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77300000218

第218章 六国论——苏辙

题解

本文以下三篇作品都是苏辙所作。其文汪洋澹泊,深醇温粹,有一唱三叹之声。著有《栾城集》。本文是一篇关于六国灭亡原因的史论文。

原文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睢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译文

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暗自感到奇怪的是,天下的诸侯凭着秦国五倍的土地、十倍的民众,发愤向西,攻打崤山以西占地千里的秦国,最后却不能免于灭亡。我常常替他们深思远虑,认为他们一定能有可以保全自己的方略。所以我未曾不责怪六国当时的谋臣,考虑忧患太疏忽,只看到六国各自的暂时利益,见识浅薄,却不明了天下的形势。

秦国与六国诸侯争夺天下的战略要地,不在齐、楚、燕、赵,而在韩、魏两国;六国诸侯与秦国争夺天下的战略要地,也不在齐、楚、燕、赵,而在韩、魏两国。对于秦国来说,有韩、魏两国的存在,就像人的心腹患有重病。韩、魏两国堵塞着秦国的要冲,庇护着崤山以东各诸侯国,所以当时天下的战略要地,没有比韩、魏两国更为重要的了。当初范雎被秦国任用,就设法使韩国归附秦国,商鞅被秦国任用,就设法使魏国归附秦国。秦昭王没有使韩、魏两国归附秦国,就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等地,范雎以此为忧患。那么,秦国顾忌的是什么,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了。

秦国对燕、赵两国用兵,这是秦国最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进攻他人的国都,燕、赵在前面抵抗,韩、魏又在背后袭击,这是危险的用兵之路。可是秦国进攻燕、赵时,却不曾有韩、魏两国背后袭击的忧虑,那是韩、魏紧附了秦国的缘故。韩、魏两国是其他诸侯国的屏障,却让秦人在那里自由通行,造成这种状况难道能说是懂得天下的形势吗?抛弃小小的韩、魏两国不管,让它们去对抗强大的虎狼般的秦国,它们怎么能不屈服而归附秦国呢?韩、魏屈服归附秦国,然后秦国就能出兵通向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国,从而使天下普遍遭受它的祸害。

韩、魏两国不能单独抵挡住秦国,而天下的诸侯却要凭借它们来作为自己在西边的屏障,所以没有比亲厚韩、魏以共同抗秦更为高明的方略了。秦人不敢越过韩、魏两国来窥视齐、楚、燕、赵等国,齐、楚、燕、赵等国,也就因此能够在这种形势下保全住自己了。以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来帮助面对敌国的韩、魏,使韩、魏没有东边的忧虑,从而替天下的诸侯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的军队。以韩、魏两国来对付秦国,其他四国休养生息在后,暗中帮助解决韩、魏两国的危急。像这样,就可以应付得了任何情况,那秦国又能怎么样呢?六国诸侯不知道采取这一方略,却贪图边界尺寸土地的小利,背弃、破坏盟约,自相残杀。秦国军队还没出动,而天下的诸侯却已经自己陷入了困境。致使秦人能够乘机而入,来攻取它们的国家。能不为他们悲叹吗?

赏读

战国时六国被秦国各个击破而灭亡的原因,曾是古代文人政客屡加探讨的论题。以“六国”为题的史论,苏洵也作有一篇。本文紧紧围绕韩、魏在七国争雄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从正反两方面展开分析论述,从而深刻总结出六国诸侯各贪私利,目光短浅,互相残杀,而不知审时度势,联合抗秦,以至被秦国先后灭亡的历史教训。尽管作者不能认识到秦国统一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未能全面论述六国破灭的历史原因,但是,加强团结以图生存的见解仍然值得后来的人们深思。联系当时北宋在军事上长期积弱,不能自振,常受辽和西夏侵扰的情状,作者的议论不无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其文论证严密,气势逼人,与其父同名文章相映成趣。

同类推荐
  • 回望昙华林

    回望昙华林

    本书有几篇谈到当年学生自己办的文学社和刊物,其中《拾花》、《碧桃》给大家印象尤其深刻,据说,当时中文系这些自生自发的学生“同人刊物”一度“如雨后春笋”。林如稷、冯至那些文学大家,他们办浅草社和后来加入沉钟社的时候,不也就是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吗?可是,一阵寒冷的北风刮来,《拾花》、《碧桃》这些刊物和文学社都坠落了,夭折了,还有写了“思想情调不健康”文章的同学被令退学。好在培植那些同人刊物的园丁们,包括那位被退学的傅生文君,在七十、八十两个年代交汇之际,很多又考取最早的几批研究生,得以实现他们的抱负,展现他们的才华。
  • 写给今天的回忆

    写给今天的回忆

    为了让青年人了解当年首届知青人的铮铮铁骨是怎样炼成的,为了让同龄人共勉,记住这段刻骨铭心、念念不忘的知青往事,为了让自己留下今天的笔墨,留给未来一点回忆,通过到农村第一天的悲切,上早操被狗撵的狼狈,杀羊改善生活的兴奋,骑驴买粮的刺激,上山砍柴的悲惨,戴棉帽子睡觉的稀奇,送小孩过河的惊险,帮助破案后的喜悦等26个故事一一加以展示,尽述当年这段永远挥之不去的特殊历史印记,成就了《写给今天的回忆》这本书。记录的内容丰富有趣,语言特色鲜明,时代特征精准,结构清晰慎酌,笔法简洁明快。相信此书将带给你心中无限的快感,对你或你们的人生感叹,珍视往昔的情怀,增添无穷的力量。
  • 月寒录

    月寒录

    《月寒录》讲述古城漾漾,人随梦行。绕墙三匝仍是城。多少诗意此间萦,只怨西安太多情,细雨绵绵,窗外如岚。书生他乡无心闲。将酒移至无人处,饮到三更独自眠。秋已归来,看西山头上,渺渺一云烟。几经风雨,淡送子夜余寒。问询君子,今宵是否醉西园,浑不知、几杯残酒,饮罢不知何年!却笑秋风,从此一别岸上柳,独享清闲闲时又来镜前,已变朱颜。几愁不断,何人能解此连环。生怕花落花又落,不见去人谁还。
  • 失守的城堡(下)

    失守的城堡(下)

    本书为散文、诗歌和摄影集,是一部描写西海固人文历史的画卷,作者以西海固大地上众多遗留的城堡为对象,以散文形式进行描述,以诗歌进行抒怀,以摄影作品进行展示。是一部图文并茂,具有历史阅读和审美价值的图书。
  • 生命自由之船:我所理解的《道德经》

    生命自由之船:我所理解的《道德经》

    这部书,与其说是“颠覆性”的解读,不如说是“回归式”的体悟。这部书,不能让您府库充盈,却能助您心安理得。这部书,不是用来阅读的,而是用来实修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作。关于《道德经》的注本很多,仅先秦到清代,有文字记载的《道德经》注本就不少于165部,民国以来的注解本也不下200部,近几年国内外关于《道德经》的著述、讲座等等那就更多了。而且各家对于《道德经》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道德经》的原文也有不同的版本。
热门推荐
  • 纵魔天下

    纵魔天下

    一个不良少年,得到一颗恶魔心种,按说这是一件如虎添翼的事。事实确实如此,可也绝非仅仅如此,扑朔迷离的还都在后面呢。这是“我”的故事,也将成为你们的故事。纵魔天下,竞逐人间。
  • 我在人间的经历

    我在人间的经历

    叶空原本是养在温室里的花朵,却遭遇变故,成了街边的野草。“我生在人间,就得遵守人间的规则。”“我活在现实,残酷是我生命中最艳的花儿。”不管怎样,我都感谢经历。一个温室少年的成长过程。
  • 鬼龙八部

    鬼龙八部

    《鬼龙八部》震撼来袭,现代都市灵异小说。望书友多多支持。欢迎加入《鬼龙八部》书友群,群号码:471810767
  • 终玄奇典

    终玄奇典

    上古有大能者,可摘星拿月,控风掌雨,但此为天道所不容,乃逆天而行之举,千年后再无超凡.......直至那个人的出现。
  • 暗血狩猎者

    暗血狩猎者

    某天,野心与欲望不再受束缚,秩序世界变成了地狱,开启了杀戮的乐章,当他重生归来,通往绝世强者的道路,嗜血的战刀,生与死的界限,我主宰生死,掌握天下权!我欲建立规则,试问世间!谁敢打破!杀戮是认清自己的道路。
  • 为你救赎

    为你救赎

    苏棠不论是打架还是喝酒样样精通,因为她是个不良妹,本打算这么一直混下去,去有个比她跟混的余晓收了她。
  • 江山如画之佳侣倾城

    江山如画之佳侣倾城

    他,一国太子。她,太傅嫡女。两人青梅竹马却没想到有朝一日会冷漠相对,是爱之深?还是恨之切?是谁独自一人伤痛,是谁独自一人惆怅。几对佳侣抒写江山如画,倾国倾城!
  • 穿书后我罩的老大作死

    穿书后我罩的老大作死

    女主随身带一个系统,可以穿越不同的位面世界,追寻自己的老大,寻找属于自己爱情……
  • 新宋Ⅲ·燕云1

    新宋Ⅲ·燕云1

    北宋熙宁二年,公元纪年为1069年,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开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改革,从政治、军事,到农业、商贸,它触及了几乎所有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王安石、司马光、苏轼、曾布、吕惠卿……这些北宋的杰出之士因为变法而展开了明争暗斗。
  • 有很多故事的女同学

    有很多故事的女同学

    这本书是写一个普通女孩回忆她从小到大在她人生中出现过的男孩们的故事,有和她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有相遇过一次留下美好回忆却再也没有见过的,有她暗恋过的,有她奋不顾身去追的,有她和在一起过后来却分开的,每个男孩一篇故事,有的长有的短。希望所有女孩们能在这里找到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