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大二这年,嫂子的亲弟弟在国庆期间准备在老家办婚宴。时隔很久未曾联系的哥哥,电话邀请我也去。说是我学校离嫂子娘家近,可以趁着假期去凑个热闹,而且又不用我随份子钱。还说还没有婆家人到过你嫂子娘家,让我作为代表,就近去看看。话儿说到这份上,本来不想去的我,也只能开心的去了。
我承认,这一行,确实深刻了解了嫂子的娘家。他们待客热情,家庭里欢闹和睦。那晚,哥哥喝了点酒,背着嫂子,和我畅谈了到深夜。当然,基本都是他说我听。
“这几天你也看到了,说实在话。我就喜欢你嫂子娘家这家庭氛围。”
“今晚吃饭,你嫂子她妈给我盛了一大碗羊肉。其实就因为我第一次来时,说了一句喜欢。之后每一次来,她都给我做。”
“你看你嫂子家这房子,这么多兄弟姐妹,你嫂子他爸也是工地打工的。这都和我们家家境相差不大啊。怎么就不一样呢?”
“今天你嫂子她弟结婚,你也看到了,多隆重!你再看看我当初给你嫂子的婚礼。远离娘家,没有舞狮,没有打鼓,没有唢呐,没有豪车,没有……你嫂子都愿意跟着我。我觉得特别对不起她。”
“我知道,你对我有很多不满和抱怨,但别在你嫂子面前说。”
……
其实离开学校时,我心里腹稿成篇。就算当时听时,我也现时想了许多质问。
哥,这家庭氛围我也喜欢。但对于我们这些曾经的留守儿童家庭,这样的氛围是需要你我不断维护和创造的。你怎能为了躲避一个破的家,直接去趋向一个趋近完美的家,并试图把你刚建立的新家与曾经的破家完全分离呢?
哥,你是忘了你和嫂子这几年少有的一次回家时,母亲是如何提前购置新寝具和南方人少用的暖炉?如何提前准备你喜欢的粽子?如何在你们返程工作时,提前杀了家里为数不多的家鸡,给你们冷冻保鲜打包,以便让你品尝到怀念的家乡的味道吗?
哥,嫂子娘家是三房两厅两卫,房子坐落在东边沿海省份的经济开发区的某个小区楼盘的高层。咱家房子是两房一厅一卫,房子坐落在南边二线城市的一个农村自建楼的二楼,加上一楼院里单独的那间厨房,公用的阁楼杂物间,都是不能比的。虽然家庭人口数一样,家庭总收入不一样,怎么可能家境一样?
哥,咱家啥情况,嫂子娘家啥情况?怎么可能死撑着给嫂子一样盛大的婚礼?你不能因为觉得愧对嫂子,就把自己和她锁在美好未来的象牙塔里,我们是不是都不在你的未来里?
哥,你可曾想过,夫妻之间是应该同甘苦共患难的?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应该是两个家庭的结合?现在的我们这个家,是被你排斥在外了吗?
……
看着眼前这个三十而立,双眼通红,对妻子满怀感激与歉意的男人,当时的我沉默了。我能理解他目前的作为,但我无法谅解。毕竟这个家,他放手了,我还在。
事后我旁敲侧击的询问嫂子:是否知道我哥与我父亲近来关系不和?能否调解我哥和家里的关系?她说了许多他俩夫妻这些年的难处,还说她不会插手我哥和家里的关系,这是我哥的选择,毕竟都是成年人。
呵呵,真洒脱,似乎只有我活在自己织的茧里,自寻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