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66300000046

第46章 胶东“ 四铺”

忆往昔,乡下人的生活离不开铁匠铺、木匠铺、剃头铺、裁缝铺……。

俱往矣,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曾遍及乡村的铺子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相当一部分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对于我等曾无数次光顾过这些铺子的人来说,它们已经成了抹不去的记忆。

铁匠铺

谚语:“打铁先得自身硬。”

旧时农村,机械化程度很低,锄、镰、锨、镢,犁、耢、耧、耙是农耕时代必需的农具,刃口磨秃了,部件损坏了,需要修修补补;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畜力车,需要及时“挂马掌”(给骡、马等大牲畜的蹄子钉上马蹄形的铁掌),铁匠便成了必不可少的行当,铁匠铺便成了乡村中不可或缺的风景。

一间低矮的土坯房,四壁黑黢黢的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一口大风箱不紧不慢地拉着,随着风门缓慢而有节奏的开关,“呱——嗒,呱——嗒”,一团红红的火苗随着风箱的节奏而上下蹿动,红红的火苗映照着忙碌的身影,叮叮当当的响声划破了山村的宁静,这便是我儿时印象中的铁匠铺。

一间铁匠铺至少需要两三个人。一个掌钳的,这是个技术含量较高的活儿,多由师傅担当;一个轮大锤的,这是个力气活,一般由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负责;还有一个拉风箱的,多由小学徒担当。铁匠师傅最典型的打扮是上身光着膀子,下身围着块油布或皮围裙,一张似乎永远也洗不干净的脸。

铁匠铺里的三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别看掌钳者掌握的只是一把钳子和一把分量不重的小锤,却是这个三人集体中的决策者和领路人,他的小锤敲向哪里,后面的大锤便打向那里,他的节奏快,轮大锤也不敢怠慢;他的节奏慢,轮大锤的自然慢了下来。

打铁要看火候。火候不到,物件太硬打不动;火候过了,钢铁就烧化了,铁匠的本事之一就是要会看火候。“趁热打铁”是人们的常识,更是一个好铁匠的基本功。经过一段时间的加温之后,火候到了,掌钳的用铁钳从火中取出物件,将闪着灿烂光芒的物件放到铁砧上,只见他一手掌钳、一手挥起手中的小锤,精准地敲向需要锻打的部位,大锤跟着小锤的落点,准确有力地击中目标。一时间,小锤轻快的“叮叮”声,大锤沉重的“当当”声,像一首和谐的二重奏。大锤小锤上下挥舞,火星四溅,锤声叮当,这是铁匠铺最为紧张的时刻,连看光景的人都屏住呼吸,出神地观看这紧张而忙碌的时刻。

打铁是男人的事业。没有力气不能打铁,没有胆量不敢打铁,“打铁先得自身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要说炉火烘烤,热浪灼人,单是那沉重的风箱往复运动,那十几斤重的大锤上下翻飞,没有力量和气魄是无法胜任的。

铁匠铺里最后一道工序是淬火,这是很见铁匠功力的环节,自然由掌钳的担任。放在铁砧上锻打的物件,由橘红渐渐变成暗红,掌钳的便将物件拎起,将刃口部分先放进水中,刺啦一声,溅起一团水蒸气,接着,再将物件全部放入水中,小小的水桶便开锅一般。此时,整个锻打过程便告一段落。修补好的农具堆在墙角旮旯,上面用粉笔写着姓名,等待着主人来领取。

在胶东农村,既有相对固定的铁匠铺,也有流动的铁匠铺。每当农忙之前,在村头的大树下或闲置的库房中,便会有外乡的铁匠在此设铺,在这些流动的铁匠中,以章丘的铁匠居多。等忙过了这一阵子,他们便用手推车推起全部家当,去往他乡,继续他们的铁匠生涯。

木匠铺

谚语:“木匠打老婆——有尺寸”。

大集体的时代,几乎村村都有木匠铺,那是因为生产队里的大车、小车以及犁、耢、耧、耙等生产工具,还有社员家中自用的锄、镰、锨、镢、手推车等小一些的生产生活用具,凡是与木头有关的,都需要制作,需要维修,木匠铺便成为不可或缺的地方之一。耳朵上别着一根铅笔,头上顶着刨花,身上沾满木屑是木匠最典型的形象。

木匠铺一般需要有个院落,因为需要放一些备用的木材。各种各样的锯、刨、锛、凿,还有墨斗、胶锅都是木匠铺不可或缺的家把什。那时的木匠工具,还没有电锯、电刨,所用木材,均需自己割树,自己破板,因此,拉大锯便成为木匠的基本功之一。

木匠铺的人数根据需要或多或少,两三个或三五个不等。木匠有分工。大致有粗木匠和细木匠之分。粗木匠主要是一些要求精度不怎么高的粗活,如盖房子需要的大梁、椽子、檩子等,俗称“砍房架”。细木匠的技术要求较高一些,加工的物件要求精度高一些,如做(胶东许多地方称“打”)家具。有时也会应社员要求加工一两件小家具,如马扎、板凳之类,别看是些小物件,还是真能检验木匠手艺高低的。俗话说“榫是榫,夘是夘”,来不得半点差错。

因为木匠与人们的生活颇为密且,关于木匠的谚语也特别多。“长木匠,短铁匠”,说的是木匠和铁匠的职业特点。“木匠打老婆——有尺寸”,说的是木匠对尺寸把握的精到。“什么大人什么孩儿,木匠儿子会砍寨儿(方言,即楔子)”,说的是木匠技艺的传承。有一首与木匠有关的儿歌,相信许多人耳熟能详,世代传唱:“扯大锯,拉大锯,割倒姥娘(家)大槐树,姥娘不给饭儿吃,上树抠个鸦雀蛋儿吃,烧不烂,煮不烂,累得XX(少儿的名字)一头汗……”我小时候就是听着这个儿歌长大的,我的儿子听过这首儿歌,如今,我的孙子还在听着这个古老的儿歌。

可能是因为爷爷是个木匠的缘故吧,我小时候对木匠格外有兴趣,经常到木匠铺看光景。木匠铺里,二人一组,一人站在长条板凳上,一人坐在地下,一上一下拉大锯(亦称“快马子”),木屑顺着锯缝汩汩而下,发出“哧楞哧楞”的响声;刨子(俗称“推破”)卷起细细地木花,发出“哧溜哧溜”的响声;锛子砍在木头上,木屑飞溅,发出“梆梆”的响声;凿子凿击木头,发出“嘣嘣”的响声……这些声响在木匠铺里此伏彼起,仿佛是一曲多声部的小合奏。

木匠铺的师傅们,虽然也是挣工分吃饭,但是与终年日晒雨淋,在田间劳作的社员相比,还是有一些优越感的。同一生产队里,会木匠手艺的人多一些,谁跟队长或书记沾亲带故,谁便更有机会进入木匠铺。有了这层关系,再加上手中的手艺,师傅们说话办事自然有一些底气很足的样子。

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木匠铺日渐式微。随着人们追求的提高,木匠铺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公社或乡镇的家具厂、木器厂应运而生,木匠铺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许多人心中的记忆。

剃头铺

谚语:“剃头挑子——一头热”。

乡下人叫剃头铺,城里人称理发馆,乡下人的叫法土气些,城里人的称呼文明些。其实,究其本意,乡下人的叫法也许更接近这个古老行当的本意。

明朝以前,汉族人是不兴剃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自清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剃头令”开始,有了剃头一说,至今不到400年的历史。那时的主要工具是剃头刀,现在理发的主要工具——推子的出现至今也不过一百余年,而电动推子的应用则是我辈亲眼所见,至今不过三四十年的历史。

旧时农村的剃头铺,并无明显标志,门板上或墙壁上写上“剃头”或“理发”二字,算是招牌,门口挂一块随风飘摇的白布,就算讲究些的了。虽然也是手艺人,但剃头这门手艺历来被人瞧不起,所以,剃头匠似乎永远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工具也很简单,推子、剪子、梳子、剃刀,一个脸盆,一面镜子,一块荡刀布,一把椅子或板凳,差不多就是理发的全部工具。天气暖和之后,剃头、理发也在胡同口或树荫下进行。

早些年,剃头和理发不是一回事。剃头主要是指剃光头,理发是随着推子的出现而兴起,理发就有个发型的问题,而光头是无所谓发型的。那时农村人剃光头的居多,特别是一些上了些年纪的老汉,光头似乎是毋庸置疑的选择。剃头师傅将头在温水里洗过,然后用剃头刀开始刮,不一会儿,头发落地,脑袋就成了一个光光的电灯泡。有小伙伴剃成光头,我们会称它“马蛋儿”。旧时理发,手艺很重要。碰上手艺不高,再加上推子或剃刀不锋利,常见剃头的人龇牙咧嘴,痛苦不堪。还有小孩子“护头”,每一次理发就像上刑,需家长摁住方可施行,经常听到剃头铺里传来小孩子杀猪般的号叫。一些嘴巴巧的年轻人便编一些顺口溜,讽刺剃头铺:“剃头铺,手艺高,剃头刮脸不用刀,一根一根往下薅,薅得满头净血泡……”

有时村庄不大,剃头的人不够多,剃头师傅还会挑着担子走村串户,乡下人叫“拉乡”。剃头匠的挑子,一头挑着板凳和工具箱,一头挑着火炉和脸盆,所以便有了一句知名度很高的谚语:“剃头挑子——一头热”,形容某件事一厢情愿,很形象,很到位。

剃头铺是村里男人们聚集的场所,因为村里女人剪头一般是不进剃头铺的,多由自家姐妹或东邻西舍互助完成,所以剃头铺便成了男人的世界,说话办事便有些放肆。剃头匠手里忙着理发,嘴里也不闲着,抽空和顾客扯闲篇,讲笑话,按时下流行的说法,也讲一些黄段子。张家长,李家短,天下事,身边事,在这里传播、交流。谁家女人红杏出墙,谁家男人爬墙头,各种信息在这里交流汇集,剃头铺就像一间新闻发布厅。

乡间也有一些剃头铺的手艺世世代传承,技艺超群。特别是刮脸的技术,让人舒服得不行。记得一位贾师傅,那刮脸的手艺,至今仍让人怀念。在脸上涂上肥皂沫,捂上热毛巾,几分钟后,揭下毛巾,手持荡得锋利的剃刀,再硬的胡须,到了他的手里,也变得所向无敌。胡须浓密的地方,要用手抻开,刀尖刮,只听见锋刃贴着脸皮,发出“噌噌”的细响,特别是锋刃掠过眼皮和耳郭的刹那间,就像通上了微电流,舒服得让人真想睡一觉,那感觉多少年再未有过。

如今,城市里自不必说,就连农村,单纯的剃头铺已不复存在,“理发”字样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偶尔还有那么一两家理发的,也早已改成了什么“发廊”、“发屋”、“美发厅”了。

裁缝铺

谚语:“裁缝掉了剪子——光剩了尺(吃)”。

裁缝是个很古老的职业,人类告别了兽皮树叶遮体的年代,大概就有了这个职业,只不过那时不叫这个名字。

《周礼·天官·缝人》记载:“女工八十人”。汉代郑玄注:“女工,女奴晓裁缝者。”清代顾张思《土风录》记载:“成衣人曰裁缝……盖本为裁翦缝缀之事,后遂以名其人。”

四五十年前的乡下,买成品衣服穿是件十分奢侈的事。已经顶起半边天的妇女们,大多疏于女工,能够独立缝制衣服的人也越来越少,裁缝铺便应运而生。

一把剪子,一把尺子,是裁缝最基本的工具。民间有一句家喻户晓的谚语:“裁缝掉了剪子——光剩了尺(吃)”,不仅十分精确地说出了裁缝最具职业特点的工具,还是人们形容饕餮之徒的形象比喻。

旧时乡下的裁缝铺,一般开在临街的厢房或南屋,一个摆放布料的案板,一两台脚踏缝纫机,一把剪子,一只熨斗,就是裁缝铺全部的家当。常见的裁缝形象是,无论男女,脖子上总是挂一根量尺寸的软尺,戴一副洗得发白的套袖,对顾客似乎总是笑脸相迎。在一些较大的村子,一般有好几家裁缝铺,谁家的手艺好、态度好,就到谁家做。虽然是计划经济时代,但裁缝铺里已经有了市场竞争的气息。

量体裁衣,要的就是可身可体。在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职业中,裁缝这个行当恐怕是最能体现个性的职业。每个人的体型不同,不像现在的服装行业,一个样板,成百、上千、上万的加工,然后任人选择。我们的社会,千人千面,一人一个体型,特别是碰上那些特殊体型者,是最能展现裁缝手艺的,这些人身上可体的衣裳,就是裁缝铺最具号召力的广告。

临近春节,家境再窘迫的人家也要给孩子们置办件新衣。这时的裁缝铺越发得繁忙了。脚踏缝纫机“嗒嗒嗒嗒”地彻夜响个不停,比平日更光亮的电灯泡从天黑亮到天明。裁缝铺的明天寄托着多少人家穿新衣的美梦。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闺女出嫁,稍有条件的人家,给闺女配一台蜜蜂牌或蝴蝶牌的缝纫机,那可是一件十分风光的嫁妆。即便如此,仍不影响裁缝铺的生意。因为裁缝这个手艺,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还有的人甚至一辈子也做不出什么像样的衣服,乡下人称之为“鲁生”(方言,意为技艺不精的手艺人)。

别看只是几块布片,剪裁得当,缝制缜密,最后穿着得体,那可是要看真功夫的。能否剪裁出时兴的新式样,也是裁缝铺能否兴旺的法宝,有心灵手巧的,再加上时常能到城里学会几样新款式,裁出几个新花样,同样是裁缝铺生意兴旺的窍门之一。

时至今日,曾遍及乡村的裁缝铺几乎绝迹,有那么多的成品服装供人们选择,谁还费时费力地去找裁缝?当然,也有一些追求个性的人士,喜欢穿出花样,穿出个性,也会去找依附在商场角落或是街头巷尾的裁缝铺,去量体裁衣,做一件唐装或其他中式服装。有这样的需求,裁缝铺还顽强的存在着,但毕竟大势已去,恐怕很难再现当年的辉煌了。

同类推荐
  • 第三条道路:21世纪中国第一个诗歌流派

    第三条道路:21世纪中国第一个诗歌流派

    《第3条道路》21世纪中国第一个诗歌流派,收集了诗歌、将要或正在进行转换时,我们必须警惕纯粹的技术。打个比方吧:当我们在思想的大海里邀游时,最好是脱掉学术的外衣。“我们并不是生就做学者的,而且说不定正是对我们器官机能的一种滥用,才使我们变成了学者;而对这一点国家是应该负责的,国家豢养了一批四体不勤的人,而虚荣又美其名为哲学家。”
  • 将军与故乡

    将军与故乡

    本书包括将军与故乡、建设者剪影、老区风景线、志士忠魂、神州漫游五组文章,收文40余篇。
  • 中国寓言与小品名作欣赏

    中国寓言与小品名作欣赏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庐隐作品集(1)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庐隐作品集(1)

    他住在河北迎宾旅馆里已经三年了,他是一个很和蔼的少年人,也是一个思想宏富的著作家;他很孤凄,没有父亲母亲和兄弟姊妹;独自一个住在这二层楼上,靠东边三十五号那间小屋子里;桌上堆满了纸和书;地板上也满了算草的废纸;他的床铺上没有很厚的褥和被,可是也堆满了书和纸;这少年终日里埋在书丛纸堆里,书是他唯一的朋友;他觉得除书以外,没有更宝贵的东西了!书能帮助他的思想,能告诉他许多他不知道的知识;所以他无论对于那一种事情,心里都很能了解;并且他也是一个富于感情的少年,很喜欢听人的赞美和颂扬;一双黑漆漆的眼珠,时时转动,好象表示他脑筋的活动一样
  • 放弃也是一种宽容

    放弃也是一种宽容

    本书选编了古今中外故事中的精品,文字清新隽永,读后令人终生难忘。故事结束后的心灵智语,灵气十足,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故事的寓意,点明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宛如从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读者心田。短小、灵动、真切、睿智、感人是本书的特色;青春、活泼、真挚、真情、直爽是本书的感怀。文字清新隽永,读后令人终生难忘。每篇故事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在茶余饭后,品读之后能让人的心灵为之震颤,醍醐灌顶;能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厚实人的底蕴,纯粹人的精神,完美人的灵魂。文中一篇篇闪着智慧火花的文章,为人的心灵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扇扇门,指明了一条条路,让人的生活豁然开朗,意境提升。
热门推荐
  • 银羽逆乾坤

    银羽逆乾坤

    一个带有优秀灵脉的少年,因为一个偶然,被一群江湖上的刀客抓去做饲喂灵兽的饲料,
  • 全球驭兽

    全球驭兽

    1950年,全球裂缝开启,来自异世界的妖兽蜂涌而入……2020年的今天,位处平行世界的林源来到了这个御兽时代。从这一刻起,无论是那翱翔于九天之上的黑龙还是那海底千万米的凶鲨都将由我亲手孕育…… 书友群:870695114 欢迎入群吐槽…
  • 大佬不太甜

    大佬不太甜

    作为一个系统,它在未出厂时整天都在听别家系统吹它们有多威风,于是它也在整天幻想着它怎么让宿主臣服中出师了!然而……为什么它绑定的宿主和它想象中的不一样!无敌号捂着脸有些生无可恋,“小姐姐,姑奶奶,爸爸!求你放过那个反派小可怜吧,你已经玩崩了多少个位面干掉了几个男主,抢了多少个女主了?”余柒低头看了看地上半死不活的反派,默默收回伸出去的腿,一脸无辜。无敌号“……”别以为我没看到!【咳咳咳咳,详情请看正文】
  • 现与幻的伦舞记

    现与幻的伦舞记

    前方有高能,还是请留点纸巾擦泪吧!这是个虐恋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要是喜欢的话大家看看,呃。。。。其实我不会写简介,嘻嘻!
  • 玉芙瑶

    玉芙瑶

    一念情生,至死不渝;一念情灭,逍遥自在。她死了两次,脱胎换骨,成了天庭一个弹奏玉芙瑶的小仙娥,无忧无虑,却感情迟钝。谁知,一向冷心冷面,心怀六界的玉泽上神,竟将她从紫微星宫调到净梵宫。她每天如履薄冰,一次贪杯,醒来后,却躺在玉泽上神的身边。那清俊无双的人竟带着邪魅道,“娘子,为夫昨晚的表现你可还满意?”她瞪着无辜灵动的双眸娇喝道,“小仙自问与上神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上神这般捉弄小仙,这下那群女神仙们的口水要把小仙淹死了。”而玉泽上神却又云淡风清地一笑,“娘子,你这是不认帐了么?”她惊悚得连忙摇头,用尽全力将玉泽上神踢到地上,向净梵宫外跑去。心想,她可不敢和上神相恋,赶快逃才为上策。
  • 腹黑校草甜甜爱

    腹黑校草甜甜爱

    “陆轩宸,当初是谁说的好好宠我?”某女揉着酸痛的腰说“老婆别生气,我这不是‘宠’你吗?”某无赖厚脸皮的说说好的高冷,不近女色的校草呢?怎么一到我这儿就变成了痞子呢?还我高冷校草!
  • 谋仙碑

    谋仙碑

    一朝家仇恨,血流皇家。一枚仙石碑,引入仙途。一念入魔道,天下皆乱。最终谋算天下,败尽群仙!与仙斗,与人斗,其乐无穷!(注意:半架空历史,半玄幻)前期高武加谋算,中后期涉及修仙和谋算!
  • 江山梦之绝色杀手

    江山梦之绝色杀手

    相府嫡女叶拂影,经脉堵塞,无法修习内力,机缘巧合下,进入血影阁成为杀手。动荡不安的生涯使她一次次磨砺意志,变得冷心绝情。没有内力,有拳法;没有内力,有剑招;没有内力,会使毒!暗杀,防卫,嗅辨,轻功,攻击,潜水,心理,在艰苦下慢慢变强。什么?体内还有被封印的魔功?食了百原丹,内力、魔功两不误。雪山剑宗,剑法大比,绝代风华;凯旋而归,指点江山,步步谋策,刮目相看。那抹白色的身影,乱了谁的心谁的情?——————————————————即见君来,云胡不喜------------------------------------------------------男强女强,男配多多,一对一正剧,结局美好。
  • 醉年书(寻情记系列之一)

    醉年书(寻情记系列之一)

    韩醉年,勤于政务,不同于他那纵情声色的父亲,他总想救南唐于水深火热之中。江心那惊鸿一瞥,他再难忘记那位绞发、焚绢的绝色女子。然,再见面,她竟成了国主李煜尊为神明的小长老。当佳人成为和尚,当故人成为敌人,他……惟有醉醉年年。
  • 假面阎罗的美妻

    假面阎罗的美妻

    她身中奇毒,无药可解,每到午夜十二点,他会悄悄的来到她的床边,与她整夜缠绵……他白天是齐氏集团的冷酷总裁,偶尔会勾起唇角笑对众人。夜里却是带着假面的恶毒阎罗。他残暴嗜血,身上有无数个谜团。人人都说他是恶魔,是修罗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