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34500000004

第4章 一切都须要联系在一起

不管什么时候,什么状态下,我们都不能孤立地进行生活。纵如《鲁滨逊漂流记》里面的情节,也不能抛开世界的一切孤立发生。因为鲁滨逊脑海里的知识,是世界给予的。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在孤岛上生活。从这个意义来说,他并非一人在生活,尽管他孤身一人在岛屿上。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势必要考虑这个问题——该如何与自己以外的事物进行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生活。

1 做有骨气的人,让事物自然相连接

鼠说有钱人的坏话,并非今天心血来潮,实际上他也深恶痛绝。其实,鼠的家也相当有钱——每当我指出这点,鼠必定说不是他的责任。有时(一般都是喝过量的时候)我补上一句:“不,是你的责任。”可话一出口又每每感到后悔。因为鼠说的毕竟也有道理。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

在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就是自我与社会的话题。人们一直生活在社会上,这一点谁都知道。然而,有些人说他要做自己。这一点听起来很有骨气,但是,细细说来,总感觉有一些不妥当。

何为做自己?就是有自己的态度,用自己的方式去对待世界。嗯,是的,一种很有骨气的生活方式。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保证自己的态度和方式是正确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如果没能保证,这种“骨气”势必是在做傻事。为了让自己有骨气起来,我们有必要设法把自己与世界联系起来,适当地改变自己。要知道,一味地“做自己”并不能适当地改变自己。因为只有世界可以判断我们是不是做了无用功。无益于自己和他人的处事态度和方式一般不称之为有骨气。

在《且听风吟》里,鼠和主人公“我”经常到酒吧喝酒,每次都会聊到“鼠的家庭有钱,不是鼠的责任”。后来,“我”问鼠为何这么讨厌有钱人,鼠说:“说白啦,因为有钱人什么也不想。要是没有手电筒和尺子,连自己的屁股都搔不成。”仅此而已。

那么,为什么有钱人“连自己的屁股都搔不成”还会让鼠这么讨厌呢?这就是本节要讨论的话题,即事物与自然相连接了起来。很明显,鼠并非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把自我跟外界连接起来一起思考事物。但是,在他的自我心中,讨厌有钱人,显然这是一个错误。所以他无时不处于郁闷状态。这就是前面所说的错误的自我表现。所以,我们有必要做出让步,选择跟世界联系在一起,融入世界,不可以过于自我。

据村上春树在《且听风吟》结尾的那段文字,我们大概了解了《且听风吟》这本书是怎么写出来的。说起来,是一件事情引发了他写这本书的冲动。这件事与写书之间是有联系的。正是这样的联系让村上春树完成了一次飞跃。下面我们看一看村上春树在《且听风吟》结尾的一段话:

高中时代,我曾在神户的旧书店里一起买了好几本估计是外国船员丢下的哈特费尔德的平装书,一本50元。书很破旧。如果那里不是书店,绝对不会被视为书籍。花花绿绿的封面脱落殆尽,纸也成了橙黄色。想必是搭乘货轮或驱逐舰下等船员的床铺横渡太平洋,而经过漫长的时光后来到我桌面上的。几年以后,我来到了美国。这是一次短暂的旅行,目的只是为了探访哈特费尔德之墓。墓所在的地点是一位(也是唯一的)热心的哈特费尔德研究专家托马斯·麦克莱亚先生写信告诉的。他写道:“墓很小,小得像高跟鞋的后跟,注意别看漏。”

从纽约乘上如巨大棺材般的大型公共汽车出发,到达俄亥俄州这座小镇时是早上7点。除了我,没有任何人在这里下车。穿过小镇郊处的一片荒野,便是墓地。墓地比小镇子还大。几只云雀在我头上一边盘旋一边鸣啭。整整花了一个小时,我才找到哈特费尔德的墓。我从周围草地采来沾有灰尘的野蔷薇,对着墓双手合十,然后坐下来吸烟。在五月温存的阳光下,我觉得生也罢死也罢都同样闲适而平和。我仰面躺下,谛听云雀的吟唱,听了几个小时。

这部小说便是从这样的地方开始的,而止于何处我却不得而知。“同宇宙的复杂性相比,”哈特费尔德说,“我们这个世界不过如麻雀的脑髓而已。”

是的,特别是最后一句话:“我们这个世界不过如麻雀的脑髓而已。”这无形中体现了世界与人的一种联系。世界和人是有连接的,世界也正是由无数多的“麻雀的脑髓”组成的。

心理过墙梯

每个人都是跟世界相连接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如何更好地跟世界相连接,怎么才能抛开自己,放开自我,完全地把自己置身于社会中去,这就需要一系列的调节。

下面是一些调节的方法。

努力对外界感到好奇

对外界好奇,是一种摆脱自我最有效的方法。再如何自我的人,如果有一种东西让他感到好奇,势必也会跟随这件东西,并试着去了解。因为好奇本身是没有任何自我的,只剩下了未知,所以,他会寻求各种答案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为什么一旦有点儿好奇心出现,就会去多接触外界?因为不管多么博学的人,外界总有一两样东西是他弄不明白的。

学会理智

理智是抵触一切自我的好办法。它可以让一个人抛弃自我,重新回到真相,然后,成功地与世界连接起来。当然,一个人习惯了感性,总不会习惯去理智地看待问题,所以须要人运用大量的精力去抵抗内心的痛苦。不是有人说了吗?做内心强大的人,痛苦也就是这么回事。

要做到理智,首先,要在第一时间推翻自己的内心,否定自己;然后,去解析外界。如果仍然没法解析,再回到内心。只要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你就已经完成了理智的需求了,即,你已经理智了。

多为这个世界着想

不愿意跟这个世界多一点儿连接的人,是因为他们过于自我,这前面已经讲过。摆脱自我,最好不要只为自己考虑,内心要变得豁达点儿,多为这个世界考虑。如此一来,你就学会了换位思考,抛开了自我,把自己融入了这个世界。

比如,有人一味地认为自己是最伟大的。但是,当他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时,他就会觉得:“那个人不帅,他该多痛苦啊。”于是,他就会下意识地将别人跟自己做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其实自己也不是最帅的。对于世界,也是如此。如此,站在世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自己的一切就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世界。那么,这个过程就是他连接自然的一个方法。

2 文明需要传达

需要表达、传达之事一旦失去,文明即寿终正寝:咔嚓……OFF(关闭)。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

文明需要传达,这一点须要大家理解的是,这里所说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文明传播。这里所要讲的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非整个社会的文明。个体也是存在文明的,也就是属于自己的文化。这有点儿像气质、内心那类玩意儿。所以,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自己的内心需要传达,要不然你就会咔嚓……OFF。

在现实社会里,我们需要交流;如果不交流,生命会因此失去一半的意义——假如生命是由肉体和精神组成的话。精神得不到传达,死在肉体里,那跟植物人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须要传达内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创造自我的价值。这就是自我传达“文明”的意思。

在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这本书里,主人公跟随妈妈去看心理医生,于是心理医生说了这么一个小故事:

很早以前,有个地方有一只非常逗人喜爱的山羊。山羊脖子上总是挂着一只沉甸甸的金表,呼哧呼哧地到处走个不停。而那只金表却重得出奇,而且坏得不能走。这时,兔子朋友赶来说道:“喂,小羊,干吗总是挂着那只动都不动一下的表啊?又重,又没用,不是吗?”“重是重,”山羊说,“不过早已习惯了,重也好,不重也好。”一天,山羊过生日,兔子送来一个扎着礼品带的漂亮盒子。里面是一只光闪闪的又轻巧走时又准的新表。山羊高兴得什么似的,挂在脖子上到处走,给大家看。

这时,心理医生对小说主人公说:“你是山羊,我是兔子,表是你的心。”

如此看来,一个人如果不用心地去跟人交流,就会保守、落后。而守旧的东西无疑是生活的阻碍。我们只有打开心扉,去跟外界交流,传递个人的信息,交流个人的“文明”,我们才能促使自己“更新换代”,正如小羊脖子上的那块表一样。也许你已经习惯了,不觉得是一种落后。但实际上,你可能存在着某种你不曾发觉的陈旧,只有外界才能帮你找到答案。

村上春树是一个开朗的人,自从开酒吧以来,就一直跟外界接触。当成为真正的小说家的时候,他不再开酒吧了。但他也并不是整天闷在家里写作。闭门造车这玩意儿,他不习惯。所以,我们会看到他每日长跑。村上春树喜欢跑步,每个月都要(至少)跑上几十公里。在跑步的过程中,按照村上春树的解析,他并非单想锻炼身体,更多的是为了把自己暴露在大自然中,从而获得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比如,他可以在马路上跟同是坐在路边休息的人聊天。这种东一句西一句的聊天方式,他觉得比什么都好。起码,他能感受到对方特有的东西。(每个人都有着特有的东西)所以,村上春树坚持跑步已是多年的事了。

村上春树在《27年的跑步生涯》里这么说道:“成为职业小说家,让人觉得最高兴的,是可以早睡早起。闭店歇业后,开始了小说家生涯,我和太太最先做的事情,就是彻底改变生活形态。我们决定,太阳升起来的时候起床,天色变暗了便尽早就寝。这就是我们想象的自然的、正经人的生活。不再从事服务业了,今后我们只见想见的人,不想见的人则尽量不见。我们以为,这样一种小小的奢侈,至少在短期之内无伤大雅。此话好像重复再三了,我本非善于同人交往的人,有必要在某个节点回归原始状态。”

是的,人要不断地跟外界保持联系,不能一个人活着,要传递关于你的信息,也就是你的文明。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并非一股脑儿地包揽,而是有选择地接触世界和传达信息。对于这一点,村上春树非常清楚。他需要一个状态,不是一个劲儿地去做作家,要有选择性地接触和认识外界。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不愿意跟外界传递关于自己的“文明”。他们认为:“我的事你们少管,我并非俗气的众生之一。”是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伟大,起码觉得自己或多或少与众不同。就是因为这一点,他们往往不太愿意去传递自己的信息。

在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里,鼠也是不愿意跟人说起自己心事的人。说到为什么讨厌有钱人的时候,主人公“我”也吃惊了,鼠说到这个地步纯属少见。但是,他还是说了。最后,他们在对话中达到了彼此的互相了解。

心理过墙梯

我们内心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都有自己的“文明”。那么,怎么才能释放出来,让彼此的“文明”得到碰撞呢?那就是打开心扉,无拘无束地交谈。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把脖子上那块老旧、不走的表摘掉,换来一块崭新、精准的表。

多参加聚会

传达信息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必须得有两个或者以上的事物才能构成传达的条件。是的,没有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传达过程。两个或者两个人以上,一个人将信息传递到另外一个人那里,这才叫传达。为了构成这样的条件,我们必须积极地去接触更多的人。比如,酒吧、舞会或者其他场合的聚会,这样我们才有机会传达,同时,也有欲望传达。因为两个人或者两个人以上的场所,我们很难做到闷声不响。比如,要跟人们多说点儿什么才能够融入这样的环境。所以,我们有必要参加更多的活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孤立的状态,实现信息的传达。

有分享精神

传递个人信息的另外一个条件就是主观上要有积极的意愿,也就是说要有跟人分享的精神。如若不然,即便两个人面对面,传达的信息也会千疮百孔。所以,我们要有与人分享个人信息的精神。

在很多时候,分享个人信息也是一种交易。当你将自己的信息分享完毕,别人就会跟着与你分享他的信息,于是,便形成了交流。做到了这一点,“文明传达”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有表现欲望

传达自己的“文明”,并非一定要靠语言,很多时候,靠其他形式也可以。比如,某学生被校长批评后,偷偷地跑到厕所哭了,结果不小心被人听到了。于是,哭泣在无形中传达了这么一个信息,即:“这位学生也不是那么坏,他毕竟为这件事而感到羞耻和难过了,他正在悔改……”

是的,这是一种传达自身“文明”的形式,有时候并不是刻意这么表达的,但是,往往可以让人看到你的气质。

3 失落与成长,相辅相成

这十五年里我的确扔掉了很多很多东西,就像发动机出了故障的飞机为减轻重量而甩掉货物、甩掉座椅,最后连可怜的男乘务员也甩掉一样。十五年里我舍弃了一切,身上几乎一无所有。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

村上春树曾在他的处女作《且听风吟》中这样形容失落感:“这十五年里我的确扔掉了很多很多东西,就像发动机出了故障的飞机为减轻重量而甩掉货物、甩掉座椅,最后连可怜的男乘务员也甩掉一样。十五年里我舍弃了一切,身上几乎一无所有。”本书作者认为,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是这样的人物,在行走途中总是不断地失落曾经美好而温暖的东西,最终变成空壳,“最后连自己也成为失落物”,即自己本身化为虚无,我虚无,故我在。

其次,来自村上春树的生死观。日本传统生死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樱花美学,对死亡往往抱有一种若即若离的审美态度,甚至表现出以死为美的特有的美学诉求。多数学者认为村上春树对死的看法同这种日本传统生死观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

换句话说,人的失落往往伴随着成长。在失落的瞬间,你完美的内心得到了成长。所以,有时候我们说,有舍必有得,也就是这个道理。抛弃一些东西,你会得到一些东西。这是生命中相辅相成的一个关系。村上春树在《且听风吟》一书中谈及自己的写作时,在写作的路上,他一路抛弃了很多东西。但是,我们却看到了他成功的作品。这是为什么?因为他抛弃了很多,留下了的仅仅是小说。这就足够了。

村上春树的很多作品中都表现出了一种“失落”的感觉。《且听风吟》中同主人公一起睡觉的女孩,以及《海边的卡夫卡》中离家出走的少年,都或多或少地对人生有一些失落。但是,他们总是带着失落的感觉一路寻觅。最后,你不得不说,他们也或多或少地完成了一些使命。

在《海边的卡夫卡》中,主人公田村卡夫卡君不是随处可见的普通的十五岁少年。他幼年时被母亲抛弃,又被父亲诅咒。他决心“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他沉浸在深深的孤独中,默默地锻炼身体,辍学离家,一个人奔赴陌生的远方。

一个少年为了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而离家出走。一路上,他沉浸在深深的孤独中。但是,我们并没有觉得这个少年没事做。相反,我们感觉他的路途很遥远,须要做的事还很多。就是这么带着失落与成长的情绪,读者看完了这本书,最后释怀——原来如此。

有人分析了村上春树这种矛盾的体现方式——失落中带着成长,事出有因。我们还记得,美国在某一段时期,文学界也出现了一批村上春树这种风格的作家,那就是“垮掉的一代”。那段时期,文学家们普遍失落、颓废。但是,把他们的作品拿到现代来读,我们却发现那是一段少有的文学昌盛时期。我们不禁惊讶:“他们是在成长,并没垮掉。”

据村上春树自己说,他无论是思想,还是写作方式,都很受那几个“垮掉的一代”美国作家的影响。所以,村上春树的作品中存在着这样的东西——失落与成长,相辅相成。

人生如村上春树的创作过程一样,一路走来,伴随着失落与成长。当你感到失落的那一瞬间,也许你就成长了。

其实,失落与成长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当一个人失恋后,他悲痛不已。然而,这种悲痛给他带来更多的是思考,这种思考会瞬间让他得到成长。

心理过墙梯

作为个体,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要有所成长,这是一定的。但是,个体总会有失落的时候。那么,如何在失落的时候得到成长,就成为本节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列举几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失落时不急于寻找解决方法

当一个人失落的时候,脑袋里是最乱的时候。如果在这个时候急于找出解决方法,势必会弄得更加混乱,从而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所以,在失落的时候应不急于寻找解决方法。

那么,在失落的时候应该干什么呢?其实,失落的时候我们应该思考失落的本质,更多的是思考如何对待失落,如何找到合适的情绪发泄方式。比如,一个人失恋了,那么,这个人不要着急找到挽救恋情的方法,而是应该首先考虑如何让自己平静下来。因为只有内心平静了,自己才能在瞬间迸发出更大的能量。

与人分享失落感

与人分享失落感,也是一种自我释放的好方法。它能瞬时让你抛掉所有的委屈和懊恼,因为你发现这个世界上不仅你一个人承担了这件事情。

当然,与人分享失落感,并非求得人们的同情,更多的是把自己内心的情绪抒发出去。而且,你能因此听到别人此时此刻给你的更多建议,你会因此而变得不那么迷茫。

做一件与当下无关的事

做一件与当下无关的事情,其实是为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好让自己更好地把内心平静下来。当然,当内心平静下来后,要积极地去思考事情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让你更好地得到成长。

比如,一个人失恋了,他可以通过选择参加同学聚会,以此来淡化失落的情绪。当这种情绪被冷静下来后,再积极地思考有关失恋的问题。这时的思考势必会更加理智,更有力量。

4 存在感,让你与外界相融

以前,我曾想以人存在的理由为主题写一部短篇小说。小说终归没有完成,而我在那时间里由于连续不断地就人存在的理由进行思考,结果染上了一种怪癖:凡事非换算成数值不可。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

在村上春树的作品《且听风吟》中,主人公有过一段这样的经历:在那段时间里,他强烈地希望感觉到自己存在这个世界上。他甚至还想写一本以人存在的理由为主题的小说,但是,最终没有完成。在这里,我们大胆地猜测小说主人公没有完成这样一本小说的原因是,那时候他并没找到或者感觉到自己存在的理由。

卡耐基也对存在感这个东西做过描述。他认为,每个人都是需要“获重感”的。也就是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希望自己受到别人的关注。这个理念跟存在感有些相似,都是从人的内心需求说明一个东西,也就是个体跟世界之间的关系,个体希望得到的一些东西。不管是获重感,还是存在感,我们都有理由相信,我们须要得到这个世界的认可,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仅此而已。

在《且听风吟》一书中,主人公曾强烈地希望自己能搞明白这么一个理由,即存在的理由。他说:“以前,我曾想以人存在的理由为主题写一部短篇小说。小说终归没有完成,而我在那时间里由于连续不断地就人存在的理由进行思考,结果染上了一种怪癖,凡事非换算成数值不可。”

是的,他因为要知道自己存在的理由,于是在一段时间里,总是把生活数字化。这段时间一直维持了8个月之久。比如:他乘电车时会先数乘客的人数;上楼时,数楼梯的级数;一有时间就测量脉搏跳动的次数。据他的记录,1969年8月15日至翌年4月3日之间,他听课358次,性交54次,吸烟6921支。这些数据的存在,当然不会有人关注,只是小说主人公一个人保存而已,因为这些数据能够说明他的存在。他是这么说的:“那些日子里,我当真以为这种将一切换算成数值的做法也许能向别人传达什么。并且,深信只要有什么东西向别人传达,我便可以确确实实地存在。然而无须说,任何人都不会对我吸烟的支数、所上楼梯的级数以及阳物的尺寸怀有半点兴致。我感到自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只落得顾盼自怜。”

是的,村上春树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故事,是因为他本人也感觉到存在感的重要性。仿佛这个世界上只有存在感才能让我们如此努力地去创造未来。

很小的时候,我们被老师冷落,就会变得自暴自弃;长大了,被老板冷落,你就会失去工作的激情。这些都证明了存在感具有一定的能量。使用得当,有助于你的能量大增;使用不当,你会从此失去自我,没有方向。

存在感是个体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当你注重存在感的时候,你自然也去注重外界的一切。因为你只有注重了这些,你才能够知道你是否获得了存在感。这就是个体与外界不可分割的关系所在。

正确地运用存在感,应该是积极表现,让自己更加出众。而失去存在感的危害是,不管怎么努力,仿佛都是多余了,于是自暴自弃。这两者有着天壤之别。但是,我们只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努力的程度一样,为何到最后有存在感的人越活越有乐趣、激情呢?那是因为他正确地运用了存在感,不断地跟随存在感去努力,从而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心理过墙梯

一个人对存在感的要求往往不是刻意的,而是在潜意识中需要这样的感觉来维持自身存在的必要性。那么,我们可以说,人生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建设、探索如何存在于这个社会的过程。因此,该怎么进行自我建设和利用存在感,就成为一个话题。下面,我们列举几个方法,供大家参考。

与人合作

维持存在感最好的办法,是跟人合作,并做出一件你认为成功的事情。合作的次数多了,成功的次数多了,存在感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

参加社会活动

跟社会接触,参与社会活动,是建立存在感的一个必要过程。现在网络如此发达,在网上报名参加一个活动很简单。所以,在当今社会,建立存在感的难度降低了很多。

树立目标,并马上行动

行动加目标,是存在感的基础。任何人,只要缺乏行动,他就会被社会逐渐孤立。所以,行动是存在感的基础。去上班,创业,学习,都可以,反正你得让自己行动起来,并建立一个目标。在你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存在感将会伴随而来。

5 选择自己喜欢的,顺其自然

喜欢的事情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

——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中,村上春树解析了他是怎么坚持每天跑步的。他是这么解析的: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算是村上春树的自传,里面记录了他每天跑步的过程以及想法。循着岁月流逝,地点变迁,唯有四分之一个世纪里日日坚持跑步的所见所闻、所惑所思最是真真切切:1982年秋,开始职业作家生涯之际,也开始长跑。此后,近30年,从夏威夷的考爱岛到马萨诸塞的剑桥,从日本村上市参加铁人三项赛,到踏上希腊马拉松长跑古道,他,永远奔跑。

文字是村上春树的符号,跑步何尝不是?不再是浮华迷茫,不再是旖旎感伤,不再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写了几十年“别人”的文字之后,作家第一次只写自己:小说之外,文字之外,均是不施雕琢,娓娓道来,清淡如云,宁静如水……村上春树的生活极其自然,只选择自己喜欢的去做,包括写作本身。有人问他,是什么力量让他坚持跑步的。他的回答很干脆:喜欢。

所以,通过《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我们也可以看到村上春树的生活风格,如同他的写作生活一样,坚持不懈。按照他在书中的描述,我们似乎找到了一个伟大作家的成功之道,那就是“坚持”。这样的理论跟现代教育理念很是相符。每个老师都在说,要引导孩子的兴趣,把他的兴趣点放大,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做自己喜欢的事,事半功倍。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只是没有多少人遵循这样的道理去活着。人们宁愿选择在苦闷中前行,也不愿意快乐地活着。事实证明,很多成功的人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童话大王郑渊洁小学没毕业,但是,他从事了自己喜欢工作——写作。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他成功了。独辟蹊径,是他的成功之路。教育家魏书生,放弃了当时最好的工作,放弃了升官发财的大好机会,毅然写了150多封申请,实现了当老师的愿望。他发自内心的对于教育的爱,使得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影响中国教育的风云人物。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往往须要做艰难的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往往与现实世界是相互矛盾的,两者一致的情况是少数,不一致的情况是大多数。生存生活的制约、各种利益的诱惑、社会现实的无情,使得多少人在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啊!但是,如果我们能放眼远处,不被眼前所制约,学会放弃,执着追求的话,那么,我们也能成为有影响力的人。舍弃是艰难的,但是,舍得确是真理。舍,然后,一定会有得,大舍大得。

我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14年之前,大刘(刘慈欣)一直是山西娘子关电厂的一名工程师,习惯在出门时用扁长的牛皮纸信封,装一把散装的茶叶。从2006年到2010年,他在电厂上班、下班接女儿、回家做饭,完成了150万字的《三体》三部曲,获得了“星云奖”提名,登上了中国作家富豪榜。

上班、带孩子、做饭,生活的日常很是枯燥。刘慈欣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于是,他开始琢磨着怎么利用空余时间写科幻小说。《三体》正是在刘慈欣的坚持写作下诞生的。由于坚持,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了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不仅是中国人也是亚洲人首次获得这个奖项。

当问起刘慈欣,是什么动力让他如此执着,写出如此宏大的小说时,刘慈欣笑了笑说,不需要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怎么都能做下去。

是的,当一个人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怎么都能坚持下去;而如果不喜欢,再怎么坚持,都是徒劳的。因为坚持本身会耗掉一些积极性。长期如此,你的积极性会被你的“不喜欢”挤压掉。最后,你会没法坚持或者没有动力去做你不喜欢的事情。

心理过墙梯

快速拷问自己,到底喜欢不喜欢当下所做的事情。权衡利弊,利用最短的时间去尝试一下你喜欢做的事情。当你发现做你喜欢的事情能做出点儿成绩时,这就证明,你有能力把握你所喜欢的事情。下面,我们列举几个方法,供大家参考。

找时间对抗你不喜欢做的事情

很多时候,你也许是因为生活所迫,选择了你不喜欢做的事情。但是,不管怎样,尝试一下你喜欢的事情的时间总该是有的。一次次挤压时间,去尝试你喜欢做的事情。当做你喜欢的事情能够支撑你的生活时,就是你专心地去追随你所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了。

破釜沉舟,疯狂一把

来一次破釜沉舟,彻底地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你喜欢做的事情上。当然,你须要考虑的是,你喜欢的这个事情跟你的生活有没有冲突。如果没有多大的冲突,或者影响很小,你可以把主要时间放在你喜欢的事情上。因为选择喜欢的事情不须要坚持,你自然而然地就会去做。

创造条件,做你喜欢的事情

比如,你喜欢踢足球,可是你家附近没有足球场。所以,你要创造条件,尽量选择在足球场附近居住。这样你就有更多的机会去做你喜欢的事情。

6 与你有关的一切,与你都有关

你惧怕想象力,更惧怕梦,惧怕理应在梦中开始的责任。然而觉不能不睡,而睡觉必然做梦。清醒时的想象力总可以设法阻止,但梦奈何不得。

——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这是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的一段描写。书中人物害怕做梦,但又不得不做。仿佛人的一辈子,做任何事都跟自己有关,哪怕睡觉的时候,也是有关系的。

其实,在村上春树看来,人一辈子是不可能摆脱社会而独立存在的。我们从他的另外一段描述可以看出来:“就算你现在能在这里忍着不手淫,它也很快会以梦遗的形式找到你头上;说不定你会在梦中强奸自己真正的姐姐和母亲,那是你所无法控制的;那是超越你自制力的存在,除了接受你别无选择。”以上这段描述,无不渗透着无奈。当事人主观地想与整个社会失去联系,但是,怎么也没法断掉那些联系。除了接受,别无选择。小说中的这些描述或多或少的表现了主人公厌世的情绪。但是,也从另外一面反映了一个事实:与你有关的一切,与你都有关。

所以,别想逃离社会。我们须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接触社会,跟社会互动。这样的互动多了,你才能在这个社会中找到你的位置和乐趣。

时下很流行的“宅男”,指的就是一批典型的逃离社会的人。互联网时代下的交流方式,让很多人选择了做一个宅男。久而久之,宅男便失去了跟整个社会交流的能力,只活在互联网当中。

其实,宅男这个词发源于日本,在日本存在着大量的宅男。日本有个宅男叫真树,从27年前就开始宅在家里。目前,他已经43岁了。他的聊天对象也仅限于他69岁的老母亲。由于长时间不出门,他在家里没有接触网络,也没有接触时代新产物,并且因没有网络,所以迄今为止他也没有手机。27年来,真树每天就是看电视、报纸、杂志,摆弄相机。

有人愿意帮助真树走出家门,开始的第一步是帮助他到社会上找一份工作,让他有跟人接触的机会。结果,真树看着琳琅满目的工作种类,竟然找不到一份他能干的工作。甚至连搬运工他也做不了,因为他不知道搬运的货物该放在哪里。

随后,有人问他,做宅男有什么好?他竟然回答,除了有些孤单而已,其他没有什么不好的。其实,真树忽略了一点,如果没有年迈的母亲照顾,他可能无法活在这个世界上。因为他连做饭都不会,更不会到菜市场买菜。他认为,世界可以很小,一切跟他无关的都可以不用理会。其实,他错了。这个世界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即便你不直接接触到,但某些事物会在曲折弯曲的关系中关联到每个人的具体生活中。

其实,很多时候,跟社会接触并不会在当下立刻显示出其有利的一面。但是,你经常不跟社会接触,其恶劣的一面就会找上门。

有人说,出去上班,主要是为了赚钱。只要自己有足够的钱,就不须要去上班,或者去接触这个社会了。在家自由自在,不是挺好吗?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即便你有足够多的钱,只要不接触社会,你就会丧失生活的动力,甚至会变得不会花钱。这才是真正可怕的问题。

正如村上春树所表达的,人一辈子是不可能摆脱社会而独立存在的。我们从他的一段描述可以看出来:“就算你现在能在这里忍着不手淫,它也很快会以梦遗的形式找到你头上。”

所以,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单独存在。我们须要做的是,不断拥抱这个社会,融入这个社会。不管眼前是否有用,最起码认识和拥抱社会的你不会止步不前。

心理过墙梯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很多人开始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宅男宅女也越来越多。怎么才能摆脱这些束缚呢?我们给出了以下方法。

离开虚拟世界,多跟人接触

只有正确地使用网络,才能正确地拥抱社会。网络只是一个社交工具,它带给我们的便利是让交流更加高效,但是,其社交质量远比不了面对面地互动。当你认识到这一点时,可以控制自己的社交方式,尽可能地让自己跟对方多一些实际交流,而非虚拟交流。当你面对面地跟人交流,观察对方的表演、语气、神态时,你会发现实际交流比互联网交流更有趣。这样的事情做多了,你自然而然地就会融入这个社会了。

相信世界的美好

相信世界的美好很重要。很多人之所以排斥社会,是因为他们一直认为社会是黑暗的。所以,他们会选择一个人待着,不愿意跟社会接触。但是,他们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其实,世界上好人总是比坏人多的。之所以大家觉得险恶无处不在,是因为大家都处于自我保护状态,在跟陌生人接触时本能地进行自我保护和排斥他人。当进一步交流时,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一颗美好的心。当你接触的人多了,认识到更多的人都有一颗美好的心之后,你就有了跟社会接触的意愿了。

要明白社会蕴含着很高深的知识

探究精神是自我推动的源泉。人一旦有了探究精神,他就会不断地钻研某个方面。对于社会而言,也是如此。当你对社会有足够多的探究时,你就会认为社会蕴含着很高深的知识。所以,要保持探究精神,就要意识到社会不是你想象的这么简单。“探究精神”和“意识到社会不是自己想象的这么简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相互促成。所以,要融入社会,就要不断地探究,不断地感受社会的深层次部分。越是探究,对社会的认识就越是深入;越是深层次地了解,越会对社会感兴趣。

同类推荐
  •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话: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有思文丛:从清晨到日暮

    有思文丛:从清晨到日暮

    本书是小说家弋舟的一本散文集,由“异乡·寓言”、“无远弗届·书与人”、“和光同尘·创作谈”3辑37篇文章构成。内容涉及对历史的哲思、对生活的体悟、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对创作经验的总结。本书的语言极具特色,长短句错杂,耐人寻味。
  • 散文精品——心情·百味卷

    散文精品——心情·百味卷

    《心情:百味卷》收录的散文包括:“你是我梦中的期待”、“请把我的情感留下”、“将芳年写在心灵”、“珍视心中的爱”、“淡淡柳如烟”五个栏目。
  • 湖畔随笔:怀念一棵树

    湖畔随笔:怀念一棵树

    本丛书是杂文学会编选的一系列散文随笔作品集。包括《孤独落地的声音》(赵炳鑫)、《寂静中聆听》(刘汉立)、《你是黄河我是沙》(包作军)、《尘埃中触动的芬芳》(岳昌鸿)、《为你开门》(鲁兴华)、《怀念一棵树》(赵炳庭)、 《温暖的门边》(霁月纫秋)、《一根稻草的重量》(陈志扬)、《一线生命,多少深长》(潘国萍)。
  • 冲动的青春——泪水飞扬

    冲动的青春——泪水飞扬

    《冲动的青春——泪水飞扬》描绘了主人公短暂而曲折的一生,是一部关于诗歌与死亡的个性传记,也是一曲年轻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挫败的时代挽歌。
热门推荐
  • 神雕侠侣之绝迹江湖

    神雕侠侣之绝迹江湖

    内容为神雕侠侣后记,中篇传统武侠小说。讲述杨过与小龙女在终南山的隐居生活,再娶程陆两女,巧退蒙军袭扰,襄阳城破,智胜“武佛”招降等内容。描写以杨过当代为主。细节符合《神雕》、《倚天》、《射雕》三部书已有表述。部分内容符合《老子》、《庄子》和宋、元史实。不含重生、穿越、幽冥、玄幻等内容。
  • 猫咪与魔龙

    猫咪与魔龙

    为了守护美丽的家园,谱写属于自己的荣光!
  • 幻野仙踪

    幻野仙踪

    一次惊世巨变,引发玄门纷乱。一场旷世激战,挑起异族恩怨。一位少年突现,揭开千年谜团。迷离身世,无上绝学,波折爱恋。是真实,还是虚幻……
  • 第一引力

    第一引力

    这是一本科幻小说,讲述了一个暗能科技与现代科技并存的星际时代
  • 等等我是男生

    等等我是男生

    夜黑风高我尽然变成女生我表示完全没有压力(不可能的)看“我”如何在男生中混的如鱼得水
  • 穿到古代成娇妃

    穿到古代成娇妃

    谁知她的一次偶然间的穿越,开始改变了曾经他;故王爷,全京城脾气最暴躁,最高冷,最精明的他,在遇见了她,似乎已经开始遗失曾经的他,整日的黏着她;他:“兮儿我要吃这个;”她:“你自己没有手吗?”他:“我要兮儿喂我;”她用筷子夹起一块,好生好气的递到他的嘴边,“听话张嘴;”他摇了摇头,“我要兮儿用嘴喂我;”她:“……”谁能告诉他,她这时怎么像是在养娃;可是他也在无时无刻的保护着她;天下雨了怎么办?没关系有他;他将她拥入怀中,用着宽大的衣袖遮挡住她;朝中的大臣议论声纷纷,“这故王爷是不是在有些太宠溺故王妃了;”他出现,拥着她,眼神清冷的扫过那些大臣,“本王愿意,挨着你们了?”
  • 太子妃又作妖了

    太子妃又作妖了

    同样是穿越,别人穿成了相府嫡女或者是神医的,哪怕是废材也能华丽逆袭。可她倒好,直接就穿进了臭水沟,挂着一身淤泥,吓跑了帅气的小哥哥,自己也差点儿被熏死了,却阴差阳错的救下了一只妖孽。妖孽不感恩戴德也就算了,竟然还逼着她过上了打怪升级的不归路。去特么的不归路,她只想吃吃吃,喝喝喝,睡睡睡,谁要是敢招惹她,挖坑埋死他!她可是神坑,专业挖坑一百年,不怕被坑死的尽管来找她!
  • 双面公主的绝美爱恋

    双面公主的绝美爱恋

    “你,是愿意相信她们?还是相信我?”一向冷酷高傲的她,第一次这样低声下气,带着一丝祈求的语气朝他说道。而他,沉默了,他犹豫了……她自嘲一笑,他明明说过他爱她的!可是,一直幻想着的这一切的仅有的温存,却被这一场情敌之间的戏给打破了。她笑了,再一次笑了,笑的那么无奈,“从今以后,我们就形同陌路吧……”话语末了,她犹如逃离似的离开了这个令人心痛的十字路口,害怕被他看到自己流泪,还未正式开始的爱,就已经轰轰烈烈的结束了!这场毫无预兆的倾盆大雨,是不是就是最好的见证呢?当她被血再次唤醒的时候,她变了,变的嗜血残酷了,当他们再次相遇的时候,一句‘别来无恙’。冷酷的复仇女王,又该何去何从呢?
  • 异界求生之灭世狙神

    异界求生之灭世狙神

    800米的距离,一枪爆掉敌军军官的脑袋。不要问我怎么做到的。98K就是这么牛。穿越异世,身怀超级系统。无心争霸,只想带着自己喜爱的姑娘逍遥一生。但世道如此纷乱,何容我一人安逸。于是,端起枪,骑上车,踏上杀戮之旅。
  • 盜墓青年的日常中二生活

    盜墓青年的日常中二生活

    男人要征服女人,首先要征服这天下。纵观历史,那个征服世界的男人不是为了女人,埃及献出了艳后给凯撒大帝,换得了二十年的和平;军事奇才吴三桂为了一女子,就把快要稳坐江山的李自成从燕京追杀到了缅甸;鲁迅说:我们的汗--成吉思汗一生征服世界,最后被女人征服,到底成吉思汗征服了多少女人;还有拿破仑,没有看过《拿破仑传》你也许只知道三个,这些有惊天地才华的征服欲望的男人,背后到底有多少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