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995300000003

第3章 地下宫殿

第一节 “因山为陵”的霸陵

霸陵,汉文帝陵寝,有时写作灞陵。灞,即灞河。因霸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位于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角,即今瀑桥区毛西乡杨家屹塔村,当地人称为“凤凰嘴”。

一、位置与结构

霸陵在汉长安城未央宫前殿遗址东南57公里处,是两座位于汉长安城东南的西汉帝陵之一(另一座是汉宣帝刘询的杜陵,其他九座西汉帝陵,都在渭河北面的咸阳原上)。至于为何霸陵选址在此,据推测和汉初仍被遵循的“昭穆制度”有关。但从《史记》来看,霸陵选择依山而建,防盗是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来加以考虑的。霸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对六朝及唐代依山为陵的建制影响极大。

霸陵因“因山为陵,不复起坟”,即依山凿挖墓室,无封土可寻。并且史料文献对霸陵的记载也很少,所以,只能根据仅有的记载来推测霸陵的具体位置和内部结构。

霸陵陵园史称“盛德园”,内建寝殿、便殿等。但目前也没有发现陵园的遗迹。据记载,霸陵在白鹿原原头的断崖上凿洞为玄宫,内部以石砌筑,并有排水系统,墓门、墓道、墓室以石片垒砌,工程十分浩大。但估计,后来排水系统被沙石堵塞,以致墓门后来被水冲开,墓室结构遭到破坏。霸陵最迟在西晋即遭盗掘,并在当时发现了大量的陪葬品。

二、合葬陵和陪葬陵

西汉一般是帝后合葬不合陵,即皇后与皇帝葬在同一处,但各立陵冢。因此,文帝陵地面不起坟,地面上的两个可见的陵冢是母薄太后和妻窦皇后的陵寝。

文帝母薄太后的陵寝称为南陵,因其在霸陵西南。南陵在西安市东郊狄寨公社鲍旗寨村西北,封土与陵园遗址均有迹可寻。陵冢呈覆斗形,现高29.5米,周长为560米。陵冢四周有夯土筑成的陵园垣墙,垣墙正中建有门阙。陵园西北有从葬坑数十座,现清理20余座,出土陶俑、陶罐、陶棺多件。因南陵西隔渭水遥望汉高祖长陵,故史书有“东望吾子,西望吾夫”的说法,当地人称为“望子冢”。薄太后是汉高祖刘邦的妃子,薄太后乃儿子汉文帝登基后被尊为太后的,因太后吕雉与汉高祖刘邦合葬在一起,所以薄太后不能与刘邦合葬,因此从其位置和当地的“望子冢”的称呼可以判断,南岭必在霸陵附近。

文帝妻窦皇后陵在南陵北面,窦陵村西北,而《史记》之《外戚列传》记载,窦皇后是与文帝合葬在一起的。因此可以推断霸陵的位置。据目前的考证,窦皇后陵在距霸陵东北一公里左右。窦皇后陵园垣墙为夯土筑成,已发现有西汉筒瓦、板瓦、云纹瓦当等大量建筑遗存,可以推测陵园中原来必有较大规模的殿堂建筑。陵冢位于陵园正中,现高19米,周长564米。陵园之东有从葬坑多座,包括女儿馆陶公主(窦太主)刘嫖,外孙女废孝武皇后陈阿娇以及刘嫖的面首董偃等。现发掘36座,出土了造型优美的彩绘陶俑、陶罐和马、牛、羊等动物骨骼。

第二节 汉景帝的阳陵

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高陵县三县区。

1990年5月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汉景帝阳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测绘、钻探、发掘和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发掘研究成果。阳陵陵园平面呈不规则葫芦形,东西长近6公里,南北宽1至3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由帝陵,后陵,南、北区从葬坑,刑徒墓地,陵庙等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帝陵座西面东,居于陵园的中部偏西;后陵、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一号建筑基址等距分布于帝陵四角;嫔妃陪葬墓区和罗经石遗址位于帝陵南北两侧,左右对称;刑徒墓地及三处建筑遗址在帝陵西侧,南北一字排列;陪葬墓园棋盘状分布于帝陵东侧的司马道两侧;阳陵邑则设置在陵园的东端。整个陵园以帝陵为中心,四角拱卫,南北对称,东西相连,布局规整,结构严谨,显示了唯我独尊的皇家意识和严格的等级观念。

阳陵帝、后陵均为“亚”字形,座西面东的探明,在西汉十一陵考古中是第一次。这次发现基本解决了学术界关于汉陵面南还是面东这一长期争论不休的难题,否定了汉代帝陵依照昭穆制度进行布局的论点,解决了汉代帝陵制度研究的一大难题。

汉阳陵帝陵封土高约31米,陵底边长160米,顶部东西54米,南北55米,陵园为正方形,边长410米,四边中央各有一门,均距帝陵封土110米。

帝陵园内86座从葬坑的钻探发现和试掘为汉陵的田野调查、钻探和发掘提出了新的课题,为帝陵制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这些从葬坑的分布和坑内陪葬物品的放置,无疑与当时宫廷的制度等有关,因而对这批从葬坑的发掘和研究,对汉代宫廷制度、帝王生活、陪葬习俗的研究都具有重大价值。

帝陵陵园南门阙是目前发掘的时代最早,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三出阙遗址,它的发掘对于门阙的起源、发展,门阙制度的形成、影响,以及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等有着重要作用。此外,南阙门遗址还出土有目前发现最早的砖质围棋盘、陶质脊兽和最大的板瓦等。

位于帝陵东南、后陵正南的南区从葬坑和帝陵西北的北区从葬坑,分别占地96000平方米。1990-1997年,先后对南区的14座坑进行了部分试掘或整体发掘,这些坑中有排列密集的武士俑群,有堆放粮食的仓库,还有牛、羊、猪、狗、鸡等陶质动物及成组的陶、铁、铜质生活用具,全面展现了汉代的军旅场景,可能与西汉时期的“南军”、“北军”有一定关系。

汉阳陵出土的汉俑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约60厘米高,赤身裸体且没有双臂。据研究,这些陶俑在刚刚完工时都身着各色美丽的服饰,胳膊为木制,插入陶俑胳膊上的圆孔,以便木胳膊可以灵活转动,但经过千年的风霜之后,衣服与木胳膊都已腐朽,因此只剩下了裸露而残缺的身躯。兵马俑的队伍中有一部分是女子,大多面目清秀,身材匀称,但也有一些颧骨突起,面貌奇异,可能是当时的异民族兵员。比起秦始皇兵马俑的肃穆与刚烈,阳陵汉俑显得平和而从容,正反映了“文景之治”中安详的社会氛围。

罗经石遗址位于帝陵东南。此处地形隆起,外貌呈缓坡状。根据考古钻探得知,遗址平面近方形,边长约260米,外围有壕沟环绕。遗址中心部分的最高处放置着一块方形巨石,当地群众叫做“罗经石”,经测定为正南北方向。据研究推测,它可能为修建阳陵时标定水平、测量高度和标示方位之用,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测量标石。这处建筑遗址地势高亢,布局规整,规模宏大,应该是阳陵陵园中最重要的礼制性建筑之一。

刑徒墓地在帝陵西北约1.5公里处,其面积达8万平方米,70年代初被发现,估计葬于此地的刑徒在万人以上。72年发掘了其中的29座墓葬,发现了35具人骨架,其墓葬排列无序,尸骨凌乱,相互枕籍,埋葬草率,均无陪葬品。骨架上大多戴有“钳”、“釱”等类铁制刑具,有的还有明显的砍斫痕迹。

陪葬墓园区西起帝陵东侧约1100米处,东到马家湾乡米家崖村塬边。全长2350米,占地约3.5平方公里。整个墓区被壕沟分成若干个方块,成为墓园,这些墓园东西成排,南北成列,呈棋盘状分布。这次发现的陪葬墓园数量众多,围沟完整,布局规整,排列有序,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的。这一发现在西汉十一座帝陵的考古研究中是首次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第三节 茂陵:“中国的金字塔”

金人赵秉文有诗云:“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其诗道出了咸阳原上的历史兴衰荣辱。西汉王朝,凡214年,历经11位皇帝,建陵园11座,有9座位于咸阳原上,其中最为显贵的有五陵,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在这片故地之上,一座座高大的封冢雕刻着历史的沧桑……

一、浩大的工程

在西汉的11座帝陵中,最大的当数汉武帝茂陵,是汉代厚葬之风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历史上,如此规模浩大的皇帝陵,只有秦始皇的骊山墓方能与之相比。

汉武帝刘彻是汉景帝的第九子,西汉王朝的第五代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声名显赫的帝王,在他统治期间,西汉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汉武帝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国防建设,北征匈奴,出兵两广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创了西汉帝国的繁荣昌盛局面。

这样一位雄才大略,开疆拓土的帝王,在营造自己的地下帝国时想必也一定是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据汉书记载,茂陵始建于公元前139年,即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二年,这一年汉武帝刘彻刚满17岁。

关于茂陵的选址,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即位不久的汉武帝刘彻在一次打猎的过程中,因在茂乡附近发现了一只麒麟状的动物和一棵长生果树,便认定茂乡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下诏将此地圈禁起来,开始营造陵墓。

史书记载,茂陵开始筹建时,因工程巨大,施工人员和监管官吏众多,工地周围很快成为繁华闹市。公元前138年,茂陵工程进行到第二个年头的时候,汉武帝更是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成立茂陵邑。他让一些汉初的功臣贵族以及富豪搬迁到茂陵邑,茂陵邑与茂陵相隔数里,当时搬迁定居的文武高官、富豪、儒士有6万多户。董仲舒、司马相如、司马迁等都先后携家迁到茂陵邑定居。

这座宏伟的帝王陵墓前后历时53年才修建完工,耗费的人力物力更是超乎想象。《晋书·索绋传》云:“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山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说,汉武帝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建陵时还曾从各地征调建筑工匠、艺术大师3000余人,工程规模之浩大,令人瞠目结舌。

耗费如此人力物力的茂陵,到底规模如何呢?

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这座巨大封丘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米。据《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十二丈,方一百二十丈,惟茂陵高十四丈,方一百四十丈。”上述与今测量数字基本相符。总占地面积计为56878.25平方米,封土体积848592.92立方米。陵园四周呈方形,平顶,上小下大,形如覆斗,显得庄严稳重。

茂陵的规模远远超过了西汉其他帝陵。西汉帝陵一般高在30米左右,只有汉武帝的茂陵超出了当时的礼制规定。刘邦在世时定了汉陵制,“高十二丈,方百二十步”,但刘彻可能考虑到自己的“丰功伟绩”比刘邦还大,所以营建了“惟茂陵十四丈,方百四十步”的陵墓。

当年的茂陵除了金字塔状的大型封土之外,在它的周围还有华美壮丽的陵阙、殿阁、房舍等。茂陵分茂陵园和茂陵园区,也叫内城和外城,内城里宫殿和堂倌一应俱全,而茂陵园区内包括陪葬墓,方圆可达数十平方公里。

而今茂陵封土周围仅存留下夯土城的遗迹。考古查明陵园平面几乎为方形,东西长430米,南北宽414米。陵园四面中央各辟有一门,各门距陵墓封土均为百米左右。门外置双阙,每对间距为12米至16米。陵园附近修建了寝园,构成富丽堂皇的庙堂宫殿。1975年,陕西考古人员在陵墓四周发掘出大量西汉时期的建筑材料,其中有虎纹和玄武纹条砖,丹凤纹和龙骨纹空心画像砖,大型青玉兽纹辅首和琉璃壁等,还出土了一块刻有12个字的完整瓦当。经考古学家分析判断,发现建筑材料之处就是当年的寝殿和便殿的所在地。

茂陵东南350米处还有白鹤馆遗址,是供汉武帝游乐用的,属于寝殿的附属建筑物。现存一个东西长53米,南北长40米,高5米的大土台,当地百姓称为白鹤冢,可能是建筑的台基。

在陵园的东南还建有汉武帝的陵庙龙渊宫。在寝殿和陵庙之间筑有一条规整的通道,为衣冠所出之道,就是说,在祭记时把汉武帝的衣冠从寝殿中请出来,经此道送进庙里,接受百官祭拜。礼仪结束后,再经此道将衣冠送回寝殿供奉。

汉武帝茂陵的地面建筑尚已如此规模宏大,那么作为墓葬核心的地宫又将是怎样一番乾坤呢?

二、“不复容物”的地宫宝藏

相对于庞大的地面建筑,茂陵的核心建筑地宫规模之宏大更是令人瞠目。据《汉旧仪》载:地宫占地一顷,深十三丈,墓室高一丈七,每边长二丈,墓室四面各设有能通过六匹马驾之车的墓道。各墓道门还埋设暗剑、伏驽等机关以防盗。这些机关的设置极其隐蔽,文献记载说:茂陵建成后不久,有个守陵的士兵想偷盗陵墓内的珍品,结果他连第一道墓门都没有过去,就被乱箭射死在墓门边上,可见整个陵墓机关设置的严密。

据说汉武帝的梓宫,是五棺二椁。五层棺木,置于墓室后部椁室正中的棺床上。墓室的后半部是一椁室,它有两层,内层以扁平立木叠成“门”形。南面是缺口,外层是黄肠题凑。五棺所用木料,是楸、梓和楠木,三种木料,质地坚细,均耐潮湿,防腐性强。梓宫的四周,设有四道羡门,并设有便房和黄肠题凑的建筑,便房的作用和目的是“藏中便坐也”。《汉书·霍光传》曰:“便坐,谓非正寝,在于旁侧可以延宾者也。”简单地说,便房是模仿活人居住和宴飨之所,将其生前认为最珍贵的物品与死者一起殉葬于墓中,以便在幽冥中享用。

虽然茂陵尚未正式发掘,但人们纷纷猜测,在视死如生,风行厚葬的汉代,这位君王的陵墓地宫之中必定是充盈着各种奇珍异宝。也难怪人们这样猜测,在许多史料中都有对茂陵地宫极尽奢华的描述。《汉书·贡禹传》记载,“武帝弃天下,霍光专事,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钱鳖牛马虎豹生禽,凡为九十物,尽瘗藏之”。从上面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刘彻陵墓中陪葬品的数量之丰。后有文字称,“武帝历年长久,比葬,陵中不复容物”。这话就是说,由于刘彻在位时间长,到他死时,陵内已没有空间放那些稀世珍宝了。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因为汉武帝在位年久,又处在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所以随葬品很多,除190多种随葬品外,连活的牛马、虎豹、鱼鳖、飞禽等,也一并从葬。另据记载,康渠国国王赠送汉武帝的玉箱、玉杖,以及汉武帝生前阅读的30卷杂经,盛在一个金箱内,也一并埋入陵墓之中。又据西汉刘歆撰《西京杂记》,“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梓宫内,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匣上皆镂为蛟龙弯凤鱼麟之像,世谓为蛟龙玉匣。”据说,汉武帝身高体胖,其所穿玉衣形体很大,全长1.88米,约有大小玉片2498片,串玉片的金线就有两斤多。

但目前考古界比较忧虑的是,茂陵内的丰富陪葬品还是否完好地保存在地宫中。茂陵曾多次被盗,据《后汉书》记载,当年农民起义军赤林军攻占长安后,焚烧了皇宫,又“发掘诸陵,取其宝物”,连吕雉的尸体都遭到奸污。据说是当时看到吕后的尸体就像生前一样,所以盗墓者才起了淫心。茂陵中的宝物,搬了几十天,“陵中物仍不能减半”。后来起义军没有钱用时,再一次盗挖了茂陵。在东汉末年,董卓也盗挖过茂陵,他叮嘱吕布,在进入茂陵时注意寻找一种专治哑巴的秘方,原来他的孙女董白是个哑巴。最大的浩劫在公元881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为了筹集军饷,他们将目标指向了茂陵。这次盗掘茂陵地宫,起义军搬运了3天,或许是宝物太多以至于大量的金银器皿散落在茂陵周围。民国时期,军阀孙连仲在陵上修筑战壕,被怀疑实为盗墓。

但是,这些盗墓说法,并无具体文字记录,茂陵地宫中的宝物有多少谁也说不清。目前考古界对茂陵还是较为乐观的,一是茂陵修筑了半年多世纪,内部机关重重,很难进去,据《汉书》记载,茂陵除了玄室、明堂留有空间外,其余大都被随葬品堆放得密不透风。茂陵地宫深遂,四周有用石头砌好的护壁。假设有三五个盗墓者联手,不分昼夜地挖宝,至少要一年到两年才可以掏到墓穴的中心部位。况且,茂陵周围戒备森严,盗墓贼很难得手。所以陪葬品不可能被盗尽,要盗也仅是一部分;二是早期盗墓,仅看重金银珠宝,一些如经书类的文物、当时人们用的器物并不被看重,还会留在地宫中,这也是现在发现的不少被盗多次的陵墓仍能有重大考古发现的原因。

三、名垂青史的陪葬陵

汉武帝的茂陵之所以名扬海内外,除了空前的规模和无数的珍宝以外,众多的陪葬陵墓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所谓“武帝遗寝峙荒墟,名将佳人左右扶”,茂陵陪葬墓目前共发现了13座,除武帝宠爱的李夫人墓在茂陵西北外,其余陪葬墓均在茂陵以东。文献记载,陪葬茂陵的有公孙弘、上官安、上官桀、敬夫人、李延年等,其中能确定名位的有:卫青墓、霍去病墓、金日磾墓和霍光墓。

李夫人是汉武帝生前的宠妃。梨园世家出身,父母兄弟都以音乐为生。其兄宫廷乐师李延年有绝作《佳人曲》就是称赞其妹李夫人的。曲词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倾国难再求!”成语“倾国倾城”就是因此而来。自李夫人进宫,便得到了汉武帝的专宠,一时间声名鹤起,遮住了三千佳丽。李夫人去世后,汉武帝对她十分思念,命画家绘制了她的画像,还作赋哀悼,亲选茎地,以皇后礼仪下葬。她的墓俗称英陵,又名“习仙台”,当地百姓称为“磨子陵”。《三辅黄图》载:“李夫人墓东西五十步,南北六十步,高八丈。”今李夫人墓呈长方形封土,在距墓顶13米处内收成台,台东西各边宽3.5米、南北各边宽4.5米,与文献记载基本相符。

12座陪葬墓中,规模最大、建筑最豪华的当推霍去病墓。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西汉著名的青年军事家。从18岁开始随卫青出征疆场,先后六次出塞与匈奴作战。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他曾统帅汉军越过居延泽,在祁连山与入侵的匈奴展开殊死大战,大获全胜,歼敌3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占领全部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而霍去病也因此深受汉武帝的赏识,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他因病去世,年仅24岁。英年早逝,汉武帝十分悲痛,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安葬在自己的陵墓旁。出殡之日更是为霍去病举行了隆重的送葬仪式,“发属国玄甲,军阵自长安至茂陵”,从长安到茂陵40公里的路上旌旗蔽日。军队整齐地排列道路两旁,文臣武将身着丧服,恭候迎送,并把他的墓冢建成巍峨的祁连山形状,以表彰其功德。

霍去病墓位于茂陵东侧,墓前有清朝陕西巡抚毕沅立的“霍去病墓”石碑一块。霍去病墓是用岩石垒砌的,南北较长,冢高15.5米。为表彰他在祁连山立下的赫赫战功,特在墓上竖巨石,构成祁连山的形状,并在墓前竖石铭功。另外,霍去病墓冢前陈列着的14件石人、石兽等各种巨型石雕也格外吸引眼球。其中一件高1.68米、长1.90米的石刻寓意最深刻,造型最生动,石刻由一匹战马和一个人组成,这匹战马气宇轩昂,雄壮挺立,威风凛凛,它把一个左手持弓、右手持剑的外族装束的人踏翻在地,并用四条刚健的腿把他紧紧夹住。面日狰狞的外族人仰面朝天,两足上屈,显露凶狠而又无法挣脱的表情,造型简洁,寓意无穷,使人们永远记住这位神勇无比的盖世将军。

望着茂陵的高大封冢和散落在咸阳原上的座座陪葬陵,不禁感叹,千年之前,汉武大帝和他骁勇善战的武将能臣们,建功立业,开疆拓土;几千年后的今天,昔日的辉煌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即是偶有人前来凭吊,也只能面对着残垣断壁,空悲切了……

第四节 汉宣帝的杜陵

杜陵,中国西汉宣帝刘询的陵墓。在陕西省西安市曲江乡三兆村南。始筑于元康元年(公元前65),初元元年(公元前48)汉宣帝葬此,为西汉诸帝陵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一座。1982~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陵园、寝园遗址和陪葬坑进行了钻探和发掘。

陵园平面方形,边长430米。墙夯筑,基宽8米。四面正中各辟一门,门址通宽85米,进深20米,由门道、左右塾和左右配廊组成。门道宽13.2米,底铺素面方砖,正对陵墓羡道。门道两边为左塾和右塾。左右塾外侧,分别与左右配廊相连。王皇后陵的陵园及其门址形制与杜陵陵园基本相同,唯其规模较小,边长330米。

寝园位于陵园东南,四周筑墙,北墙利用陵园南墙东段(即陵园南门以东的南墙)。平面长方形,东西173.8米,南北120米。辟有南门3座,东门和西门各1座。寝园里有寝殿和便殿两大组建筑。寝殿是寝园的主体建筑,位于寝园西部,东西107.8米,南北110.6米,面阔十三间,进深五间。周施回廊,地铺素面方砖,廊外有卵石散水。便殿在寝园东部,是一组多功能的建筑群,由殿堂、院落和成套的房间组成,有周密的地下排水设施。寝园南部有大面积的房屋建筑,当为守陵者住所。王皇后陵寝园在王皇后陵园西南,形制与杜陵寝园相近,规模较小,东西129米,南北92米。

陵墓居陵园中央,封土覆斗形,底部和顶部边长分别为175米与50米,高29米。四面正中各有一条羡道通向地宫,大小、形制基本相同,宽8米,底部在封土边处深达20米。与宣帝合葬的王皇后陵墓在杜陵东南575米,又称东园,陵墓封土亦为覆斗形,底部和顶部边长分别为145米和45米,高24米。

陪葬墓现有封土者62座,分布在杜陵东南、东北和北部3处,其中以东南的数量较多,规模较大,分布密集,排列有序。根据文献记载,陪葬的有大司马车骑将军张安世、丞相丙吉、建章卫尉金安上、中山哀王刘竟等。

陵邑位于杜陵西北2.5公里,平面长方形,东西2100米,南北500米,是西汉诸陵邑中人口较多的一座城邑,居民中有不少“随帝陟陵”而居的达官显贵。

出土遗物主要为砖瓦建筑材料。砖有方砖、长条砖,纹饰有素面、几何纹和小方块纹。瓦当有“长乐未央”、“长生无极”。还有铁刀、铁臿、铁钎、鎏金铜构件、铁镞和五铢钱、大泉五十等。

第五节 有悖风水的原陵

原陵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独有的传说史,而它所在的北邙山的所有墓冢的历史则是一部中国文明史,原陵有着其他陵墓没有的奇怪之处,从风水学上来看,它完全不是一片吉壤。但也正因此,它成了皇陵的一道奇特风景,引得后人观望与惊叹。

一、诡异的建陵之地

中国有句古话叫“生在苏杭,死葬北邙”,意思就是说北邙是一个风水宝地,倘若死后能长眠于此,那么子孙万代都将因此而受益。特别是它对面就是黄河,更是符合了风水学说的思想:“背山面河,以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驭万物之志。”也正因如此,但凡在中原建都的皇帝都想在死后入住北邙,以福荫后人,江山永固。邙山上下,战国、秦、汉、曹魏、西晋、北魏、东魏、唐、后梁、南唐、宋、元、明等各朝各代君王和显赫人物都在此长眠。把他们的名字排列起来,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中国古代史:殷王、东周诸王、东汉诸帝、蜀汉后主、曹魏诸帝、西晋诸帝、陈后主、唐明宗、南唐李后主、苏秦、吕不韦、夏侯婴、陈平、贾谊、班超、何进、关羽、石崇、羊祜、裴楷、狄仁杰、杜甫、石守信……

其中,在北邙的东汉帝陵一共有五座:光武帝的原陵、安帝的恭陵、顺帝的定陵、冲帝的怀陵,以及灵帝的文陵。然而在这五座陵墓之中,却有一座特立独行,选址蹊跷。其他四陵皆在邙山之阳,唯有一座坐落在邙山之阴的黄河滩上。即使是普通百姓,也认为房后有山,房前有河是大吉之地。但这座诡异的陵墓却恰恰相反,好比是房门开在山前,房后是河——南倚邙山,北临黄河。而这座陵墓的主人就是东汉光武帝刘秀。

光武帝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省枣阳西南)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南顿(今项城县)令刘钦之子。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即皇帝位,改元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崩,葬原陵,寿63岁,在位33年。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文治武功卓著的一代中兴英主,他亲执权柄,以柔道治国。

然而这样一位中兴英主的原陵方向却面南背北,着实有些奇怪。原陵的南面是山,北面是河,也就是所谓的“枕河蹬山”“汉皇仰卧”。然而这些讲法在风水学来说是极不提倡的。风水之说在中国由来久矣,而自古帝王的陵墓更是极为讲求诉诸风水,从选址到朝向、建制,一一不得马虎。可是这位东汉的开国之君为什么会选择一个有悖于风水之说的建陵之地呢?

关于这个问题,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

刘秀有个王儿从不听话,命他向东他偏往西,叫他打狗他却撵鸡。刘秀生前早就看好了北邙是块风水宝地。于是在临死前“知子莫如父”的刘秀这次得来个正话反说:故意命他把自己葬于黄河之中,这样他儿子才可把他的陵寝置于邻山之颠。于是传旨王儿来病榻前,嘱曰:“父命中缺水,归天后汝要把父葬于黄河之中,如此才免干渴之苦。”谁知王儿却一反常态,哭着发誓道:“不孝儿从未聆听过父王之训,如今痛改前非,葬事定遵父嘱。”刘秀一听,叫苦不迭,无奈君无戏言,于是长叹一声便驾崩了。后来王儿公布遗诏,并征集天下能工巧匠,打造龙舟灵枢。入殓后,便把灵枢抛入滚滚黄河之中。说来也怪,此时河水突然咆哮着向北滚去。灵柩落处瞬间成为一片平地,并有个陵丘拔地而起。据说原陵虽然置于黄河滩上,但历来黄河泛滥却从未侵害过。当然黄河水不侵,只是因为这里的河床南高北低,河水只能倒向北岸,水流越急,向北冲得越厉害。

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是人们因为无法解释原陵的反常现象而编织出的一厢情愿的解说,并无恶意,相反,为原陵增添了一丝神秘的、饶有趣味的色彩。

事实上,从公元50年开始,刘秀就在北邙山与黄河之间修建自己的陵墓。但刘秀是否和其他帝王一样为自己修建陵墓劳民伤财,历史并无确切的记载。他只是对负责修建陵园的窦融说过这样一段话,他的陵园要“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才令流水而已”。意思是说现在建陵占地不要越过二三顷,不要起山陵,只要能让雨水排出就行了。这完全符合了原陵的规模和位置。临终前刘秀又再次下旨强调:我在世时无益于天下平民百姓,丧葬时应像文帝那样陪葬以瓦器,不要用金、银、铜、锡等贵重物品,要因山为陵,不起坟堆,各地刺吏及其他官吏要忠于职守,不要来京奔丧,也不要递送吊唁奏章。所以,他的陵园在营造之初,并无任何奢华的建筑。园中的柏树,还是在隋唐时期栽植的。这完全符合原陵的规模和位置。但是从汉朝初年开始,皇陵建制已经有了一定的制度所遵循,即使刘秀不想在自己的坟墓上奢侈浪费,但终究逃不出传统和后代的孝顺。后来原陵被董卓挖掘,曹丕对此事评价说,原陵被挖,罪在汉明帝。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四年后刘秀死掉,汉明帝将原陵建造得奢华无比,所以才招来了董卓的盗掘。

二、“原陵三奇”的传说

然而,原陵的奇特之处远不止陵墓的独特建构这么简单。

光武帝陵南依邙山,北临黄河,近山傍水,菇蔚峭拔,陵区呈长方形,由祠庙、方丈院,陵园三部分组成。墓冢位于陵园正中,呈园形,土丘,家高20米,周长487米,园内现存古柏1500株。整个陵园郁郁苍苍,肃穆庄严。陵园侧有光武帝词一座,其左前方有宋代开宝六年(公元973年)新修后汉光武帝庙碑一块,碑文内容是歌颂光武帝由南阳起事,决昆阳之战、破邯郸之垒、定都洛阳等功业。在词殿前左右两侧,还竖有元、明、清、民国时期的石碑四通,分别记录了重修祠庙和原陵沿革的史料,十分珍贵。陵前有一块穹碑,碑身镌刻“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之陵”。其中“中兴世祖”四字尤为明亮。传说过去老百姓多到这里抚碑择吉问凶:人离碑十步,双手平伸,闭目走去,能摸到这四个字就是吉兆。殿前甬道两侧,原有巨柏28株,巍然挺立,排列整齐,各有名讳,象征辅佐刘秀打天下、定社程的云台28将,俗称二十八宿柏。

关于这些松柏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当初汉明帝把载有刘秀的尸体的棺材投放进黄河时,黄河突然改道,显出一座土丘,土丘周围忽然就生长起了密密麻麻的柏树。至于柏树有多少,没有人数过。后来,有位大将军路过此地,一心要知道柏树的数目。他就命令士兵用纸条贴树编码,当很快要贴完时,突然狂风大作,正在数柏树的士兵被刮得找不到北。同时失去了算术能力,等他们清醒后,树上的纸条已无影无踪。他们终究还是只记得有二十八棵特别粗大的柏树,就是象征那些称得上是开国功臣的“云台二十八将”。

柏树之奇还不仅仅于此。诸多柏树中有两种分别叫“鸟鸣柏”和“苦恋柏”的是为柏中一绝。若在“鸟鸣柏”下拍手,林梢就会发出鸟叫声。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则是“苦恋柏”。“苦恋柏”本是自然形成的奇观,一株古柏的树干中,长出了一棵苦楝树。于是,又有了传说:刘秀和他的皇后阴丽华苦苦相恋,最终长相厮守。阴丽华是南阳新野人,是当地有名的美人儿,年轻的刘秀对她一见钟情,当时还是一介布衣的刘秀有两大人生目标:“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后来刘秀果然赢得美人芳心,但由于战争,两人天各一方,苦苦思念。刘秀当了皇帝、定都洛阳后,派人把阴丽华接来,长相厮守,共度终生,死后合葬在这里。于是,“苦恋柏”又成“千年等一回”的“千古绝恋”。

原陵的另一奇被称为孟津县的“八景”之一,即“汉陵晓烟”。据志书记载,每年在清明节前后,当天朗气清,霞蔚风息,晨曦初见之时,陵园内陡起紫气弥漫,状若轻烟,飘若浮云,自西向东,姗姗移动,逐渐使整个陵园被飘渺的云烟所笼罩。云烟之中,翠柏红墙,古碑墓家,野花芳草,若隐若现,恍若置身于仙境之中。当地千百年来流传着这样的趣谈,哪年有此景观,便预兆农作物丰收。现在人们每到阳春三月,清明节将临之时,仍企盼紫烟,祈祷祥瑞。一位古代目睹此景的游者,曾题《汉陵晓烟》,诗云:“昆阳雷雨战犹酣,赤符魂归锁玉函,今日陵园回首处,看他烟树绿毵毵。”青山埋帝骨,大河系英魂。“汉陵晓烟”更增添了人们对光武帝的怀念与仰慕之情。

原陵的另一奇景就是“汉皇仰卧”。每逢秋末叶落,当有人站在陵西300米处东望时,整个陵园看起来就像是仰卧的刘秀,头戴皇冠,身穿龙袍,头枕黄河,脚蹬北邙。此景中的刘秀身长240米,头部由陵北的古柏组成,高50米,脸部的凹凸部分分别由一些参差不齐的柏枝组成,五官和胡子清晰可见,微风吹动柏枝,刘秀的胡须就飘起来。冢上的柏林构成了刘秀的肚子,高60米。冢前甬道旁的两行苍柏恰似刘秀的两腿。汉阙山门外的柏树恰好是刘秀的两只脚。如果你站在陵西300米处,看到这一奇景,你一定会感叹帝王之威仪。

三、奢华招来的厄运

既然刘秀的原陵被后世修建的如此奢华宏伟,自然也少不得被盗墓贼侵扰。关于原陵的盗墓故事也不胜枚举,其中有一个“墓现金龙”的传说流传颇广。

据说东汉末年,有个盗墓贼来到邙山,经过多方窥探,了解到原陵右侧铁谢村有个谢家磨坊,有一张丝箩可以帮助人打开刘秀坟。盗墓贼花尽了积蓄,买来丝箩。将分土剑往坟上一插,坐北面南,墓道赫然出现在眼前。随后,他又将丝箩往青石墓门上一挂,只听得一声巨响,雕刻着天龙、金狮的宽厚墓门竟徐徐打开了。盗墓贼小心翼翼地走进去,谁想只见刘秀正端坐灯下,聚精会神地看书。刘秀听见声响,抬头一望,看到了盗墓贼正毛骨悚然地站在那里,于是便厉声责问来者何人。贼人自然是胡乱找个理由虚与委蛇。刘秀听罢,不露声色,斥退了这个盗墓贼。但谁想盗墓贼临走还是顺手牵羊,偷拿了一个墓中随葬的锦盒。待他退出墓葬后,自然是急忙打开锦盒,想看看里面到底藏了什么宝贝。怎料只猛然听得一声响,一条金龙从盒子里奔腾而出,顿时大雨倾盆,金龙盘旋片刻,就飞入天空无影无踪了。盗墓贼吓得面如土色,每跟人谈起此事,都心有余悸。从此再也没人来挖掘过原陵。而据说随后就有人倒卖金龙,后被认出是当年下葬原陵的陪葬品,继而被官府收押。这些传说使原陵的盗墓史越发的扑朔迷离……

当然,这些盗墓故事纵然引人入胜也不过是一些传说罢了。但尽管如此,历史上光武帝原陵因为建筑宏伟、陪葬珍宝奇物无数,确实使盗墓者趋之若鹜,屡遭侵扰,损失惨重。而其中最为严重的一次,就又要算到臭名昭著的董卓身上了。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他无耻地盗掘了一批帝陵,而光武帝原陵就成为他第一座染指的帝王陵墓。当年,董卓派大将吕布盗掘北邙山上的皇陵,无论西汉还是东汉王陵,无一幸免。原陵就在这位军阀的无耻挖掘下,不但墓中宝藏被劫掠一空,陵上建筑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我们现在见到的原陵已经不是最初明帝为光武帝修建的原陵了,而是宋代开宝六年(公元973年)重新整修的光武陵。所以,它才能重新带给我们那么“蓊蔚峭拔”的形象。在祠殿左右两侧,还分别竖立着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四通石碑,记载着重修祠庙和原陵沿革的历史。时至今日,我们也只能根据碑文的记载,窥见当年光武帝原陵初始的风貌了……

同类推荐
  • 北京第四纪地质导论

    北京第四纪地质导论

    本书论述了北京地区第四纪冰川与气候问题、冰缘作用与环境、黄土结构、黏土矿物等,探讨了北京地区第四纪地质的基本特征和演变规律。
  • 天下之韪

    天下之韪

    什么?大梁要亡?与我何干!!我就是一个江湖上的无名小卒!你干嘛,唉唉,别拉我呀,在这样我要动手了哈!乱世游侠,诸子百家,风云再起,时代的终焉。
  • 读懂三国的局

    读懂三国的局

    围绕《三国演义》中的四个主要人物:曹操、诸葛亮、关羽、刘备,根据可靠的史料,经过分析判断,对《三国演义》中的历史虚构之处进行梳理,揭示《三国演义》塑造典型人物中的历史虚构。
  • 白老大

    白老大

    一不小心,穿越成李白大人的小书童,在和白老大游山玩水、戏谑人间的过程中,发生的系列故事。
  • 缘梦千寻

    缘梦千寻

    本书讲得是故事主人公元文龙在机缘巧合之下穿越回到了南北朝的一个乱世去寻找困扰了他十几年的奇怪的梦的根源。随着梦中的事物的慢慢呈现,元文龙与这个时代因缘也越来越深,同时也不断地卷入了这个时代的纷争当中。到底是梦在召唤他去完成使命,还是他在创造他梦一般的人生呢……
热门推荐
  • 猎魔环游纪

    猎魔环游纪

    世界毁灭重启,灾后的人类重获新生,但他们却不再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各种各样凶猛异兽占据了世界大部分地区,人类仅仅只能龟缩防守。这时一个普通本科大学生穿越到了这个世界......
  • 盛世萌妻:帝少的专属小萌包

    盛世萌妻:帝少的专属小萌包

    某女喝的大醉伶仃,把某帝少耍了一遍而后逃之夭夭,某帝少知道了后,全城搜捕,却没发现原来某女就在自己家里!某女被发现,正想逃跑呐,却被某帝少抓个正着。“那个,这件事真是个误会。”“嗯。”“那你从我身上下来吧!”某女狂点头。“我让误会更深一点。”“what!!!!”某帝少“性”满意足,某女却扶着腰:“夜黎宸,你给我记住!!!!”
  • 快穿之鸽文写手的自我修养

    快穿之鸽文写手的自我修养

    江笠活了23年半,开了23本半死不活的小说,留下了23个等她更新的忠实书粉,可惜坑有一大推,就是没结尾。在24岁生日当天,老天都看不下去她鸽文不写挖坑不填,算是替天行道,把她的人生给鸽掉了。说来也巧,大佬居然是她的忠实书粉,那苦命的23分之1,专门给江笠发明了可以穿越进书里的探测仪,滥用私权按着头让她填坑。什么双向暗恋,娱乐圈系列,校园恋歌系列,甜宠苏文,升级流爽文......总而言之,只要是她生前写过的,现在就要想办法把这坑给填了。鸽文一时爽,鸽完火葬场。备注:1、每个小故事里女主的定位不同2、前一个小故事里会包含后一个小故事的提示3、小故事多为轻松搞笑向3、日更3000到5000,坑品保证,新人写文,欢迎大家和谐交流,请勿人参公鸡哦
  • 邪魔之刃

    邪魔之刃

    神国元家长子元天在上古遗迹入口崩溃时被吸入,为了见到自己的妹妹,元天开始寻找出口,并找到了消失已久的元家秘境,得到了元夜的传承以及邪魔之刃。。。。。。。。。
  • 许君韶华不负情深

    许君韶华不负情深

    她不过是想买个冰淇淋,就捡来一个大佬……
  • 普攻系统闯诸天

    普攻系统闯诸天

    主角重生在异界地球,身负统一宇宙的任务,获得一个普攻系统,普普通通的一拳竟然附加点燃、感电、流血、石化等等负面状态。再经历一次主线任务后,发现自己不是唯一的系统拥有者,却又是特殊的存在。为了守护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他周旋在狼人、修仙、魔法师、食尸鬼、符文、科技……等等系统人之间,做着清不完的任务,问着解不完的疑问。系统小娜为何神秘消失?怎么才能快速发展主世界?进行主线任务的世界是真是假?各种系统的发明者是谁?其他的系统拥有者为什么不知道世界蓝图?…………
  • 穿成福运小娘子

    穿成福运小娘子

    *我在古代办快递*女配逼我做快递*船运帝国从穿越开始袁冬初穿越到一个船工之家时,立志改命的女配已经重生一年多了……女主处处受制?女配逆天改命?嗬嗬……不存在的!!!
  • 九尺魔道

    九尺魔道

    魔由心生,不同的心成了千变万化的魔,衍生了各自的道……一寸生机,九尺魔道!
  • 我把女骑士养成死宅女

    我把女骑士养成死宅女

    “我马上就睡。”“我最后玩一个回合。”“熬夜伤身体,通宵就好了”“呜,好麻烦,我们快点回家吧。”“呐,不是你告诉我的吗?钱不是真正花出去了,你充的钱只是换了一个你喜欢的方式陪着你。”“不行,我被被子封印了起不来。”“又跳票了?我要毁灭这个言而无信的世界。”“我,就算是死,死也不会出去工作的。”一开始,明明不是这样的。来自异世界的冰山女骑士,那样的她,变成现在这样,也是挺不容易的。其实也挺容易的吧。
  • 重生之采菱王妃

    重生之采菱王妃

    看似普通,样貌秀丽惊人的采菱女。她随便一挥手,奴才丫鬟甘心侍奉。她随便一张口,王爷贵人有求并应。她随便一动手,王府也能变田园家宅。男人败倒在她轻纱裙下,女人个个嫉妒要死。——————————————————————————————腹黑男遭遇腹黑女,无招胜有招,一笑化恩仇。~前来谈颂风花雪月~畅聊花前月下,保证坑品,放心跳坑。(*^__^*)亲们,另有新书《美食为媒》,轻松爆笑,欢迎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