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格的定义
性格是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和性格特征。人的性格特征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谦虚或骄傲、诚实或虚伪、勤劳或懒惰等,性格就是由这许多特征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独特的统一体。它不是个体的全部内容,只是个性的一个侧面,但它与意识倾向相联系,与世界观、人生观相联系,体现一个人的本质属性,是个性中最具核心意义的部分。
性格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即一个人在经常做什么和如何做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性。性格是人在活动中,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但一经形成就比较稳固,并且贯穿在他的全部行动之中。个体的一时性的偶然表现不能认为是他的性格特征,只有经常性的、习惯性的表现才能认为是他的性格特征。同时根据其性格的稳定性倾向,我们卫生管理工作者在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后,就可以预测他在一定条件下的行为,从而为合理培养、选择和使用人才,提供科学依据。
二、性格的结构
性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构成物,它由多种不同的性格特征所组成。
(一)性格结构中的诸特征
1.性格的态度特征
人对客观现实的影响总是以一定的态度予以反应。由于客观现实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的态度反应也是复杂多样的。这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上。
(1)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和性格特征。如善于交际或行为孤僻;礼貌待人或粗鲁;正直坦诚或虚伪奸诈等。
(2)对待劳动、工作和学习的态度的性格特征。如认真或马虎;富于创造或墨守成规;节俭或奢侈等。
(3)对待自己的态度的性格特征。如严于律己或放任自流;自尊自重或自暴自弃等。
2.性格的理智特征
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和活动方式上的差异,属于性格的理智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有主动观察型和被动观察型;详细罗列型和概括型;快速型和精确型等。
(2)记忆方面的性格特征。有主动记忆型和被动记忆型;直观形象记忆型和逻辑思维记忆型等。
(3)想象方面的性格特征。主动想象型和被动想象型;幻想型和现实型;敢于想象型和想象受阻型等。
3.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和稳定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1)情绪强度特征。表现为个人受情绪影响程度和情绪受意志控制的程度。有的人情绪一经产生,就非常强烈,情绪高涨、热情奔放;有的人总是冷静地对待现实,情绪容易受意志控制,体验比较微弱。
(2)情绪稳定性特征。表现为情绪起伏波动程度。有的人时而平静,时而激动,忽冷忽热,情绪很易波动;有的人始终能保持高涨的情绪,即或遇到重大挫折,也较少消沉。
(3)情绪持久性特征。表现为个人受情绪影响时间久暂的程度。有的人遇到悲伤的事,当时很难过,事后很快就恢复平静;有的人悲伤情绪可以持续很久,长时间不能摆脱。
(4)主导心境特征。表现为不同的主导心境在一个人身上表现的稳定程度。有人经常处于欢乐愉快和宁静的情绪之中;有人则经常处在多愁善感,抑郁低沉的情绪之中。诸如此类的心境状态都体现着人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4.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
(1)对行为目的明确程度的特征。如独立性或易受暗示性;目的性或盲目性等。
(2)对行为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指主动性或被动性;自制力或冲动性等。
(3)在长期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特征。指恒心、坚韧性或见异思迁等。
(4)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如勇敢或怯懦;沉着镇静或惊惶失措等。
在上述性格特征的四个方面中,性格的态度特征和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最主要的方面,其中性格的态度特征又更为重要。它不仅直接体现了一个人对事物所特有的、稳定的倾向,而且也是一个人的本质属性和世界观的反映。
(二)性格的动力特性
现代心理学认为,性格并非许多心理特征的简单罗列和堆砌,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构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人的多种活动中,性格特征又有不同的结合。所有这些都表明性格结构具有动力的特性,具体表现为:
(1)性格各个特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表现个人性格的独特风格。例如,一个在对待自己的态度特征方面表现出自尊、严于律己的人,一般在性格的理智特征方面就表现出主动、独立地思考、分析等特征,在性格的情绪特征中就表现出愉快、乐观、易控等特征,在性格的意志特征方面就表现出较强的目的性和自制力等。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某人的一些性格特征去推知他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
(2)性格特征在人的不同活动中有不同的结合。一定场合下,一个人可以着重显露其性格的某一侧面,在另一种场合下,又可以着重显露其性格的另一个侧面。例如鲁迅,对待人民时“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待敌人时“横眉冷对千夫指”,这就是同一性格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表现,反映了人类性格的丰富性和真实性。由于性格在不同场合会有不同的表现,作为卫生管理人员需在多种场合下,全方位地考察一个人的性格,不能根据某人一时的表现,来确定他的性格。
(3)性格的可塑性。性格是稳定的,但又不是某种固定的东西,而是正在形成着的东西,是一种不断变化的组织结构。研究表明,环境变化是造成性格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在生活中遭受重大压力和挫折后,可能变得沉默寡言、忧闷抑郁。另外,意识的自我调节对性格的改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地,儿童的性格较成人更易受环境影响。
三、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在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问题上曾有过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两种对立而极端的观点。现在一般认为,性格是一个人在遗传因素的自然前提下,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环境因素起决定作用。
(一)生活环境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人的生活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对性格起重要影响作用的主要是社会环境。它有三个来源:
1.家庭
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一方面家庭把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人生活的最初环境,是社会和时代的缩影。它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下列几个方面来实现的。
(1)父母教养方式和态度。在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最为密切,也是子女最重要的教育者。他们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和态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早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苏联心理学家,把父母的教养方式划分为合作、和平共处、监护与专制四种类型。不同的教育方式发展了不同的性格特征。
①合作关系。指父母与孩子有共同的生活目标,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集体主义的性格特征容易发扬,不易出现自私、冷漠等不良性格特征。
②和平共处关系。指父母和孩子各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和方向,父母和孩子各自独立活动,情感交流较少。
③监护式的关系。是指父母对孩子过分保护、溺爱,不愿孩子受苦受累。这种教养方式易使儿童形成依赖、自卑、责任感淡泊、消极被动等不良性格特征。
④专制式关系。指父母对孩子采取命令和限制的方式,过分压制孩子的独立创造性,漠视其自尊、兴趣和爱好的培养。这样容易形成儿童的虚伪、对抗或缺乏自信、自尊和独创精神的性格特征。
(2)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家庭中的情绪气氛是由家庭中全体成员所造成的,但主要还是夫妻关系,它直接影响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研究表明:家庭中夫妻关系融洽相敬如宾,孩子在家里感到愉快、安全,在外处事通情达理,善与人交;相反父母言行粗鲁,经常互相争吵,孩子也会出言不逊,蛮不讲理。
父母是孩子最早学习的榜样,父母的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孩子也随时模仿和学习父母的行为。
(3)各个成员在家庭中的不同等级位置,他们“扮演”的不同角色也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如父母对待子女不公平时,受偏爱者可能有洋洋自得、高傲的表现,受冷落者则容易有忌妒、自卑等表现。另外,在出生顺序上所扮演的不同角色,由于父母对他们的要求不同,也影响着性格的发展。
2.学校
学校教育对个人性格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主要来自于课堂教学、班集体、师生关系的影响。其中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既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影响,也影响着他们的自主性、依存性、同伴间的友好关系等特性的形成。
3.特定职业
人们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实践活动中根据职业的要求发展或改变自己的性格特征,也会形成新的性格特征。例如医护人员在长期工作中较易形成耐心细致、沉着冷静、富有同情心和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的性格特性。
(二)性格形成中的主观因素
性格的形成离不开生活环境,但任何环境因素都不能直接决定人的性格。它们必须通过个人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社会的各种影响首先要为个人接受和理解,才能转化为个体的需要和动机,才能推动其行为。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性格形成的影响,随年龄增长而日益增强,个体已有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对接受社会影响有决定性的作用。
四、性格与卫生管理
卫生管理人员了解和掌握职工性格中的共同性和典型性,有助于对不同的部门和科室进行管理和教育。另一方面,了解职工性格的个别差异,有助于区别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管理,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张延武 潘绍山 祁丽丽 张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