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觉明和觉远两位大师过节很深。我们也追上去吧。”任小玲道。
“只有这样了。天色转黑后,在山中放哨的局里的同志就纷纷下山了,他们只有等到天亮才会重新上山。”陈局长道。
他们边说边追入树林,这一边是通向山顶附近那片树林的。这前后三拨人很快穿过榉树林,踏上了一条上坡的山路。山路刚刚到了一半,前面出现了些打斗声,然后前面两拨人从山路一侧的树林中滑了下去。任小玲跑到那两拨人滑下去的位置,在那里瞧了瞧,对陈局长说道:我们没必要从这里滑下去,照这个样子我们没办法跟上他们。
“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要不要回去?”陈局长道。
“离回去的时候还早,我们可以从前面绕过去,去那边看看。”任小玲道。
“天色这般昏暗,仅凭一只火把,我们不会迷路吗?”
“不会的,山顶附近那片树林我白天在其中做了些标记。”
“那好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他们没有丝毫迟疑,在火光照耀下,顺着山路一直走进了山顶附近的树林。任小玲在树林中找了几个标记,很快转入另一个出口,陈局长跟在她后面。
“就是这条路,前面可以到达一处山泉,后面的景象却全然不知。”任小玲道。
这条路正是下午时霍青燕带着旅行团最后走入的那条山路。任小玲和陈局长在其间跑步前进,这条山路越向前越显得深邃,先前还可以听到风吹树叶的声音,到后面就渐渐听不到了,却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野生动物吼叫的声音……
到达山泉处了,任小玲向前面望着,泉水洁净,静静地流淌着,时而将一些光亮反射过来,泉水之外的地方却全然看不到。任小玲仔细思索着:刚才路过的地方应该是盘山路的岔口,因为是在山中,每条路都在绕着山坡,只是斜度不同而已,所以这地点究竟处于金陀山的哪一面是很难确定的,那么顺着山泉流淌的方向走会到达哪里呢,这也是很难确定的。
任小玲面对山泉流淌的方向,仔细望着,认真听着,眼前的黑暗产生的恐惧心理不能改变她的意志,耳边传来的阵阵野兽吼叫的声音也不能动摇她的决心。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灵感往往产生于一瞬间,而很多事物往往不是靠眼睛看到的,不是靠耳朵听到的,而是用心体会到的。风静静的,与接近山顶的时候完全不同,天空飘着雨点,远处似乎闪着火星……
过了一会,任小玲终于说道:“我们按原路回去吧,这泉水不知流向什么地方。”
陈局长应道:“我也这么想,上山的时候我们一直是沿着盘山路,却没有发现泉水流过的地方。我们还是回去从长计议吧。”
就这样,他们按照来时的路,先走上山顶附近的树林,然后折向那条通往僧人寝房的路。
他们回到寝房,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寝房里的其他人安然无恙,并表示没有听见过任何动静,终于可以安寝了,三个女孩子去了隔壁的一间事先准备出来的房间。警员小王一个人守在两间寝房的外面。夜晚即将过去,黎明即将来临……
金陀山中静静的,不时传来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山中寝房,晨光透过榉树林,留在地上斑驳的光影。山中传来几声钟响,僧人们便纷纷赶往练武场。只片刻工夫寝房就变得空荡荡的,只有一侧的伙房里有无心和尚独自忙掇着。
几位来自山下的客人正结队在榉树林边散步。
这山中有不为人知的历史和秘密,我就是这样想的。任小玲边抚着长辫子边说。
这山间清晨空气异常新鲜,让人有心旷神怡之感,任小玲眨了眨那双大眼睛,嘴角渐渐绽出笑容。
比如那突兀在路间的一堆堆碎石,那间隔很不规则的几尊佛像,一群佛法高深、武艺超群的和尚,……霍青燕道。
引人遐思的总是一些细节。任小玲道。
比如为什么每尊佛像都是坐在白莲之上--总让人联想到一些事情,不过这又有什么意义呢?李珊珊若有所思地说。
这在于佛理,不同的僧人对于佛理的理解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无为和尚和无心和尚--任小玲道。
觉明大师与觉远大师--这些僧人的举动真让人难以理解。
人们做事都是依据个人思想,所以僧人做事就是依据他们所参悟的佛理。
这么说倒是使事情变得简单了。
是切入点不同。
太阳已经爬上半边天,上午九十点钟的光景了。僧人们用过斋粮,便颂经的颂经,习武的习武,种菜的种菜。陈局长早已等在盘山路菜园处,无心和尚只是自顾自地浇园子。警员小李带着其他几名警员顺着盘山路走上来,他们累得气喘吁吁,但是见到陈局长后仍然唯命是从,不敢有半点迟疑。随即他们几个人被命令去前一天的案发现场,负责把被害人的遗体运到山下。
按照同一个方向穿过菜园,对面的山林最终可到达颂佛殿,任小玲之前是这样告诉陈局长的。所以陈局长直接穿入了菜园对面的山林,但是要在前行中始终保持同一方向,并最终到达一个范围很小的地点并不容易。陈局长踏入山林,才发现个别树木上缠有标记,显然是任小玲前几日观察地形时留下的。陈局长暗想道:这女孩子真细心。
行进了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陈局长到达了山中的‘颂佛殿’。这座佛殿因其高大而显得异常壮观,高高的层叠式的屋顶,屋檐下左右四跟金黄色的柱子。任小玲和一名警员正等在佛殿门口,任小玲看到陈局长走过来,脸上露出纯真般的笑容,这笑容使陈局长心头的压力减轻了不少。
众僧颂佛,惟独永圆方丈见有客人至此,出门探问。
“几位施主,不知如何找到这颂佛殿来?”
“殿本无心,人却有心,心中有佛,所以寻访至此。”任小玲道。
“阿弥陀佛,施主小小年纪,却也能有如此心境,实在难得。”永圆方丈道。
“凡事还须方丈指点一二。”
“有事但问无妨。”
这山中林,林中庙,倒想问这山林庙之渊源。
皆佛法之缘。
但解这缘与源。
以无尽愿力誓渡一切众生,不舍悲愿,以无量光明照独行者,业障重罪皆可消减,……此乃极乐净土,得享一切安乐。说到此,永圆方丈双掌合拢,放胸前作礼,默念佛语。
方丈所悟佛法高深,非常人所能参悟。
净土本为一世所修,以成功德无量,但得一时所为,终成万劫不复之地。佛法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