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刘禹锡
骂声和唾沫伴随着赵泰来渐渐长大,他由童年迈进了少年时代。
1966年,当赵泰来刚刚完成小学基础教育那年的春夏之际,一场突如其来像狂风扫落叶般的政治运动铺天盖地而至。
12岁的赵泰来当然无法知道这场被称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干什么的?就连当时的中共第二把手,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刘少奇也不知道、不理解。他对那些大学生和中学生们说:“至于怎样进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你们不大清楚、不大知道,你们问我,我老实回答你们,我也不晓得。”
但是,赵泰来却清楚地知道,他的家庭却在这场巨大的民族浩劫中,在“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的状态下,被进一步敲打得七零八落,家破人亡。
“文化大革命”顾名思义是要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革”起。在“破四旧”(即破除所谓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号召下,随之而起的是汹涌澎湃的红卫兵造反运动。中国文化将要承受灭顶之灾的厄运已经逼近,赵泰来的父亲赵世民便首当其冲了。虎门公社的造反派们要参加“破四旧”运动,他们锁定的第一个目标当然就是在此方圆30里内存有最多封资修(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东西的赵氏大宅了。
一天中午,赵世民刚回到家,一群扛着红旗,穿着黄军装,人人手臂上都戴着一块红布袖章,袖章上用黄色油漆印有“红卫兵”三个醒目字样的年轻人就冲进来了。赵世民立即上前询问:“你们来我家里干什么?”
“来‘破四旧’,来砸烂你们家里一切封资修的东西!”领队的红卫兵头头趾高气扬地高声回答。
“红卫兵小将们,你们的革命行动我坚决支持,我也是医院里的造反派,请你们相信我,我一定会按照伟大领袖的指示,把那些封资修的东西自觉地毫无保留地清除干净!把那些反动的东西全部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赵世民觉得事态严重,赶紧来个以攻为守,以便争取主动。
前几天单位传达了上级有关开展“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的最高指示后,郑银河就跟赵世民商量,家里收藏有不少从香港带回来的古字画和线装书,妈妈伍丽芳在父亲郑禹出事前,已让赵泰来从白沙潭的茅庐搬回来不少字画,这些珍藏都是伍家、赵家和郑家几代人悉心搜寻收集到的文物,不管它们算不算得上精品,但它们承载的却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所以郑银河早些时候已经让她姐姐郑月娥从香港上来,带了部分旧书籍回去。没料到“破四旧”来得这么快,真使赵世民有些措手不及。
造反派的头头说:“不行!我们是奉虎门毛泽东思想红卫兵造反兵团的指令来抄家的,你必须老老实实接受检查!”话未说完,这十多人就冲进屋内,开始动起手来了。
不一会工夫,他们从客厅、书房,还有卧室内翻出了一大堆的书籍、字画、旧报纸、老照片,统统扔在院子里大榕树下,堆成了一座小书山。
“你们看看都是些什么垃圾?”一个红卫兵拿起两本线装的《资治通鉴》,一页一页地撕开扯烂。另外一名红卫兵拿出火柴点着了发黄的宣纸,“忽”的一下,火苗蹿得老高。
赵泰来一直躲在父亲身后,惊恐地看着这幕“革命行动”的演进。忽然,他发现隔壁黄老师让他学画临摹的那几本《水浒》、《三国演义》也在书山中,他不顾一切地冲了出去,大声喊叫:“那是我学画画的书,你们不能烧!”
只见两个身强力壮的青年汉子上来拦住赵泰来的去路,顺手把他推翻在地。“狗崽子,滚一边去!”
父亲马上把泰来拉起来,紧紧搂在怀里。他最担心的不是那些纪录他和家人的照片,那些东西烧就烧了,还可以再照嘛!最要命的是在床底下有一个木箱子,那里放了几幅他最心爱的古画,是准备晚几天让母亲带到香港去的。这时,赵世民的心里像被狠狠揪住,顿时觉得头晕目眩,脚步轻浮起来。正当他存有一丝侥幸之念,或许那几幅最心爱的古画还能幸免之际,只见两个红卫兵从屋门口抬出一个樟木箱来,高声喊道:“这家伙还真狡猾,把好多破烂字画藏在床底下,好在被我们发现了!”
赵世民一看到那只暗黄的箱子,顿时两眼发黑全身发软,一屁股跌坐在地上。
愚氓们兴高采烈地打开箱子,把用旧报纸包得严严实实的画轴一幅幅地打开,撕裂、揉烂,往火堆里扔去……
赵世民的心像被撕裂一样,昏倒在儿子赵泰来的怀里。
这可是唐代杰出画家李昭道的八幅山水画啊!
唐朝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画学和佛教禅宗并盛,山水画派亦分为南北两宗。北宗画派首推的就是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李思训是唐朝皇室宗亲,他是一位上马能征战,下马能绘画的将军,画史上称他为“大李将军”。他的儿子李昭道则称为“小李将军”。李氏父子擅长青绿山水,笔力遒劲、湍濑潺湲、云雾缥缈。他们的画风对后世的中国画坛,整整影响了一千多年,被誉为“国朝山水第一”、“北宗之祖”。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存世画作均散佚,现仅见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九成宫纨扇图》。而李昭道仅有的《明皇幸蜀图》和《春山行旅图》两幅也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赵世民收藏的李昭道八幅画作,在“文革”中被红卫兵烧毁。这是李昭道父亲李思训存世不多的一幅山水画。
这几幅画是赵世民从岳父郑禹那里继承来的。原来是八张斗方,由于装裱已经破损,后人把两幅斗方装裱在一幅中轴上,就成了四幅中轴,在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历代名人的题跋和收藏印章,最先题字的是宋徽宗,然后是元朝的赵孟頫、明朝的董其昌、清初的董邦达,乾隆皇帝也有题跋。
每天从繁杂的医院回到家里,赵世民都要躺在那张古旧的藤椅上,慢慢地欣赏画中的意境:只见上方是浩渺的江水,近处满是细密的鱼鳞水纹,渐远渐渺茫。近岸一叶渔舟,下方是江边彼岸,山峰耸立、长松秀岭、密树掩映、山径层叠,有碧殿朱廊曲折其间……就这样看着、看着,赵世民会产生一种“时睹神仙之事,窅然岩岭之幽”的超然之悦,把尘世间一切喧嚣和烦恼都抛之脑后了。
等赵世民苏醒过来,国宝级的唐朝画作也已化作一片片灰烬,在院子上空随风飞舞、飘荡。赵世民坐在地上,抱着脑袋伤心地痛哭起来……
没过多久,红卫兵又来了。他们将一张布告贴在赵氏大院的门口,布告上云:“赵世民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是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我们勒令赵世民及其反革命家属立即从这座院子里滚蛋!”在布告两边还贴上一副对联,上联是“老子英雄儿好汉”,下联是“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是“从来如此!”
赵世民见状立即从屋里拿出一张房契对红卫兵们说:“这个院子是我们在新中国成立前就买下的,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也给我们换发了新的房产证,不信你们可以看看。”红卫兵接过那张已有点发黄的房契,看见上面标有这座大院土地面积、房屋面积和四至图,发证机关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并盖有政府大印,签名处是省政府主席“叶剑英”醒目的三个字。
红卫兵当着赵世民的面刷刷两下就把这张房地产证撕得粉碎,他们还觉得不放心,拿出火柴把碎片也给烧掉了,赵世民的心一下沉到了海底。
“限你们三天内搬走!如敢违抗,就让你们尝尝革命造反派的厉害!”红卫兵列着队开拔了。他们边走边参差不齐地高唱当时最流行的语录歌曲:“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谦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在“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随意揪斗所谓走资派和地富反坏右是家常便饭。
赵泰来的全家被赶到了虎门执信路43号,只挤在半拉房子里。
赵世民一贯工作积极,加上业务水平高,他的右派帽子很早就被甄别摘掉了,在“文革”前,居然还当上了虎门人民医院主管业务的副院“文革”时赵泰来全家被赶出大宅院,十多口人就挤在虎门执信路43号半间房里。这是执信路43号现址。长,成了当权派。随着“文革”运动的深入发展,很快“打倒我院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赵世民!”“打倒反动学术权威赵世民!”的大字报和大标语就贴满了医院的墙壁和过道。
当时惩罚这些“走资派”和“反动学术权威”的常见办法就是把他们关进“牛栏”。所谓“牛栏”并非真正的牛圈,而是把这些人集中关押在一块从事劳动改造的一种方式。由于这些人被称为“牛鬼蛇神”,因而就有了“牛栏”这个特创的“文革”新名词。
赵世民被下放到虎门东边一个叫大宁的山沟里放牛。现在广深高速路上有个太平立交,那个地方就是大宁。
赵泰来想爸爸了,于是他一个人就跑去大宁看爸爸。他见到又黄又瘦的父亲在山上放牛受苦受累,心痛地哭了。他对父亲说:“爸,你看叔叔们在香港好吃好住的,你回来干嘛呢?”赵世民瞪了儿子一眼说:“你这个臭小子懂什么,人要讲孝道的嘛!”12岁的赵泰来当时不明白这句话的含意。长大后,他才知道父亲的苦衷。因为祖母朱寿英的坚持,作为长子的赵世民为方便安排母亲的生活和后事,才毅然从香港回到虎门。只不过历史开了一个玩笑,母亲没有死在虎门,倒是为母亲尽孝的儿子却先葬在这块先辈洒过热血的土地上了。
有一次赵泰来又去看父亲,这次经历却险些要了他的命,说出来至今很多人都不相信。
那天下着阴雨,天色灰蒙黯淡,进到村子一片荒凉。赵泰来在村口边走边问人:“大婶,有没有看见赵医生啊?”她们回答说:“看到哇,他牵着牛往山里面去了!”他继续往山里找去。进到山里更阴森荒凉,赵泰来开始有点惊慌,在走到一个小路口时,看见前面树下有一个穿着花衫,戴着一顶草帽的女子,赵泰来又大声问道:“大婶、大婶,有没有看见赵医生啊?”那人没应答。他又壮着胆子向前走了几步,那位“大婶”突然转过头来,把赵泰来吓了一跳:这哪是什么“大婶”啊,分明是只大狐狸!它像一只大狗那么大,站立着走路。赵泰来被吓呆了,也不找爸爸了,转头就跑,一边跑还一边叫:“鬼呀!狐狸精呀!快跑啊!”
赵泰来像丢了魂似的跑进村子里,那些老婆婆赶紧安慰他说:“别怕,别怕,我们都见惯了。那是一只老狐狸精,经常到村里面偷花衣裳穿,没事的!”
狐狸精穿花衣的故事,小时候都会听老人们说过,但真正见过的人却少之又少。这么难得一见的事都能让赵泰来撞上,真可谓是奇遇,信不信由你。“狐狸精”演绎成专门勾引别人老公的坏女人,大概也就出自这样的故事。
随着“文革”运动的深入,整个社会进入了极端无政府主义状态。什么“文攻武卫”、“一斗二批三改”、“全面夺权斗争”等运动接踵而至,狂热的个人崇拜已导致理智和人性的丧失,一场疯狂的武斗拉开了波及全国的内战序幕。
赵世民在大宁山脚悠闲放牛的日子已经不再。那些根正苗红、苦大仇深的农民兄弟开始想方设法虐待只会看病开药,治病救人的赵医生了。
他们把赵世民关押在一间屋子里,每天都在他的饭里掺进沙子让他吃。赵世民忍受不了这种侮辱,宁愿饿死也不吃。
他想到了死。死了便了,一死百了。“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是啊,死又算得了什么!人死去,还不是与山阿草木同归于朽?他还是想活。但人要活着,必须是有尊严地活。如同猪狗虫蚁一般地活着,倒不如死。赵世民虽然从小生活优裕,性格上敏感、多情、孤僻、爱沉思、身体羸弱、行为古怪、倜傥不羁。但他骨子里却隐藏有一种激情,一种中国文人“士可杀不可辱”的精神,这是他从祖辈们身上遗传的基因。
和他外祖父郑孝胥是至交的王国维在遗书中写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这场“文化大革命”对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破坏和摧毁比起秦始皇“焚书坑儒”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眼看着自己心仪的饱含厚重文化艺术渊源的大量古籍书画被糟蹋焚毁,赵世民的心破碎了、死去了。“经此世变,义无再辱”,赵世民作出了死的选择。
夜晚,独自坐在大宁山上那间破屋子里,遥望南天,迎着从伶仃洋吹来的阵阵凉风,赵世民想到了文天祥。那是在1279年正月,元军以降将张弘范为汉军都元帅水陆并进,大举进攻已退据广东境内的宋军。其中陆路元军攻打宋丞相文天祥在潮阳的大本营,文天祥退至陆丰县五岭坡,被元军俘获,拒绝张弘范招降,被押至新会县厓山前线。当船经过珠江口伶仃洋(零丁洋)时,文天祥面对波涛汹涌的江面,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过零丁洋》诗。赵世民敬仰这位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在心底默默地咏诵这首绝唱:“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造反派看见这个文弱的赵医生竟然如此强硬,更激起他们对“阶级敌人”的无比愤慨,于是变换着各种花招折磨他。他们把赵世民倒吊起来,头朝下,用粗大的香火烫他的背,在他背上烫出熏得黑黑的洞,整个后背的皮肉都烂掉了。企图用这种酷刑逼迫赵世民低头,去吃那些掺着沙土的米饭。
大半个月没有进食一粒米,喝一口水的赵世民已经奄奄一息了。眼看就快断气了,造反派才把他送到医院。医院一看说,都把人折磨得这样了,要救也没得救了。
郑银河闻讯后急忙赶到医院,看见被折磨得不成人样的丈夫,悲痛欲绝的她扑了上去,抱住气息奄奄的赵世民放声痛哭。当天夜里,一心一意为虎门老百姓治病疗伤的赵世民医生带着一身的创伤和屈辱静静地走完了他生命的旅程。这天,他最小的女儿刚刚满月,郑银河为迎合政治形势的需要以及纪念丈夫赵世民,给这个女孩起的名字叫“赵志坚”。
两年后,赵泰来已经14岁了。这年的秋冬之际,全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城镇青年又在一个最新、最高指示的指引下,开展了一项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迁徙运动。一千多万人被动员起来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上山下乡”运动,并被美其名曰:“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城里的学生哥到农村去接受锻炼,让这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少爷小姐们见识和体验一下农村的艰苦生活,也还情有可原。可是,常年就生活在农村穷乡僻壤的赵泰来,也接到要他“上山下乡”到海南岛接受再教育的通知。
赵泰来盘算着:如果你赖在家里,会有人从早到晚登门造访,烦都烦死了;如果你公然对抗,会被人用强制手段押解去,唯一的办法就是躲起来!反正东莞的山山水水这么多,难道就藏不下一个14岁的小孩子?
主意拿定后,赵泰来就着手准备了。他从一艘破渔船里找到一张烂渔网,从家里带了一张自己盖的被子,还从妈妈早就停业的诊所里偷了两捆纱布、一把小刀、火柴、电筒,连干粮都来不及准备,也不敢告诉母亲,一大早趁着天色蒙蒙溜出了家门,开始了“鲁滨逊”式的逃亡之旅。
他沿着珠江东岸一直向南行进,走了整整一天,大约有二三十公里了,应该到了长安镇的地界,也快走不动了。赵泰来观察到前面一个小山冈树木茂密,下面又有几个鱼塘,附近没有村落,人烟稀少,是一个理想的藏身之地。于是他把渔网捆在两棵树上,做了一张床,然后用纱布把手脚全部包裹起来,防止被蚊虫和蛇叮咬,爬上网床美美地睡了一大觉。
第二天清早,赵泰来被一阵“嘎嘎嘎”的鸭叫声吵醒了。他发现在路上边走边挖的几个番薯早就吃完了,一阵饥肠辘辘的感觉刺激着赵泰来的求生本能,他顺着鸭叫声往山下走去。只见前面一口颇大的鱼塘,碧绿的水面上数百只鸭子在游水觅食。
“偷生产队的鸭子肯定是不对的”,赵泰来看着一只只又白又肥的鸭子在想,“但我现在要活命,不吃鸭子我会饿死;我吃了鸭子,鸭子会死;我死还不如鸭子死。”
他进行了一番严谨的逻辑推理后,就开始实施偷鸭子计划了。他仔细观察了许久,确定附近没有人。于是他从渔网上扯下一条鱼线,再砍下一支竹子,绑上鱼钩挂上蚯蚓就去钓鸭子了。鸭子被钓上后,用小刀当刂开,在水塘里洗干净,就用火烤熟了吃,尽管没盐没油的,赵泰来吃起来可香了。
从那以后,他每天偷一只鸭子。他在山里躲了一个多月,前前后后共偷吃了三十多只鸭子。赵泰来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深感愧疚说:“一世人我就做了这么一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