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卿1954年生于中国台北,籍贯台湾南投县鱼池乡,致力于台湾教育改革,其主持的台北市自主学习实验计划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亚洲最好的另类教育之一”。
曾从事新闻记者工作约十年的李雅卿,因小孩和台湾教育体制冲击所产生的教育问题,辞职在家教育小孩,并深入研究另类教育方法。在经历过家长、教师和行政人员的角色,从威权体制教育的传统中转变为至力于实践、宣场自主学习的经历,使她能以不同的角度看待教育,并有效地与人分享自主学习的概念,协助别人找出实践的方法,使他们着手改变。1991年曾全家至德国一年,其后并出书记载德国教育和台湾教育的不同产生的反思。1994年创办种籽学苑,担任种籽学苑第一任校长。后创办及主持台北市自主学习实验计划,也是自主学习促进会发起人,现任中华民国自主学习促进会执行长。
在带自己的孩子和创办学校的过程,李雅卿的教育思想逐渐成形。经历过家长、教师和行政人员的角色,从威权体制教育的传统中转变为至力于实践、宣场自主学习的经历,使她能以不同的角度看待教育,并有效地与人分享自主学习的概念,协助别人找出实践的方法,使他们着手改变。李雅卿的教育实践也影响了她的小孩。开放源码程式设计师唐凤和台湾另类教育研究先驱唐宗浩也都是自主学习的实践者和提倡者。其着作的《种籽手记》曾为“全国教师票选十大必读好书”之一,获得中华民国全国教师会的推荐。
李雅卿持独立、自主、自律、并反权威、体罚的教育理念,提倡“我-汝”(I-Thou)平等精神之师生关系,并坚持应给予学生完全的自主权,其中包括自主学习权,培养孩子完全独立思考之能力,强调“自由”远比“有人管”要困难得多,“自主学习”并不是“快乐学习”。并倡导民主学校,主张民主与法制观念该在学生就学时即养成。其所创办的学校与计划之校园皆设有“校园法庭”,法官经由学生信任投票产生,法庭事务皆由学生主导。
李雅卿说:“替孩子活会养成孩子依赖的心,陪孩子活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到成人的思考、扩张他的视野,站在父母的肩膀上成长;随孩子活看似爱他,却也容易让孩子陷入孤单、放纵的情境中。我常觉得主体性的思考,最危险的就是落入随孩子活的情境里。因为这时的大人,是个冷血的旁观者。
“致于怎样做一个陪孩子活的成人?我觉得比较有效的方式是:把讨论带入家庭。让家庭成为一个温暖的讨论区,让亲子关系从以往威权的上下关系化为平等的讨论关系,人人享有他的主体性,却又透过讨论紧密相连,这是目前我能想到的最佳可能,我自己深得其益,也愿意和人共享。
“根据我们非正式的调查,目前最让父母子女挫折的事是觉得对方难以沟通。──孩子觉得很多大人不愿意了解他们,不讲理,只会骂人;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不肯让父母了解,天天臭着一张脸,不肯和父母交心;教师觉得有些学生像一颗颗紧闭的蚌壳,一副你奈我何的样子;至于家长觉得老师心有定见,教师觉得家长强势干预等等,都起因于沟通困难。因此,如何培养良好的讨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事。
“如何使讨论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直是我们实验教育努力的目标。经过长时间的整理和实践,我们确定讨论,尤其是良好的讨论,在我们的文化中,真的是需要学习的。如果我们能把讨论落实在生活的各个层面,我们就可以建立信任、平等、支持的互动可能。”
李雅卿有两名孩子,长子唐宗汉,由于天生有别于一般小孩,结果度过了一段辛苦的小学生涯。他是一名高智商的孩子,8个月大就会说话、幼儿园时就喜欢思考问题、小学二年级能自己看完电脑入门书,念着国小时便已喜欢做实验。然而这一名聪颖孩子,却因为与其他同龄孩子不同而受到言语及行为上的排挤,同学觉得他奇怪,加上身体不好,动作慢,跑、跳都输给其他同学,无法好好融入同学堆中,使他遭孤立与欺侮。更甚的是,一般的课程根本无法满足其需求,他觉得上课很无聊,老师也不懂得要如何教他。后来虽转到资优班,但由于恐惧老师的体罚,以及受同学欺侮,他开始拒绝上学。
李雅卿初时还劝孩子上学,但是,有一天她接到学校通知唐宗汉被同学踢昏后,才惊觉应该正视孩子的问题。孩子在最困顿的时候,曾一度想要自杀,李雅卿开始反省主流的竞争社会、体制的教育观念等种种问题。她放弃了工作,回家带孩子,做个平凡的家庭主妇。在丈夫留学德国时,她带着两名孩子跟过去,两年多的时间,孩子薰陶在自在的学习环境中,回到台湾后,才14岁的宗汉再也没有回到学校,只是曾到大学旁听,他以自修的方式,选择自己想学的知识。
结果,这名天才16岁就有办法自己赚钱,安排自己的生活,更在电脑程式设计上闯出一番佳绩,成为“台湾十大电脑高手”之一,这一位电脑神童,还成为商业周刊的封面人物呢!唐宗汉的成功,让李雅卿的故事开始广为人知,人们对这位伟大的母亲赞叹有加,无论如何,面对这些赞美,李雅卿谦虚地说,自己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妈妈,念了一点点书,想过一点生命是什么。由于两个孩子跟这个大社会对应起来那么痛苦,就决定带着他们,尽一点力气,做一点事。
唐宗汉后来变性,改名唐凤,李雅卿对于这点并不在意,认为只要孩子开心就好,充分显现她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与自主权的尊重。无私的母爱,使她成为一位伟大的母亲,又因为拥有“陪自己的孩子,再去陪别人的孩子”的思考与行为,始终如一地扞卫孩子的自主,她从一位家长,变成一位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