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39600000039

第39章 唯识义(8)

2.业——业杂染

所谓业,造作之义,意即行为、所作、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或由意志所引生的身心生活。如果与因果关系结合,则指由过去行为延续下来所形成的力量。此外,业亦含有行为上善恶苦乐等因果报应思想,及前世、今世、来世等轮回思想,本为印度自古以来所流行的思想,佛教即采用了这一观念,作为人类朝向未来努力的根据。实际上业是与第六意识相应的思心所的作用。与信等善心所相应,造作一切善法;或与贪等烦恼心所相应,造作一切恶法;熏成善恶业的思种子,其现行虽刹那生灭,而所熏成的种子,摄藏于第八识中,相续不断,而成为资助善恶趣亲因缘的名言种子,引发当来的果报。大乘佛教则主张所有诸业尽业有如下分类:

(1)善、恶、无记业

业有善、恶、无记三种,亦即三性业,以善心所为因缘而起的为善业;以恶心所为因缘而起的为恶业;无记业者非善非恶,以无记心所为因缘的为无记业。其中善、恶二业为正招感异熟果报之业。而身、口、意三业中以意业为最重。

(2)故思、不故思业

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了的造业,称为故思业,即故意造作;反之,由非故意之错误所造成的业,称为不故思业,即非故意造作。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七,把思分成三个阶段,一审虑思,在采取实际行动之前,慎重地审查考虑。二决定思,审虑成熟,决定采取行动。三发动思,既经决定,即发动身口实际执行。前二阶段为意业,后一阶段为身业或口业。凡是经过这三种思所作的行动名故思业。不经过三思而作的行为名不故思业。所以古人有“三思而后行”的警言,可谓此也。在身业和口业中也有意业,因身口只是意识役用的工具,没有意识的发动,身与口是不能自己活动的。现在有一个问题?意识为什么不能直接向外界采取行动,必须借助于身与口呢?

因为:一方面精神是无体积、无形象的。另一方面精神必须借助于物质才能向外界表达。同时,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不借助于物质亦无法接触别人的精神。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主要是精神在起作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阳光和水,实际上也离不开精神。工作和学习,主要也是为了生活,人们的生活应该是精神的体现。一个人离开了精神,难道还会有生活吗?无论你是否承认精神的存在,精神总是洋溢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对法论》说故思业有五种:

一、他所教敕故思造业,由于他人之强迫势力,即王侯等所教训命令,发起故思造业。

二、他所劝请故思造业,由于他人引导和劝请,发起故思造业。

三、无所了知故思造业,不了解其中的原因得失。无所执著,随他欲造业。

四、根本执著故思造业,由贪嗔等诸不善根缠蔽其心,猛利执著,发起故思,行不善业。

五、颠倒分别之故思业,由颠倒妄见,爱乐邪法,为求当来世可爱之果,发起故思,行不善业。

五种故思业中,前三者属轻业,为不定业,不必受异熟果,又称不增长业。后二种为重业,系决定业,又称增长业。

(3)增长、不增长业

增长业,系就故思业中的恶业而言,由自己的妄见及贪、嗔等不善根之心所发之猛利恶业;此业作毕,多无追悔之心,反更生欢喜,而熏增长种子,故称增长业,作此业定招异熟果。

不增长业,指不故思业与故思业中,受他人之强制或由于无智所造之轻业。此业多有追悔之心而不熏增业种子,故称不增长业。又不决定招感异熟果,故为不定业。

(4)定不定业

指善、恶业所招感的果报有定与不定之别。

(5)福、非福、不动业

这是依所感果报的胜劣而分。

福业,感欲界人天善趣之总报及五趣之殊胜别报之业。

非福业,感欲界三恶趣总报及五趣中卑劣且别报之业。

不动业,感色、无色界总、别二报之业。

(6)引、满二业

引业,单引五趣四生等果之业。又作引因、牵引因、总报业。与满业相对应。即招感有情总报果体的强大殊胜之业。如人身、畜生身等总报。

满业,圆满有情之众同分,而令各人诸根形量等殊别之善恶业。又作圆满业、别报业。相对于引业来说,其他一切诸业,对于已经招感的鬼、畜、人、天等诸趣之果报中,能决定六根具足与否,及身体之强弱,寿命之长短,及其他贫富贵贱等各各差别之果报,则为满业。例如画师画人体,先画轮廓,作为人体之总体,再细描眼、眉、鼻、口等美丑差别,如果轮廓犹如为引业,细描之众形则犹如满业。

3.苦——生杂染

苦者,逼迫性,因众生有烦恼及业故生苦。苦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三苦即苦苦、坏苦、行苦。苦上再加苦名苦苦。如人穷又加之病苦等。一贯享乐受福,一旦失去了变坏了名之坏苦。身心随时节变化不停,刹那生灭,由五蕴之身而感苦名为行苦。八苦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盛苦是也。

生即有情世间及器世间。

三界有情,随其所作善恶之业,生于五趣六道之中,处所不变,造业受苦,轮回不息。故有情为依、正二报皆是杂染的,众生结生相续依阿赖耶识中杂染种子,成就自己的依报环境同样依杂染种子,故说生杂染。

二、十二有支

唯识学更开苦、业、惑三道为十二有支,详细说明有情生死流转之因果。又名十二缘起。

十二缘起,是依因果法则,开示有情生命三世相续的真相。其中,无明是过去之惑,行是过去之业,由识至受五支是现在苦果。爱、取二支是现在之惑,有是现在之业,生、老死是未来的苦果。这样由惑造业,由业受苦,由苦而复惑,因惑复造业,复受苦,就是有情生灭流转的恶性循环。在此循环中,因业受苦的根本,就是阿赖耶识。生命的来源,由于无始以来本性因染成识,因妄想执著造作之业力寄托于识中,此识复受业力支配在六道中沉沦。

过去二因加现在三因为集谛,未来二果为苦谛,因苦乃修道,证灭谛。如现在起身、口、意的三业是行支,这业行与阿赖耶俱生俱灭熏成业种,摄藏于阿赖耶中,即识支。因业行而有阿赖耶识种,叫行缘识。

据《成唯识论》卷八所载,无明至有为因,老死为果,故立一重因果。然因与果必须异世,从而立二世一重因果。无明与行两支系由识至受之五支的因,故二支为能引支,五支为所引支,此七支亦总称牵引因。以爱、取、有三支为因,能生未来之生与老死两支,故三支称能生支或生起因;生、老死称所生支或所引生。此十二有支,约异熟非异熟因果,合为能引所引能生所生四支。

三、两种生死

根据有生必有老死,《成唯识论》卷八将生死分为两种:

1.分段生死,指三界众生之生死。分段,指由果报之异而有形貌、寿量之区别。盖三界众生所感生死之果报各有类别、形貌、寿量等之限度与差异,故称分段生死。唯识学说中,分段生死系以有漏之善恶业为亲因,以烦恼障为助缘所感三界之粗异熟果。以身命有长短,随因缘之力而定有齐限,故称为分段,亦即三界、五趣之生死。

《大乘义章》将分段生死分为二种,谓三涂(三恶趣)为恶道分段,人天之报为善道分段。复于大乘人中,恶道分段立三阶,即:(1)凡夫所受之生死,以恶业为因,四住为缘。(2)十住菩萨所受之生死,以恶业为因,四住为正缘,悲愿为随助。(3)种性以上初地菩萨所受之生死,以恶业为因,悲愿为正缘,四住为随缘。善道分段亦有三阶,即:(1)凡夫二乘乃至十住菩萨所受之生死,以善业为因,四住为缘。(2)种性解行之菩萨所受之生死,以善业为因,四住为正缘,悲愿为随助。(3)地上菩萨所受之生死,以善业为因,悲愿为正缘,四住为随缘。此外并详说其报尽之位次。《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本,列举分段生死之四魔,即分段烦恼魔、分段蕴魔、分段死魔、分段天魔。

2.变易生死,又作无为生死、不思议变易生死、不思议变议死、变易死等。即阿罗汉、辟支佛及大力之菩萨,以无漏的“有分别业”为因,以无明住地为缘,所招感三界以外之殊胜细妙的果报身;此一果报之身,系由无漏之悲愿力改转原先的分段生死之粗身,故称变异身;系由无漏之定力、愿力所助感,妙用而难测,故又称不思议身;又以此身乃随大悲之意愿所成者,故亦称意成身、无漏身、出过三界身;复以此身既由无漏之定所转成,已异于其前的分段粗身,犹如变化而得,故又称变化身。盖阿罗汉、辟支佛及大力之菩萨已断尽四住地之烦恼惑障,不复再受生为三界内之分段身,故受生为三界外之变易身。然彼等又以此变异身回入三界中,长时修菩萨行,以期达于无上菩提。若依唯识学之义,有四类人能受变易生死之果报,即:(1)二乘之无学圣者回心而入大乘,于得涅槃之后,即可直接受变易身之果报。(2)有学之圣者转向大乘,于初地以后,亦得受变易身。(3)悲增之菩萨,于八地以上受此变易生。(4)一类智增之菩萨,于初地以上受之。但中观学派则认为,二乘之无学及菩萨之种性以上,得随应而受变易身。

据《胜鬘宝窟》卷中末之说,变易生死与分段生死之别乃在:分段生死具有色形区别与寿期长短之定限;而变易生死则由心识之念念相续而前后变易,其身形与寿期皆无定限。《大乘义章》卷八本亦举出变易生死之三义:(1)以微细之生灭为变易生死。(2)以缘照无漏所得之法性身为变易生死之身。(3)真证之法身如来藏于尚未出离生灭之际,犹随逐无常之死法,故称变易生死。

《大乘义章》卷八本又将变易生死分为两类:(1)事识中之变易生死,系于六识之中缘照无漏法所受之果。复有三种之别:①阿罗汉及辟支佛所受之身。②种性解行之人所受之身。③初地以上菩萨所受之身。(2)妄识中之变易生死,系于第七识中缘照无漏法所受之果报。亦有三种之别:①初地以前所受之身。②初地以上菩萨所受之身。③八地以上所受之身。

《胜鬘宝窟》卷中末,将变易生死分为自报与为物二种:(1)自报变易,系以无漏之五阴(蕴)为体,以无漏之业为因,以无明为缘。(2)为物变易,系以色阴(蕴)为体,以悲愿为因,以众生之根欲为缘。除此之外,有关受生之种别及其修行阶位,诸家之间另有多种异说。

同类推荐
  • 百年佛缘:僧信篇

    百年佛缘:僧信篇

    星云大师的《百年佛缘》是一部重要的口述历史的著作,全书分为:生活篇、社缘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场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别册、名家看百年佛缘十个部分,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记述了星云大师与社会各界的往来、弘扬佛法和为社会服务的经历,读来非常令人感佩和感慨,展示了台湾几十年来的历史变幻和海峡两岸关系从冰冻到如今的全面交流与交融的全过程,是一部难得的历史巨篇。
  • 好婚姻,靠修行:佛学大师解读幸福姻缘法则

    好婚姻,靠修行:佛学大师解读幸福姻缘法则

    结婚的时候,大家怀着什么样的心态呢?“这个人有多少钱?”“学历如何?”“地位高不高?”“外貌怎么样?”通常,人们都是像这样反复思量,然后做出选择。我有所欠缺,所以我需要对方,这就形成了某种依赖心理。问题在于,对方恐怕也是如此。真正的婚姻生活开始后,彼此的期待瓦解了,问题和矛盾也就产生了。我们要知道,幸福是不会随着婚姻的到来而自行到来的。幸福甚至与婚姻无关。人只有独自生活不感到孤独,共同生活也不觉得麻烦的时候,才可以结婚。在婚姻关系里,得到幸福的唯一办法就是两个人都完善自己,彼此适应。僧人打坐磕头是修行,而夫妻俩从不适合到逐渐适应对方,这也是修行。少年夫妻,老来伴。以诚相待,人生一晃即过。智光大师以如上忠告作为贺礼,希望大家铭记在心。
  • 无死的金刚心

    无死的金刚心

    神秘伏藏本书前身是《琼波秘传》,用空行文字记录,千年来以神秘伏藏的方式存在着。在某年的某个神秘时刻,作家雪漠跟它相遇了。依托二十多年瑜伽修行的生命体验,雪漠于光明境中穿越历史,与北宋时期的雪域玄奘琼波浪觉对话,向世人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
  • 星云日记15:缘满人间

    星云日记15:缘满人间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十五册。收录星云大师1992年1月1日至2月29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随缘随份”、“缘满人间”、“真淡真空”、“虚怀若谷”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锦世长缘

    锦世长缘

    本该是集万千光华于一身的逐玥国公主,由于上一辈的战事纠葛,自幼来到苍国嘉云王府成为公主质子。十六年,她沉默安然,居于小小屋檐。苍国三大奇闻谜团之一,“美人西街,不见其颜;贵在庙堂,不听名华。”有人说,她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天地之变,始于一瞬。凤星变,风云起。六国乱,战歌扬。漠上王临,东有才韶,南游霜华,中拥贤潇,西居奇锦,北定皇宸。谁,才是她此生的良人?承栏笑,映月醉人心。关山慰藉,踏破山河路。铁马踱,金戈破长空。浩瀚当世,鼓瑟齐弦鸣。这是六国繁华的初始,这是她的锦世长缘。
  • 魔王的冒险日志

    魔王的冒险日志

    魔王,就是带给人们绝望。又让人们懂得希望的……奇特生物。
  • 心理医生全书

    心理医生全书

    成功学历来被人们视为抽象、玄奥的学问,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本套丛书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客观因素,分析成功规律性的原理,使成功学这种看似玄秘深奥的学问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 寻觅天涯何方

    寻觅天涯何方

    她的一生由三个圈圈组成,一个圈住从未得到的,一个圈住得而复失的,一个圈住求而不得的,所有的爱恨情仇皆在此中。自她改名为尤我开始,就注定会害了那个谪仙般的男人,他说即为一家人,合该同甘共苦,她一直记着。所以当他不见了之后,上天入地,她也会找到他!为寻了找尤马,尤我穿越于各个亚界,途中遇到豪爽直率的林,张扬帅气却逗逼属性满满的半妖土狼,聪明的要死的智能高冷男神安邪,别扭傲娇冷酷又欠虐的魔王子夜心瞬,尤我甚是满意的捡走了,反正也是无主的不是吗?从此五个人展开一场场虐(搞)身(笑)虐(逗)心(逼)的穿越之旅。然而,越来越多的真相浮出水面,究竟何为真实?//我看年年花开遍地,你又在哪里呢?为何我还找不到你,在见面,我怕你已认不出我……//
  • 绝世小符仙

    绝世小符仙

    左有灵符在手,右持七尺长枪!一符可封万里长空,一枪可战不朽仙魔!
  • 世界废墟

    世界废墟

    处在沙漠中的一个基地,收到太空中的一条讯息。不过,这条讯息却是告诉人类,地球上存在着另类文明。沿着这条讯息,国家组织了一支怪异的先遣队,展开调查。异族王陵、深海遗都、太空城堡······他们可能都存在过地球上,只是,什么原因让这些璀璨的文明都消失了,人类又为什么要急于寻找这些文明的下落。请跟着我的脚步,带你走进一个诡秘的世界。
  • 像风穿越大海

    像风穿越大海

    你说阳光总是可以穿透云层,就像风总能够穿越大海。你说和我在一起,是为了诠释永远。直到你离开,我依然坚信你曾许下的誓言。不忘痴绵,固执地等。
  • 坐守迷城

    坐守迷城

    他说:“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做什么,我都会在我们的城里守护着你”青葱岁月里他傲如王子,她却是他心头的一颗朱砂,她也曾在另一个阳光般的少年身旁流转,后来是谁打翻前世柜惹尘埃是非。一场变故让他们的命运各自凌乱,他坐在她曾经和他一起成长的一座城里等她回来,守着他们的回忆度日如年。请勿再唱:如花美眷怎敌似水流年。他的守候敌得过时光的流逝,已经忘记他的她该怎样记起他和他的那座城?他和另一个少年又该如何解决世家纠葛?这座城里面到底还藏着什么秘密?
  • 一起走向彩虹

    一起走向彩虹

    某电影发布会上“夏先生,我特别喜欢你!”夏叙白心花怒放,立马说道:“我也特别喜欢你!”“我最近在京城CBD买了一个影院,你想要多少排片量?”“第一天五场,第二天两场,第三天0场,第四天一场,第五天三场,第六天一场,第七天四场。”5201314许诺立马害羞的笑了。你陪我拿冠军,我陪你拿影帝耿直帅气明星X率真电竞选手
  • 新时期青少年社交与处世读本

    新时期青少年社交与处世读本

    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社交与处世。善于交际是成功的前提,没有良好的社交与处世能力,就不能顺利打开人生的局面。一个聪明的社交高手,面对任何人际关系,都能做到亲和得体、游刃有余,进而扫除成功路上的一切障碍,洒脱自如地行走于社会,获得生活和事业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