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陆在1815年的时候仅有美国和海地两个完全独立的国家。在此后的七年时间内,南美洲陆续涌现出新的共和国。这些共和国的出现,使得南美洲的局势变得极不稳定,充斥着引起各种纠纷的可能性,这一时期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欧洲“神圣同盟”试图对拉美革命进行武装干涉;英、美订立协约;或者组成泛美同盟。在这一片混乱之中,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门罗主义”。
拉美革命
19世纪初,拉丁美洲爆发革命,在拉丁美洲的土地上先后出现了海地、智利和委内瑞拉三个新生的共和国,紧接着秘鲁、哥伦比亚、巴西、墨西哥也相继独立。这些新生的国家都在寻求美国的承认。
对美国而言,如何面对这些新生国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美国政府希望承认拉丁美洲独立,认为这些新生的国家能为孤立的美国增加一道屏障,但又不愿意冒着战争的危险去做这件事。美国的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1758~1853)认为只要欧洲不横加干涉,他们就能接受和拉美革命的结果;如果欧洲列强一定要插手拉美,那美国绝不会善罢甘休。1818年,门罗向英国提议,由英、美两国同时承认这些新生共和国。英国政府担心丧失在拉美的利益,拒绝了这一建议。
美国不愿单方面承认这些国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佛罗里达问题没能解决。直到1819年2月,美国和西班牙签订条约解决了佛罗里达问题,美国才将注意力重新转移到拉美问题上来。
1822年3月8日,门罗总统在致国会的一份咨文中称,拉普拉塔(阿根廷)、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和墨西哥等国“完全享有它们的独立”,绝不存在这种独立“被剥夺的最遥远的前景”。随即,美国正式承认了这五个国家的独立,并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而英国政府在经过多次摇摆之后,加入了承认拉美各独立共和国的行列。
坎宁出谋
1823年,法国侵入西班牙,公开宣称这一行动在于使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七世摆脱自由主义者的束缚。当时谣传,法国和西班牙将组成同盟军,在“神圣同盟”的支持下,开赴拉美地区。如果这是事实的话,英国很可能失去在拉美的所有利益。因此英国外交大臣乔治·坎宁说:“如果比利牛斯山塌下来了,英国一定要保住大西洋。”但是,英国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时,坎宁的脑海里闪现出一个绝妙的计划。假如他发表一项反对干涉的英、美联合抗议声明,这个声明不仅挫败了“神圣同盟”干涉拉美革命的企图,同时又保住了英国在拉美的利益,甚至造成了拉美各共和国之间的矛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1823年8月16日,坎宁向驻伦敦的美国公使理查德·拉什提了一个问题:“对于英美共同警告法国不得干涉南美有何意见?”三天以后,拉什以美国政府的名义提出建议:如果英国立即承认拉美的新共和国,美国就参加英国反对干涉的抗议。
亚当斯划策
对于美国国务卿约翰·昆西·亚当斯来说,坎宁的建议令他极为吃惊,心中充满疑虑。亚当斯非常清楚,现在的拉美并不存在武装干涉的危险,而且英国完全有能力依靠其海军能力阻止武装干涉。因而,亚当斯认定坎宁建议充满玄机。
在亚当斯看来,这些问题牵涉到了欧洲和美洲未来的关系。亚当斯清楚美国政府面临着下面几个问题:首先是英美合作的建议;其次是欧洲干涉拉美的谣传;再次是沙皇俄国的殖民扩张已经影响到了美国的利益;最后是沙皇俄国已经着手干涉拉美的新生国家。这些问题虽然美国政府可以立即答复,但是亚当斯说:“我指出,不久前从俄国公使手里收到的通知……照我看来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适当而又方便的机会,使我们可借此采取反对‘神圣同盟’的立场,并同时拒绝大不列颠的建议。”
门罗咨文的发表
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门罗在年度咨文中提出了著名的“门罗主义”观点。归纳起来,“门罗主义”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积极性的原则:(甲)“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业已独立自由的国家当做将来殖民的对象。”(乙)“同盟各国(指神圣同盟)的政治制度……与合众国是基本不同的……我们认为列强方面把它们的政治制度扩展到西半球任何地区的企图,对于我们的和平和安全都是有危害的。”第二,消极性的原则:(甲)“我们没有干涉过任何欧洲列强的现存殖民地和保护国,将来也不会干涉。”(乙)“欧洲各国之间为它们自己的事情发生战争时,我们从没有参加过,因为那样做是与我们的政策不合的”。
在“门罗主义”形成过程中,国务卿亚当斯功不可没。亚当斯为美国外交政策树立了一个典范,并将它牢固地根植于民族意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