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05900000052

第52章 艺术家(11)

后来,茨威格在印度、锡兰、缅甸和尼泊尔旅行,此后他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和这些名流的交往使茨威格眼界开阔,看到了当代文艺的最高水平,同时,也使他不至于受到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影响。因此,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欧洲很多著名的作家、诗人都卷人沙文主义的狂热之中,惟有少数卓越的人士,包括茨威格在内的作家能够头脑清醒、目光犀利地看透沙文主义的欺骗,不受战争狂热的影响。

同时,在旅行中,茨威格还开始着重研究人、人的命运和人的内心。对那些被社会抛弃、被生活压扁的畸形人充满了同情,他在作品中描写了这些人的命运。

这期间他还发表了专著《魏兰》(1905)、《艾米尔·瓦尔哈伦》(1910)以及评论等。这些作品为茨威格在文坛上取得了立足之地,有些也得到了好评,但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

从整体上看,它们还不够成熟,缺少自己的风格,只是为他此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茨威格本人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在回顾青年时代的创作时,做了这样的苛评:“虽然我很早(几乎有点不大合适)就发表作品,但我心中有数,直到二十六岁,我还没有创作出真正的作品。”

1911年,茨威格的第二本小说集《初次经历》出版了,这是他第一本引起反响的作品。作家和评论家弗里顿塔尔指出:“这个集子中的小说才使他开始成为一个小说家(Novellist)。”

这本小说集有一个副标题:儿童国度里的四篇故事,收有《朦胧夜的故事》、《家庭教师》、《灼人的秘密》和《夏天的故事》。这几篇小说用青春萌发期的儿童视角去观察为****所主宰的成人世界,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儿童迷惘而又躁动不安的心态。《初次的经历》确立了他在德语文学界中的地位,表明了他正在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展示了他在创作上的追求和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

去探索去描绘为****所驱使的人的精神世界,这成为他此后作品的一个基调,他把这部小说集称为他“链条小说”最初的一部。弗里顿塔尔在谈及他的这几篇早期小说创作上的特点时指出:他怀着热情,带有精神医生进行治疗时的谨慎和谅解。这部小说的题材和表现方式表明了弗洛伊德心理学说对他的影响,虽然这仅仅还是开始。

1912年,他与他的第一个妻子弗里德里克·玛丽亚·封·德曼尼茨首次相遇,这对茨威格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战的洗礼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这场剧烈的“地震”把茨威格抛掷到一种与过去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中去了。在艺术上敏感而在政治上却显得迟钝的茨威格,处于****中心的奥地利,在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还觉得世界“美丽而又合乎情理”。

现在,整个奥地利被一种歇斯底里的民族主义狂热所左右,整个欧洲陷入一场民族间的仇杀之中。战争才使他对时代开始较为密切地加以关注,他在当年的一篇日记中记下了如下的字句:“这是我整个生活中最可怕的一天。”

虽然从战争的第一天起,茨威格就从内心作出决定,做一个欧洲人,但他在一段短时间里却无法摆脱环境的影响,陷入迷惘和矛盾之中,并且还写了些热情的文章。茨威格在9月19日《柏林日报》上发表了《致外国友人》一文,表明自己忠于同他们的友谊,以及来日和他们携手重建欧洲文化的愿望。

在那时,茨威格因为体格检查不合格,免服兵役。后来,经过朋友帮忙,他自愿入伍,申请在军事资料部门服役,职务是图书管理员。

这场战争改变了茨威格的生活,使他的思想产生了变化,也为他的创作注入了新的内容。在战争之前,茨威格是一个超党派之上的文化人,他称自己是一个“令人愉悦的作家”;他不问政治,也很少关心现实问题,不仅在生活中如此,在他的作品之中也表现出来。他以前的作品,不论是小说、戏剧,还是诗歌,很少触及敏感的时代问题,很少表现出一种批判精神。

然而,战争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现在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民族间的杀戮,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他必然要表明自己的态度。

1916年,还在战争期间,他创作了戏剧《耶利米》,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怀着对那个时代最强烈的对抗情绪写这部剧本的。这是取材《圣经·旧约》中的《耶利米书》而创作的一部诗剧,写先知耶利米预言犹太民族面临巨大灾难,但无人听信。在狂热的时刻,这位先知被当做是傻瓜和叛徒,在失败的时刻,他证明自己是一个能战胜失败的人,他把自己看做是主的一个卑微工具,“用我的肉体去反对战争,用我的生命去维护和平”。

很明显,在剧中这位先知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作者本人的影子。剧本于1917年复活节出版,大获成功。接着,他前往瑞士进行一次演讲的旅行,在苏黎士观看《耶利米》的排练,参加该剧首次演出,并在苏黎士同法国诗人儒弗联合举行朗诵会。两个敌对国作家同台朗诵,这在当时不失为一个勇敢的举动。

除了这部《耶利米》之外,茨威格还写了一些文章,如发表于1918年7月的《信奉失败主义》,以及当年夏天创作的小说《桎梏》,在这些著作里他表明了对战争的憎恶和对和平的热爱。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德奥的失败而结束。茨威格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某些东西,可他获得的更多。1926年,他在一篇题为《匆忙的镜中一瞥》的文章中作了这样一份总结:

失去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失去的是:从前的悠闲自在,活泼愉快,创作的轻松惬意……以及一些身外的东西,如金钱和物质上的无忧无虑。留下来的:一些珍贵的友谊,对世界的更好认识,那种对知识的炽烈的爱,还有一种新的坚强的勇气和充分的责任感在逝去的多年时光之后,突然间成长起来。是的,人们能以此重新开始了。

从此,茨威格对世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也增强了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责任感,热衷做人类心灵的猎者。因此,战后到1933年这段时间成为他创作上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茨威格完成了由三本书组成的《世界建筑师》:《三位大师》、《与魔的搏斗》、《三位作家的生平》。

在这些传记,或者说作家散论中,茨威格以多彩生动的文笔不仅为我们描绘了这些作家的生平,而且展示出这些大师栩栩如生的独特性格和复杂而幽暗的精神世界。茨威格在《三位作家的生平》的导言中谈到了他创作《世界建筑师》的意图:

《与魔的搏斗》把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表现为被魔力驱动的悲剧气质的人的三种变化形态。这种气质既超越自身,也超越现实世界,抗拒着无限的东西。《三位大师》则是把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斯妥耶夫斯基说成是叙事文学世界创造者的典型。他们在自己长篇小说的宇宙里建立起了与现有的真实并存的第二个真实。《三位作家的生平》之路既不同于第二卷里写作家进入无限的事物中,也不同于第一本的那样进入现实世界,而且完全退回到作家本身。这三位作家都无意识地认为,自己艺术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去摹写宏观世界,不是去摹写丰富多彩的现实存在,而是把自我的微观世界发展成为一个世界。

这部《世界建筑师》使茨威格成为一个享有世界声誉的传记作家。弗里顿塔尔在评论这部书时指出,茨威格具有建筑师的眼光。

除了这些作家的传记之外,他在这段时间还写了一些历史人物的传记。1929年,他的政治家传记《富歇,一个政治家的图像》出版,悲喜剧《穷人的羔羊》发表。

1930年,茨威格去意大利旅行,在索莱拜访了高尔基。1931年,赴法旅行,他写了《玛丽亚·安托内特》和长篇小说《邮局小姐的故事》。

接着茨威格又出版了《精神疗法》,该书记述发明催眠术的奥地利医生默斯默尔、所谓“基督教科学”创始人玛丽·贝克和著名精神分析学者弗洛伊德。

纳粹带来的磨难

1933年,希特勒的上台中断了茨威格创作生涯的鼎盛时期,他被抛进另一种生活。

希特勒上台后的一大举措就是打击犹太人,而作为犹太人的茨威格更是厄运难逃。原来,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茨威格就认识到,沙文主义的狂热和排犹主义的情绪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们早就像毒菌似的侵蚀了社会的肌体和人们的思想,只等一把火便可燃成一片火海。倘若它们不是蛰伏很深,蔓延很广,希特勒怎能一声令下就使全国的犹太人惨遭灾难,被送进集中营、关进炼人炉、600万生灵化为飞灰烟尘!

认识到此后,茨威格决定3人们来抵制这种浪潮。当然,在排犹主义的狂热声浪中呼吁、捍卫人道主义,是需要过人的胆识。茨威格1932年出版了《玛丽亚·安托内特》,1933年出版了《玛丽亚·斯图亚特》等一系列历史传记,表达了他对于以自由精神和人道主义为中心的西欧文化的尊崇。

也正因为此,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茨威格的作品很快被下令焚烧。当然,和作品焚烧并行的还有他兴奋的生活。

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茨威格在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买了幢房屋。他和他的一个崇拜者,已结婚并有了两个孩子的女作家弗里德利克·封·温德尼茨自一九一六年结识并成为知己,并于1920年和她结为伉俪。

此后一直到1923年的这段时间,他们在萨尔茨堡度过了一段安宁的幸福时光。他时而出国旅行——这是他的一大乐趣——时而在家里接待朋友,在这些人中间有罗曼·罗兰、托马斯·曼、雅·瓦瑟曼、胡·霍夫曼斯塔尔、詹·乔伊斯、施特劳斯等人。每当他回忆起这段时光,如茨威格在《昨天的世界》中所说的,都是怀着感激的心情。

然而,纳粹在德国的上台,也打碎了身在萨尔茨堡的茨威格的生活。作为一个出身犹太种族的作家,茨威格的住宅被查抄,说是窝藏枪支。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茨威格决定出国一段时间。就这样,他离开经营近20年的故居,这竟然是一种诀别。

此后的几年中,茨威格一直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他先在伦敦居住了一个时期,但大部分时间是在旅行中度过的,去美国、法国、巴西、阿根廷等地,而自奥地利被吞并之后,他就成了一个无国之人。也因为此,他现在不得不时时申请,为许可证、签证而奔波,而劳力伤神,而感到人格受辱,而心情沮丧。

一次,茨威格感伤地写道:“在我失去我护照的那一天,我已经五十八岁了,我发现,一个人随着祖国的灭亡,失去的要比那一片有限的国土多得多。”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此时茨威格已从伦敦移居到苏格兰的巴思。现在,他从一个无国籍的人又降格为敌对的外国人,就是因此,他的结婚登记被拖延了。

经过不少周折,茨威格加入英国国籍的申请在1940年得到了批准,此后他大部分时间同妻子在美国和南美等地做讲演旅行,参加国际笔会举行的活动。在成功加入英国国籍不久,茨威格又离英赴美,1940年经纽约去巴西。

在这段时期,尽管茨威格没有参加流亡组织,进行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活动,但他利用一切机会,用自己的影响,用自己的财力去帮助、去援救处境困难的流亡者。

战争摧毁了茨威格幸福的生活,使他失去了生活的基础,被迫流亡,这也使他失去了精神的基础,这些都在他后期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或许也可以说,战争的磨难是茨威格的作品越来越走向成熟。

灵魂猎者与反战者

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茨威格特别钟爱心理分析,他在用英语写的简历中说道:“我的固有的本性一直是一种强烈的心理上的好奇。”而罗曼·罗兰则明确地称茨威格是一个“灵魂的猎者”。

茨威格对心理分析的爱好可能来至于他不能适应那个驰骋疯狂、张扬野蛮的时代,所以他就把目光转移到人的内部,去探讨人生之困惑和价值。

茨威格自己也曾经说过:“谜一般的心理事物对我有一种不安的支配力量。它们激起我极力去追踪它们的联系,那些奇奇怪怪的人,仅他们的在场就燃起一种去认识他们的激情。”因此,他的小说写生活琐事和心灵世界居多,难以见到宏伟的历史场面,这与作家所生活的圈子和精神倾向都有关系。

如果说,在那些历史人物传记中,受历史人物本身和历史事件的左右,茨威格还不能充分发挥他灵魂猎者的本事,那么他完成的小说则很清楚地展示了茨威格的这种心理分析能力。《热带癫狂症患者》、《巫山云》、《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这三个中篇就是茨威格在这个费曼的突出作品,三篇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题材:激情——****,它们描述的都是处于无意识支配下的人的活动,展示了激情——****的狂暴力量和心灵中两种力量的搏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该书充分显示了茨威格在描写心理表现意识流方面的艺术才能。小说描绘了一个年逾花甲的女人的一段往事。作品写她出于一种高尚情感,去挽救一个素昧平生的赌徒,却由于瞬间的激情的驱使而失身于这个她连姓名也不知道的男人,淋漓尽至地表现了不自觉的冲动与理智之间的搏斗,刻画了中产阶级妇女的思想感情。

同类推荐
  • 因为精致所以最美:做林徽因一样的女人

    因为精致所以最美:做林徽因一样的女人

    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她,林徽因,不再是年少时“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也不再是年少时“怒发冲冠为红颜”的武断冲动。她一步一个脚印,走得铿锵有力、热烈唯美、执着笃定,步步皆是令人尊敬的庄严,她是当今无数女子学习的榜样。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谨以此文,向一代才女林徽因女士致敬。
  • 洛克菲勒回忆录

    洛克菲勒回忆录

    《洛克菲勒回忆录》是一部独特的家族史,作者戴维·洛克菲勒违背了祖父“洛克菲勒家族的人不出自传”的遗训,写出了历史上第一部,也是惟一的一部洛克菲勒家族的自传。作为美国第一家族的后代,戴维有机会可以接触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最有权势的家族、影响整个欧美政局的政治家、每一届美国总统,参与了很多改变世界格局的重要访问。
  • 女皇武则天(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女皇武则天(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本书以严谨的态度,翔实的资料,简洁生动的笔触,细致的考辨,叙述出武则天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对她近半个世纪在政治舞台上的迷离演义作了详细的解说,引导广大读者走进一千三百年前的盛唐时代。
  • 美国酒王传奇

    美国酒王传奇

    我那时大概只有四五岁吧。那正是8月中旬前后——加利福尼亚的收获季。我从未见过我的祖父祖母,因为他们留在意大利。我只记得我的外公外婆,他们和一些工人在葡萄园摘葡萄,放进木筐里,然后倒到马车上。那是很累的活儿。小孩子是插不上手的。当我在葡萄架下来回跑累了的时候,祖母把我放进木筐里,推到葡萄架下的荫凉处。她沿着一行一行的葡萄架往前走时,也拽着我跟她一起走。夏日的炎热、一串一串的葡萄和那弯弯曲曲的葡萄藤,以及外婆慈祥的笑容,这一切深深铭刻在我的记忆中……
  • 转折关头张闻天在1935-1943

    转折关头张闻天在1935-1943

    程中原编著的《转折关头》记述了遵义会议后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张闻天,在历史转折的重大关头所起的作用。实事求是地记述了张闻天与进入中共中央领导核心的毛泽东的关系,既突出了张闻天所担负的领导责任,也讲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起的关键作用:既写出了张闻天个人的思想转变,也写出了毛泽东对其转变的推动;既突出写了两人紧密合作并最终结束了中国革命最为危急的状态,也写出了毛泽东、张闻天两人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及工作上的分歧。
热门推荐
  • 剑虚神道

    剑虚神道

    三年前,被家族驱逐、追杀。叶辰一路险些丧命。三年好,叶辰强势回归,一手剑术、一手炼丹之术,纵横武域。斩魔神,斗苍穹;破武陣,抗天劫;剑锋所指,血染天地!
  • 酸奶里有糖

    酸奶里有糖

    “让开?为什么啊?我不要!我就要缠着你!”“呵,你以为这样我就会看你一眼?”“可是以前我也缠着你啊。你也没有生气”“你是她闺蜜”真是个笑话,听到这,她转身就走,不带丝毫的留恋。从今以后,我们形同路人!可是谁来告诉她,这个一直跟在她身后的人到底是谁?“我没什么事,你可以滚了吗?”“想喝什么味的酸奶?我这就滚去给你买”
  • 地球唯一魔法师

    地球唯一魔法师

    一觉醒来,“重生”奥术大陆近20年的方乐,发现他居然又回到了地球?或者说,是他在地球“昏迷”时,居然在另一片世界已经生活了近20年时间!!!请看发现自己居然“又”回来了的方乐,作为地球上唯一一位魔法师存在,如何走出自己的奇葩生活……
  • 穿书后她成了大佬的冤家

    穿书后她成了大佬的冤家

    他是武痴,她是心怀侠女梦的美貌少女。当两人凑到一起时,吵吵闹闹俨然一对欢喜冤家。为了摆脱这段没有感情的婚事,林笑笑使出浑身解数,各种作妖,可是事与愿违。时间是很好的催化剂,她迷失了自我,收获了甜蜜的爱情……
  • 年华停摆

    年华停摆

    12岁的遇见,16岁的再见。你如果还记得我,我愿意与你一起白头。
  • 胖女孩,我爱你

    胖女孩,我爱你

    幼儿的时候,林依夕父亲的朋友因为要出差,所以把林子枫寄托在了自己的家里,直到小学毕业后两人就再也没有见过面,林依夕因为热爱美食而体重不断增加,高中时,两人再一次遇到,可是林依夕因为一场车祸早就忘记了林子枫,林子枫了解情况后绝定要与林依夕从新创造一个属于他们的记忆。于是,一天家庭聚会上,父亲请了林子枫一家,那时起,他们的婚事已经定了下来,两人走上了同居生活,林依夕跟林子枫坦露了心声,林子枫帮林依夕减肥,几年后,同学聚会上,同学看到了林依夕纷纷惊叹与后悔......
  • 穿越边疆做将军

    穿越边疆做将军

    当杀手穿越在古代做成了边疆将军…一群小姐:啊~好帅某王:滚,这是我的人凌儿:到底谁是谁的人?(邪恶的笑容)某王:我,我是你的(???????)众人:这就是传说中的双标吗…某王瞪众人:嘶~
  • 凰再鸣

    凰再鸣

    美貌郡主风光无限,却一朝遭遇家破人亡,寻求复仇之路,意外发现另一重惊天身份。名门淑女历经磨难,最终却成为一代妖后,刻骨虐恋险阻重重,她又该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强大的天下之主?
  • 左右你一生的心态

    左右你一生的心态

    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为什么有的人过得幸福、快乐、富有,有的人却一直生活在烦恼和贫困之中呢?心态是我们真正的主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本书告诉你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远离消极的心态,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人生的一切险阻,改变人生的现状,创造崭新的生活,真正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本书从心态的重性开始,分别探讨心态与职业,心态与人际交往,形象与心态,心态与健康……包罗万象,而又深入具体地分析了心态的特征以及影响,是一本参透人生哲理,把握心态脉络的智慧之书,希望能助你揭开心态的神秘面纱,洞悉人性的弱点,调整自我,改善自我,走出心态的误区,踏上成功之路。
  • 修罗武侠系统

    修罗武侠系统

    本应在无忧无虑中的叶天成为了一个被系统选中的人,他的生活会因此而改变,但是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接近他到底是什么?是邪恶还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