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67100000035

第35章 电视现场采访报道技巧与方法(10)

第五节现场采访报道的“潜信息”效应

现场直观形象的特点使它在信息传播上具有无可争辩的优势。它既是信息的传达,也是信息的表现。记者采访的过程,客观上成为报道再现的过程。现场采访直观、形象的表现力,要求电视记者建立新的采访意识和观念。电视的优势,可把现场形象充分展示出来。但是如果记者只拍全景,现场信息也不能充分地让观众感受到,所以,现场采访中,电视记者用近景特写等捕捉“潜信息”也是十分重要的。除了重视语言所传达的信息外,电视记者要重视非语言符号的潜信息的作用,充分开掘现场的非语言符号所表达的潜在信息。

一、非语言符号界定

非语言符号,按照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Wilbur Lang Schrama)的界定,它的含义如下:非语言符号是指语言、文字、图画以外的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觉到的姿势、音容、笑貌、气味、颜色等概念的总称。在传播过程中,非语言符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可以强化语言符号携带的信息;另一方面它可以否定语言符号传播的信息。由于电视是视、听双通道的传媒,因此只有那些诉诸视觉、听觉的非语言符号,才能携带信息并为观众所感受。

现场采访报道是声音形象信息的兼容。电视摄像机如实记录了采访中记者的报道和提问,以及被采访者的回答。除了这些有声语言信息传播外,还有采访双方的体态语言及采访空间环境氛围的情境语言在向观众传递信息,让观众可以从人物神态上体察出其内心的思想情感。

在电视现场采访报道中,非语言符号是伴随着同期声讲话出现的,包括人物的手势、动作、神态、表情、语气、语调,乃至空间环境、氛围等。非语言符号都具有潜信息,即通过观众的联想而产生信息。因此也有人把它归类到“语言”中来,称为“体态(或态势)语言”、“环境语言”等。符号学家认为非语言符号可以加强语言符号传播的效果,也可以削弱语言符号传播的效果。电视节目要尽可能地使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配合共同传达信息,因此,运用非语言符号的信息传播是电视记者必须掌握的技巧。

非语言符号的潜信息具有不确定性,它与语言符号显信息的确定性不同,它需要通过观众的联想、想象参与。不同知识修养、不同人生经验的观众,从中得到的感受也有层次上的不同。从信息结构上它更具有开放性,同时也更有力度。

非语言符号的信息还会因讲话人的个性化动作、神态,而使报道具有更多的个性色彩和情感因素,从而也更能调动观众情感参与的积极性。

1998年12月19日,美、英又一次向巴格达进行轰炸,水均益头戴钢盔,身穿迷彩服,一身战场的戎装打扮,站在巴格达一大楼顶层的阳台上做现场报道。观众随着他的报道语言和手所指的方向听、看,他说,“在我的右前侧是巴格达的总统府,再往前是总理府,在我的正后方是伊拉克的外交部……现在轰炸正在进行,从声音按反馈过来估计有七八公里的样子。现在看到一枚火箭横着飞过去……”由于他所选择的报道环境高,背后没有建筑物阻挡视线,观众在画面上也看到远处天空上火箭横飞过去,隔了一会,一阵巨响,火箭爆炸的声音立即传来,观众得到的信息是他们看到的和听到的两者之和,真真切切地有身临其境之感。声像同步的信息传达,使语言符号信息和非语言符号信息的结合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不是“1+1=2”,更不是“1+1<2”,而是要实现“1+1>2”的效果。

为了实现“1+1>2”的效果,在现场采访报道中,记者除注意语言运用外,还要注意非语言符号的潜信息的作用。

二、选择好采访环境

现场采访的可视性,使记者精心选择采访环境与方式比屏幕后采访更为重要。采访环境、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它不仅会影响采访对象的情绪心理,同样会从视觉上影响到观众的心理情绪。即使同一采访内容,因不同情境——环境与方式——给观众的感受力也是不同的。因此,电视记者在精心设计问题的同时,还应对采访环境、采访方式等予以精心选择,力求环境、方式符合采访内容,有助于内容的增值而不是减值。

1.事件新闻的环境选择

任何新闻都有事件、事态发生和进展的现场,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里进行的。空间的选择应该和内容有直接关系,是传播内容的典型环境,是能表现特点的环境。事件性新闻现场采访应在事件进行的现场,从视觉形象上让观众对事件本身有直观印象。有的事件现场人声熙攘,为保证语言传播效果,要尽量避开喧哗声集中的地方,不要让现场声压过采访讲话声,条件允许,也可用超指向性话筒以尽量避免噪音干扰。

我们强调电视记者与现场环境的贴近,但有的时候这会形成一定的矛盾,比如现场环境声对报道和采访的干扰。这时候,记者要有所权衡,既要保证现场声的质感,又要要求报道声与采访声的清晰。比如当你在工厂车间里采访,机器轰鸣,噪声很大,这时候可以选择适当的报道位置,要求工人把离采访和报道地点最近的机器关掉,以获得良好的报道、采访声音质量。

2.非事件类新闻的环境选择

非事件新闻同样有事态进行的现场,它是新闻报道内容的典型环境。采访现场选择要注意事态现场的新闻价值和视觉形象对观众的吸引力,从典型环境上让观众一下就感受到采访是在何处进行,从而增强采访内容的力量。如美国广播公司(ABC)在中国所做的《变化中的中国》专题报道,新闻主持人对各方面人士做专访的现场集中选择在长城、故宫和天安门。这三个环境是中国的象征,既对美国观众有吸引力,又是对华报道的典型空间。

以采访对象的生活、工作环境作现场,即先让观众看到正在工作劳作的采访对象,而后记者进入劳动现场进行现场采访。选择这种空间采访,给人以真实感。中央电视台早期的《东方之子》人物访谈十分注重环境的选择,通常挑选那些和人物事迹相关、和展现人物个性相关的环境。比如,山东省泰安市检察院检察长公丕汉冒着极大的压力挖出当时的泰安********胡建学等6人的腐败大案,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当初他受压最大的时候,有时一个人跑到泰山,面对宏伟的大山整理纷乱的思绪,借助大山的雄浑力量给自己打气。白岩松去采访公丕汉时,就选择了当年公丕汉常去思考的松树环抱的泰山作为采访现场。在这样的访谈背景下,观众再听到公丕汉“当初我受压力最大的时候,就是一个人跑到这儿抽了无数烟,然后决定如干不倒这群腐败分子,我便回家种地”的独白。环境的“潜信息”和人物的语言结合,使观众对公丕汉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有的新闻事件发生时,由于种种原因,记者没有及时到场,报道时可以在新闻的原发地,对当事人、目击者采访就地进行。通过当事人、目击者在事件原发地的追忆,来揭示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报道《个人消费,公款买单》的记者刘爱民,就是在出事的现场向观众报道湖南株洲金狮啤酒厂工会主席赵湘杰当时是如何酒后开车,在撞死一人、撞伤二人后,不仅不停车救人,反而去享受按摩的恶劣行为。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当时目击者,目击群众回忆当时情况,并对赵湘杰的恶行表示极大愤慨,为评论提供了有力的形象化的论据。

三、善于运用物件道具

物件道具是记者在现场采访报道中让信息形象化的又一手段,同时物件道具也可能起到与被访者沟通交流、推动采访往前发展的功能。比如凤凰卫视吴小莉在1998年采访江****的时候,使用了10块钱人民币作为提问的由头下文。吴小莉在采访后这样回忆道:人民币过去一年市值的稳定,是避免金融风暴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力量,未来人民币的走向,关乎市井小民的荷包肥瘦,也关乎各国的经贸发展。我们决定问人民币市值的问题,但是我从香港飞吉隆坡,身上只有港币、美金和马币,热心的内地同行说,他从北京来,饭店里留有人民币,最后遍寻之下,他发觉身上百元人民币纸钞都太旧,只有一张10元人民币是崭新的钞票。这就成了现在香港媒体盛传的10元人民币的故事。11月16日,江****在完成当天最后一场双边会,见完泰国总理川立派后,步出会场,守候在门外的我,当然不忘大声提问,看今天一连串的会谈如何?******只是很讶异地看着还在门外等候的我们,歉然他说:“很不好意思,你们还在等呀!”就准备离去,此时我赶紧扬起手中一早准备好的10元人民币,高声地问到:“******,我们都很关心,我手中的10元人民币,明年,是否还值10元?”******听到后,立刻回头,转身走向我,坚定地说:“当然,人民币不贬值!”“到明年为止,都是吗?我追问。******心中有话要说,又满脸笑容地走回来,对着我们说:“我说人民币不贬值,是很科学的,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这要讲scientific(科学性)。”说罢,中国代表团的成员,在笑声中步入电梯离去。第二日,香港《苹果日报》和《明报》在报导亚太经合会的政经版中,刊登了题为“吴小莉访江****出新招”的一则花絮,文中说:“素以乖巧机灵见称的吴小莉,昨日以一张面值10元的人民币,居然使已明言不接受访问的******开腔,发表明年人民币不贬值的言论。”

四、把握好体态和体姿语言

电视记者的外貌体态、举止神情、穿戴装饰等体态体现着记者自身的气质、风度、个人修养和知识水平,反映其思维的敏捷程度。记者的仪表风度和有声语言一样直接影响观众对他的印象。电视记者无须表演,但应善于控制自己的举止行动,给观众以信任感,从而使观众从情感上愿意接受记者。每个记者力求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潇洒自如的风度,举止落落大方,充满自信与真诚。据社会心理学者分析,宣传者的可信性是与人格特征、外表仪态及讲话时的信心态度有关的。因此,电视记者在屏幕上应充满自信,有主见。这是电视记者在现场报道采访中要把握的总体形象。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对记者采访同样具有透视心灵的意义。记者面对采访对象应让人感到目光亲切、友好。记者应该认真倾听,眼睛注视着采访对象,表现出聚精会神认真倾听的神情,切忌在采访对象讲话时漫不经心,眼神乱转,或偷偷地看纸条,想着下一个问题。这些神态动作不仅不礼貌,也会影响采访对象情绪,干扰观众的注意力。正如吴小莉所言,“提问题要用你的语言去表达,不要一边看稿子一边提问,因为你在提问题的时候是和一个人在交流,你要和他的目光相交,你要表达,要让对方感觉到这个问题真的是我想问的,而不是我事先准备好的”。

服饰打扮,是个人的身份与修养的外在装饰,应和现场环境气氛相吻合。比如报道体育比赛现场,运动式服装会使运动员感到亲切,也适合运动式的环境。如果在救火现场穿一套笔挺的西服,就会使人感到格格不入,产生一种距离感。出镜记者不要穿奇装异服,不要涂抹不得体的浓装,不要戴过于耀眼夺目的首饰。出镜记者的穿着要尽量接近于被采访者,这是消除对方与记者心理距离的有效方法。强烈的服装反差,会人为地造成心理距离。过分时髦的服饰会使被采访者产生反感。这样的形象出现在屏幕上,也会转移观众的注意力,观众把注意力集中于服饰上,就会忽略记者的提问,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也暴露了记者的个人修养和文化层次不高。

现场采访报道时,不仅要注意自身的姿态语言,还要善于利用被采访对象有情感张力的姿态语言。采访对象讲话的手势、眼神、动作、语气、语调等都有潜在的信息。比如,《“罚”要依法》中对山西309国道沿线交警的动作和姿体语言的捕捉有力地论证了当地交警蛮横,不讲道理的现象;《透视运城渗灌工程》在现场采访中对当地乡镇领导的动作捕捉为叙事提供了丰富的细节;《小王丽的家在哪里》对继母与父亲行为动态的展示,有力地刻画了其内心世界。

五、把握好采访情绪

成功的电视采访,应该在现场营造有鲜活、松弛的情绪,让观众感悟到现场氛围情绪,这正是电视的优势。中央电视台早期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可以说在中国开创了一个相对松弛、自然、情绪饱满的谈话空间。由于主持人崔永元能机智、敏捷平和地驾驭现场,把握好采访情绪,使现场笑声不断。在这种氛围下,他还巧妙地以“自嘲”使观众松弛地参与进来,由不得大家不说实话,许多人平时往往不想说的一些大实话,到了现场受到氛围感染也会脱口而出,也因此得到了现场观众(包括电视机前观众)的共鸣、尊重和善意的笑声。随着电视媒体的发展,电视记者或主持人在现场采访或访谈中越来越强调现场的松弛和自然的情绪。比如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北京电视台的《天下收藏》、《神州音画》等节目都具有浓厚的现场谈话氛围,许多嘉宾和观众在现场都能激发情绪,畅谈自如。

前文也曾强调记者的问题要能引发情绪点、兴奋点,当记者的问题触发采访对象的情绪点时,在实践中往往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引发了对方有真情实感的语言,以语言力量给观众以震撼;另一种情况是对方因情绪起伏而沉默不语,尽管屏幕形象上此时无声,但观众从人物的丰富表情上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潜台词,以情绪性语言传达着信息,此时情绪性语言往往能产生“无声胜有声”的效应,显示出沉默的力量,它在有直观形象的现场采访中有独特的魅力。记者绝不能因对方沉默不语而继续追问、打断他的情绪,而要准确把握好采访对象的情绪,及时捕捉这感人的无声形象。不同文化层次、知识修养的观众从被摄人物脸部特写中会演绎出各自的答案。《寻找小王丽的家》中当记者问父亲要不要接回小王丽时,父亲的沉默说明了一切。《杨柳坪七日》中,小女孩的沉默、王文明的无语、文志全的哽咽都被耐心的记者记录了下来。

在现场采访报道中,人物情绪也是“语言”,具有信息量,有时情绪语言更有震撼人心的魅力。沉默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有丰富内涵的情绪语言,记者要有捕捉、驾驭无声语言的能力。

六、选择好采访方式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同的采访内容可选择不同的采访方式,与此相应,不同采访方式对环境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屏幕上常用的采访方式有:

1.座谈式

座谈式采访在视觉感受上有稳重之感,因此,它适合于严肃的、重要的内容采访。采访双方没有多的动作干扰,可以让观众集中注意去听对话的内容。对重要人物的采访,如水均益采访基辛格、加利、阿拉法特等国际政坛人物的采访是座谈式的。对国内重要人物的采访,如《东方之子》对精英们的采访绝大部分是座谈式。关于座谈式采访,我们将在下文“人物专访”章节中进一步讨论。

2.漫步式

记者和采访对象边走边谈,以漫步方式进行采访,视觉感受上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有人情味。这种采访方式适合于比较轻松的话题。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60分钟》主持人麦克·华莱士采访******时,双方就国际、国内重要问题作交谈是在会客室沙发上进行的。而在正式采访前,双方在中南海边走边谈,采访围绕着个人爱好、性格、兴趣等颇有人情味的轻松的话题展开,环境因素也带出许多有意思的信息。

3.追随式

记者不干扰采访对象,跟随着采访对象的活动,让对方边做事边回答问题。这种采访方式视觉上给人以真实、亲切、生活之感。《新闻调查》“杨柳坪七日”中记者柴静采访回乡的灾民、修建自家房屋的灾民等等都采用了这样的方式。

4.随机式

在新闻事件现场,记者随机地选择采访对象,这种采访方式在视觉感受上给人以真实、客观之感。观众看到采访对象有的是记者临时在现场选择的,有的是自己主动迎向记者的,一切都没经过事先精心安排,因此采访对象讲话内容也让人感到客观、可信。随机式采访,人人都可以成为采访对象,会使观众产生更强的参与感。这种采访常用于对某一问题、某个现象、某个事件的态度、意见的调查上,是可视的“民意调查”。

采访方式本身也有潜在的信息,以上四种方法给受众真实的感觉,现场采访中选择环境与方式切忌从视觉感受上给人不真实、不可信之感。有的采访,记者随意地把被采访对象拉到既无事态发生,又无典型意义的空间。采访对象早就等候在一边,等记者说完采访前开场白,一转身就是静候在边上的采访对象;有的记者为了追求所谓形象美,不在被采访者所在的现场采访,而是带到风景优美的环境中,并事先反复“排练”自己要提的问题和对方的回答,“排练”好后再开拍,记者在现场充当了“导演”的角色。这些采访违反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因“导演”摆布而造成失真,使观众产生了被愚弄的反感。

七、多环节的密切配合

运用好非语言符号的潜信息,不仅要求采访记者要努力去开拓,从电视节目多工种配合的工作方式上也要求各环节要密切合作。

记者是现场采访报道中的主体,记者的采访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新闻报道的成败。但是,新闻采访摄制是集体的工作,摄像记者、录音师等人的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摄制组成员鼎力配合,现场采访才可能成功。记者与摄像、录音的配合在实践中尤为重要。记者要及时把报道意图告诉摄像师,特别是在采访中情绪语言的捕捉上,双方更要“心有灵犀一点通”。当记者的问题引发采访对象的情绪时,摄像师千万不能因为听不到回答而关机,而要及时用摄影技巧捕捉人物情绪最精华的部分。有时记者因采访对象紧张而先用一些不相关的话来消除对方的紧张心情,等到对方适应后再巧妙自然地把话题引入正轨,这种情况下,摄像、录音也要紧密注视现场,提前或适时开机,千万不能因为没有及时开机而要求采访重来。任何一次重复的采访都不会有第一次那样的真实效果。摄制组成员默契配合、共同合作为采访成功提供了基础。获国际大奖的纪录片编导王小平曾说:“在采访现场我同摄影师之间是默契的,我从来不喊‘开始’,一般情况下,我同被采访人随便说,摄影师在那儿布光,架机器,我看到拍摄准备差不多了,就将话题转入正式采访,摄影也就开始了。这样做的好处是,被采访人不紧张。”被采访者不紧张,神态感情也就会自然,会有情绪反应。

本章小结:

本章是上一章的发展,仍然讨论的是记者在报道现场的工作方式与技巧,是电视采访的重点章节。所不同的是,本章是从出镜记者的角度,探讨现场报道、现场采访的特点、优势以及具体方式与技巧。电视记者在现场的拍摄与出镜报道是电视采访最有特点、最重要的工作方式,需要把二者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采访和传播效果。

思考题:

1.什么是现代电视传播理念?为什么说现场采访报道是实现现代电视传播的最佳方式?

2.什么是现场报道?现场报道有哪些优势和要求?

3.什么是现场采访?如何做好现场采访?

4.如何发挥现场采访报道的“潜信息”效应?

5.现场采访报道的误区有哪些,应该如何避免?

本章扩展阅读材料:

吕宁思等:《大事背后——凤凰卫视资讯台揭秘》,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年版。

张洁、吴征:《调查〈新闻调查〉》,**************,2006年版。

同类推荐
  • 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研究本土媒介的产业化,推介国际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先进理念,见证中国传媒经济学科建设的历程。本土化:走符合中国传媒学术与传媒实践要求的本土化道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国际化:在广阔的国际视野中,确立自己的历史与时代方位,关注国际潮流,关注世界大事。人文化:将文、史、哲、经、法、教等多学科的理论成果进行充分的吸纳,以此丰富和深化传媒学术的内蕴。专业化: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表达方式上,不断在专业领域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 缤纷人生教与学

    缤纷人生教与学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对教与学的实践和思考的精华集萃,体现了李镇西老师身在教育、心系教育、胸怀大教育的思想。李镇西老师记录了自己的成长和人生经历,感念给自己以教育启迪的人和事,并思考其对教育的实践意义。李镇西老师持之以恒地阅读和写作,拓展了思维广度,加深了对教育的思考深度;他的教育行走,拓宽了他的教育视野,丰富了他的教育内涵。他认为教师要不断成长,需要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对教与学的深度认知和思考,体现了李镇西老师对教育深刻的感悟与反思。
  • 《纽约时报》是怎么做新闻的

    《纽约时报》是怎么做新闻的

    本书是对21世纪以来《纽约时报》的数字化发展策略和新闻工作现状的近距离考察。互联网普及,社交媒体大行其道,使得《纽约时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动荡。一方面,纸质版的竞争变成了电子版的竞争,不仅是同行之间,在《纽约时报》内部,纸电亦是敌友难辨;另一方面,受众不仅要求新闻的获取及时、方便,甚而要求与之互动并参与新闻生产;而社交媒体在成为新闻记者信息源的同时,也冲击了记者和媒体的传统工作方式以及权威性。作为全球媒体的标杆,《纽约时报》上至企业管理制度,下至新闻工作流程和记者的个人技能、岗位,都不再能够满足当下新闻工作的需求,不得不大量引入编程、网页设计人才并与众多博主、网络极客合作,进行各种探索和实践。这些方方面面的转变值得新闻从业者和研究者思考、借鉴,对于有志从事新闻工作者或者关注时事的网民也未尝不是有趣的读物。
  • 大加速

    大加速

    21世纪是一个“以快代慢”的大加速时代。网络从业者讲求自我颠覆,否则就会被颠覆。马克·扎克伯格、拉里·佩奇、杰夫·贝佐斯,这三位Facebook、谷歌、亚马逊老板的共通点是:不仅心怀远大,而且惊恐万分。他们担心更快的事物随时出现,夺走他们的用户;担心自己的步伐还不够快,快不过大众的喜新厌旧。英国资深互联网记者、剑桥政治学者科尔维尔调研了互联网、技术、政治、经济、新闻、社交、物流和未来发展等领域不断加速的趋势。他认为,当前人们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建设一个史上最伟大、富足的社会,要么继续自私贪婪,迎来惨痛的结果。选择哪条路,要看我们是甘于沦为大加速的奴隶,还是积极成为引导大加速的主人。
  • 校长学校生活与环境的管理(上)

    校长学校生活与环境的管理(上)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不定期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热门推荐
  • 凌家传奇

    凌家传奇

    神尊一化为九,穿梭古代异世,现代学院……他能够找齐自己的分身,复苏自己的妻子么?他能够踏出最后一步,达到巅峰么?这背后隐藏的是危机还是机遇,到头来他却发现一切的努力奋斗竟然是这样的一段传奇!
  • 圣雨贵族学院的王子公主们

    圣雨贵族学院的王子公主们

    三位公主的家族给三位公主吗订婚,怕公主们不同意,于是说是让公主们好好学习,但是,公主们十岁就博士了,毕业证都一大堆了,学什么习啊?灵异大陆,一个陌生的地方,女主就是这里的人,回去了,介绍自己原来的地方,再遇见你们,我们还能再次相爱吗?
  • 我的迷幻人生

    我的迷幻人生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从二十多岁的男人回到了十五岁的少年,从此靠着前世记忆一飞冲天,身边美女成群,
  • 我的世界没有颜色

    我的世界没有颜色

    这里关于我看见的故事,还有别人跟我讲的故事,关于我,也有别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厉少有喜,二婚甜妻送上门

    厉少有喜,二婚甜妻送上门

    苏千瞳只是顺手救个总裁而已,谁知道转身就被总裁赖上了,不但要宠她上天,还不在意她二婚身份……
  • 超越自我之懒人升天

    超越自我之懒人升天

    主角叫艾格,是个慵懒之人,最讨厌麻烦的事,什么都懒得去做,慢慢发现自己的能力,守护着他想守护的人让,故事怎样延伸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我不想再招惹桃花了啊

    我不想再招惹桃花了啊

    在十八层地狱里面他不断忏悔,忏悔...也许他的诚心感动了上苍,也也许是他的真的已经回心转意。 PS:绝地求生之系统无敌完结之后才会着手这个,抱歉
  • 明星废材:逆世苍穹九小姐

    明星废材:逆世苍穹九小姐

    【新书上映!《斗罗大陆之雪乡》望客官捧场】她对他的爱遭到了背叛,被无情地推下相思断肠崖,落地的瞬间,红光万丈.使她在另一个世界重生,她再次遇到了让自己心动的男人,再生一次的她,会在爱情中做出正确选择吗。?
  • 遇见你就是余生最大的幸运

    遇见你就是余生最大的幸运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但和你在一起就是我最大的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