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鹤云(1901—1927),又名杨守仁。湖南衡阳角山乡前进村唐家湾人。1918年,与同乡刘惕庄一同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投身革命,与刘惕庄一道,成为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学运骨干。他们与衡阳第三师范学校进步学生一起组织了“湘南学生联合会”。1922年春,与刘惕庄一同进入毛泽东创办的自修大学,直接接受毛泽东的教育培养,并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杨鹤云与刘惕庄一同考入北京中国大学法政系,同住一个公寓,亲如兄弟。二人边学习边从事党的秘密工作。联络北京各大专院校的湖南籍学生,组成“革新社”,开展抵制英货、日货和募捐救济失业工人的活动。1925年爆发“五卅”运动,他们积极发动和领导法政学院的学生,参加北京6月3日、10日和25日三次盛况空前的群众反帝示威大游行。同年,刘惕庄被派为李大钊的保卫员,杨鹤云到北京学生总会工作。1927年4月李大钊遇害后,刘、杨继续坚持斗争,10月,因叛徒告密,刘、杨等十八人不幸被捕遇害。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将刘、杨等十八位烈士忠骨迁葬于八宝山烈士陵园,建造烈士墓碑,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葬礼,命名为“十八烈士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