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作文,“怎么说就怎么写”,可以。起步后,老“怎么说就怎么写”,那不行。口头说的话,变成纸上写的话,即口头语转变成书面语,要“过滤”,“过滤”掉那些啰唆、不干净的语言。以我的经验,90%以上的小学生,都有以下的语言病:
1.“然后”病
我把“快乐大本营”里古晨说的话,记录成文字,出示:
(1)我的亲姐姐,然后她也是一名模特,然后我们演一个……
(2)然后就是08年春晚的时候,然后章子怡,穿着一个粉色的大泡泡裙……
大家念着,忍不住笑起来。作文,能不能直接将古晨说的话记录下来?——“不能!”
口头的话,要写成作文,即变成书面语,要过滤,要使语言干净起来。我将句中的“然后”删去,学生说“这样读起来才顺嘛”。
出示:
(1)陈咏琪看了一下要多少钱,然后对我说……
(2)她穿上背心,扛着水枪,然后又拿出玩具小号叫我吹。
我在“然后”下画了线。阿丙一看,明白了:删去“然后”。我板书:“然后”病。
再练习:
(1)他把我新买的汽水喝得一滴不剩,可恨啊!然后,我跑到他书包背后,把他最好吃的一包零食给吃了。他竟然不知道,不过也对,他的零食太多了,哪记得清。
(2)她给我倒了杯温水,又给我煮了碗白粥,喂了我,然后叫我赶快上床,然后,又拿了拖把里里外外拖了一次,一直忙到深夜……
小乙说,第一句,删除“然后”。第二句,那两个“然后”,也用不着。
书面的话,真正要用“然后”的地方,不多。绝大多数的“然后”,是口语中的啰唆带来的。
2.“开始”病
(1)开始种菜了,我把耙子插进土里……
(2)开始洗头了,妈妈把热水瓶拿过来放在一个地方……我开始帮妈妈洗头了……
(3)开始实验,我们先把导线在铁线上绕圈……我们也马上重整“军心”,开始第二次实验。
画去第一句里的“开始”,“种菜了”不已经表示“开始”了吗?第二句里的“洗头了”,不已经表示“开始”了吗?
事情本身的发展,往往已经含有“开始”的意思,不需要另写“开始”了。
(1)大甲他们坐在后面,成绩不照样很好?开始排座位了,我们按照个子高矮排好……
(2)我和几位同学聚在一起,开始互相倾诉自己心中的烦恼。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知不觉就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了。
大甲说,第一句里的“排座位了”,已经含有“开始”的意思了。第二句里的“互相倾诉自己心中的烦恼”,不已经“开始”了吗?
这是又一个常见的语言的病:“开始”病。
一些“开始”,可以换成其他的词。我请大家将“开始一个月,我很认真,把奶奶教我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在心里”这句话里的“开始”换掉。
丁丁改为“头一个月”,戊中改为“前一个月”,大甲改为“第一个月”。
大家发现,意思没变,“开始”没了。
我想挑战一下自己的耐心和细心,就开始绣“十字绣靠枕”了。
我画去“开始”,大家一读,觉得有点不顺口。
丁丁改为:我想挑战一下自己的耐心和细心,对,绣“十字绣靠枕”。
戊中也有了办法,改为:我想挑战一下自己的耐心和细心,就绣起了“十字绣靠枕”。
所有的“然后”“开始”,只要你想改、想换,都能改、都能换,汉语多丰富、多好玩。
习惯用“开始”“然后”的同学,常和“先”“接着”“最后”合起来使用。请看:
我们来到操场上练习。一开始,我先把速度控制在中等,然后慢慢转弯,接着,我转弯的角度越来越小,我的速度也越来越慢,最后,我终于成功地在三条跑道里,成功掉头。
把里面的“一开始”“然后”“先”“接着”“最后”删除,剩下:我们来到操场上练习。我把速度控制在中等,慢慢转弯,转弯的角度越来越小,我的速度也越来越慢,我终于成功地在三条跑道里,成功掉头。
丁丁说,第二个句子里,“我”太多了,删去“我的速度”中“我的”。
大甲说,“我终于成功地”一句,和上面好像太紧了,但不知怎么改。
句子和句子之间,要缓冲一下,有个简单、经济的法子,加“啊”“哎”“嗨”之类的语气词。
改为:“我们来到操场上练习。我把速度控制在中等,慢慢转弯,转弯的角度越来越小,速度也越来越慢,啊,我终于在三条跑道里,成功掉头。”
和原句一比较,没了“然后”“开始”“最后”,读起来,多顺畅。
哪些作文,容易患“开始”病、“然后”病、“接着”病、“最后”病?
大家一合计,写洗衣服、做家务,一个实验、一个小制作。对了,写学做什么事的,都容易“患病”。
3.“其实”病
除了“然后”“开始”,口语中用得多的,要算“其实”了。请看:
(1)其实,我妈对这个更烦恼,天天嘀咕:“你的眼睛怎么办呀?”
(2)其实我感觉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复习要有计划,下棋要有计划,人生也要有计划。
删去“其实”,一点也不影响表达。口头用惯了“其实”,不知不觉带进作文里了。
4.“在”病
(1)在路上,遇到了教我们英语的丁老师。
(2)在校园里,梧桐树叶像蝴蝶一样落下来……
(3)在星期五,我们班召开了一次主题队会。
以上三句的“在”,都可以删去。写“人”在哪里,一般只要写“哪里”就够了,这个“哪里”本身已表示“人”在那里了。
写“时间”,一般也只要写“时间”,“星期五”也包含了“‘在’星期五”。
5.“就”病
(1)刚握好手,石老师就一眼发现了我放在她手里的“七仔”,好像十分喜欢。
(2)我在楼梯上就大喊:“妈妈,妈妈……”妈妈见我这么高兴就问:“怎么了,那么开心?”
(3)“唔,非常好。”然后我就开始数数了,“10—9—8—”爷爷有点坚持不住了,我就鼓励他:“爷爷要坚持住噢!”
“就”,也是口语中经常超频率使用的词。把三句话中的“就”字全删去。大甲补充,第三句,“然后”也要删去,“开始”也有问题。
“老师,第二句的‘在楼上’的‘在’,能不能删去?”戊中发问。
按我的写作习惯,会删去。大家一脸疑惑地看着我,删去了,不通啊。我改成:楼梯上的我大喊:“妈妈,妈妈……”
6.“是……的”病
我们说到某个肯定的事情,说出某个肯定的结论,习惯用“是……的”。请看:
(1)这件事情我是知道的,你不要再说了。
(2)灿烂的阳光照得我全身都是热烘烘的。
(3)阿正不甘心,又试了几次,结果不用我说了,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第一句,删去“是……的”;第二句,删去“都是”;第三句,删去“都是……的”,句子简洁、干练。
写作文,注意“是”。“是”字太多,句子会失去“柔性”和“弹性”,也缩小了读者思考、想象、判断的空间。
本文刊载于《小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10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各科教与学》2011年第12期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