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晨,李承乾急急忙忙的赶去上朝,生怕自己错过李世民做出了如何抉择。
毕竟李承乾说的话,对于当下来说都是太难的,因此害怕你失眠,迫于压力然后不敢实行,所以李承乾想要在上朝过程中给李世民支持。
和珅是关键他们计划的一键,可关乎着自己后来针对杂家的计划,因此自己绝对不容这个计划有失。
“关于今科进士做官之事,诸卿你们怎么看?”李世民开口问道。
刚好在议政的时候提及此事,李世民正好顺水推舟将此事提了出来。
在当时,世家大族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至今,势力根深固蒂,几乎可以和皇权形成对抗。
这样也遭到了历代皇帝的忌惮,都想除之而后快,李世民也不例外。
“陛下,臣以为还是先将这些学子先放入国子监进行学习,三年之后,在另行他用。”
杜如晦站出来说道。
“陛下,我觉得应将这批学子快送补充到各地以及中央任职,以补一些官员的缺失。”
听到杜如晦这样说,隶属世家的官员就感觉到不妙,赶忙站出来阻拦道。
在李世民在位初期到李渊夺取政权一段时期,李世民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罢黜了许多官员的职位。
这也成了世家大族的机遇,都想将自己的人安排上去。
不仅如此,先后有三名官员站了出来阻拦道,皆说杜如晦的方法不可取。
虽然有程咬金登人的帮忙,但是天平还是倾向于世家大族那边。
这也是李世民坚定要改革的目的之一。
朝堂上的相互制约,是一个君王想要的,但是天平不平衡,也就会威胁君王的统治。
现在的局面就是如此,更何况杜如晦还是跟随李世民南征北讨的开国功臣。
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在挑战李世民的极限。
局面僵持对谁都不好,双方都知道,过激行为会引起对方的狠狠反扑,因此都没有逼对方太紧。
这时候,程咬金站出来出来说道:“陛下,太子殿下鬼点子多,不如让他提一提对此事的看法。”
“额,什么叫我鬼点子多,感情我的计谋在你们面前不过是鬼点子?这也太打击人了吧!”
李承乾听到这一番话,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
心里坚定不回答,气死他们,可惜小腿拧不过大腿大腿粗,一听到李世民的话,立马怂了。
还心里说着:“这不过是战术性退缩,只是为了更好的前进而已。”
一副无耻的模样被他展现的淋漓尽致。
“好,我正有此意,既然这样太子不如提一提你对此事的看法。”
李世民知道如果不让再李承乾出来说的话的话,那这个戏不用演下去了。
“父皇儿臣认为,当下我朝体制上,急需这批人才,不需要必照往常那样,毕竟人是活的,规则是死的。”
一听到李世民在问话,李承乾赶忙站出来,将之前商议好的内容说了出来。
但是李承乾刚一说完就遭到了以杜如晦为首的文官反对。
说如果按照李承乾的那种说法的话以后什么规则都不用收了,干脆直接抛弃祖宗之法算了。
杜如晦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过于死板,在这一次就有点阻碍李世民和李承乾的计划!
无论自己怎么说,杜如晦等人都听不进去,李承乾只好将目光看向李世民。
感受到自家儿子的无奈,自己也是叹了一口气,一边是开国老臣,一边是自己儿子以及将要实行的计划。
如果自己偏袒儿子那一方的话,就有可能会使杜如晦等人寒心。
但是为了计划顺利实行下去,自己也只好充当一次黑脸。
于是李世民开口说道:“好了,太子说的也不无道理,那就将这批进士先下放下去,则其优着留用中央,但另行监管者,若有无能者立即罢黜。”
李世民打了一个擦边球,既照顾到了杜如晦等人情绪,又可以将自己的计划实行下去,可谓是一箭双雕。
“老爷子就是老爷子,果然是只老狐狸。”李世民的做法让李承乾看在眼里,十分佩服。
双方等都看到了这情形,也清楚这是皇帝最后的忍让,再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还会引起皇帝的不满,就得不偿失了。
然而世家官员,却高兴的不得了。
因为他们清楚自家的子弟都是个什么货色,在以往至少要被刷掉一大半。
现在因为皇帝和太子,他们竟然可以直接进行做官,为自己家族谋取更大的利益。
虽然他们疑惑今天皇帝的反常行为,但是也不妨碍他们认为太子是跟自己一伙的。
看着双方的人反应,李承乾和李世民都阴险的笑了起来。
但是这个笑也只是一闪而过,并没有让任何人看到。
被蒙在鼓里的世家之人还真以为李承乾是跟他们一伙的。
其实李承乾早已使了一句釜底抽薪,将和珅派来山西做官,用来制衡世家大族的发展。
山西自古以来都是世家大族的聚集地,唐朝有名的五姓七望几乎都聚集在此地。
虽然在李渊叛乱时期打掉了一批人,但是后面的是世家补了上来,这一次李世民就是要彻底打垮世家。
今天的行为,既达到了目的,又可以为以后和珅在山西做官提供有利的条件。
在没有触动世家大族的利益之下,和珅当官还是可以当的很顺利的,减少了初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当和珅在山西真正站稳脚跟的时候,那就意味着世家大族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才能得到更好的未来,这也是李承乾和李世民所践行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