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1900000011

第11章 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坦率真诚方是做人的本色

有位官员平素爱谈佛论道,一天闲暇,便前去拜访一位高僧。他们两人谈得投机,从早上一直谈到中午。高僧钦佩他博学多才。就命小和尚留客人在寺中用斋饭。

饭呈了上来,一个碗中饭多一些,一个碗中饭少一些。

官员看了一下,将大些的碗推到高僧面前,说道:“师父吃大碗的吧!”

按照常理,高僧应该将大碗再推回到官员面前,以示恭敬,可是高僧一点都没有推让,张口就吃。官员见他这样,心中不悦,皱着眉头想:“这个和尚徒有高僧之名,竟然一点都不懂得礼节!”

高僧吃完后,看见官员根本就没有动筷子,还看到他脸上的愠色,便笑着问道:“施主为何不吃?”

官员板着脸,一言不发。

高僧哈哈大笑着说:“刚才确实是饿了,只顾自己狼吞虎咽,忘记礼让施主了。但如果我将你推给我的大碗再推到你面前,那不是我的本愿。既然不是我的本愿,我为什么要那样做呢?我要问施主,你推我让的目的是什么?”

官员答:“吃饭。”

高僧严肃地说:“既然目的是吃饭,您吃是吃,我吃也是吃,何必再你推我让!难道您把大碗让给我不是真心的吗?如果不是真心的,那你为什么要那样做呢?”

官员顿时张口结舌,一时答不上话来。

佛心悟人生

过分客气是虚假的表现,繁琐礼仪是多余的形式,坦率真诚才是做人的本色。做人做事要讲究“度”,“度”也就是分寸,是恰到好处。

少一些空谈,遇事须躬身而行

禅师座下有弟子二人。

大弟子终日研读经书,博览甚广,深得佛理,每日目不斜视,埋头苦读经卷。每次同师父论及禅理,以经为据,以典为鉴,头头是道,句句在理,有时连师父也辩他不过。然其最厌尘俗之事,但凡一切事务,一概不管不问。禅师常常以此提醒,然他惟深信仅研读佛法,便可悟得正道,故置师父教诲于不顾,仍我行我素。

小弟子正与其相反,生平不甚喜读经书,惟以乐善好施为己任,生性慈悲,终日布施,乐此不彼。他常深入民间,解民众疾苦,为民众分忧。事无巨细,均不辞劳苦,躬身行之,每助一人,皆感十分快活。师父问及生平乐事何在,他答曰:慈悲为怀,乐善助人而已。

禅师欲坐化之前,将寺主一职交付与小弟子。旁人甚是不解,问之,禅师曰“佛源于民众,源于自然一草一木,心无生灵,只有死书,岂可把佛理悟透?心无民众,佛法懂得再多也是枉然。”

佛心悟人生

知之者不如行之者,行之者不如乐之者。夸夸其谈者任其说得天花乱坠,于世于人又有何益处,此为小人之智;而仁智之人不尚虚名,以众生之苦为苦,以众生之乐为乐,此为圣人之仁。

一个小小的善行

比伟大的宏愿更让人心生敬意

老僧人经常在一块平坦的大岩石上打坐,俯视着一泓宁静的潭水。但是,老僧的打坐根本不能算是打坐,因为每次就在他盘起双腿、调好坐姿的当儿,他就会瞥见有昆虫在水里无助地挣扎。于是他只好一次又一次地撑起他那老迈的躯体,将那些微小的生物送到安全的地方,才又再坐回他的岩石座上。随后又起身,捧起那小生命……日复一日,似乎这便是他的禅修。

他的师兄弟们——一些虔诚的修行者,他们每天也都会到那水潭附近,在岩石峡谷和山洞内独自打坐,他们终于发现自己的同伴几乎不曾安静地坐着,事实上老僧禅坐的时间都花在捞昆虫上面了。当然,无论昆虫的大小,都是一个生命,对其施与援手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将时间都花在这些事上面了,何来时间参禅?

师兄弟们决定帮助老僧,让他远离这些扰乱心神的事,或许,换一个更幽静的地方打坐更有利于他的禅定。

其中的一位僧人劝老僧道:“到别的地方打坐深禅定,整日不受打扰,不是更能获益?这样您不就可以更快地证悟吗?如此一来,就能救度所有的众生从轮回的苦海中解脱。”

“或许您还可以闭着眼在潭边打坐,这样就见不到那些扰乱心绪的事了。”另一位僧友建议。

“您在打坐的时候不断地站起、坐下,怎能安心参悟佛理?又如何能获得深如金刚般的定力?”一位年轻的师弟质疑道。

老僧很恭敬地听他们说完以后,向大家施礼道:“各位师兄师弟,诚如你们所说的,如果我整日坐着不动,我的禅定功夫一定会更深。但是我佛的最高教义就是普度众生,我曾一再地发愿,此生此世用来普度众生,我又怎么能够任那些无助的小生命溺死在我眼前而不顾,反而闭上眼睛、硬起心肠来祈祷并吟诵大悲观世音利他无私的心咒呢?”

佛心悟人生

佛在哪里?万事万物都是佛,佛欲救众生脱离苦海,如何不救小昆虫脱离深渊?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与其总是把攀登珠峰挂在嘴上,还不如从攀登屋后那座小山开始行动。

救人之急要比惠人之余

更能体现人性之善

老禅师带着年轻的徒儿出庙下山化缘,归途中遇见一个饿得奄奄一息的年迈老妪。

老禅师当即命徒儿留些干粮和银两给老妪,徙儿有些不情愿,说:“我们好不容易化来的一点食物和银两,怎么能随随便便就给她呢?”

老禅师便开导他说:“生死与功德只在一念之间,这些银子和食物,对我们来说,只不过是暂时能填饱肚子罢了,而对她来说却是救命之物啊。”

徒儿似懂非懂,恭敬地答道:“师傅的教诲,弟子会铭记于心,有朝一日,待弟子振兴寺庙财粮广积之时,定要救助穷苦百姓。”谁知老禅师听了却轻叹着摇了摇头,并不发话。

几年后,老禅师外出游历,临行前,他把一本经书交到徙儿手中,一句话也没有说便扬长而去。

年轻的徙儿继承师位后持庙有方,破旧的小庙不断扩建。徙儿心想,等寺庙扩建完成,一定谨遵老禅师的教诲,去广济百姓。可是当寺庙颇具规模后,他却又想,等庙宇更具规模后再济助行善吧。时光荏苒,又过了数十年,寺庙已是殿壁辉煌、良田百顷。可是,几十年来他因忙于建庙,疏于善事,最终没有做过一件有功德的事情。

临终前,徒儿突然想起老禅师留下的那本经书,当他翻开扉页,但见经书上赫然写着老禅师当年的忠告——“助人一次,胜似诵经十年。”

佛心悟人生

既然有心帮助别人,又何必一定要等自己变得非常强大了才去帮助?救人之急要比惠人之余更有意义,把一根柴丢进火中顶多会增加火苗的些许高度,延长一些燃烧的时间,但对寒冬之际冻毙在即的人来说却可救其一命。这样的援助才更能体现人性之善、人性之美。

学会选择,放弃小我,成就大我

有两个和尚,结伴云游修行,途中偶遇一人躺在路上,二人上前查看,发现此人身体极度虚弱,必须要吃些进补的食物方能救他的命,而他们身上的干粮全是素食,甲和尚无计可施,嘴里只是不停地念着“阿弥陀佛”;乙和尚不忍心看着病人就此等死,于是果断地出去猎取野味,然后将野味杀掉煮熟了喂病人吃,终于将病人救活了。

甲和尚见他杀生,批评他道:“佛言不可杀生,你这岂不是犯了大戒吗?”乙和尚坦然回答说:“佛之说有大我和小我之分,小我是狭义的佛,佛言众生平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大我乃广义的佛,特殊情况下,以小我救大我,有何不可呢?以小我度大我才正是佛欲言之理呀!”

甲和尚听了,羞惭不已。

佛心悟人生

诚然,佛言不可杀生,然佛有大我,小我之分,万物之间,惟人为灵,为拯救人的生命而杀生,并无过错。世人往往过于遵从教义,殊不知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对待,凡事过犹不及,过于遵从教条便是被教条所束缚,便会阻碍前进。我们在生活之中常常会分不清什么才是自己最需要、最应该做的,常常顾此失彼,因小失大。所以,当你需要对自己的人生定一个目标的时候,请一定要先分清楚什么是应该舍弃的,什么是真正需要坚持的。

话容易出口,但不一定能做得到

有一个久经沙场的将军,已经厌倦战争,欲找一个远离俗世的地方修身,于是来到宗臬禅师处要求出家,他向宗臬道:“禅师!我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你的弟子吧!”

宗臬笑了笑:“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以后再说吧!”

将军坚持道:“禅师!妻子、儿女、官爵我都能放下,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

宗臬:“慢慢再说吧!”说罢转身走开,不再理会。

将军一心想剃度,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这天,他起了一个大早,就到寺里礼佛,宗臬禅师一见到他便问道:“将军为什么这么早就来拜佛呢?”

将军用禅语诗偈说道:“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

禅师也用偈语回道:“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一听,非常生气,骂道:“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

宗臬禅师哈哈一笑道:“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怎算放得下!”

佛心悟人生

有些事情不是口说放下就能放下,说是容易的,容易到只用张一下嘴巴便可,但是能不能做到,便是另外一回事了,除了必须的行动,还得看你的慧心如何,“说时似悟,对境生迷”便是这个道理。

舍得身躯,亲身躬行才能体会人生真意

暴雨刚过,道路上一片泥泞。一个老婆婆到寺庙进香,一不小心跌进了泥坑,浑身粘满了黄泥,香火钱也掉进了泥里。她不起身,只是在泥里捞个不停。一个富人刚好坐轿从此经过,看见了这个情景,有心想去扶她,但是又怕弄脏了自己身上的衣服,于是便让仆人去把老婆婆从泥潭里扶出来,还送了一些香火钱给她。老婆婆十分感激,连忙道谢。

老婆婆来到寺门前,一个僧人看到老婆婆满身污泥,连忙避开,说道:“佛门圣地,岂能玷污?还是把这一身污泥弄干净了再来吧!”

无德禅师看到了这一幕,径直走到老婆婆身边,扶她走进大殿,笑着对那个僧人说:“旷大劫来无处所,若论生灭尽成非。肉身本是无常的飞灰,从无始来,向无始去,生灭都是空幻一场。”

僧人听他这样说便问道:“周遍十方心,不在一切处。难道连成佛的心也不存在了吗?”

无德禅师指指远处的富人,嘴角浮起一抹苦笑:“不能舍、不能破,还在泥里转!”

那个僧人听了禅师的话,顿时感到无比惭愧,垂下了目光。

无德禅师回去便训示弟子们:“舍得身躯,亲身躬行才是真佛法。身躯都不能舍弃,还谈什么得法?”

佛心悟人生

理想无不是靠行动来实现的,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没有行动,任你舌绽莲花,也只能当作夸夸其谈,理想只能是空想。理想的实现也需要付出的,就如佛法说的“身躯都不能舍弃,还谈什么得法?”

以不变应万变,于不动声色中占得主动

道树禅师靠化缘所得建了一所寺院,与道士的“庙观”为邻,道士容不下眼前的这所佛寺,因此每天施展法术变出一些妖魔鬼怪来骚扰寺里的僧众,想把他们吓走。

道士的方法确实有作用,不少年轻的沙弥都被吓走了。惟有道树禅师却不为所动。最后,道士黔驴技穷了,把所有的法术都用遍了,可是道树禅师还是不为所动。道士束手无策,只得作罢。

后来,有人问道树禅师说:“道士们法术高强,您是怎么胜过他们的呢?莫非有更为高强的法术?”

禅师说:“他们的法术是很强,我没有什么能胜他们的,只有一个‘无’字让我战胜他们。”

“‘无’字真有那么厉害吗?”

禅师说:“他们有法术,有,是有限、有尽、有量、有边;而我无法术,无,是无限、无尽、无量、无边;无和有的关系,是不变应万变。我‘无变’当然会胜过他们‘有变’了。”

佛心悟人生

“变”,并不总意味着先进。相反,面对飞速变化的世界,能坚持自己的主见,静下心来思考更是一种大智慧。自然而然的理性,审时度势的思考,把握变化的根源,以这种“由静而思”的过程便可以超越轰轰烈烈的“变”,于是不动声色中占得主动,此时,不变已是应了万变。以此为根本,我们就不会在繁杂中迷失,不会在纷乱中迷茫。能静下心来思考,便不会失了自我珍贵的本色,才能成为一个智者,成为时间流动中的永恒。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不断向“美”的方向静静流淌。

有一些人,将“以不变应万变”看做“不变”,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因此,我们必须把这种错误的观念整个矫正过来。“以不变应万变”是“变”,不是“不变”,丝毫没有不变的味道。它是告诉我们一定要变,非变不可,但是要小心地应变,这样理解就对了。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八个字,“不可不变,不可乱变”。

而“无”的威力是没有边际的。无,就是没有,没有则无法战胜,无法战胜则立于常胜之境地。世上最厉害的武器就是“无”了!佛曰:“万变不离其宗。”原则不可变,方法应该变,原则为本,本立而道生。任何事情都有本末,都有轻重,都有大小。就像人只有一张嘴巴,有时候只能讲一句话时,你要讲根本的那一句话,不要去讲枝枝节节的话。所以同样的“变”和“不变”,“不变”是根本,“变”是作用。我们应以不变的信念,来回应万变的现象。

做事,不必拘泥于表面的形式

一个衣衫褴褛的人来到荣西禅师面前,向他哭诉:“我家已经好几天揭不开锅了,一家人眼看就要饿死了,师父慈悲,救救我们吧,我们一家人将感激不尽,永远记着师父的恩德……”

荣西禅师面露难色,虽然他想救这家人,可是连年大旱,寺里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让他如何救这家可怜的穷苦人呢?荣西禅师一时束手无策。

突然,他看到身边的佛像,佛像身上是镀金的,于是他就毫不犹豫地攀到了佛像上,用刀将佛像上的金子刮了下来,用布包好,然后交给穷汉,说道:“这些金子,你拿去卖掉,换些食物,救你的家人吧!”

那个穷人看到禅师这样,于心不忍地说道:“我这是罪过呀,逼得禅师为难!”

禅师的弟子也忍不住地说:“佛祖身上的金子就是佛祖的衣服,师父怎可拿去送人!这不是冒犯佛祖吗?不是对佛祖的大不敬吗?”

荣西禅师义正词严地回答:“不错,佛像上的金子便是佛祖的衣服,可是我佛慈悲,他愿意用自己身上的肉来布施众生,又何至于怜惜这一身衣服呢?普度众生,才是我佛的心愿啊!这家人眼看就要饿死了,即便把整个佛身都给了他,佛祖亦不会怪罪的。如果我这样做要入地狱的话,只要能够拯救众生,也在所不辞!”

佛心悟人生

行大善者不图回报,哪怕以身饲虎也在所不惜,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做,真正地不图回报地去做!信仰,应当体现在用行动来实践教义上,而不必拘泥在表面形式上。

抛开完美,就会收获埋藏在平凡中的幸福

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满地都是写了字的废纸。

“怎么啦?”老和尚问。

“写不好。”小和尚负气地说。

老和尚捡起几张看:“写得不错嘛,为什么要扔掉?又为什么哭?”

“我就是觉得不好。”小和尚继续哭:“我一直努力地练习这个字,但却总是达不到完美的境界,我还是写不好它。”

“问题是,这世界上有谁能真正的做到完美呢?”老和尚拍拍小和尚:“你什么都要完美,一点不满意,就生气,就哭,这难道就是完美吗?”

佛心悟人生

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之一。但是,如果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追求完美,岂不是活得很累?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完美的。因为,你可能会找到漂亮的花朵,但你无法找到完美无缺的美丽。当我们抛开对完美的幻想,收获的可能是埋藏在平凡和朴实中的幸福。

做事不必过于在乎细微的枝节

一位云游的和尚晚上到了半山腰,见一小屋内发出祥和的紫光,暗喜有缘遇到有功夫之人。于是推门入室,只见一老叟盘坐于炕上,默默念经,于是打了一个佛号,问道:“施主练的什么功?”老叟答曰:“菩萨咒。”和尚没听说过这个咒,便忙向老叟请教。老叟说:“我练此咒六十余年,尚未传授过一人,此咒虽然简单,仅六个字——唵、嘛、呢、叭、咪、吽,但是其中奥义博大精深。”老叟把“吽”错念成“牛”。和尚一听笑道:“我出家四十余年,故知此咒非菩萨咒,乃六字大明神咒。”并指出最后一个字念“吽”(hong),而不念“牛”。老叟连声称谢。

次日和尚走后,老叟按更正的去念,却总是绕口念不好。

三个月后,和尚又来到半山,心想老叟把“牛”改正念“吽”后,功夫当更高了,不料此回屋内一点光也没有,进门一看,老叟正在念大明神咒,最后的“吽”字总念不好。和尚满腹疑团,为何老叟念“牛”有光,念“吽”反而无光?回庙后他求教于方丈,方丈说:“你出家四十余年,为何不懂此理?念咒是把心定位,心定后身体的三昧真火出来,便有光了。老叟按他的念法念了六十年,念的一心不乱,三昧真火出来了。你让他改念,心乱了,三昧真火便出不来了。”

佛心悟人生

真也罢,假也罢,都是外在的形式罢了,只要心中有佛,又何必在乎那一连串口音呢?很多事也一样,不必拘泥于外在的冗杂,只要是朝着目标努力即可,又何必被形式所羁绊呢?

内心的修炼才是真正的修行

马祖在般若寺怀让禅师座前修行,开始时他整天盘腿静坐,冥思苦想,希望自己能早一天修成正果。

怀让禅师感到很奇怪,便问马祖:“你在这里做什么呢?”

看见师父问自己,马祖赶紧起身回答:“我在坐禅,好早一天修成正果。”

怀让禅师听后,弯腰从地上拾起一块砖头,走到台阶边,俯下身便在石头上一下一下地磨了起来,神情严肃而专注。

跟在后面的马祖非常疑惑,便问禅师:“你这是要做什么呀?”

怀让禅师头也不回,答道:“难道你看不见我在磨砖吗?”

马祖又问:“你磨砖干什么用呢?”

怀让禅师说:“我想把它磨成一面镜子。”

马祖说:“可是砖磨得再平,也照不出人影,又怎么做镜子用呢?”

于是怀让禅师就停了下来,反问马祖说:“如果砖不能磨成镜子,只是静坐又怎么能够成佛呢?”

马祖明白了师父这是在点化自己,惭愧地问道:“弟子愚笨,还请师父指点,我应该怎样才能早日开悟呢?”

怀让禅师并没有正面回答他,说道:“比方一个人在赶车,可是那个车子就是不动,马儿在那里低着头吃草,于是他就拿起鞭子狠命地抽打马车,车子还是不动。你说是应该打车,还是应该打马儿呢?”

马祖终于醒悟:“弟子明白了!坐禅只是成佛的一种方法,若想真正地成佛,只是坐禅是没有用的,而应从心里面感悟。”

佛心悟人生

生活如禅,心灵的感悟才是关键,外在的样子粉饰得再好也终归无用,没有心灵的悸动怎会体会到生活的真义。只要能够修心,形式并不重要,坐不坐禅又有何碍?

退一步,会使脚下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小和尚欲过独木桥,谁知刚走几步便遇到一个孕妇。于是他很礼貌地转过身回到桥头,让孕妇过了桥。孕妇一过桥,他又走上桥,走到桥中央,又遇到一位挑柴的樵夫,他二话没说,回到桥头让樵夫过了桥。

第三次,小和尚不敢贸然上桥,而是等独木桥上的人走完才匆忙上了桥,眼看就到桥头了,迎面走来一位推独轮车的农夫。

小和尚这次再也不愿回头了,他向农夫合十道:“施主,你看,我就要到桥头了,能不能让我先过去。”

农夫不同意,把眼一瞪,说:“不行,我要去赶集,你没看见集就要散了吗?”

话不投机,两人争吵起来。

这时,河面上漂来一叶小舟,舟上坐着一个禅师。两人于是请禅师为他们评理。

禅师看了看农夫,问:“你真的很急吗?”

农夫答道:“我真的很急,晚了便赶不上集了。”

禅师说:“你既然急着赶集,为什么不尽快给小和尚让路呢?你只要退那么几步,他便过去了,他一过去,你不就可以早早地过桥去赶集了吗?”

农夫红着脸一言不发。

禅师又笑着问小和尚:“你亦是出家人,本当宽厚仁慈,为什么要农夫给你让路呢?就是因为你快到桥头了吗?”

小和尚委屈地说道:“在此之前,我已经给许多人让了路,继续让农夫的话,我怕是过不了桥了。”

“那你现在是不是就过去了呢?”禅师微微一笑,反问道,“你既然已经给那么多人让了路,再让农夫一次,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有与他争吵的这个工夫,你已经可以过好多次桥了,即使这次还过不了桥,但起码保持了你的风度,体现了你的修为,何乐而不为呢?”

小和尚也惭愧地低下了头。

《百喻经》中也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户人家招待客人,父亲叫儿子跑去采买酒菜,谁知儿子去了好久都没回来,眼看日近中午,马上就要开饭了,还看不见儿子的影子。父亲实在等得不耐烦了,于是自己就上街去看个究竟。

他远远地看到儿子和一个人面对面站在一个独木桥上,于是上前骂道:“客人早就到了,你怎么还站在这里不回家呢?”儿子说道:“父亲,我买完酒菜刚走到桥中间,这个人走到这里,他不让我过去,我现在也不让他过去,所以我们两个人就耗上了,看看究竟谁让谁?”父亲一听就淌过河对儿子说道:“好孩子,你先绕道回家把酒菜拿回去给客人吃,让爸爸来跟他对一对,看看谁让谁?”

佛心悟人生

无论你说话也好,做事也好,不给别人留一点余地,不让别人一点空间,就很难成功,例如走路,你让一步到处都有路,何必要故意去和人作对呢?

生活中如果不能受一点气,处处不肯让人,就会使自己到处都是阻碍,到处都是艰难,到处都是不方便。假如一个人做人处事持一颗平常心,在语言上让人一句,在事情上让人寸分,在财物上让人一点,在情感上多替人考虑一些,你的收获就能更多更大。

争强好胜的心可以理解,但要选择时机。退,不是永远地退,只是给自己一个喘息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退一步,不是妥协,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僵持的局面对大家都没有好处,在不违背自己的处世原则的基础上,选择退,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主动,因为你已经重新修正了自己。你的目光已经不再局限于眼前,而是看着将来。

尝试在生活中学会变换一下思维角度,养成“退一步”的思维方式,从而改变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是一种优越的以退为进的思维方式,如果我们掌握它并将它适当地运用于生活,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便会突然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美德的永存或损毁,取决于你对它的珍惜与放弃

定一法师所在的禅院里,总是会有些小和尚屡屡犯戒,次数多了,他决定对这些小和尚予以教诲。

这一天,刚刚做完日常佛事,僧侣们正要走出禅房时,定一法师扬手将供台上的一个瓷瓶摔了个粉碎。众弟子一下愣在那里,不知法师的这一举动,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所致。

定一法师见这些弟子们都在以那种探询式的眼光看着自己,便语气凝重地说道:“一块泥土,不知经历了多少工序,经过了多长时间的煅烧,才蜕变成珍贵的瓷瓶,被我们摆上了神圣的供桌,成为一件高贵圣洁的法器。如果我们能够好好保存,它千百年都不会损坏的,甚至可以永远流传下去。如果你疏于看护,扬手之间,它就坠落于地,一文不值了。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尤其是我们敛德修行的人,取得了法号,悟出个境界,不是件容易事!你若不珍惜、不自律,堕落起来与地上的碎瓷瓶无异!但是,如果你能够爱惜你修得的成果,小心地爱护它,珍惜它,时刻自律,非但不会毁于一旦,而且还能不断进步。”

小和尚们忽然有所顿悟,于是合掌跪地,深表忏悔。

佛心悟人生

无论是拥有一件珍品,还是成就一番大业;无论是道德品质,还是荣誉名声……无不如娇贵的瓷瓶一样,永存还是损毁,都取决于长久的珍惜或扬弃的瞬间。

同类推荐
  • 你终将配得上更好的生活

    你终将配得上更好的生活

    80、90后,一群热爱追求自由的年轻人,对爱也曾充满向往。我们的青春激情四射,他们的爱也曾轰轰烈烈,只是现已成熟的我们,只道“爱曾经来过”。此时才明白,爱和责任之间原来是有距离的,人变得成熟老练了,也就不再那么轻举妄动了。即使心还在漂泊,人生也会因此变得枯燥而平淡……
  • 爱是生命的觉醒

    爱是生命的觉醒

    成功源于成长,成长源于改变,改变源于不断尝试没有做过的事情。始终在熟悉的环境中,你的圈子就不大;始终在舒适的圈子里,你的成就就不大。成功的人就是有勇气走出自己舒适的圈子,去尝试和体验那些以前没有做过的、没有想到的、想到不敢做的事情。硬着头皮去打一个不愿意打的电话,鼓足勇气去拜访一个不太敢拜访的人,耐着性子去参加一个以往不太喜欢的聚会,尝试的结果可能会令你欣喜,因为改变就在这些不同以往的体验和感觉中。
  • 关爱·时光里的那些老师们

    关爱·时光里的那些老师们

    本书是《卓越青少年成才励志馆》系列丛书之一。本书中的小故事,会与你一起去探寻爱心之旅,当你认真地读完这些小故事,你的心定会为之所感动。而书中的小哲理同时会为你的感动升华。众所周知,爱心的培养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希望大家能够在读完这本小文集的时候,感受到爱心的力量,进而培养自己的爱心。心存爱心的人,也必定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 克服胆怯

    克服胆怯

    胆怯者没有资格担任任何重要职位。因为他缺乏肩负责任的勇气,只有当主动带头的必要性跟他无关的时候,他才感到庆幸。胆怯者总是拖延,他总是把今天能做的事情推到明天,宁愿推托掉哪怕米粒般大小的责任。胆怯的人永远都优柔寡断,做不成任何事,几乎还没等到危险决定发起攻击,他就已经败下阵来。所以,在胆怯者面前,机会的大门总是紧闭的。任何时代,永远都是无畏者的天下。胜者无畏,这是颠扑不破的成功箴言。
  • 如何在金融危机中把握机遇

    如何在金融危机中把握机遇

    如果你有强者的心态和勇气,那么危机只会令你越来越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危机反而可以视为改革与成长的机会,要知道危机与困难只是表象,变革与创新、发展才是实质。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危机中找到突破口,变压力为动力,让机遇成就自己! 本书告诉你如何在金融危机中把握机遇!在本书中,作者阐释了“危机就是良机”的观点,以典型的案例与生动的故事为论据,给危机中的人们以启发。见解独到、分析透彻,旨在让心怀梦想的人能在金融危机的浪潮中顺利着陆,也能在人生之路上超越自己,实现光和影的翔舞本书告诉你如何在金融危机中把握机遇!
热门推荐
  • 他假装不在乎

    他假装不在乎

    你见过乌鸦吗?阴森,可怕。你见过孤独吗?恐惧,迷茫。他很自卑在深海里,只有他一个人。
  • 我家老祖真无敌

    我家老祖真无敌

    沐风坐化五百年后。他的灵魂意识在弟子们的祭祀中苏醒过来。【叮,宿主符合要求,无敌老祖系统启动!】……
  • An Unsocial Socialist

    An Unsocial Sociali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逆仙道途

    逆仙道途

    林宇锋是个普通的修士,但却有不普通的身体,在一度被认为十年修为在练气一层的废物时,他体内突然出现了一道神秘的蓝气气体。本来体内全部的灌灵十二口全部被堵,而当蓝色气息的出现之后,宇锋体内出现了第十三道口……也在此时生出“逆空”这诡异的空间。故事由此开始……"
  • 七的空间

    七的空间

    家庭变故,为寻找真凶在另一平行空间假如你的生命只有七天变态凶手在没有犯罪前,表面上也和我们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 路漫漫兮要你陪

    路漫漫兮要你陪

    宁兵舒在22岁时经历了一系列打击后选择了自己一个人去英国。自己选择的逃避,等到足够淡定的时候终于回来了。对于自己苦等的这7年,唐辰只想说,我在努力,等你回来的时候,足够强大,能够保护你。言执表示本来只是想把你当做自己已经离世的妹妹一样照顾的,谁知道最后发现自己竟然是动心了的那个。思涵想着虽然所有的一见钟情背地里都是见色起意吧,但是自己好歹也在努力接近你有趣的灵魂了啊,你不要因为我年纪小个子矮就不把我放在眼里好不好(?▽?)!
  • 诸天许愿

    诸天许愿

    “阿库娅想要消灭魔王重回神界”“晓美焰想要终结魔女拯救小圆”“哆啦a梦想让大雄的成绩变好”“小鸟游六花想要再次见到父亲”“永井圭想要亚人得到合法权益”“崎玉想要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一切尽在诸天许愿!!!头文字d——为美好的世界献上祝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途佣兵

    异途佣兵

    星航时代,人类在经历了名为“科学灾难”的浩劫后,又陷入各大集团发动的掠夺战争中。在这充斥着杀伐与阴谋的混沌岁月里,正义和爱沦为行骗的幌子,唯有金钱与利益永存。为了家庭的延续,背负“杀戮机器”之名的帕克斯决定前往战火纷飞的边缘三区,以佣兵的名义从中捞钱,并逐渐发掘黑暗的过去。这是一部沉重的战争故事,人们拼尽全力仍难免空手而归,可以选择乐观却不得不面对厄运。血海中挣扎的主角们或许回不到最初的起点,但至少能弥补生命的空缺。精工细作,更新有限。上学,忙。写书能修炼自我,读书却能填饱肚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