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登与朝北氏——模范的力量
西汉末年,之所以出现王莽这类以仁义品德之名而步步高升的人,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因为当时汉代实行的正是“举孝廉”这一选拔官员的察举制,这是一种寻找社会道德、孝敬、才学典型并任命为官的制度。所谓的孝廉,主要是孝顺和廉洁的意思,按汉代政治理论家董仲舒的话来说,皇帝最需要的是忠臣,而“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所以考察官吏最注重其是否恪守孝道尊重父母。虽然当时这种制度还没发展到一个人是否能做官,需要父母签字的程度,但其关键一票,却绝对是父母认可不认可他的孝顺。
既然天子推行这种制度,那么王莽想方设法走仁义上位途径也就很自然了。但实质上汉代的所谓举孝廉,主要是靠舆论的评议。评论得好,名声好了,就容易被推举做官。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主要也是听从这些舆论,因为长官每天忙于公务,哪有时间去具体熟悉和考察某人?只能“有所耳闻”而已。正因为如此,当时汉家天下专门出现了一批以品评人物为职业的人,来代行地方官缺失的这种职责。于是社会上就形成了一种风气,想要出人头地,进入上流社会的人,都要想方设法争取著名人物鉴赏家给他写一个鉴定,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所以当时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现象是,写鉴定和人物评论成为一个热门职业,许多人都以步入这一行业为荣。公元150年至195年的河南平舆人许劭,就是当时一个有名的人物评论和鉴赏家。他在每个月的初一,要集中对当时的人物发表一次评论,就像后人开新闻发布会一样,所以叫月旦评。谁要能得到许劭的称赞,谁的身价就会立刻抬高许多;谁要是得到他的臭骂,那么这辈子估计也就难以混下去了。不过许劭倒是比较讲究,很少说一个人的坏话。
许劭品评人物之所以有这等威力,是因为他根据人物的言行往往能及时而准确地判断出人物的性格、格局,并能预测此人能走多远。被他预言的许多人,后来的发展轨迹还果真如其言,所以他的话在当时相当有社会公信力。不过在现在看来,许劭所做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暗示。在举孝廉制实行之初,类似许劭这样还比较货真价实的人物评论家,大多行事公允,珍惜羽毛,严于律己。但越到后来,那些人物评论家们越喜欢信口开河,谁给的钱多就说谁的好话,结果慢慢就透支了诚信,举孝廉制也就名存实亡了。
实际上三国时代的著名人物曹操、孙权等,都曾经举孝廉。但曹操、孙权这些人后来在历史上弄出很大动静,而许劭这些人一辈子只能干评论行业,说明评论再风光,也不如像曹操、孙权那样干点实业。
与曹操和孙权这些人类似,在汉代以争当孝廉典型而上位的人有一位叫陈登的人。
熟悉三国史的人都知道,曹操之所以战胜吕布,是因为有一对叫陈珪和陈登的父子,帮助曹操设计欺骗吕布。这个陈珪字汉瑜,生卒年不详,徐州下邳淮浦人氏,曾在刘邦的老家沛县任过主官。此人不但了得,他的儿子陈登也非同一般。据史书记载,陈登生卒年不详,今人只知其年少时性格桀骜不驯,但对父母却非常孝顺,而且学识渊博,智谋过人。由于曾经当选出生地下邳(今江苏邳州)“十大孝子”,陈登很早就成为孝廉种子选手。虽然由于当时媒体不发达,汉朝当局是否曾大张旗鼓地对陈登搞过典型宣传,今人不得而知,但根据历史上各朝代都喜欢通过说唱艺术宣传好人好事来看,当时陈登成为孝廉的原因也可能通过各种渠道而令天下皆知。所以25岁时,陈登被举为孝廉,成为当时汉家天子所欣赏的道德模范、典型,并进而上位。
从陈登举孝廉之后的作为来推断,他这个孝廉具备更多货真价实的成分。话说被举孝廉后,陈登得以出任东阳(今江苏省金湖县西)县长。以25岁的年纪一步成为县团级干部,即使在今天也是不多见的。可虽然年轻,陈登却能体察民情,抚弱育孤,深受百姓敬重。后来,他的上级徐州牧陶谦提拔他为典农校尉,成为省农业部长,主管一州农业生产。他亲自考察徐州的土壤状况,开发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使汉末屡遭战乱破坏的徐州农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百姓们安居乐业。当时许多陈登治下的百姓都曾因为重新过上已经多年没享受过的丰衣足食的日子,而流下幸福的泪水。因为治理农业有方,陈登随后升任东城太守。
公元194年,陶谦病死,将徐州托付给仁德的刘备。这个权力交接的主持人,就是陈登。当时,陈登对继任徐州牧的刘备倾心拥戴,甘效犬马之劳,因为他知道刘备为人为官都不错。但196年(建安元年),野心家、军阀吕布率领一支人马,赶走了在军事上实力弱小的刘备,袭夺徐州,自称徐州牧。虽然吕布以武力夺得一个省长的职位明显属于非法行为,但由于当时汉代已经处于即将改朝换代的晚期,中央政府无力干涉此事,便也只能默认吕布的霸道。因此,陈登在名义上改归吕布领导。可陈登因为对吕布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所以采取了阳奉阴违的对策,总在心里想办法欲除掉吕布。不久,这个有心人的机会终于来了。197年(建安二年),陈登及其父陈珪设法破坏了吕布企图与淮南割据势力袁术之间的联姻计划,削弱了吕布的外部支援力量。随后陈登借到当时汉家皇帝所在地许都汇报工作的机会,向当时的汉丞相曹操面陈破吕布之计,深得曹操称赞,被任命为广陵(今江苏省扬扬州市北)太守。虽然还归吕布领导,但实际上已经成为抗衡吕布的一支暗藏力量。陈登就任广陵太守后,把办公地点迁移到射阳县(今江苏省宝应县)。他明赏罚,重威治,使广陵松弛的吏治为之一振。为了筹划一支精兵策应曹操,他恩威并济,成功化解薜州地方武装,使其为己所用。同时,陈登很注意安抚民众,发展生产,不到一年,便使广陵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百姓深服陈登的领导,对他既敬畏又拥戴,陈登在当地树立起崇高的威望。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冬,曹操挥军东出进剿吕布,出兵理由之一便是恢复统治秩序,要求吕布改正武力夺取省长职位的错误做法。陈登事先获得曹操送来的加急密报,便由广陵出发,亲率精兵给曹操当策应。至少在心理上,让吕布觉得不痛快。在人心向背上,让当地的百姓觉得好人陈登反对的人必定是坏人,从而孤立了吕布。在陈登的配合下,曹操的军队把吕布包围在下邳城,并最终将其生擒,处以绞刑。吕布被消灭后,陈登因特殊功勋晋封伏波将军,仍为广陵太守。广陵地接长江,是雄踞江东的军阀孙策眼中的一块肥肉。大约在199年(建安四年),孙策主动发难,派其弟孙权跨江进攻陈登所守的匡琦城(应当在汉射阳县附近)。虽然孙权人多势众,其兵力十倍于陈登的守军,但陈登性格雄强,无所畏惧,从容大度,镇静自若,一方面命将士们严阵以待,另一方面大施谋略,抵抗住了孙权军队的首次进攻。
为迷惑孙权之军,陈登下令紧闭城门,偃旗息鼓,示弱于敌。随后陈登命令部队做好随时出击的准备,自己却登上城楼仔细观察孙权的排兵布阵,待发现其破绽后立即传令出击。其手下突然打开城门,如下山猛虎般奋勇杀出,向敌阵冲去。孙权当时初出茅庐,作战经验不够,防范不力,其所部因此猝不及防,被陈登军冲乱,溃不成军。陈登又亲自擂鼓,催促士兵奋勇冲杀,孙权军不得不退向江边,其中很多士兵来不及登船,被杀死淹死者不计其数。孙权大败而回后咽不下这口气,不久又率大军卷土重来,再次进攻广陵郡。陈登一面向曹操告急,一面做好应敌准备。他暗中命人在救兵来援的必经之地聚积柴草,隔十步一堆,纵横成行,布列整齐,然后乘夜点燃,光照远近。孙权军队发现后,误以为曹操救军已到,十分惊恐,便有了退却之意。陈登见时机成熟便又亲率大军出击,一举击溃孙权军队,再次取得了保卫广陵的胜利。由于陈登曾经打得后来割据江东的孙权一败再败,所以据说他成为孙权一生中最敬重的人之一。
打败孙权后,陈登又在广陵经营多年,而且治政有方,藏富于民,百姓对他感恩戴德。后来,陈登转任东郡(今山东省濮阳市南)太守。临行时,广陵郡吏民扶老携幼,要随陈登一起北迁。陈登十分感动,耐心地劝说他们:“我在广陵任太守只干了两件事,一是孙权那小子频频来犯,勉强打跑了他们;二是让大家种地种菜,总算没让你们饿着肚子。这些都是一个地方官应该做的,不值一提。我走后,你们不用担心,肯定会有更好的太守来治理广陵的。”百姓们终于被陈登说服,不再坚持。陈登与广陵百姓建立的鱼水深情,令人感叹。据后人推测,当年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所描述的徐州百姓拥戴刘备的动人场景,可能就是从这里受到了启发。
不幸的是,陈登虽为真孝廉并因此上位,却好人不得好报,身体一直不好。虽经神医华佗诊治,但可惜就要治好的时候华佗却被曹操杀死。可怜陈登求生的努力前功尽弃,年仅39岁便溘然长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