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明一下,我的创作主要在隔壁,今天说的东西大多和隔壁小说有关,不喜勿喷,不喜别看。
这里不是广告,只是我真的没那么多故事。
————————分割线————————
大概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吧,好好的剧情,却触及知识盲区。
我作为写古言的人来说,只写架空,不写历史,就是为了回避自己的短板。
有人说,不知道就去学啊!说得轻松,不是每个人都能有那么多时间投入在写作上的。
就我私心来说,学习这么累的事,我真的是不想学习。从来我也不是个爱学习的人,不过因为看了诗词,觉得词汇美妙,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所以才对语文花了心思。但是要让我搞清楚历史地理,算了,我真的头疼。
更何况,就算我热爱学习,我总是还要干别的事儿的。说句难听的,除了屈指可数那几个大神,在座各位扑街应该没有谁说,现阶段自己的稿费足够给ta想要的生活吧?我们要忙着考试取得好成绩以便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忙着为工作付出时间和精力让我们能够吃饱穿暖。
文学更多的是风花雪月,但生活真的就是柴米油盐(毕竟我到现在,没见过谁只写柴米油盐流水账的,账房先生除外,那不是文学)。
所有的人都是现实中的人,比如我现在就活在01:00。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我们能做的事、能接收到的信息真的都是很有限的。
我们在写一个故事的时候,或许想法真的很好,你的文字水平也真的足够,但它是你的知识盲区。
我还是拿自己举例吧,说一说之前说了那么久的断更一年多的事。
隔壁小说的上架感言里有说,那本书我写的时间远比各位看到的更久,算下来断更的时间可能都不止一年。
主要,是知识盲区。
————第一波————
刚开始的时候,是为了要写诗词。古言里没有点原创诗词,没有几句文邹邹的话,真的(就我来说)不好意思拿给人看。尤其是古言大佬众多,一个个文笔都是杠杠的(突然贴金,没有贬低其他类型的意思)。
当年少不更事,就觉得,我是个现代人啊,我也不是个古人,编不出之乎者也,胡诌几句呗!问题在于,这是秀文笔秀脑细胞的时刻,不是让你伸直脖子上刑场。
然后,就开始读诗词。虽然感觉没什么x用,不过写的时候再琢磨琢磨,每次都一首长诗磨他个半把个小时,个人觉得,装x真的够了(发量堪忧)。
————第二波————
古言来说,解决原创诗词,真的是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那么我写着写着,就遇到了另一个问题:不穿插家国情怀,不完整!估计没有什么比战争更能体现家国情怀了吧?战争……怎么写?
作为一个抱着《红楼梦》成长的人,虽然也看过那些家国片,但问题是,眼睛看过了,脑子不会啊!于是,这次是真的开始断更了。
一年,我看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我甚至去某视频APP把《大英雄狄青》《成吉思汗》都翻出来看了,还有什么当年载入课本的《战国策》之类的也翻出来不少,到要落笔(敲键盘)的时候,脑子里都有画面了,巴特!我要写的是啥?毫无概念。
自己都绝望了(就是最近在写的这一卷,我现在也没觉得自己写得很顺),真的是这一年一直到现在的感受。
曾经一度想要直接贴个结尾这书就这样吧,但又舍不得。一直到现在我写那一段,每天码字的时候边上就开着电脑放三国(万一能有点感触)。
如果在座各位,有哪位心地善良的小伙伴,看到隔壁小说战争那一段的……
我只能说,非常感谢,我真的很想把它写好,但能力有限,望多包涵。
如果有实在觉得那一段太差看不下去的,我支持你跳过(等我写到战争结束之后,会把章节数目发在书友圈,告诉大家慎入)。
——第三波——
大场景。
大概是我没见过什么世面,格局实在是不够吧hhhhh
我爹是个很喜欢拍照的人,他喜欢拍全景,拍大场面,但我就是学不来。
小时候第一次坐飞机,我爹看着外头云彩跟我说书法的那一横应该怎么写才能有气势;我一直在琢磨我能不能跳出去打滚,云是不是和棉花糖一样甜。
譬如一些豪放的诗词我一直很喜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但我就是学不来。
照葫芦画瓢只得其形不得其神,在我看来和东施效颦没什么太大区别,但因为剧情后期肯定会需要,最近也在加紧看书。
但是至于最后写出来会怎样,现在还不好说,到时候写到那了,会先交给小伙伴试毒。如果觉得有问题,我同样会在书友圈标出章节数目,告诉大家慎入。
————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我们自己可以偶尔强己所难,去学习去努力,但是成果如何往往不是我们能决定的。
人啊,有时候真的要承认,你的天花板可能只是别人的地平线。
但是呢,我在昨天已经说过,过程比较重要。
不是结果不重要,而是如果结果我们掌握不了,那么一定不要再错过了过程。
现在01:40,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