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633000000006

第6章 秦始皇与李斯

一、

几千年来,对中国教育影响比较大的,孔校长算一个,秦始皇算是第二个。

秦始皇不但对中国教育业影响深远,事实上他对整个中国各方面的影响都十分深远。如果这位13岁上位,50岁去世的中国始皇帝说自己对中国的影响排名第二的话,估计没有人敢说第一。

从某种意义上讲,秦始皇对中国的深远影响一直待续到了21世纪的今天。

先说人类文明的两大要素,语言与文字。

欧洲从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基本上就再也没有统一过。什么原因?

关键是公元五世纪北边来的野蛮民族征服了罗马之后,由于宗教与世俗相互纠缠,拉丁文未能统一欧洲。本来大家就说着不同的语言,再没有一个统一的文字,自然地域比中国还小的欧洲就永远的分裂了。

相反,秦始皇一统江山之后,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儿,就是让大臣李斯牵头将当时七国的文字给统一了。甭管你山东的孔子,还是河南的老子,宋国的庄周还是楚国的屈原,对不起,从此以后,从你们的文章到他们的诗赋,全国人民按照一个标准,大家都能理解与欣赏,不能你一个说广州话的和他那位讲长安话的人,聊起《论语》与《离骚》来,彼此沟通不了。

语言上,大家听不明白,但文字方面,对不起,只提供一种标准让你理解。

这下好了,后面这两千多年来,不管文化再怎么冲突,世道再怎么混乱,人心再怎么涣散,别着急,只要大家伙用的文字是一种,从黄河到长江,从黑龙江到珠江,最终还得联在一起,粘在一块,56个民族大家庭里的人,最终就还得胸前别着会议代表证,走进北京的人民大会堂。

由于有着统一的文字,从教育方面看,不管你是五岁启蒙,十五岁开化,还是五十岁扫盲,读起人之初性本善情相近习相远来,基本上不会出现欧洲文明的那些歧义来。

正是因为文字的统一,造就与形成了中华文明的大一统文化。

秦朝末年的大一统,决策者是陕西人秦始皇,但主要执行者,还要算是他们河南人李斯了。

要说历史之上,君臣之间有绝配组合的话,从后往前数,近代有主席与总理,宋代有真宗与寇相,唐朝有世民与魏征,汉代有玄德与孔明,秦朝之初就是嬴政与李斯了。

先说统一六国一事儿,楚国小吏李斯去齐国荀子那里学习帝王之术后,毕业之际用脚趾头掰着都能搞明白,那时节想要找一个最好的地方实习的话,肯定得去当时国力最强的嬴政那里去,以后当上了高管,横扫市场机会最多的自然非秦国莫属了。

从家乡茅房与粮仓的耗子们那里都能学到知识,悟出真谛的李斯,凭着荀老师教他的那些招数,直闯咸阳了。

东周后期,随着礼崩乐坏的情形进一步恶化,别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那些辟雍、泮宫了,就是鲁国的孔子与宋国的墨子他们搞起来的那些什么私学私塾之类,也都纷纷倒闭了。那时节,在中国从事教育工作的师长们,想通过进一步的进修提高层次的学子们以及那些自学身怀绝技的专家们,想要找到一个好的地方发挥长处、增长本事,江湖上著名的五大君子可以给他们提供机会,他们分别为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以及秦国的文信侯吕不韦君。特别是秦国的这位,人家出钱养士三千,和当年万世师表孔子一样,绝对是个校长的规模,吕不韦在秦国的地位与当年孔子在鲁国的地位没法儿比,在前后几位鲁国一把手的眼里,你孔丘也就是个孔校长而已,可到了秦末之际,人家吕不韦非但不会被人称为吕校长,人家连个吕部长都不想当,事实上作为相父的吕不韦同志已然是当时秦国的吕总理了。和前边那几位有点小钱就玩点养士之类的君子不同,吕总理要养士了,那绝对得搞出《吕氏春秋》的规模来。

于是乎,收到自称当年楚国小吏,齐国小男生的简历后,吕总理就问了一句:你真的是荀子学生吗?要知道,那可是孔子他们儒家之后,在学术界里和孟子有得一拚的人物。

确认之后,日理万机的吕总理,特别抽空见到一下那位自称为荀老师的学生。

一面见过后,吕老师心动了。从把秦始皇他爸子楚当货物投机开始,阅历丰富的老江湖吕老师只和李斯聊了一个时辰就意识到,眼前这位也是位待价而沽的好货。

一来二去的,有一天身为相父的吕不韦,就把荀老师的弟子给带进宫里去了。

一面见过之后,年轻的秦王嬴政也心动了,且动得不行。

关键是人家荀老师的学生,一张嘴说的都是如何一统天下的大格局,大思路。

李斯讲了,根据他的估算,现如今函谷关东边的那六国,正处于彼此猜忌、勾心斗角且国力衰退之际,此时正是攻其不备,利用其间的好机会。错过这一刻,万一六国当中的哪个国家开始出现中兴,再挑头订立联盟对抗秦国,那时本来十年就可以干成的事情,估计又得拖上十代了。

听到这里,自小心理发育就很畸形的嬴政,马上问策。

李斯随即向大王献上了一个20字的统一大略:稳住魏楚,笼络燕齐,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听到这里,嬴政先是一拍大腿,随后起身,围着大殿转了三圈,重新坐下之后,脸色开始变得阴郁了起来,随后他用那双鹰一样的眼睛在吕不韦的脸上扫了一下。

吕总理何等人杰,他突然意识到,也许今天带李斯来见老板是个错误。尽管嬴政的母亲赵姬和自己非止有过一腿,从聪明才智上看,这个孩子继承了自己的基因,但从性情与人品上看,这孩子比自己又不知狠毒了多少。为了一己私利,他可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此刻他一定是在心里骂着自己,身为寡人的相父,你在我身边呆了这么多年,除了以你的名字编了本《春秋》之外,怎么统一大业之类的事情,你就从来没有替寡人谋划过。而这个楚国的年轻人,年纪不大,却有如此的胸怀与大计。看来,是到了人事调整的时候了。

一切正如吕不韦所料,逐渐长大的秦王,其野心愈发的不可遏制。很快地他开始先是疏远了自己,随后开始找理由加罪于自己,最后竟做出了将自己近似于流放的决定。

见此情形,投机了一辈子的吕不韦,把一切都想明白之后,服毒自尽了。

接下来的十年里,一切都是按照李斯的谋划,战场上看得见的军事进攻配合着很多见不得人的行贿利诱,对韩赵魏楚燕齐一浪接一浪的攻击,一口接一口的蚕食,一国接一国地消灭。君臣将相精诚合作,从公元前230年开始布局,到公元前221年收官,最终横扫六合,实现了天下一统。

谁都知道马上打江山不易,下马治江山更难。

有过管理经验的人都知道,要把一个新的组织管理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建章立制了。

既然统一大业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在新形势下,给未来制定新的规矩了。

在这方面,君臣之间再度有了一次全新的探索与配合。

说实在的,和后来很多新的开国帝王一样,怎么执好政,如何做到持续性的发展,都没有经验,都只能学习着探索,尝试着改革。这当中只要把握住三七开原则,即决策之后,经实践检验,七分正确,三分失误,就不错了。

由是,在李斯的一次次提议与建议中,在嬴政的一次次首肯与准奏当中,一个个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的改革措施出台了。

首先是国体的问题。

在开国后召开的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丞相王绾建议道,未来的大秦还是应该像社稷国祚持续了近八百年周朝那样,重新建立一个分封的国家。

听到这样的建议,与会的多数代表皆深以为然之际,整个会场里惟有当时的政法委书记李斯同志站了出来,对高坐庙堂之上的秦王说道:不可,如果还像过去那样,依然走分封制老路的话,那么我们花了如此大的代价,统一了国家意义又何在呢?

正方代表们纷纷疑惑看着秦王,这李斯没吃错药吧,他怎么敢坏了大王家里的事情呢?从大禹治水之后,以私心让儿子接位之后,父子相传已成政治定规,怎么你个李斯竟然敢在此地大放厥词呢?

只见坐在王位之上的嬴政并未震怒,而是默默地点了点头,示意李斯继续说下去。

其实熟悉秦王的人都知道,事实上,他是一个极其善于吸取下边谋臣进言的君主。

不久之前,秦王在一个讨论权利传承的廷议中,就权力继承,自己谈到,古代圣人夏禹、商汤和周武王开国之后,都选择了以血缘为核心的世袭制度,而在他们之前的五帝却都采用的是以贤为本的禅让制度,孤以为要择善而从之,于此尔等博士有何说法?

由于议题极为敏感,涉及到未来皇位的交接与继承,因而在座的众博士们皆低头不语。

过了好一会儿,有个叫鲍白令的博士起身道:五帝让贤是视天下为官天下,三王世袭是视天下为家天下。

秦王道:寡人德行继承于五帝,愿将天下留给贤德之人,鲍博士,你以为何人能承继寡人大业?

鲍白令于众目睽睽之下,再次挺身答道:当下国力积弱之中,大王不念百姓疾苦,仍在推行工程多项,滥用民力过甚,此乃桀纣之为也,怎能与五帝之德相比。

听到这里,包括李斯在内的众人皆屏住呼吸,唯恐秦王震怒。鲍白令怕是疯了吧,怎敢将大王与史上臭名卓著的殷纣王相比。

不曾想,秦王只是阴沉了一会儿,然后长叹了一口气,轻轻地摇了摇手,意思是这个问题就不要在这次廷议上继续讨论下去了。

散会后,众谋士惊愕地发现,秦王并没有就鲍博士的妄言,而对他有任何的惩罚,由此众臣对秦王愈加敬重了几分。

在李斯看来,明君与昏君最大的区别在于,一是能够容言,二是能够容人。多年之前,出于担忧有他国高端人士混入秦国从事间谍活动,刚刚上台不久的秦王曾经发出过将所有非秦国出身的谋士们通统轰走的决定。

李斯本身是楚国人,又是从齐国学成之后效力于秦国的,自然也属于那些将被轰走的高端人才。那一刻里,在人人自危的情形下,李斯毅然地上书秦王《谏逐客书》。要知道换了一个心狠手辣的领导在读了下边人竟敢违抗自己的法令而上书反对,很有可能会把上书人杀掉,至少也会关起来,可令当时全秦国高级知识分子惊愕的是,秦王在读到李斯的上书后,非但没有为自己的错误决定而迁怒于人,相反经反复思考之后,他认为李斯的观点是对的。于是他毅然地收回成命,改正了自己的错误。由此,年轻的秦王赢得了无数高级知识分子的人心。

今天,在这个讨论未来的国体制度到底是回到周朝的分封制,还是富有创新精神的郡县制时,李斯再次扮演了一个挑战者的角色。

就当时实际的二把手丞相王绾已经表态要继续推行分封制国体后,李斯的表态无疑显得有点大逆不道。

就在在场的所有人都认为秦王会当场将这个喜欢出风头的李斯痛斥一顿时,出所有人意料的是,面对群臣的秦王却面色沉静地低声说:爱卿可否陈述一下,采用郡县制度于国体有何好处。

当时官位只是廷尉的李斯,神情镇定地陈述道: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姓亲属众多,然而随着日久,后代们开始彼此疏远,最终争权夺利中互相攻击,竟如仇人一般,诸侯之间彼此征战,周天子已无力阻止。如今,在大王英明领导下,天下终获一统,且一路已将各国划为郡县以便管理。其实,通过郡县制度征收赋税,用来赏赐家人与功臣对统一大业所做贡献已然很好,更重要的是,与分封制的私心相比,郡县制度更有一种天下为公的精神,在赢得民心的基础上,才更容易做到国泰民安,减少治国当中的不稳定因素,唯此大王打下的江山才能更加稳固。

听到这里,秦王点头道:以前,天下人都苦于连年战争无止无休,就是因为有那些诸侯王。现在寡人依仗祖宗神灵,天下刚刚安定如果又设立诸侯国,这等于是又挑起了战争?原本想求得天下安宁太平的,再次推行分封制,岂不是事与愿违了吗?看来,还是廷尉分析得在理啊。

见秦王如此表态之后,刚才还竭力拥护王丞相分封制观点的众人,马上又符合起了李斯的郡县制观点来。

会后不久,秦王接受了李斯的建议,没有再对儿子们加以册封,而是将全国分为了三十六个郡,各郡设置郡守、郡尉与监御史,分别行使行政、军事与监察的职权,并形成了互相牵制。受西方学者观点影响,今天国内很多所谓的知识分子们张嘴闭嘴就是西方宪政的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孟德斯鸠学说,其实早在两千多年之前,在李斯的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中,就已经将国体中的行政、国防与司法形成了合理的平衡与牵制了。

从人类政治结构的演化历史上看,希腊人最早提出了共和制度,但几百年之后,罗马时代西方又回到了帝国制度。从这一点上看,东方的秦王与李斯的政治实践,对东方后来相对的制度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确定了国体为郡县制度后不久,秦王做出决定,由李斯取代王绾担任了秦国新的丞相。

为了吹捧秦王的功绩,取宠于上,以李斯为首的一帮子文人,在国家的称谓上又做了一系列尊君的改革,过去国家统一之前,战国七雄的首领都自称为王,别人称他为主公等,如今整个天下都归了秦,所以未来再称呼嬴政为秦王或主公就不行了,以后要叫他为皇帝。由于嬴政为开国皇帝,所以就要叫他为秦始皇帝,他的儿子就叫秦二世皇帝,他的孙子叫秦三世皇帝,如此类推,万世一系。

有点讽刺的是,秦始皇去世三年,李斯去世一年之后,秦朝就结束了。不过汉朝的刘邦执政之后,继续沿袭了秦始皇与李斯他们提出的皇帝一说。两千多年后,直到1911年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后,皇帝的身影才算消失在中国的大地之上。

按照李斯们的设想,以后臣民见到秦始皇必须尊称他为皇帝陛下,而皇帝怎么自称呢?在秦朝之前,秦始皇对别人都自称为寡人或孤等,其他六国的君主也多如此自称,现今江山一统之后,再叫寡人就不合适了,于是在朝中最有学问的李斯建议下,他将当时汉语中自称的余、吾、我等词中的朕特意地挑了出来,作为皇帝一个人自称的专用语。自此之后,普天之下,只有皇帝一个人可自称为朕。这种专利与特权也一直维系了整整两千多年。

在李斯的规划下,与皇帝配套的专用语汇也公告于天下了:从此之后,皇帝的公文叫诏书,皇帝的指示叫上谕,皇帝用的印章叫御玺,皇帝的服装叫龙袍等等。

总之,秦朝在建章立制时,由李斯制定的规矩在后来的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基本上就没有发生过更大的变化。

三、

秦始皇与李斯配合,除了为皇室制定了很多规矩之外,同时也在开国之际,给民间制定了一些标准与规矩,比如很快的由朝廷下文,从此之后全国上下将结束过去各国混乱的标准,统一实行新的度量衡。

国家统一之前,各国的体积标准就十分混乱,量制单位魏国用益、斗与斛,齐国用升、豆、区、釜与钟,赵国用??、镒,楚国用铢、两、斤,为了结束这种混乱的度量衡,秦始皇与李斯规定以后民间度量衡标准:长度用寸、尺、丈与里;体积用升与斗;重量用斤与石。

为了推动商业与流通,秦朝开国后也为货币制定了统一的标准。统一之前,赵国、韩国与魏国多用布币,齐国与燕国多用刀币,楚国多用铜币,甚至民间一些私人机构的铸币、珠玉、龟贝与银锡等货币也流通于市场内,搞得各国经济混乱不堪。秦朝政府下令,因关东六国币制紊乱,特决定予以废止。从此以后,举国上下只能使用秦朝人使用的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币。

随着半两铜钱的推广,民众发现还是这种秦朝原来使用的圆形方孔钱币使用起来方便,主要是这种钱币可以用绳索捆绑成串,携带起来相对安全方便。结果时间不长,秦朝的这种货币不但在中国被广泛地使用,甚至在东北亚的朝鲜、日本及东南亚的各国也迅速地流通开来。

为了便于实行更有效的统治,实现政令下达与情报上报畅达,物资流通快捷便利,李斯在奏请秦始皇同意后,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车轨统一的标准。主要措施是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秦国以当时的京师咸阳为中心,东西南北修建了两条驰道,东西方面从陕西一路修到东边的山东,南北方向则一条向南,直达吴楚旧地。驰道宽50步,道旁每隔三丈种青松一株,路基极为坚固。为了与道路配套,秦朝中央政府还专门下文规定,道路之上的车轨的宽度统一为六尺,以此保证了来往车辆的更加快速便捷。为了便利中原和西南地区的交通物流,中央政府投资还专门修建了一条从京师通往云南的五尺道,由此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运输网络很快地将秦朝初年的国家与全国各地联系在了一起。

西方人总爱说,条条大道通罗马,要知道罗马帝国大规模地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时期,始于恺撒之后的奥古斯都大帝,其工程要比秦朝的道路工程,晚了整整两百多年。

在统一度量衡与货币的同时,秦始皇与李斯联手又将中国的文字统一了起来。过去六国的文字各有一套,同样的一个字写法各不相同,由此引发了很多的歧义,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总体提升。

根据李斯的建议,秦朝建国之后,其他六国的文字就不要再使用了,在书同文政策之下,今后的文字以李斯的小篆体为基础,再加上一些法律相关的隶书体,由此将文字进行了整合统一,随后强行推广普及。

为了统一文字,李斯亲创作了文章《仓颉篇》,以此作为在全国推广的范文与教材。后来李斯又让人创造的一种新的名为隶书的书写体。由于隶书更容易识别与书写,不久之后官方正式的文字都开始用隶书写作了。公元前数百年以来的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孙武的《孙子兵法》,都是从当年李斯的篆书、后来经程邈的隶书,王次仲的楷书,前后一路继承发展,来到了21世纪的电脑与手机屏幕之上的。

这当中的核心功劳还是要归功于当年李斯所领导的统一文字的改革运动。

坦率地讲,中华民族历史上所有的教育改革,如果没有文字改革的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从这一点上看,秦始皇与李斯实现了国家统一之后的那些改革工作,功不可没。

以上是秦始皇与李斯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从历史的普遍评价上看,这是他们的身后留下来的七分功绩。谁都知道,这两位秦朝开国的君臣在其执政当中,也给后世留下了一些劣绩,最主要的还是被后来读书人持续咒骂了两千多年的焚书坑儒。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凡事自上而下有这样几种权力,最高的肯定是否决权,接下来是决策权,建议权与知情权等,不过这当中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权利,容易被人忽视,那就是批评与著史的权力。而恰恰是最后的这种权力,常令那些高高在上大权在握且拥有否决权的帝王忌惮不已。

生前不可一世的秦始皇与李斯,后来就栽在了这些拥有著作权而对后世产生极强影响的儒生手上。

其实,谁都知道,同样是秦国的核心负责人下的决心,秦军曾经极为残暴地坑杀过40多万已经投降的赵国军人,可历史就此基本上是轻轻一笔带过,为此著史者好像很少谴责过咸阳的秦康公与长平的白起,甚至不少历史学家还将白起与孙武、吴起、霍去病、诸葛亮、岳飞、刘伯温、曾国藩、孙立人与林彪并列一起,称之为永留中华军史的战神一级人物。

那可是40多万已经投降了的士兵与军官呵,全部坑杀了。

而40年后,当秦始皇在李斯建议之下,下令坑杀了400多个书生后,历史不干了。

关键是那些著史的书生们不干了。秦国决策者这次在焚书坑儒过程中,坑得不是40万的军人,而是400多个书生。

为此秦始皇与李斯的历史功绩一笔勾销,历史之上,他们两位留下的是难以洗去的恶名,暴君与酷吏!

秦始皇极其自信,自我感觉一向良好,他总觉得自己是圣人,是结束了几百年的内战,让天下苍生过上了好日子的明君与英主。这本是明摆着的事实,天下的儒生们本应该歌颂自己的功德,谁曾想这些人非但不从内心敬拜自己,反而一有机会就在私底下诽谤自己,是可忍孰不可忍。

其实从秦始皇开始执政的第一天里,作为政治家,他比谁都清楚,人只要干事,就会得罪人。古往今来,凡成大业者,都会挨骂,而那些成天总想着讨好读书人的所谓君子们,一年到头说着仁义道德之类的空话,结果常常是一事无成。

江湖之上一向早有共识,仁不领兵,义不取财,那些所谓的读书人知识分子基本上只会耍嘴皮子,终日陷于真假对错的理论纠缠之中。而对那些干大事的人来讲,世上哪有真正对错,惟有利弊得失。

都说世间的多数政治家、外交家与军事家,每天都在做局,每天都在下套,每天都在撒谎。他们的职业述求就是在博弈中权衡利弊,谋求得失。这本是一些常识中的常识。可偏有那些书读了很多,偏又没有真正读懂的儒生,高举着道德的旗帜,万事非要说出个真假对错来。

从意识形态上来看,对秦始皇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是韩非。在他刚刚在秦国练习着执政时,经李斯介绍,他读到了其在荀子处读书的同学韩非所写的《五蠹》一文。

文中写到,作为一代明君,就不应该相信那些成天宣扬仁义道德的《诗》与《礼》之类的经书。一个国家的强大,要靠法治,而不是德治。来不来就是孔子如何说仁,孟子怎样讲义,动不动就用这些所谓的先王经典压制人,扣帽子。真要让国家强大起来,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吏为师,以法为本,禁绝儒家那些热衷空谈的所谓大道理;干事光明磊落,不搞那些图穷匕首见之类的下三烂刺客行为,提倡战场上杀敌立功的精神。惟如此,国家的风气才正;惟有风气端正,才有机会在战场上取胜;惟有取胜才能真正地安宁国家,完成一统;惟有天下一统,国家才有可能实现国泰民安;而惟有实现了国泰民安,老百姓与天下苍生才能真正的安居乐业,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的日子。

韩非在他的《五蠹》里写到,天底之下,有五种人最是无良与可恨,第一种就是那些喜欢发牢骚经常爱报怨的所谓知识分子学者;第二种是那些热衷纵横术的言议者;第三种是那些崇尚墨家学说的侠客带剑者;第四种是那些不愿上战场胆小如鼠的患御者;第五种就是那些热衷于在市场当中投机谋利的工商买卖者。这五类人就是社会之上的五蠹,耕田作战能力不足,影响舆论危害社会的负作用有余,凡想成大业的明君一定要定期地像做好家庭大扫除一样地将这些社会蛀虫清理干净。

开国之前,秦始皇与李斯君臣精诚团结,军事上忙于征战,完成了横扫六国,天下归一的工作之后,接下来他们又开始了文字、货币与度量衡的统一工作;随后再接下来,他们又开始着手有关思想意识方面的统一工作了。

事情还是发端于分封制度与郡县制度的问题纠缠上。

秦始皇三十四年即公元前213年,北边长城工程进展的不错,南方征服百越蛮夷的军事形势亦有所突破,秦始皇听完了各方的汇报之后,心情不错,随即让赵高传谕,当晚在咸阳宫请70位当朝的重臣与博士前来为自己祝兴。

席间,有秦人仆射周青臣称颂秦始皇道:

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听到这里,秦始皇大悦,连饮三杯。

然而,一直皱着眉头的太子傅博士淳于越却语音不悦地说道: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听到这里,只见秦始皇的脸沉了下来。

在场的人心也都提了起来。谁都知道当年丞相王綰就因为提出分封制而被反对他的李斯取而代之,怎么这么多年后,这个前齐国的学者,当着秦始皇与李斯的面,又主张起分封制来了。

刚才一向工于心计李斯在听着淳于越说话时,就一直用目光偷窥着秦始皇的脸色。关于秦朝国体到底最终是采用分封制还是郡县制,其实秦始皇内心也总在悄悄地权衡着。秦始皇一向自负,今年他才47岁,正值壮年之际,私下里他曾经和自己说过,他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活到了76岁,他的祖父秦孝文王活了53岁,他的父亲秦庄襄王子楚若非当年在赵国当人质,精神上倍受摧残,也不至于英年早逝,而自己身体一向不错,否则怎么可能前后生了20多个儿子,10个女儿呢?关于要不要及早立太子的事情,秦始皇内心始终有一种不愿意和人说的想法。这段时间里,咸阳宫前后一直出没着各种炼丹方士们的身影。按他们对秦始皇的承诺,吃了他们的仙丹妙药,陛下定能长生不老,百年之内考虑后事,实属太早。正是出于这种心理,每次他当听到下边人以社稷稳定为由让他早定王储时,他的内心都会产生了另外一种念头,这些人内心深处是不是盼着朕早死啊?

想到这一层后,丞相李斯起身道: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说到这里,李斯有意地停顿了一下,当他发现秦始皇的脸色随着自己的陈述开始一点点变好时,他的内心似乎得到了一点鼓励,他深知圣上最烦的就是五蠹之首的那些迂腐儒生了,于是他继续说道:

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听到这里,众官皆大惊。不会吧,这个李斯不但要将六国的所有私学关闭,还要烧掉过去所有过去先贤们的著作,且限时三十天,这是不是也太惨酷了?其实在场的人谁都知道,正是靠着无耻与残忍,李斯才爬到了今天的高位。想当年,忌能妒贤的他甚至对当年和自己在荀子处共同学习的同学加兄弟的韩非也不放过,赶在秦王赦免之前竟把自己的好友给谋杀了。

更令在场的众臣感到恐怖的是,打着改革的旗号,秦始皇本人对李斯的这些残酷的大一统政策,非但不加节制,反而在刚刚听着李斯的陈述时,竟不断地点头称许。

就这样,在深信自己能够在那些炼丹的道士们帮助之下长生不老,至少也能活过百岁而始终不考虑后事的秦始皇,怂恿着李斯对着中国古代的文化疯狂地下手了。

四、

不久,在秦始皇的支持下,除了医药卜筮与农艺相差的书籍予以保留外,李斯的政府开始大量地焚毁《秦记》以外的所有其他各国史料。由于来自各方的反对意见之声太过强烈,秦始皇最终做出妥协,要求管子、孔子及老子等圣贤之书,老百姓家里不能留存,但宫庭之内、官方文史馆以及博士官家里存留的那些《诗》、《书》、《礼》、《乐》与《经》之类的文献,本着与民间有别的立场,就不一把火都烧掉了。

一开始,在大一统的政策中,还只是焚书,一年之中,由于政策推行得过了头,导致了大量的民间反弹与非议。

如果说焚书活动的主犯是李斯的话,那么坑儒的主犯就是秦始皇本人了。

太史公司马迁写到:始皇闻侯生、卢生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

用今天的话讲,焚书活动的第二年,两名为始皇炼制长生不老之药的术士炼药未果,且还偷走与挥霍了大量的科技经费。钱的事情不重要,关键是两位医药科学工作者当年许诺的长生不老之药,看起来确实有点没谱了。这下可把秦始皇给气坏了。两个炼丹师的所为本已让秦始皇十分抓狂了,随后竟还有些儒生在一旁幸灾乐祸,话带讥讽。这还得了,气急败坏的秦始皇震怒了。然后开始抓人审讯,受刑不过的情形下,犯人们开始乱咬胡供了起来,结果就抓来了更多的人,审讯用刑之后再牵扯了更多的人,于是短短的时间里,整个咸阳一下子搞出了460多个与案件牵连的方士与儒生。

砍头太麻烦,成本也比较高,干脆还是活埋了这些人吧。于是一场比焚书更为残酷的坑儒事件在首都咸阳发生了。

一时间,天下震惊。

由于其情太过,秦始皇的大儿子看不下去了,劝了父亲几句: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由于长生不老项目的失败,盛怒之中的秦始皇,竟然一道诏书,将自己这个为人处事太过心慈手软的长子扶苏贬到了北方的上郡,以便让他去基层历练当中,将心肠变得坚硬一些。

不曾想,两年过后,对长生不老一事太过执着的秦始皇终于死在了追求仙丹的路上。再两年之后,已经活了70多岁还贪恋于权利的李斯,终于被一个比他还残酷而无耻的政治对手赵高扳倒,生前受尽了酷刑与凌辱,后于闹市中当众折磨致死,更惨的是像当年的法家商鞅一样,根据自己制定的法律,最后被灭了三族。

与儒家、特别是道家相比,历史之中的法家代表人物,比如商鞅、韩非与李斯等等,基本上都应了民间的那句话:不得好死。

主要原因还是离权力太近。

秦始皇如果不迷恋丹药,也许他真能像自己的曾祖父那样,一路活到70多岁,最起码也能活到祖父的50多岁。很遗憾,嬴政不到50就挂了。而由于他生前确实在接班人问题上,没有提前做好布局,结果一着错,满盘输。他身后仅仅三年,江山就易了色。

李斯也是,如果他真能做到见好就收,而不是活到70多岁,依然游走搏斗于政治舞台的中央,结果落得个满门抄斩。被处决之前,李斯的最大愿望竟是能够像普通老百姓那样,牵只黄狗在家乡平静地散步,如此下场真令后人唏嘘不已。

人生总是有得有失,政治家总是有功有过。

平心而论,从秦始皇到李斯皆要三七开。从大的格局来看,正是他们两人的努力,才造就了相比西方来,超级稳定的中国封建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秦朝形成的天子大臣主导的郡县制度,竟成了前后维系了两午多年封建社会的基石。

秦始皇生前干了很多好事,被后人指责最多的有两件事儿,一是性急的他,太过劳民伤财了,二是他坑的不是四十万军人,而是四百多个儒生。要知道,儒生原本大本事没有,可通过著书立说,批评前任帝王的能力却不小。秦始皇死去不久,只比他小了两岁多的刘邦就登基成了汉朝的皇帝。通常,新上来的人对前任的批评多比较恶毒。如果秦始皇也能像刘邦那样,身后传向几十代的子孙,想来对他的评价也不至于这么低,这么坏了。好在,除了儒生之外,有些观点客观的政治家,还是对秦始皇采取了一分为二的历史态度。

李斯呢?从离开荀子的学校前往秦朝寻找工作开始,他的一生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但最大的失误,或者说最为后人诟病的还是,在他推动之下的焚书事件。

用鲁迅先生的话讲,两千多年之后,我们再看当年的焚书坑儒,大家都怪李斯主张毁掉没用的思想书,留下有用的医书等等,可令人不解的是,两千多年来,那些孔子、老子与孙子的书并没有因为李斯主观上想烧光而消失,反倒奇怪的是,鲁迅先生发现二十世纪当中,秦朝之前的所有医书多已消失在中国的土地之上了,比如扁鹊他们当年的那些医术之书,一本也找不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有,很多后来研究历史的人纷纷指出,李斯主张烧法家以外的书箱,但秦始皇却让人把其他学派的书籍存进了官方的藏书机构。结果秦朝政府保护的那些书籍,却在后来杀入咸阳城项羽的命令之下,大火连烧了三个月,由此当年秦朝国家图书馆所存的无数书籍文献,基于上烧光了。要知道当年烧书的时候,伟大的蔡伦同志还没有出生,也就是说人类还不会造纸,那时所有的书籍全都需要用特殊的工具一笔笔地刻在竹片之上。而情商严重不足的项羽,愤怒中一把大火就把那无数的竹片烧毁了,为什么人们不去指责项羽,而把所有焚书的责任通统地推到李斯一个人身上?

儒生们对李斯如此痛恨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的老师荀子活着的时候,不论走到哪里都自称自己是孔门弟子,正是祖师爷孔子尝了自己一口饭,才能靠着教学,在齐国开办私学,招生糊口。可那个孔子学生的学生,李斯却主张废除所有的私学,这不就意味着砸了我们所有读书人的饭碗吗?

教育的核心还在于有学校,有老师。你李斯下令关了全国所有私立学校的大门,我们这些满腹学问的老师到哪去就业呢?对那些像的孔子那样有志于学的孩子们来讲,学校纷纷关门了,那我们到哪里去学习知识呢?

正因为先秦时代,周天子完全无所作为,才让列国的诸侯们对于教育一事,多放任不管,由此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私学界一派欣欣向荣之景,可一旦国家进入了大一统时代后,一方面不再让知识分子们说话了,另一方面又不让他们开堂讲学了,一切大政方针皆受控于官方,这老师该如何当,学生该如何学,教育该如何搞呢?

秦朝前后,皆是历史教训。

从某种意义上讲,秦始皇与李斯是中国两千年来最好的老师,不管他们到底在历史上扮演的是个好老师还是坏先生,但在两千多年之前的那些带着疾风暴雨般的改革,还是在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的经验的同时,深刻地教育了我们:

教育一、道家太逍遥、法家太有为,还是儒家的中庸观念更适合国人的心境。

教育二、做事莫要太绝,整个一部秦末汉初的岁月就是一部彼此太过决绝的历史,李斯不给韩非余地,赵高就不给李斯余地,子婴就不给赵高余地,项羽就不给子婴余地,刘邦做事就不那么绝,于是上苍给了他四百年国祚的余地,其实这位汉朝的开国太祖比谁都流氓。

教育三、大到国,小到家,要想平稳过渡,早想后事,早定接班人比什么都重要。秦始皇如果不是那么自负,健在的时候哪怕多花一点点功夫把身后的事多想一想,一片诺大的王朝就不会于自己归天三年后土崩瓦解,最终成了一段历史中的笑话。

教育四、一般来讲,那些儒生成事不足,但在著史这件事儿上,他们都是些轻易不能得罪的小人,秦末的决策者们就犯了这个错误。

教育五、人不能太恋权,李斯被赵高收拾的时候已经75岁了,别人都说指鹿为马的赵高不是东西,可一个助纣为虐的政治老人,不早点退休牵着黄狗在家乡散步,却仍在留恋于政治舞台当中的那些音响与灯光,他又是个什么东西?

教育六、改革的步伐不能太快,特别是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节奏要调好,最令秦始皇与李斯挨骂的就是他们前后开展的焚书坑儒运动了,分析起来起因还是国体传承与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所以说政治改革还要是小心加小心,否则事与愿违。

教育七、秦始皇再残暴,李斯再贪婪,毕竟他们生前所做出的那些改革,意义重大而深刻,功过相比,三七而开。几千年来,国人总说崇尚中庸,但在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上,民众与史家总是陷入了一片或是魔鬼或是神灵的评价方法之中,难得客观,由此扭曲了我们很多的历史判断,进而影响了我们对未来的正确展望,教训深刻。

上至精英政治家,下至草根芸芸众生,历史一直在教育着我们。

只是,我们难得毕业。

……

同类推荐
  • 致命的自负

    致命的自负

    本书是哈耶克生前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这部著作不同于以往,在某种程度上,它实际上是“哈耶克对自己毕生所反对‘极权社会主义’的思想努力的总结”。
  • 校长的领导形象与领导艺术(下)

    校长的领导形象与领导艺术(下)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不定期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 学校领导与教师的规范化管理(下)

    学校领导与教师的规范化管理(下)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

    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

    《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遵循形式和意义、描写和解释、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三大原则,详细讨论了递进的语义系统,从意义出发给递进范畴进行了分类,并寻求形式上的验证。在对客观语言事实充分描写的基础上,又从语义、语用、认知、逻辑等各个角度,对一系列与递进范畴有关的现象作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从而揭示了递进范畴的本质特征。该书还在语法化理论的指导下,加强了对递进句式的历时研究,有意识地将递进现象的共时变异同历时发展结合起来研究,不但探寻了汉语递进范畴的发展演化历程,而且还对递进关系共时平面的各种语言现象作出了历时的解释。
  • 百喻经故事全集

    百喻经故事全集

    是印度古代佛教寓言故事集的汉文译本,全名为《百句譬喻经》,列入汉文大藏经,原文尚未发现。百喻经原著者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古文汉译本为南朝齐(公元497~502)时来华僧人,伽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与其他经书不同之处在于,全书通过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而目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目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目均由文言文译写而成,阅读起来似有些难度,因此,特将白话译文一并推出,并做相应点评,同时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小故事来加以深化。希望对大家的阅读理解能有帮助。
热门推荐
  • 幸福从心开始

    幸福从心开始

    幸福是什么?幸福似乎就:在我们身边,简单得触手可得,平凡得招之即来,然而,不时扪心自问。有多少人承认自己领悟了幸福的真谛,获得了真正的幸福?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曾说,世人不分男女,都以追求幸福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托尔斯泰也说过,人生就是追求幸福。我们不仅为拥有幸福而追求幸福,我们追求的其他目标——健康、美貌、金钱、权力,无非也是因为我们以为拥有这些就能得到幸福。
  • 你比繁星璀璨

    你比繁星璀璨

    高三三班炸了,原因竟是有人在小树林发现高冷不近人情的大学霸竟然将校霸抵在树上!听说还为了追赶学神大佬的脚步参加化学竞赛,勤学苦练成为了第一名。众人:这样的爱情我酸了,好想要一个学霸男朋友。--简泠:抱走我家傅学神。傅呈安:乖~
  • 倾城两甜心的甜蜜爱情海

    倾城两甜心的甜蜜爱情海

    美美的两姐妹,奉命回国上学,遇上邪魅美少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掌中小人国

    掌中小人国

    拥有了一个小世界的罗小江很无聊。除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之主称号外,自己貌似什么都没有。当然,还有一大片荒芜的土地等着自己想办法去开发。不过还好,获得世界的同时他还拥有了随意改变这个世界的能力,他可以自由的设定世界里的气候、时间流速、让原始生命自发的进行物种进化,甚至繁衍出自己的智慧和文明。与此同时,他还能通过游戏服务器打造于外界联通的端口,让外界的玩家也参与到自己世界的建设中。于是,一切都变得有趣起来。火影从此放弃了木叶村,霍尔沃茨也就地解散,全球的生活系人士也纷纷辞职……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玩游戏!重生?系统?穿越?无敌?科技?选一个?以前你没得选,现在……“来我的游戏里吧,这里全都有!”罗小江如是说。
  • 神级打印

    神级打印

    钟云,一个大城市的普通白领。一次失败的相亲后,买下了一块石头。里面藏着一个来自外星文明的三D打印机。从此,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钱了?直接打印,想要人民币还是美金?被二代以权势欺压?打印机里有无数黑科技,玩不死你。这是一个近三十岁的普通人,得到一个黑科技后,在这个社会混得风声水起的故事。
  • 战旗

    战旗

    “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撤出华北,国民党高级军官金戈冒死回到东安城内,想要接走自己的母亲和新婚妻子柳文婷。但日军已然进城,柳文婷被逼自尽,金戈被抓。我党地下工作者救出金戈,希望他能前往根据地,运用自己的军事知识与八路军共同抗日。然而金戈对八路军的作战能力持怀疑态度,他选择独自留在东安城附近杀鬼子。一次偶然的不打不相识,金戈遇到了我敌后抗日游击队队长戴金花,与他们一起击退了鬼子。从最初的互相看不上眼,到一起浴血奋战,金戈从戴金花身上看到了真正的抗日精神。他们成为一支活跃在敌后的抗日武装,极大地牵制了龟井的军事力量。1945年,日军在各个战场上节节败退,龟井想要在东安城实施“死海”计划,全城百姓生命安危悬于一线,金戈与金花带领队员潜入东安城,最终成功制止了“死海”计划,共同迎来了抗日胜利的曙光。
  • 炫舞安琪桃花来

    炫舞安琪桃花来

    一觉醒来,她成了游戏炫舞时代的普通1级市民。实力不够?她前世可是229级的公爵!没钱花?素颜照样美翻天!没人追?额,好吧这你说对了……可当她功成名就,美男个个靠边站!不过为毛,他们全都是土豪呐?!
  • 这个人有点危险

    这个人有点危险

    当位面战争爆发的时候,一个孤独的身影站在世界的最高点看着这一切,他没有说话,也没有做任何动作,只是单纯的看着这场战争的爆发……于是打开了手机,记录下了这美好的时刻……不仅如此还顺便回复了自己的妹妹……更为过分的是他居然把现场的照片分享在了朋友圈……并且说道:“猜猜我看到了什么……当然这一切,在朋友圈里却被这么评价道:“你这P图,咱能不能好好P,这也太假……
  • 小酒宜擒

    小酒宜擒

    她是天下第一酒庄的大小姐,在无拘无束、快意恩仇的江湖中长大;因缘际会,她被卷入一起朝廷纷争。从此金陵,成为她逍遥的乐土,爱恨悲欢,不离不弃...
  • 源泽周生

    源泽周生

    单元故事集,女主漆泽,无官配,自行cp。孽胎漆泽加冕司长一职,看守劫井,走过万千世界,参悟那一份挣扎。【已完结】起·源【已完结】秋日酣梦ps:本文里一篇故事我写完大半才会更,所以放心看发出来的,发出来的基本不会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