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哲学提倡做人要中正、平和、稳重、内敛,既不凌驾于人,也不卑俯于人,在芸芸众生之中要想保持中庸的状态,关键要学会在上与下、高与低、强与弱、显与藏、进与退之间把握好尺度、拿捏好分寸,选择一种适当的、中和的处世之道,并贯彻实践到具体的人生过程当中去,这样才能在社会的风雨中得到保全,在人生的道路上赢得更多的支持与喝彩。
1.不卑不亢:以稳健的姿态应酬人
做人最佳的姿态是什么?圣者云:不卑不亢!
有道是“真山真水堪游历,不卑不亢好做人”,不卑不亢的精义在于保持自然本色,质朴、贞正,无铅华之奢;敦厚、高洁,无低媚之相。置身熙来攘往的世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对沉浮不定的人生,宠辱不惊,贵贱不移。得意时,依然示人于“真之我”;失意时,依然示人于“我之真”。看世间云谲波诡,绝不戴一副假面具;任社会尔虞我诈,偏保留一份真良心。跻登泰山之巅,虽能居高望远,依然视己为平常之人;足陷渊谷之底,虽有污泥染身,照旧视己为高洁之士。世道无常,而处世依然故我,我则常在;人心纷繁,而待人反璞归真,真则永恒。不卑不亢是做人的常态,以此态为之,则既可处逆亦可处顺,既可就高亦可就低,胜不骄败不馁,富不奢贫不屈。拥有此等境界,做人则坦荡无悔,处世则常胜不败。
相信自己:你并不比别人卑微
人生最可怕的事情是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要么把自己看高了,要么把自己看低了。前者会使自己变成“大事做不来,小事做不好的多余人”,后者会使自己妄自菲薄,缺乏直面社会和直面人生的勇气。两种情形皆会致人于危险尴尬的境地。其中看低自己尤其可怕,总认为自己不如人高贵,不如人貌美,不如人命好,就难免会产生低人一等、矬人半截、矮人三分的感觉。而人心又总是如此欺负人:你越是那样想,便越是那样表现,便越是显出一副卑怜相,这在无形中也就“灭了自家威风,长了他人志气”。本来彼此平等的双方,就因为自卑心理在作怪,一下子把自己降辈为“孙子”,而认对方作起“爷爷”来了。这样为人,这样处世,岂有不败之理?所以,做人一定要从“低人一等”的误区中走出来。
假如,你为了谋一份差事而去拜访某大公司的经理,你先要明白一个原则,就是:虽然你去谒见的可能是一个身份颇高的人物,而且又是你有求于他,但求不求在你,应不应在他,他仍是被动的。如果你与某一个人交往和办事时,心理上总有“我正在求你”的感觉,那么你会变得神经紧张,一切出于不自然。这时需要迅速调整自己的自卑心理,以平常心待之,使自己的感觉处在最佳状态。
李白有一句诗,道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如果面对“权贵”心生畏惧而自卑,那么你就不可能使自己大方果断起来,能做成的事也难以做成。所以我们在平时就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只要我们将心理上的那份胆怯收起来,充分显示出足够的自信,就会在处世过程中从容自如,游刃有余。
有一位大学生在向一位心理医生求诊时叙述道:“我是个在校的大学生,多年来我一直为自卑的情绪所困扰,在班上我最怕发言,更怕老师点我的名,也怕别人注意我。在人多的场合,我怕讲话,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我也曾试图改变自己,可是却总是心理紧张,说话结结巴巴,常引起别人的耻笑……现在我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呆在角落里,我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了……”这位大学生就是没有主动去锻炼自己,他虽然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自卑,但是如果不改变这份自卑心理,他的生活仍然是黑色的。
在心理咨询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认为自己一钱不值的自卑的人。如果你仔细观察,这种为自卑所累的人,基本上有两个突出的心理特征:
一是过高的内心期待心理。这种人想得太多、太细,总想在别人面前留下好印象,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好评,因而也就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其实,过分期待一种希望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每个人都有虚荣心,但问题是如何来对待这份虚荣。如果为了满足这份虚荣而去伪装,那么就极有可能将自身最有价值的真实抛弃了,这样的人也就会在为人处世过程中束手束脚,无法展现自己的真实能力。
二是自信心理障碍。这类人看问题总是看到自己比别人差的一面,看到自己不如意的方面。因而易产生多疑多虑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常常表现在对自己的高欲望和低信心所造成的心理落差上。这种落差,不仅容易使自卑者产生焦虑,同时还会令他十分敏感,对他人的言谈、行为、眼光等都十分留心,稍有一点怀疑便与自己联系起来,无端地认为别人在议论自己,以至变得越来越怯懦,越来越自卑,最终走向自我封闭,逃避正常的交往,丧失社交能力。
如何才能克服自卑呢?首先你必须正确认识、分析自我,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用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你会永远觉得自己“技不如人”,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你就会信心十足,这样便可以强化你的自信。
人的价值主要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达到或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而不是也不可能追求到绝对的完美无缺。因此,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它是达到自我完善的第一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只有学会正视自己,才能达到自我完善,也只有达到自我完善,才能在为人处世过程中应付自如。
在为人处世时由于自卑而出现的怯懦与紧张虽然是由内在素质所决定的,但如果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技巧来克服,还是会起到一定作用的,下面仅举几例供读者参考。
——-开口时就声音洪亮,就不会怯场。
——-服装方面,如果有一件较豪华的衣服,你也许会有一种自我欣赏感,增加自信心。
——-办事之前,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要利用很短的时间,使自己的心情转为愉快。
——-对方可能令你怯场时,设法提早到达办事地点。
——-保持眼睛的高度跟对方等齐,精神压力就会减轻不少。
——-选场所最好选择自己熟悉的地方,如果办不到,至少也要选择双方都不熟的地方。
——-把关键问题提早说出来,紧张感就会缓和。
——-告诉自己:“我紧张、不安,对方也会与我产生同样感觉。”这样,你的心理会坦然些,也会增加勇气。
——-告诉自己:“他与我一样,不过是个平凡的人。”这样就不会使你被对方的社会地位或头衔吓住。
——-当你忽然被对方的问题难住,要立刻反过来问对方有关的另一个问题。
——-发现自己说错了话,就立刻在脑海里想起与此全然无关的事情。
——-发现自己很紧张,你就使所有动作缓慢下来。
总而言之,无论和什么人打交道,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你尽管大着胆子去做。胆大漂洋过海,胆小寸步难行;没有良好的自信心,没有敢于试一试的胆量,必将一事无成。
摆正自己:你并不比别人高贵
一个人要想孤立自己并不难,只要自视高人一等就足以奏效。昂起高傲的头,让自己的心态从别人的头顶上游离出来,感觉上固然有些飘飘然,但从此也不再为人所看重、所欣赏、所亲近,这种受自傲心理所累的人同受自卑心理所困的人在与社会的融合方面,效果是一样的,都不会获得好的结局。所以,要想从高傲自大的误区中走出来,就必须首先学会真诚地关心别人。
这也是西奥多·罗斯福异常受欢迎的秘诀之一。罗斯福是个使仆人都喜爱他的人。他的那位黑人男仆詹姆斯·阿默斯就曾写过一本关于他的书,取名《西奥多·罗斯福——-他仆人的英雄》,阿默斯在书中写了这样一段富有启发性的话:
“我妻子有一次问总统关于鹑鸟的事,因为她从未见过鹑鸟,于是总统详细地描述了一番。不久以后,一天,我们小屋里的电话铃响了。我妻子拿起电话,才知道是总统本人打来的,他特意来告诉她,我们屋子窗口外面正好有一只鹑鸟,如果她往外看,就能看到。罗斯福时常做这类小事。每次他经过我们的小屋,如果看不到我们,他就会轻轻地叫着‘呜、呜、呜,安妮!’或‘呜、呜、呜,詹姆斯!’。这是他表示友好的一种招呼习惯。”仆人怎能不喜欢一个像他这样的人呢?任何人都不会不喜欢他。
有一天,卸任后的罗斯福到白宫去。不巧的是,塔夫脱总统和夫人都不在。这时,他那种真诚对待身份卑微的人的态度完全体现出来了:他同所有的白宫旧仆人打招呼,而且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连厨房里的姑娘也不例外。
当他见到厨房的阿丽丝时,问她是否还烘制玉米面包。阿丽丝回答,她有时为其他仆人烘制一些,但是楼上的人都不吃。
“他们的口味太差了,”罗斯福颇为不平,“等我见到总统的时候,我会这样告诉他。”阿丽丝端出一块玉米面包放在盘子上给他,他一面吃着一面向办公室走去,经过园丁和工人的身旁时,还不断跟他们打招呼……“他对待每一个人,还和以前一样。”仆人们互相低声讨论着。而一名叫艾克·胡佛的仆人眼中含泪地说:“这是近两年来我们惟一的愉快日子,我们任何人都不愿拿这个美好的日子去换一张百元钞票。”可见,大人物之所以成为大人物,就是因为他们永远不会受到孤立。
另外,对别人的事情感兴趣才能使别人对自己感兴趣。正是由于这样的性格,使得查尔斯·伊里特博士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位大学校长——-他从南北战争结束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五年,一直担任哈佛大学校长。下面是伊里特博士做人做事的一个例子。有一天,一个名叫克立顿的学生到校长室去借50美元的学生贷款。这笔贷款被批准了。“当我万分感激地致了谢,正要离去时,”克立顿自己叙述道,“伊里特校长说:‘请再坐会儿。’然后他对我说:‘听说你在自己的房里亲自做饭吃,只要你所吃的食物适当、分量足够,我并不认为这是坏事。我念大学时也这样做。你做过牛肉狮子头吗?如果把牛肉煮烂,就是一道好菜,因为不会浪费。我当年就是这样做的。’然后他就耐心地教我怎样做牛肉狮子头吃。”一个人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的话,即使是极为忙碌,也可以表达关心,使人获得帮助。
还有一位大人物更具传奇色彩:
法国的巴黎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花园城市的美丽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
巴黎以她的美丽和古老的欧洲文明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一天,一位美国的阔太太来到这座城市游览。她在林荫道和草坪中散步时,忽然看见一个老头儿正在花坛里浇水。他是那样内行,那样勤恳操劳,他那一丝不苟的姿态,足以证明他是个上等的园丁。美国阔太太有一座私人花园,她想,这位法国老头儿真是百里挑一的好园丁。在美国恐怕出高价也很难找到,现在既然有幸碰上了,为什么不带他到美国去呢?
于是她问那位老头儿,愿不愿意赴美国去做她的园丁,她可以给他高于法国三倍的工资,还可以负担他的旅费。为了说服老头儿,她又把美国吹嘘了一番。仿佛那儿遍地是黄金,外国人去了人人都能发财。
“夫人,”老头儿很有礼貌地回答说,“真是不巧得很,我还有另外一个职务在身,一时离不开巴黎。”“你统统辞掉吧!这些,我都会给你补偿的。你除了园丁,还兼职干什么工作呢?是兼营副业?是送牛奶还是养鸡?”“都不是,”老头儿微笑着说,“我希望人们下次不要再选我,我就好来接受你给的美差了。”“选你做什么呀?”“选我当……”“你是……”“我就是安里,我这个园丁兼着法国总统。”
这些伟大的人物用自己的行动表示了,他们从未把自己同普通人区别开来,他们都是下意识、不自觉地就把自己的言行定格在低调做人上了,他们堪称是天欲降大任给他们的人。
2.不倨不恭:以平和的心态结交人
低调的人不会把自己看得太高,知道自己是个普通人,在别人面前始终保持着一份温和的态度。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会赢得更多的朋友和更多的信任。他们总是很谨慎地看待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因为他们知道,任何成功都离不开一切外在的条件,自己的努力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已。所以,他们在为人处世时常常比别人更真实、更坦荡,既不傲人,也不卑己,既不牛气十足,也不低眉顺眼。
客观地认识自己
人生最大的难题莫过于:认识自己!一个真正想有所作为的人,对自己必须有个客观正确的认识,充分地估测自己,给自己找准位置,不止于工作的位置,也包括社交的位置和处世的位置。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太高明、太能耐,认为自己处处胜人一筹,高人一等,在别人眼里,却有失谦逊之德,有失平易之美。
当做自我评价时,不妨把分打得低点,对自己严厉一些。这样以较低的姿态朝前冲,如果结局超过了估计,你就会获得一份欣喜。低姿态就是为自己准备了一份惊喜的机会。否则,自我看好、自视过高,常常会遭遇世人的冷漠与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