,没有批评他,而是语重深长地讲道理。等到他情绪稳定些,我和他一起端了脸盆,拿着抹布,把那块墙壁擦干净。这时,天色已晚,我便将他送回家。当看着他到家门口又转过身向我说“再见”时,我的心一阵阵作痛……

转眼间,毕业班的功课进入到全面复习的阶段,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更提到班级的日事议程,我对伟伟这孩子也就加倍的关注。为了让他彻底打消顾虑,真正相信老师是宽容的,尽快改变心态,我做了许多补救的工作:课上,拣些他易于回答的问题提问他,让他也有成功的快乐;下课,叫他帮我拿书本,搬椅子,让他感到老师喜欢他;大课间,让他检查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向我汇报,让他觉得老师信任他;家长面前,我想方设法只夸好的不说差的,让他觉得自己真的变了……同学们看到老师特别重用他,也对他刮目相看,不像以前那样疏远他,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特别是5月12日的“防震演练”活动,他积极地跑前跑后,帮助老师组织学生,维持秩序,俨然就是一个领战的指挥官。以后的日子,他果然没再做对不起我的事,脸上还多了些这孩子以前很少有的天真与稚气。然而,他在毕业前夕的一篇题为《给老师的一封信》的习作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徐老师,其实,那墙上的图不是我画的。当时,我看不承认不行,也就承认了吧。”这孩子真是反复无常,难以调教!但转念又想,起码,他还没忘记这件不光彩的事,说明他的心灵也受到触动。为了让他不在心里留下负担,我便欣然提笔写上这样的眉批:“孩子,这件事你还记得,老师早就忘记了。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吧,别再放在心上。徐老师相信你是个好孩子!”

毕业前夕,在放学路上,我故意和他一起走,几次和他谈话,试图能打开他的心扉,然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孩子,你怎么这样让人难以琢磨,你到底在想什么?

伟伟现在已被县外国语学校录取,马上就要进入初中学习了。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真的能忘记毕业前的一系列恶作剧,而我这个担任班主任三十余年以上自以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怎么能忘记这刻骨铭心的教育经历中的尴尬。说心里话,我每想起他——伟伟,就寝食难安:在对这孩子的教育上,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作者反思

说心里话,我每想起他——伟伟,就寝食难安:在对这孩子的教育上,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是孩子的心理有了毛病,还是其家长不会教育或是我这位爱生如子的班主任的教育理念跟不上时代,不适合今天的孩子?我终于悟出来了——这三方都存在着问题。

孩子心理出现了危机。伟伟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经营小餐馆,常常将伟伟一个人关在家里,致使这孩子没有与父母交流的习惯。后来,父母由吵架发展到离婚,对他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再后来,其父再婚。他就在这样的三个角色中间周旋:讨好、说谎、抗拒,甚至绝食都是他常用的法宝。他爸曾经告诉我:这孩子一个学期就丢了三辆赛车;其继母无奈地说:这孩子整天闷着头,什么话也不和我们说,不知他想些什么;其亲妈也说:伟伟像变傻了,见着我就躲……在学校,他也很少有朋友,常常是独来独往。再加上受网络游戏中凶杀、报复等情节的影响,他已经出现了心理危机:滋事、发泄、攻击,好像是他不自觉的行为。

家庭教育存在误区。伟伟的家长,由于工作特殊,加上婚姻变故,不仅对孩子疏于管理,缺少沟通,而且错误地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买什么”就是最好的疼爱。更有甚的是像遇到孩子打碎了玻璃,砸坏了黑板这类事,不能理解老师的教育意图,不是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而是棍棒相加,特别是说出“你在学校惹了祸,让爸爸也跟着挨吵(批评)”这类容易误导孩子的话,促使孩子迁怒于老师,以至于产生了报复行为。有关资料表明:家庭教育对孩子所起的作用几乎与学校教育相当……良好的家庭教育会给儿童的成长创造优异的条件,而不良的家教则是制造“问题儿童”的根源。

班主任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我已经意识到伟伟是个“问题儿童”,在起初的教育行为中仍例行公事般谈谈话、请请家长等老一套,却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没有找到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道路。如果起初不以工作繁忙为由,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争取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他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与期待,也许就不会出现后来的一系列“恶作剧”。或者在伟伟“打碎玻璃”后,不急于请家长,由老师先装上玻璃,等做通孩子工作,他能心悦诚服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再请家长效果恐怕就不一样了。我最近读过这样一段文字:某位爱狗成疯的人,常常花费巨额金钱买昂贵的健康食品,来喂养他的名犬。他听人说深海鱼油对狗的发育很有帮助,于是每天一大早就把他的爱犬牵来,用双膝夹紧狗头,硬是使它张开大口,然后对准喉咙深处灌鱼油。可是他的狗总在挣扎着要脱离他的双膝。有一天狗终于挣脱了主人的双膝,鱼油流得满地都是。这主人生气之余,却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狗正在地上静静地舔食鱼油,此时,他猛然醒悟:原来狗抗拒的不是鱼油,而是他喂鱼油的方式。这是一个极其生动而形象的例子,和我们教师教育学生是这么神似!有些时候,我们的教育如果能换一下角度,改变一下方式,也许结果就会是另一番景象。当然,老师还有义务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形成教育的合力。不可否认,有时尽管老师做得无可挑剔,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但我们享受了教育过程。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让“问题学生”不再有问题,这是我们做老师的,特别是班主任的教育目的呀!

(摘自《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0年第6期)

案例解析

认真拜读了徐老师的案例,也产生了与徐老师相同的疑问——“伟伟到底在想什么?”同时产生了另外一个疑问——“伟伟的思维逻辑是怎样的呢?”从原有的案例中只零星地获得了这么一些材料:家庭环境上,伟伟的父母在他读五年级时离异,他判给了父亲。父亲在他六年级时娶了个后妈。就伟伟个体而言,他很聪明,但习惯不够好,迷恋网络游戏,尤其爱说谎。学校环境上,任课老师都知道这孩子的情况,一般不和他较真。徐老师自己呢?平日里对他还挺照顾的。随后,徐老师用了大量篇幅就开始讲述自己如何为他付出,如何与他斗智斗勇,结果发现自己的方法只能缓解他的“病症”,甚至有的方法还加重病情甚至引发了并发症。直到伟伟毕业,徐老师也没有想明白,因此留下一个疑问——“在对这孩子的教育上,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遗憾的是,徐老师有探究意识,却没能深入探究下去。问题生教育如果不是在探究的氛围中开展的,最后的结果失败居多。也有成功的,但恕我直言,多半是撞上的。因为从头至尾,教育者都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学生会这样,为什么会成功,为什么会失败等等)。遇到这种情况的老师,有的会借机反思、总结找到失败或成功的真正原因以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水平。有的则会盲目给自己甚至给学生贴标签,给自己贴的是成功标签,给学生贴的是“死不悔改”标签(老师是尽到了义务和责任的)。还有的老师只求平平安安把学生送走,送走之后立马在脑海中把这样的孩子抛到九霄云外,心中念起了“谢天谢地,阿弥陀佛”。很显然,徐老师属于反思型的班主任,所以才有了徐老师的疑问,才有了这篇案例,才有了作者随后的一篇自我反思。我觉得比之前读到的案例更有价值。

第一,徐老师在反思中提供的有关伟伟的信息更丰富,伟伟的形象更丰满,有利于找到问题的根源。

“伟伟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经营小餐馆,常常将伟伟一个人关在家里,致使这孩子没有与父母交流的习惯。后来,父母由吵架发展到离婚,对他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再后来,其父再婚。他就在这样的三个角色中间周旋:讨好、说谎、抗拒,甚至绝食都是他常用的法宝。他爸曾经告诉我:这孩子一个学期就丢了三辆赛车;其继母无奈地说:这孩子整天闷着头,什么话也不和我们说,不知他想些什么;其亲妈也说:伟伟像变傻了,见着我就躲……在学校,他也很少有朋友,常常是独来独往。再加上受网络游戏中凶杀、报复等情节的影响,他已经出现了心理危机:滋事、发泄、攻击,好像是他不自觉的行为。”

这段文字非常有价值,徐老师将伟伟的滋事、发泄、攻击等行为第一次较全面地与他的成长史联系了起来,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一个初步结论——孩子出现了心理危机。这才有了点研究型教师的思路。可惜还是缺少了一些必要材料的分析,如伟伟的父母是在孩子读五年级的时候离异的,那离异之前的情况是怎样的呢?父母是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发生矛盾的,在父母矛盾激化过程中伟伟的行为习惯有哪些变化呢?伟伟对生母的排斥是出于什么原因(或者是心理动机)呢?伟伟对继母是怎样的感觉呢?所以,该给伟伟下怎样的一个具体的诊断,我个人觉得材料不足。说孩子出现心理危机只是初步判断属于心理问题,但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不同,或者是心理动机不同,也就无法确证,更谈不上“对症下药”。徐老师最后提到的“好像是他不自觉的行为”很有价值。根据心理学大师荣格关于人格形成时提到人的情结时说:“不是人支配着情结,而是情结支配着人……分析治疗的目的之一就是分解、消融这些情结,把人从笼罩他的情结的暴虐下解救出来。”显然,伟伟在问题家庭的成长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情结”,这样的情结让他不自觉地产生出了相应的心理危机,也相应地以自己的方式反抗,久而久之产生了属于自己的个性特征,一旦遭遇问题就以已经形成的“自动化”方式解决问题。也就是徐老师谈到的“好像是他不自觉的行为”,这里的不自觉就是他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思维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他已经“身不由己”了。我想,如果我们老师明白了这一点,也许在问题生的教育上就不会再做遇到什么问题都“晓之以理”或“绳之以法”啦。

第二,徐老师在反思中认识到了伟伟问题产生的根源。

原来家庭的特殊性让孩子逐渐变成了问题生。徐老师对伟伟家庭情况的再分析让她找到了伟伟问题的根结在家庭,那对伟伟的教育恐怕就不能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情,家长也必须参与进来。但家长不能直接立马参与,因为家长的教育已经是有很大问题的了,盲目地交给家长,他的教育只可能添乱,徐老师在案例中不就是遭遇了这样的尴尬吗?那是否就像徐老师讲的不通知家长了呢?我的建议是不仅要告知家长,还得连家长一起教育,但教育家长需要技巧,否则会被家长误解,认为班主任是在批评家长,家长是陪着学生挨批的。这里指的对家长的教育更多的是指导,是给家长出主意,一是需要怎么配合学校教育,二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参与进来,什么时候家长撤离,这样的思路才能解决问题。“请家长”绝不能“一请了之”,否则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引发并发症。这也是徐老师教育失误之一!徐老师的反思中只分析了原因,切实的方案还不够明确,如果能更深入地思考,解决方案和思路呼之欲出。

第三,徐老师在反思中认识到了自己教育手段的简单无力。

面对问题生教育时,我们大多数的老师都习惯于晓之以理(说服教育),动之以情(爱的奉献)或绳之以法(管理至上),缺乏的是探究精神或者探究手段。那为什么很多老师不愿意走这条路呢?我想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认知问题,对真正的教育缺乏必要的认识,也就是意识形态里排斥这样的探究,觉得这样的探究是没事找事,是简单问题复杂化,他们喜欢简单的劳动,喜欢无技术含量的教育。二是心理问题,不少老师能意识到这样的探究是正确的,是符合时代发展的,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心理上产生了为难情绪,或者已有的固有模式还能勉强维持局面,也就满足了。三是操作问题,部分老师再不探索,也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但有的是“偏方”,有的是不成体系,有的甚至还没有科学的成分。

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想首先要转变班主任的固有思维和观念。其次帮助班主任认识问题生诊疗的意义,形成研究性思维。最后,指导班主任在掌握常规武器、显性武器、隐性武器的基础上掌握更新的研究问题学生的武器。只有这样由内而外的学习和转变,才是真正的成功班主任的成长之道,优秀教师的成才之道!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那就得始终保持“探究”精神,而且还必须“探究”下去。

最后,徐老师讲述了一个狗与深海鱼油的故事发人深思,但我想说明的一点是,在找到正确方法之前我们先要找到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问题生教育尤其如此,决不能直接从现象就跳跃到解决方案,中间的诊断过程至关重要,没有诊断就谈不上对症下药。感谢徐老师的案例,感谢徐老师的自我反思,让我们有机会更好更深入地反思案例,反思自己。

愿我们在案例点评中相互切磋,相互提高,向真正的教育渐近。

同类推荐
  • 小主持人技能训练

    小主持人技能训练

    本书详细讲解了小主持人所要掌握的各种技能的训练方法,包括语音基础、用气发声、语言表达、朗诵艺术、歌唱艺术、表演技巧、演讲要领、礼仪常识、采访写作、口头评述、主持艺术等,还提供了大量的训练素材。本书内容全面,论述精当,既可以作为小主持人高效实用的学习训练宝典,又可以作为小主持人专业教师的教学指导用书。
  •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本书是对世界的历史,人类文明成果的一次回顾和检阅。世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文明将会开出更加灿烂多彩的思想之花,结出更加丰富的文化科学硕果。如果您阅读此书,实际上是对文化的一种选择,是一次对人类文明的礼拜,更是一次撷取知识信息的大好良机。
  • 中华美德——淡泊名利

    中华美德——淡泊名利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精髓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这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瑰宝,历经不同时代先辈们身体力行的汇聚,生生不息,深深烙印在炎黄子孙的心上,成为我们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根基。
  • 优秀教师必知的83个礼仪细节

    优秀教师必知的83个礼仪细节

    本书紧扣中小学教师工作、生活实际,聚焦礼仪细节,从教师的仪表、语言、餐饮、通讯等多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切合实际的礼仪问题。全书共分为八章:仪表礼仪、语言礼仪、校园礼仪、办公礼仪、餐饮礼仪、通讯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
  • 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的文集,书中具体收录了:《族群政治的东方神话——儒家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认同》、《关于中华民族构成的思考》、《族群、民族和谐机制研究——摩哈苴的田野观察》、《中俄混血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等文章。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程序员的故事

    程序员的故事

    一家软件开发公司,一天招进一位大美女,这位大美女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但却不懂软件开发,这位美女是如何蹊跷的进来,又如何混得如鱼得水,如何被屌丝男们团团围住,而乐此不疲。
  • 醉饮凡尘

    醉饮凡尘

    前世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次的回眸,才换来此生人世间的相遇。背负沉重轮回的他,又要怎样面对,因轮回而命格轮盘全变的故人?无上煞气和三清浩然之气,又是怎样摧毁和造就,那个在黑暗之中重生的他?阴谋伎俩,鬼气纵横,他怎样才能在另外的世界中独存?明媚如她,倔强如她,千世姻缘如她,由爱生恨如她,他又会如何在她们之中抉择?这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仙侠故事,是一个关于欢笑与泪水,阳光与阴暗的故事。
  • 物依旧人已非

    物依旧人已非

    莫尤离,在爱情受挫后为了忘掉过去追求梦想独自一人踏上了旅行的道路。在一座古城中遇到了客栈老板浩宇,流浪摄影师徐凯,流浪歌手文磊等人。一群有着相同梦想的年轻人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谁是谁的归宿?一场梦想与爱情的纠缠!
  • 骑士の五芒星..more

    骑士の五芒星..more

    她,蓝色的眼瞳,公主的身份……他,毁灭之红的眼睛,时刻等待五芒之首……他,水灵蓝的眼睛,旋风的力量是飓风……他,灰色的眼瞳,双截棍是永远的武器……他,黑色的眼睛,属于魔族的骑士……五芒的诅咒,最终将揭开谜底......
  • 霍尔拉斯超能系统

    霍尔拉斯超能系统

    一身转战三千界,一剑可挡百万师。世界最弱的F级猎人,意外获得超能合成系统从此开启了成为最强者的旅途。未来的一天里,地球遭受了灵能浪潮,人类开始觉醒魔力,和浪潮一起到来的异界生物成为人类最大的威胁,人们利用觉醒的能力进行抵抗,世界进入尚武纪元。主角是最弱的F级猎人,偶然得到的超能合成系统,开始通过系统融合材料提升自己的力量、魔力、敏捷、防御等数值,锻造各种神器,最终超越A级、S级成为最强猎人。
  • 新婚告急:名门天价妻

    新婚告急:名门天价妻

    叶景菡五年前糊里糊涂的犯了个错,还顺手给了几个钢镚当谢礼。五年后再见,却是……宴会厅的角落,娇小的女子被按在墙角:“女人,惹了我,就该负起你的责!”女人扬眉讥讽:“怎么负,娶了你?”薄唇含笑,男人在她耳边轻吐:“真巧,我还缺个老婆!”
  • 相府弃女:战神残王毒宠妻

    相府弃女:战神残王毒宠妻

    慕容宁,腹黑狡猾医毒双绝的世家传人,因被亲人设计命丧黄泉。一睁眼,她变成了苍凛国相府大小姐。天煞孤星生而克母,不学无术嚣张纨绔,被亲爹扔到尼姑庵里修心养性,不到笈笄之年不准回府!慕容宁冷笑,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斩草除根!昔日声名狼藉的大小姐强势回归,斗转相府风生水起!谁料一张圣旨,她被赐婚给了当今赫赫有名的战神王爷?王爷还残了?慕容宁指天骂娘,这坑爹的穿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春路上的旅途

    青春路上的旅途

    讲述一群人在青春期成长追梦的路,还有成长道路上的爱情的选择“你顾着追梦,在你心里,还有我的位置吗?”“不能现实一些,做个普通的上班族,计划着一个有你有我的将来吗?”“追梦是我毕生愿望,如果你阻止我..不支持我,我还怎么把我的未来交给你”每周五六各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