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苍水集》(四首,集为太炎先生校订)
起兵慷慨扶宗国[50],岂独捐躯为故王?
二百年来遗恨在,珠申余孽尚披猖[51]。
北望中原涕泪多,胡尘惨淡[52]汉山河。
盲风晦雨凄其[53]夜,起读先生正气歌[54]。
廿年横海汉将军,[55]大业蹉跎怨北征。[56]
一笑素车[57]东浙路,英雄岂独郑延平[58]!
延津[59]龙剑沉渊久,出匣依然百炼钢[60]。
抱缺守残[61]亦盛德,心香同爇谢余杭[62]。
题解
张苍水系明末抗清志士。曾与郑成功配合,转战浙东沿海,并一度深入安徽,击破清军,收复20余城,深受人民拥戴。后因义军失败被俘,英勇牺牲。张苍水的诗文,充满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故在清代被列为禁书,逮至1901年始由章太炎整理传抄稿本排印出版。此四首绝句,皆为章氏本而题,充溢着诗人对先贤爱国精神与伟烈丰功的倾慕与赞颂。柳亚子基于深切的现实感受,取瑟而歌,深致痛慨,末首援用“延津龙剑”“出匣”等典实,透发出诗人纵遭困厄、犹思奋起的济世情怀。
十月十日,虏后那拉万寿节也,纪事得二首
毳服毡冠[63]拜冕旒,谓他人母[64]不知羞!
江东几辈小儿女,却解申申詈国仇[65]。
胡姬[66]也学祝华封,歌舞升平处处同。
第一伤心民族耻,神州学界尽奴风。
闻民立某校以是日辍业。(作者自注)
题解
柳亚子作此二诗,年仅17岁,尚未加入同盟会、光复会,竟毫不畏葸清王朝尤其是那拉氏(慈禧太后)的淫威,在其“万寿”之日,创作出这种胆气过人的、充溢着抗争精神的“纪事”诗,洵足惊人。
闻万福华义士刺虏臣王之春不中,感赋(二首)
君权[67]无上侠魂销,荆、聂[68]芳踪黯不豪。
如此江山寥落甚,有人[69]呼起大风潮。
一椎[70]未碎秦皇魄,三击[71]终寒赵氏魂。
愿祝椎埋[72]齐努力,演将壮剧续樱门[73]。
题解
万福华,安徽合肥人,爱国志士,因痛恨清前广西巡抚王之春的卖国行径(曾在广西借用法国兵镇压地方人民暴动;又在沪上力主割东三省与俄国),密谋暗杀之。1903年10月13日,万氏计诱王之春至上海英租界四马路金谷香酒店,于酒店楼梯上以手枪奋力狙击之,并大呼“击杀卖国贼,为国人泄愤!”可惜未中,被拘捕判徒刑10年。诗人嵩目时艰,忧愤重重;而英烈义行,则又足以荡情。触缘遇境,辄发吟咏。此诗充分披示出诗人那种崇尚暴力的激进倾向。
题《夏内史集》(六首)
降旗夜竖石头城,[74]蹈海孤臣耻帝秦。[75]
国恨家仇忘不得,髫年[76]十五便从军。
威虏军中帷幄筹[77],长兴幕府赋同仇[78]。
春申哭罢吴江[79]哭,不到新亭[80]也泪流。
莽莽中原王气[81]黯,嘶风胡马尚南来。[82]
伤心二百年前事,遗恨分明赋《大哀》[83]。
鸱枭革面化鸾皇,[84]禹甸尧封[85]旧土疆。
大业未成春泄漏,[86]横刀[87]白眼问穹苍。
战骨松山夕照黄,[88]辽西妖梦[89]太轻狂。
剧怜汉贼洪亨九[90],不道人间有夏郎[91]。
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92]。
我亦年华垂二九[93],头颅如许[94]负英雄。
题解
在柳亚子早期诗歌创作中,不乏阅读晚明典籍继而有感而发的诗作,他本人尝谓:“我后来有《三别好诗》,说明我瓣香所在,是亭林、存古、定庵三家。”夏完淳之诗,苍凉悲壮、慷慨生哀,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与时代气息;柳亚子因景仰其人而发读其诗,因发读其诗而追慕遗范,感慨遂生。“不到新亭也泪流”一语最为警策,有无穷托寓在焉。由于前五首的超大容量,末句一出,便不仅仅是“负英雄”的气节感佩,也标示着夏完淳对柳亚子在政治与文学上的双重楷范意义。陈去病曾将柳亚子视为“今之夏存古”,非无由也。按:夏完淳,明末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9岁能诗,有“神童”之称。14岁即随父亲夏允彝、老师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17岁在南京被捕,壮烈殉国。南明唐王曾因夏完淳抗清英勇,授予中书舍人之职。中书舍人,隋时曾改中书省为内史省,中书令为内史令,中书舍人为内史舍人,故后人为夏完淳收辑诗文,题为《夏内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