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627000000001

第1章 序:那些留有散文体香的“下水文”

建刚终于要出一本散文集了,真为他高兴。

其实,在多年前,我就催他出本散文集了。他的散文大部分发在家乡报上,而我又是家乡报的文学副刊主编,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我心里都有数。

可这么多年来,他似乎并没有把心思全部放在散文上,而是热衷于他的“小学作文教学”。这也没办法,他是小学语文教师,他得先把一岗的工作做好。毕竟一岗的工作,关乎他的前途命运,是他的立身之本。有时问问他,最近在不在写呀。他说在写,只是写一些与自己业务相关的。想想也是,做教师的,没有论文评不了职称,论文是一道绕不过的坎。故而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也不便再催他写散文了。毕竟散文不能当饭吃,而论文是能让他吃上更好的饭的。

2002年,他突然给我打电话,告诉我说,他写的论文《打造一个永不消逝的童年》,获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2002年度论文征文一等奖第一名——这是当年度江苏省教育厅论文征文的最高奖项了。一个基层教师,能获此殊荣,实属不易。他说,他的这篇论文是大胆采用了散文的写作手法写的,他将中规中矩的程式化论文,赋予了散文的灵秀与隽永,使传统意义上的业务论文焕发了新的活力,在散文的阅读愉悦中植入了论文的观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恐怕就是这篇论文获此殊荣的一个直接原因吧。这不由让我想起了厦门大学教授沈世浩曾说过的一句话:用散文的笔调写报告文学、论文等等文体的文章,都会给这样的文体增色。

建刚确乎是聪明的,将业已掌握的散文写作技巧,嫁接到传统的业务论文写作里,这种“旧瓶换新装”的谋篇意识,无疑是一种创新了。我在为他的论文获大奖而高兴的同时,也暗自高兴他的散文之心没有死,他的散文元气依然涌动在他的骨髓里。要不然,他在写论文的时候是不会想到散文的。其实,他的这种散文化的论文,也是对散文本身的功能扩张与精神弘扬,作了有益的尝试,其本身就是对散文的一种尊敬与爱戴。

今年的三四月份,建刚到我办公室,说要出一本散文集。幸好这次是当着我的面说的,要不然我还不敢相信呢。差不多15年的时间里,他每年都要出一两本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周末时间还游走于全国各地讲座、上课,自己还带着班,他哪有时间哪有心思再弄散文呢?可这一回他是当真的,并让他的女儿先到我这儿,把以前在我这儿发表的散文,从资料库里一一拷下来,加上近期发表的一些散文,一并整理归类。今年的8月,他将散文集的电子稿发给我,说,兄长,这个序非你写莫属了。

我对他说,写序的人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在学术上有很高造诣的人,能对你的作品有很高的见地;一种是有很高知名度的人,能借助于这样的知名度,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这两种人我都不是,我只是一家地方报纸的文学副刊主编,干的也只是为他人作嫁衣的事。受此重托着实令我不安了起来。但又想,建刚既然跑来找我为他写序,想来也总是有他的道理吧。或许在建刚的心里,我在他的散文创作之路上,曾起到过一定的“导盲”作用的。而正是这样的“导盲”作用,为他以后的教学论文增添了新的活力,也因此而提升了他的职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故而,在他的心里或许有一种感恩,他需要把这样的“感恩”表达出来。而能为自己精心打磨的一部书稿写序的人,在他看来,应该就是一种至高无尚的荣誉了,他把这样的荣誉给了我,再恭敬也不如从命了。

建刚这本散文集的书名叫《我的下水文》。我一看,不太满意,总觉少了一些文学的意味,少了一些散文自身的体香,而且书名的阅读号召力也不强。“都是一些正儿八经的散文,怎么说成是下水文了呢?”建刚跟我解释说:一来我的散文还称不上散文,如果硬称为散文,我怕散文会生我的气;二来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自己经常动笔,或者写作跟学生相同的题,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作文”。而我的散文,其实就是给学生起示范作用的“下水文”。语文教师会写、善写应该是分内之事,如同美术教师会画画、音乐教师会唱歌是一个道理。

面对这样的解释,面对这样一个自觉意义上的语文老师,我只能抱拳称是了。

记得19年前,我曾去建刚所在的乡镇小学采访,认识了建刚。农村的孩子不太喜欢写作文,你说10遍写作文的重要性,不如自己写一篇,给学生作个榜样。于是从1998年开始,他尝试着写一些短散文寄给我。记得他当时寄给我的第一篇散文《三月》,写得一般般,但为了鼓励他,也为了帮他在学生面前树立榜样,就把稿件编上去了。但排版时,这样的小块文章几次都没有排上去,只能找机会作补白处理。但不管怎么说,《三月》还是发表了,这也成了他散文见报的处女作。记得发表后,我还找他聊过,希望他接着写《五月》《六月》《七月》……有编辑与他约稿了,他自然高兴,便心血来潮地一篇篇写来,我一篇篇地帮他发表。说实在的,编辑认可一个作者,最有效也最实际的办法,就是给他发表,其他的说一千道一万都是隔靴搔痒。一段时间里,他的散文也确乎长进起来,相继发表了10来篇,篇幅也从“豆腐干”变成了“四方糕”,大大激发了他的散文创作热情。他的这一举动,无疑颠覆了他原先的想法,原来小学语文老师写的“下水文”,也能算散文,也能称得上文学作品呢。

编辑对他的认可,生成了他心中的一股写作力量。而他又适时将这股力量转移到他的作文教学中去,希望自己的学生也能通过发表来激发自己的写作热情。但要让小学生在具有国家刊号的报刊上发表,也太难了。那么,索性自己办一份班报,让学生在自己编辑的报纸上发表,同样也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呀。拿定主意,他便在自己的班里创办了一份班级手抄报,刊发班里学生的优秀作品。以学生带动学生;以学生示范学生;以学生激励学生,这在基层小学,无疑是行之有效的。看看身边张同学李同学的文章见报了,便会给其他一些同学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继而也想在班报上发表一篇,不争稿费也要争口气——这种争先恐后想“发表”的写作氛围,便是语文老师想要的效果了。而这样的“效果”背后,却凝聚着一个语文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苦用心了。

如果说,触发建刚写散文的初衷,是为了他的学生,为了能有自己的“下水文”去引导学生写作文的话,那么,随后渐次展开的散文创作,则是他的一种文学趣味的苏醒和散文意识的焕发了。虽然建刚一再强调,他的这本书仅仅是一个小学语文老师的“下水文”汇编。但这么多的“下水文”汇聚到一起,也便成了一道风景。这样的风景里,凸显着为这个时代所特有的人文、地貌、风尚、气息,以及一些我们难以揣测的心绪和情感。当然,这样的“下水文”所具有的散文特质是显而易见的,或者说,这些具有散文特质的“下水文”,在为我们揭示一种生活况味的同时,也映衬出建刚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背景下的散文潜质与散文气息了。

2008年,在苏州市吴江区“为吴江喝彩——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纪实散文大赛中,建刚的散文《“H”时代》在200多篇应征稿件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特等奖。组委会给《“H”时代》的获奖评语是:“H”时代,其实是一个“换”的时代。一个“换”字,跨度30年,纵横几辈人,其间的老时光镀亮了,老物件更新了,老生活刷新了,老观念改变了。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以真情实感的细节描写,还原了改革开放初期或者中期的生活状态,以小见大地再现了改革开放30年后的巨大变化。文章以饱满的热情,精巧的构思,自我的生活视角,将吴江的发展跫音渐次铺展开来,展现了吴江人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意志、品格和精神。文章有理有节,有根有据,有情有意,有思有想,将吴江30年来的客观变化,赋予文学的温暖表达方式,从而进一步激发吴江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开创美好未来的热情。

——这就是一个小学老师的管建刚,一个具有散文情趣的管建刚。

那天我通知他参加颁奖活动,他说他已应邀要去外地讲课。我说,这个颁奖活动,你一定要来的。他来了。或许是碍于我的情面,抑或觉得应该要来当面分享一次散文所给予他的愉悦。

我想,建刚之所以要将这本《我的下水文》,按发表的顺序编排,可能也是想方便读者能有一个清晰的时间脉络,去审视他19年来的散文创作历程。当然,这样的编排,也是需要勇气的。毕竟现在的管建刚不是19年前的管建刚了,江苏省特级教师,2008年度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育部首届教学名师,苏州教育名家……而将自己早期较为稚嫩的散文,一并给大家亮相,除了尊重客观事实,更有主观上的诚意回眸。读者是作者的一面镜子,能让大家看到管建刚的真实一面,看到管建刚就是这么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真实状况。这种“捉襟见肘式”的自暴家底,或许反而能使大家从管建刚的成长历程中,体悟出一种只有奋发才能有为的要义。

当然,作为这本散文集的序,自然还要说说建刚的散文。虽然他是按发表的时序编排的,但从题材上大体可分为:时令性散文、亲情类散文、生活感悟类散文、旅程随思类散文等。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蕴含着生活小哲理光芒的思辨性散文。如《城市与我》:“裤脚上的泥巴还未脱落,便迫不及待地住进了城市。”“我住进城市,住进一个曾经的向往,一个精神向往的拥有。”“我住进城市,城市给我彷徨;我怀念村庄。村庄给我逍遥。”“我低头寻找来路与去路的痕迹。我找不到痕迹,城市僵硬得不给任何一个柔弱的个体以印证自我的权力,城市的话语权在它,不在我。失去柔和的泥土,城市愈来愈坚硬……”建刚将进城后的感悟浸染在散文的语境之中,让散文的气味自然地渗透到他的生活中,去审视生活环境的改变而衍生出的社会心理,参悟社会大背景下的个体生存走向。

当然,这样的小哲理,还体现在《垂盆草》里:“花花草草是种给自己看的,也是种给大家看的。有了众人的眼神儿,花草才算活出了一个春秋的神气来。雨水是个好东西,下雨天,赶紧地,搬出去。自来水和雨水长一个样,雨水就是雨水,自来水就是自来水,花们草们全认得。我们空有两只眼睛,反而不如花草们明白。”稀松寻常的一盆花草,在建刚的笔下赋予了灵性,也赋予了花草明事理、懂感恩的一些个优良品质。这种隐喻背后的价值指向,无疑是一种用心良苦的善意提醒。美是散文的一种要求,同时也是人类所要配备的一种品德。这一点,建刚没有高谈阔论,而是轻声细语地融汇在一株植物的思想里。

润物,有时是需要一点耐心的。

其实,散文的思辨性是与生俱来的。建刚自觉地借助了散文的这一特性。散文是不可以虚构的,但可以虚写。而这个虚写,也要抓住生活的本原,从自我的所思所想所感出发,进而引领叙述联想升华,铺陈出一篇篇带有生活小哲理的散文。比如《一味》:“春天,你只有一双鞋,起床就穿;有两双鞋,轮流着穿,这双穿几天,那双穿几天。有太阳的时候,空的那双拿出去晒一晒。鞋柜里有12双春鞋,麻烦来了,今天穿哪双呢?红色的好呢,还是黑色的好呢?白色的搭呢,还是蓝色的搭呢?选青春一些的好呢,还是成熟一些的好呢?条件越来越好了,想拥有的东西和已经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仔细想想,拥有的麻烦一直伴着拥有本身,跟你不离不弃……”这些文字,看上去像个大白话,说的也是寻常生活的某个片断。但平淡的表象后面却隐藏着思辨的机锋。这种在人生思辨氛围之中展开的叙述,所呈现的是生活,所沉淀的却是思想,充满了象征性与暗示性。而文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的暗示性。在《一味》这篇散文中,建刚借助种种不经意的小细节,对现实生活中的“穿鞋”现象进行解剖,却发现了一些心理层面的“消费暗示”。当然,这样的“消费暗示”说的是穿鞋,但读者的联想可能已不仅仅在“穿鞋”上了。

而思辨与抒情同时出现在一篇散文里,又会有怎样的结果呢?我们不妨再来看看《逃离冬天》这篇写实散文:“小雪大雪,小寒大寒,节气一个个走,日子一天天跑,这个时候,我告诉路边光秃秃撑着的树和蜷缩着的庄稼以及田地里的所有物种,冬要走了。它们没说什么,情绪同它们的根一样暗躲深藏。这个可爱的下午同阳光一样灿烂,春的号角由远及近漫过来。我站在一棵深藏绿意的树下,有一种解脱与自由的舒展,这个时候,冬已滑走。”一小块文字,便能勾勒出一个大场景;三两句话,便能营造出一个深不可测的意境。将“我”的身段放低,低到可以与一株植物平起平坐,低到可以与植物促膝谈心,这样的“我”也便成了植物中的一员了。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抒情方式和虚实相生的夹叙夹议,巧妙地“借代”了植物的思想而又回归了植物的思想——这便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初衷了。

当然,建刚的这本《我的下水文》里,还有很多可拿出来咀嚼一番的作品。但每个人的审美趣味、价值取向不同,咀嚼出来的意味自然也就不尽相同了,在这儿,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在当下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新鲜事物,这些事物的出现不仅改造了公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也极大地摇撼了沿袭已久的散文表述方式。但不管怎么说,书写心灵和思考生活终将成为未来散文写作的一个重大视域。因为思想永远是文学的生命力,思想性越高,艺术性才会越强,作品才越有生命力。而建刚在这方面的有益探索,恐怕已不仅仅是我在这儿所能褒奖的了。

是为序。

阿庆

2017年秋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苏州市吴江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市《吴江日报》文学副刊主编)。

同类推荐
  • 小说艺术技巧

    小说艺术技巧

    这是一本探索小说艺术规律的专著。本书对取材、立意、语言运用、形像塑造、情节结构、环境描绘、典型细节选择以及小说创作和阅读中必然碰到的主要问题,都作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剖析。对小说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规律,中西小说的异同等,也有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
  • 风筝是城市的花朵

    风筝是城市的花朵

    本书是散文集。作者生活在南方,无边的蒲竿在风中起伏的画面在作者记忆中像是一幅旧水彩……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家喻户晓的回忆性散文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在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的同时,将这些回忆融入理性的思考中,读来温馨而又受益匪浅。
  • 多维视野中的《呼啸山庄》

    多维视野中的《呼啸山庄》

    关于《呼啸山庄》的研究成果早已卷帙浩繁,但是,由于经典文学文本的丰富性,往往不断被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反复研读和阐释。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心得。作者在认真、审慎、反复、仔细地研读原小说的基础上,在作品的主题思想解析、人物形象剖析、艺术建构探析、文本对比分析和故事章节评析中提出了自己的不少的独立见解,让文学研究者能更全面、更客观地去把握和解释小说内涵。该著作的五部分互为关联、互为支撑,构成一个完成的逻辑链来阐释该部小说。
  • 梦与智的旅程

    梦与智的旅程

    《梦与智的旅程》为《山无棱》《我最深爱的人》《寻常风月》等二十七篇短篇文字的合集,细腻展现了一位历尽情感和岁月洗礼的女性对生活、生命和人性的感悟。其中包涵散文、诗歌、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形式,细致呈现出了“文学与爱情”这一永恒主题的立体感。
热门推荐
  • 幽宇

    幽宇

    2025年,外星人的身影在世界各地频繁出现;2036年,各国政府将外星人存在的事实公布于众;2049年,一艘巨大的外星战舰出现在地球上空,同年,地球联合军与外星势力战争爆发,同年,地球,惨败。至此,地球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 公务员职业道德:基础知识(二)

    公务员职业道德:基础知识(二)

    本书内容包括:道德、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涵和作用,公务员的责任、义务和纪律,公务员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务员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有关要求,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做法,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原则和实现途径等。
  • 我的师祖大人

    我的师祖大人

    某位因面基失败愤而怒删游戏的家伙,在打开老爸寄回来的古文物时发生了意外,穿越到了一个武侠的世界里。在这里,他莫名其妙就被迫拜入了一个超有钱的门派,还莫名其妙地就多出了一个师祖大人……等下?这个师祖,是不是有点不对啊?
  • 龙争鼠斗

    龙争鼠斗

    一个孩子由于父亲受到了上级不公平的判决和上级展开了无休无止的斗争。
  • 幻想未起之时

    幻想未起之时

    幻想还未开始,世界还有人与非人时候的故事这是二次创作的作品可能出现人物崩坏,人设不符的情况。无法接受者可以右上角。
  • 穿越鹿鼎之吾是谁

    穿越鹿鼎之吾是谁

    拥挤的公交车意外坠入西湖,女主因此穿越来到大清康熙年间,少年瑞智的康熙,风流多情的韦小宝,玉树临风的吴应熊,神秘的龙族复西斜,纷纷为之吸引。有人说她像顺治的宠妃董鄂妃,有人说她是康熙的皇贵妃,有人说她是小宝七个老婆之一的阿珂,她到底是谁?她又因何来到古代?
  • 新编世界五千年(三)

    新编世界五千年(三)

    1649年1月27日,英国最高法庭判决查理一世是暴君、叛徒、杀人犯和人民公敌,应处死刑。1月30日,查理—世被送上了断头台。臣民们把自己的国王送上断头台,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成果。从此,欧洲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 女主会诅咒

    女主会诅咒

    呸,渣男,我杨雪莉自认为是渣女,你却是不折不扣的渣男,都给我死去吧!
  • 漫威世界的火影系统

    漫威世界的火影系统

    在纽约,有位普通人。他携带着火影系统,随机穿梭于不同的漫威影视世界。他要集齐六颗无限宝石,回到真实的世界。无数的二五仔从他的后方走出,疯狂地望着这个世界。“你的痛楚会深深的刻在我的体内!哈哈哈!”“与复制了上千种忍术的我为敌,你毫无胜算!”“从现在起,让世界感受痛楚...”“艺术……就是爆炸!”……别说话,要苟住!
  • 夏末那场伤

    夏末那场伤

    时过沧桑,人走茶凉,望月思乡已是昨日过往,物是人非,唯有泪千行。我翻着照片,忆起和你的点点滴滴。你走了,茶凉了,而我,却还在原地,如果时光能倒流那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