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42300000045

第45章 家庭教育与良好道德的形成

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环节。家庭德育有助于家长教导青少年遵守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帮助青少年确定发展方向、目标,形成个人理想等,从而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

一、家庭德育

(一)家庭德育的概念

德育这一概念起始于中国近现代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法制教育等;狭义德育即道德教育的简称。这里的家庭德育指的是狭义的德育。

道德教育主要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社会,个体与自然的行为规范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道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谈、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发展受教育者的道德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家庭德育是家庭道德教育的简称,指在家庭社会环境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施加无意识的影响或有意识的教育,发展受教育者道德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家庭德育的意义

家庭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家庭道德教育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儿童道德品质的优劣,对其个人的成长具有现实意义。青少年儿童作为我国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又具有长远意义。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承担起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

1.家庭道德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儿童个人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儿童从他律到自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其中有许多影响因素,但家庭道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少年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只有随其自律意识的增长,才有真正的道德意识的增长,而家庭是青少年儿童道德启蒙教育的第一场所,父母作为孩子道德发展的启蒙老师,其道德言行常常潜移默化地将社会的道德规范传授给了孩子,从而使他们形成相对稳定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习惯,如为人处世的方法、态度以及责任心。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能为青少年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与之相反,缺乏家庭道德教育的青少年儿童,其道德品质的形成就缺少了健康成长的营养基础,自然发展比较缓慢、艰难,甚至可能畸形发展。所以,家庭的道德教育对世少年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家庭道德教育有助于推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青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有助于推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与繁荣。青少年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早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于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儿童分清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确立远大的志向与抱负。中国的发展后劲是否能持续增强,国际综合竞争力能否不断提高,中华民族能否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取决于我们能否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后备军。家庭与学校、社会共同承担了对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而道德教育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繁荣强盛的重要因素。马丁·路德说过,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否,不是取决于它的国库、城堡、公共设施,而是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如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

(三)家庭德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我们国家,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和个体的心理特征也比以往独特。随着核心家庭的大量增加,大批新建住宅区的形成,青少年儿童的交往范围、亲情关系都与以往不同了。没有了兄弟姐妹,家庭关系简单化,青少年儿童之间的交往方式和处世态度都呈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特征。面对这些变化,家庭德育没能够及时进行调整和改变,使得我国家庭道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许多新问题。

1.家庭道德教育的现状

虽然我国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家庭道德教育,但由于受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家庭道德教育一直在误区之中挣扎。很多家长只注重智力开发、文化学习,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教育孩子怎样做人,从而导致家庭道德教育事实上的缺失。具体表现为:(1)家庭道德教育内容上的重智轻德。

虽然家长们认为在家庭教育中进行道德教育对孩子最重要,但没有实际行动。家长们最关心和实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孩子的学习、分数等智育问题。这表明,家长们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认识与行为脱节。要让广大的家长转变观念,需要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同时又是一项紧迫的任务。长期以来,不同家庭盲目攀比,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多数家长眼中所谓的成龙或成凤就是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熟练和精确程度,而不是道德水平的高低,所以家长总是过分强调和追求对子女的知识、技能的教育。为了子女能成“龙”成“凤”,许多家长宁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陪孩子学习,自己省吃俭用为孩子买营养品、学习用品和请家庭教师;不惜重金给孩子报考各类技能级比赛,报读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学习班,但往往放松甚至忽略了对子女的道德教育。结果,常常是子女疲惫不堪,家长苦恼迷惘;有些家长与子女的关系极度紧张,甚至到了子女仇恨父母的地步。孩子厌学、逃课、任性、懒惰、撒谎、不孝、自私自利、不关心他人和集体,家长只能感叹:本想望子成龙,子却成虫!

(2)家庭道德教育的方式上青重他律轻自律

少年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虽然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但这一过程的形成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经过各方面的教育所取得的结果,特别是在家庭生活过程中父母不断教育培养的结果。现实中许多家长的教育和评价模式是只要孩子听话就是好孩子、乖孩子。由此,不少家长从来就是以命令的方式,即他律的手段教育孩子应当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因此培养了不少的“乖宝宝”。当孩子小的时候,有的家长总是以孩子小、不懂事为由,无限制地纵容孩子;有的家长读了一些有关国外家庭教育的书,看到外国家庭教育孩子都非常尊重孩子的意愿,不任意干涉孩子的行为,就照搬照抄,无论自己孩子的行为是否正确得体,都放纵随意,没有规则、没有纪律;有的家长则以成人的思维代替孩子的意愿,以大人的规定代替规则,强迫孩子必须遵守,否则,轻者挨骂,重者挨打。而当孩子长大后,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时,就试图摆脱家长的控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又往往不知所措,仍然采用打骂等简单方式对待和处理遇到的问题。生活中,许多家长总是抱怨孩子小的时候多么听话、多么乖巧,现在变得不乖巧、不听话了。

(3)教养方式方面,重外在的“保护”而轻内在的心理需求。

一方面,许多家长出于对子女的“爱护”,让孩子从幼年开始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式的生活,甚至连孩子上学的书包都是家长整理的。上课缺东西了,孩子反而责怪家长没有放进书包。家长担心孩子学习分心,也不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商讨,导致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意识非常淡薄。那些长期忽视子女内心的需求的家长实际上非常缺少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由于交流少,他们很难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想些什么,孩子对自己家庭的情况也了解甚少。由于当代青少年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同龄人交往中相互学习和共同分享的机会,造成了部分青少年儿童存在极度自私的心理而缺乏互助友爱的精神。孩子之间的关爱变少,而竞争意识、嫉妒心理和防范心理却渐渐增强。

2.家庭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家庭道德教育观念比较落后。

其实,迫于生活和社会竞争的压力,家长们潜意识上认为知识技能是比道德教育重要的。很多家长并不明白教育培养是要根据孩子的智力、体力、经验和心理进行的。不少的家长误以为孩子学习知识越多越好,开始学习越早越好,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被强迫学习跳舞、弹琴,每天学习的时间都排得满满的,即使孩子一点学习的乐趣和兴趣都没有了,还是不肯放过。斯宾塞认为不要过多地期望孩子天生就具备大量的美德;任何高尚的德行,还应该以相应的智力、体力、经验和心理作支撑,否则,孩子会在以后的生活中仅有美好的愿望而无实施的能力。事实上,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并不是简单的会说一口流利的外语、会操作计算机或认识多少字之类的知识教育。事实上,道德教育才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家庭道德教育的宗旨就是要让孩子从小懂得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此外,家长不了解青少年儿童成长的规律,对他们的评价标准也不正确。许多家长评价自己孩子的标准是听话就是好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其他再差劲都无所谓。也许,有些家长看到这句话,就觉得这样的做法很不对,但实际上,他们自己正这样做着,只是没有意识到而已。对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和问题可以视而不见,让自己的孩子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只会让孩子根本不知道真正的生活是什么以及怎样生活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以为只要自己学习成绩优秀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至于对别人、集体、社会和国家能带来什么,根本不重要,也由此产生了自私和任性。

(2)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斯宾塞认为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家长应该努力去营造快乐、亲密和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让青少年儿童生活在其中,耳濡目染,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良好的家庭氛围能促使孩子成为一个乐观、快乐和自信的人,让他们在生活点滴的道德学习和实践的渐进过程中得到价值的体现和获得强烈的成就感,从而更加乐于学习各种与人为善的道德规范,成为一个受人欢迎和尊敬,能给他人带来乐趣的人。反之,不良的家庭氛围则可能导致孩子变成一个消极、悲观和自卑而又不合群的人。长期生活在嘈杂、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的青少年儿童容易养成许多不良的道德习惯。“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说法不无道理。

二年级的学生薛某,父母以开麻将馆为生。他对同伴声称自己是“白天小帅哥,夜间小流氓”。老师与同学对他的评价是不遵守纪律、经常欺负弱小同学、不按时完成作业。

可见,造成薛某一系列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他的父母未能给他创造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环境。其父母开设麻将馆聚众赌博,原本就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无疑造成孩子对法律和纪律的错误认识,从而藐视法律和纪律;在嘈杂的麻将声中,孩子根本不可能安心学习,加上父母沉醉于麻将桌,根本无暇教育和管理孩子。至于“白天小帅哥,夜间小流氓”的称号,也许他自己并不完全理解,只是从各种聚赌的乌合之众的口里学来的。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他还不能明辨是非,在这样的环境继续存在下去,对他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害的。

(3)家庭道德教育面临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正如通常所说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道德教育不可能也不应该脱离于社会的大环境而固守陈规,它必须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正视社会大环境变化的新挑战。

①社会经济模式变化带来的新挑战。现实中以享乐为核心的消费观念的风行,逐步使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走向崩溃,一部分的家长产生了浮躁的心理。由计划经济模式到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客观上促使人们的价值观念更新和多元化,增强了国人的利益观念。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裂变,日益朝着功利化、物欲化发展,导致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和变异,过于迷恋对物的占有、享受和崇拜,而对财富是采取何种手段聚敛而来的,人们却不太关注。相比之下,是理性的脆弱、道德的滑坡、精神的颓废。作为家庭道德教育重任的主要承担者,家长面对社会经济模式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时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这势必影响对孩子的道德品质的教育和培养。

②社会信息化对家庭道德教育的新挑战。社会步入信息化的时代,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使得一部分家长在面对社会的巨变时感到无可奈何和不知所措,导致他们在实施家庭道德教育时无所适从。因此,他们发出了感叹:“不是我不想改变,而实在是这世界变化太快。”同时,面对社会信息化带来的冲击,社会各方面又未能适时构建起指导家长有效实施家庭道德教育的体系和渠道。有调查表明,家长非常希望得到专家和教师对他们进行有关家庭道德教育的指导。当家长们无力面对社会的信息化时,受危害最大的是青少年儿童。一些异化的语言如“砍死”、“你死定了”“去死吧”“暴丑”等几乎成了口头禅。而这类词句则大多出自青少年儿童喜爱的卡通片和漫画书。此外,随着社会信息化,家长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时间逐步减少。电视和电脑日益成为人们业余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的家长忙于看电视、上网而忽略了对孩子的精神关爱,青少年儿童的空余时间也大量用于看电视、上网游戏,导致双方互相沟通与交流的时间大大缩减。青少年儿童无论是沉迷于电视还是电脑游戏,关键原因都在于孩子没有朋友,精神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及父母未能进行有效的、合适的教育管理,放任孩子无节制的行为,不及时加以疏导,有的甚至到了无法自拔而走向违法犯罪的地步。

③家庭结构变迁带来的挑战一方面,家庭规模日益小规模化,独生子女成为家庭核心,备受呵护。因为每个独生子女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家长唯恐孩子会有闪失而处处加以防护。孩子失去了与同龄伙伴相处学习的机会,家庭也失去了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有效的阵地。另一方面,家庭结构逐步趋于多元化,单亲家庭、重组家庭日益增多,特别是由于家庭离婚率的急剧上升,给这些独生子女又带来了极大的伤害。社会离婚率的上升,造成了大量家庭破裂,也使许多的孩子成为弃儿,他们得不到孩子应当享受的起码的父母之爱。孩子原本是家庭关系的纽带,而如今纽带的作用在日益减弱,他们成为家庭关系破裂的最大受害者。如以下这个案例:

可怜的杨某

杨某,父母离异后,一直跟父亲一起生活,但父母经常互相推诿自身的教育责任,对杨某爱理不理。杨某经常无故旷课,老师家访,他的父亲居然说:“你们开除他好了,他母亲从来不负责,我也不管了,最好,他在路上一头撞死!”

(4)家庭道德教育缺乏学校、社会方面的有力支持。

当前的家庭道德教育存在问题,一定程度上是与其得不到学校、社会方面的有力支持有关,家长缺少来自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有效指导与协调配合。

①家庭与学校未能建立互动的道德教育机制。家长不仅是孩子教育的启蒙者,更是他们永久的教育者,与教师一起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有利的环境是家长的职责所在;同时建立更加开放的、更具互动性的全面互相学习、互相合作的家长和教师关系,也是教师的职责。当前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一些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而忽视作为家长所应当承担的教育子女的责任,把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教师,对学校的工作采取消极不合作的做法。不少家长将孩子送进学校就认为自己没有什么责任了,剩下的就看学校和教师如何教育了;而有些学校却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升学率,未能建立起家庭与学校相互交流和配合的德育教育机制。

②社会上缺乏专门的家庭道德教育指导机构。社会上有许许多多五花八门的培训班,如舞蹈、绘画、柔道、钢琴、小提琴、英语、奥数等,可就是未能见识到家长培训班。国家意识到了优生优育的重要性,设有专门的计划生育部门指导优生工作;医院里也设置了专门的科室指导家长如何喂养孩子,但一般而言,主要侧重于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不关注心理的健康和人格的健全,一旦入学后就不再有专门的部门来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四)加强和改进家庭德育的对策

以科学的发展观理性地研究当代青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所面临的挑战,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青少年儿童成长发育的规律,针对当代青少年儿童的家庭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对策,对症下药,以改进家庭道德教育的不足,巩固和加强青少年儿童的家庭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1.为家庭道德教育营造和谐、健康和向上的环境

(1)积极创设优良的家庭德育环境。

家长应当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温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健康成长。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又该如何创设良好的家庭道德环境呢?

①家长应当树立要“学习知识先学习做人”的教育理念。要强化家庭道德教育,必须树立道德教育才是家庭教育之根本的观念。面对生活在新时代的子女,家长必须更新家庭教育的观念,讲究科学的家教方法。作为父母,如果一味地溺爱孩子,只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是远远不够的,要在关心、体贴孩子的同时,客观分析孩子的思想、心理,与学校、社区协作配合,讲究策略、方式,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给孩子过分的爱犹如给树苗施加了过多的水分和养分,不仅不能茁壮成长,反而会危害其正常发展。作为家长要彻底扭转“重智轻德”的做法,重点培养孩子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集体和爱祖国的思想,从小培养孩子自立、自信、自理和自强的能力。家长还要加强家教理论的学习,善于借鉴他人成功的家教经验,把家庭建设成青少年儿童的“德育学校”。

②创设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青少年儿童的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家长的文化道德修养、科学认识水平和培养家长对社会的正确认识,组织和动员家长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区教育。首先,增加家庭的文化投入,提升家庭的文化品位。如购买一些有意义的家庭藏书,订阅几份好报刊和适合青少年儿童的优秀杂志。因为学龄儿童往往喜欢提出问题,不断探索,对事物充满好奇,还喜欢广泛阅读和思考,所以,家长经常让孩子阅读一些好书,特别是适合青少年儿童阅读的书刊、故事,这对青少年儿童的道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拥有电脑的家庭,可以开通网络,但要注意控制孩子上网的时间和引导孩子上有意义的网站。有条件的应安排独立的书房,不断添置一些新书和文化学习用品。其次,要组建学习型家庭。父母带头学习,制订出具体的学习计划,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积极组建学习型家庭。全家人可以经常共同学习和休闲,形成学习气氛和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氛围。坚持收听收看新闻节目,关心国内外大事,注意培养孩子一定的政治鉴别能力和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每天留出一定时间阅览报刊、杂志和上网学习,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同时,善于利用就餐、散步、聊天时间,经常与孩子交流学习的感受和体会,共同探讨、分享学习的成果。有的家长自己从不学习,却要求孩子要努力,孩子有时反驳:“你们自己为什么不学?!”家长无言以对,只好用打骂让孩子屈服。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做法是不恰当的。

③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不断提高家庭生活的质量。家长应当积极参与社区和城市建设的各项活动,为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生存、竞争能力创造机会。善于利用社会的信息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及各种文化展览等)支持家庭的学习,要让孩子学会学以致用,每个家庭成员都将掌握的新知识、新能力应用于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逐步提高家庭学习的质量,不断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和提高,以取得更高的学习成果,使家长和孩子始终与社会同步发展,从而不至于被社会淘汰。

(2)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教育环境。

家长应当学习掌握一些有关现代青少年儿童心理学的常识,尊重孩子的人格,善于与孩子沟通和做一个好听众,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使家庭成员之间形成和睦、平等、民主的氛围。

①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就应当多花时间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家长必须合理分配工作和休息的时间,尽量避免让工作和赚钱成为家长生活的全部内容。尤其是要减少看电视的时间,留点时间给孩子,经常与孩子沟通,谈谈他(她)的同学以及在学校发生的小插曲,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切忌通过偷看孩子日记或偷听电话等不尊重孩子的方式来了解他们。否则,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紧张,不良的亲子关系容易使青少年儿童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孟育群认为,目前在我国青少年中普遍存在、长期困扰着教育工作者的许多问题,诸如厌学、逃学、吸烟以及团伙违法、犯罪等不良行为,乃至近期屡屡发生的骇人听闻的青少年自杀、杀人等事件,多与家庭中的不良亲子关系有关。特别是少年期,国外有学者称之为“亲子关系危机期”。因此,与孩子建立朋友式的亲子关系,也是搞好家庭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②建立和睦的婚姻家庭关系。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存是第一需求,但不是最高需求,如果生存需求得到相对充分的满足,就会出现一种新的需要,即安全的需要,其直接的内涵是避免危险和生活有保障;当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很好地得到了满足后,爱、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就会产生,处于这一阶段的人希望能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渴望得到一定社会与团体的认同、接受,并希望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否则,个体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疏离感,产生极其痛苦的体验。如今大多数的青少年儿童物质生活需要都能很好地得到满足,他们如果长期生活在一个不和睦、经常争吵的家庭环境中,就会缺乏安全感。因为在离婚率大大上升的今天,青少年儿童的身边不乏由于父母离异后被抛弃的孩子,使之时刻担心这样的命运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况且,当前许多争吵中的父母,不顾孩子的感受,时常以孩子作为谈判的筹码,或以孩子要挟对方,或把责任都推卸给对方,甚至教唆孩子与对方对抗,这都将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势必影响其人格的健全和道德理念的正常发展。美国大众广播电台的系列节目《父母杂志》的著名主持人波比·康奈尔认为,在孩子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素之一是安全感,每个孩子都需要安全感和稳定感,这有助于他们的发育、学习和探索,并有利于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过分缺乏安全感,孩子就会心理失衡,莫名其妙地感到恐惧和忧虑,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常常有心理变态的倾向,对外界常采取十分偏激的行为。

2.寓道德教育于家庭生活的点滴中

家长应当明确做人的道理大都不是从课堂上学会的,而是在生活的点滴中父母随时随地教给孩子的。

(1)让青少年儿童在生活中学会自尊和理解、尊重他人。

家庭道德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要让青少年儿童学会自尊和理解、尊重他人,家长首先必须以人为本,尊重青少年儿童在家庭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①在尊重和信任的家庭氛围中进行道德教育。要相信和正视青青少年儿童的接受能力。深入了解少年儿童,根据他们的天性和不同年龄段来实施相应的家庭道德教育。并要青少年儿童多参与或开展互动式教育,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改变以家长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改变“我说你听”的传统家庭道德教育方式,使青少年儿童由道德教育过程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互动式教育中最终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让孩子们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监督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只有青少年儿童真正参与进去了,他们才能有感受,才能在感受中升华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认识,真正将道德认识逐步内化为道德信念,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道德发展过程。

②在抚养方式上要注意严宠适度。家长应当教育青少年儿童学会生活,培养其自尊自强,要他们从小就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育孩子要讲究尺度,过于严厉和过于放纵都不可取。一方面,家长必须明确尊重不等于放纵,放纵孩子任意妄为,没有规则、没有纪律,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如下例:

陈某的女儿在入学前很少与外界打交道,偶尔到亲朋好友家也没规没矩,父母不干涉,别人也不好意思指出,到了公共场合仍然如此。上学后,他的女儿因为不知道什么是规矩、什么是纪律,老师再三强调的纪律规范,她丝毫没有听进去,多次受到老师的批评。后来,她感受到了老师的厌烦和同学的歧视,开始变得沉默寡言,灿烂的笑容消失了。有一次,当受到老师和同学不公正对待时,她也没有告诉自己的父母。事后,陈某从女儿的同学处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与女儿进行了一次长谈,才了解到她当时的感受是多么委屈,终于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多严重的错误。

另一方面,过于严厉地管束孩子,对孩子的个性心理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要么孩子被迫表面接受了家长的意愿,在家长面前表现得乖巧,甚至唯唯诺诺,背着家长则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为所欲为;要么屈服于家长的威严,变得缩手缩脚,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家长的想法,总是视家长的眼色行事,长此以往,孩子就没有了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思想,变得自卑,完全成了父母思想的复印体。不健康的心理发展往往容易导致非正常行为的发生。平时热情、开朗的学生犯的错误,往往相对比较容易解决,而越是那些平时内向、不吭声的学生犯的错误总是让人难以预料。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青少年儿童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未来社会的主体,他们就必须学会遵守一定的社会规则,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家长要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寓教育于生活的点滴中。例如,家里来客人时,可以让孩子帮忙招待,告诉孩子待客之道,尽可能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当表现出礼貌好客等好品质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客人自然也会大加赞赏,孩子得到表扬和赞赏后,好的行为和品质就获得强化。家长应该多从孩子的思维角度与孩子沟通、交流。当孩子不理解道德规则时,家长应当耐心解释,最好训练孩子进行换位思考,还可以进行场景模拟和角色换位表演,效果比家长成天唠叨或训斥好得多。

(2)让青少年儿童在生活中学会关爱父母、关爱他人。

母亲真的爱吃鱼头鱼尾吗

有一对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母亲总是省吃俭用,平时好吃的东西总是自己不舍得吃而留给孩子。母亲隔三岔五地买条鱼给孩子补身体,最好的部位总是先给孩子,然后自己吃孩子剩下不爱吃的头和尾,并欺骗孩子自己就喜欢吃鱼头和鱼尾。孩子渐渐地长大了。一天,家里来了客人,于是母亲买了条大鱼,吃饭时,孩子像往常一样吃最好的鱼肉,并把鱼头和鱼尾留给了母亲,还说母亲平时就最喜欢吃头和尾。听到孩子的话,母亲不禁潸然泪下。

许多的人听完这个故事,都会为母亲愤愤不平,都会为她付出的代价深感不值。然而,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母亲为孩子付出了这么多,而孩子却没有体会到母亲的良苦用心呢?但是这位母亲从来都没有教会她的孩子怎样关爱他人,他又怎么可能知道母亲只是为了关心和爱护他而欺骗他呢?孩子原本就是非常纯真的,是一张干干净净的白纸,而家长,特别是母亲,是一个画家,这张纸是否能成为一张美丽的图画,完全在于画家如何把握好笔墨,一味地泼墨如水或一味地惜墨如金都是不可取的,必须把握好尺度。爱护孩子亦是如此,给孩子过分的爱,就如同给苗木浇灌太多的肥料和养分,最终孩子就会像施肥太多的苗木一样地畸形,甚至枯萎。所以,应当有一定的尺度,更重要的是还应当教会他关爱他人,而不是一味地索取,因为他最终仍然是一个社会的人,必须回归社会,否则将因为不懂得社会的人情世故而被社会所淘汰。作为家长应当注重对孩子进行关爱他人的教育,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教会他们关心和爱护他人。

①把孩子当成家庭中平等的一员。教会青少年儿童关心和爱护他人的关键在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要把他们当成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大小事情尽量与之进行沟通和商量,让他们平等参与。许多家长总是把子女看成小孩,而且是永远需要照顾的小小孩,家务事不让他们碰,唯恐伤着这里,碰到那里,更谈不上让他们商量家庭事务了。其实,孩子永远是好奇的也是好学的,为什么不可以让他们在感兴趣时多学习和体会呢?当一个孩子学会了做一件事时,成功的体验会使之兴奋不已,这时再及时给予表扬,那么得到鼓励后,孩子就会继续保持这份学习的劲头。当让他干了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时(当然是其力所能及的事),父母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赞赏,此时的他不仅亲身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同时又知道了挣钱生活的不易,自然就不会乱花钱,也学会了关心父母,更加强了他的家庭责任感。

②给孩子创造学习交往的机会。家长应当经常带孩子外出,一方面长见识,另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与更多的小朋友接触,在玩耍过程中学会与小朋友进行正常的交往。经常告诉他要爱护和帮助比自己小的小朋友,因为他是小哥哥(小姐姐)。当他在帮助小朋友时也会非常开心,因为有了表现自己的好机会,更有了因帮助他人而得到赞赏的欣喜。这不仅能让孩子学会关心比自己小的孩子,又可以经常给他表现自我的机会,还能让他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当然,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父母长期耐心地去做,一口吃不成大胖子,谁都懂这样的道理,关键则在于要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个客观的真理。

(3)培养青少年儿童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要使青少年儿童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还必须积极培养青少年儿童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但这要求家长主动创造机会发展孩子的责任感。

①要让青少年儿童学会独立自主、对自己负责。生活中要给机会让孩子学习对自己负责,如学会照顾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学会信守承诺。今天的青少年儿童大都受到父母、爷爷、奶奶等亲人的过分保护,犹如温室里的花,极度缺乏自我独立生存的能力。有的孩子已经上学了,还让大人帮忙穿衣、洗脸,上学路上大部分是家长背着书包,孩子空着双手无所事事。事实上,家长帮忙背负的不是孩子的书包,而是卸下了孩子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文章前面曾提到孩子上学忘带东西会责怪家长没有帮忙,是因为家长平时几乎承包了孩子所有的责任和义务,甚至恨不得连学习也能代替他们,所以孩子缺乏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应当从小训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吃饭、穿衣、整理书包和自己的房间等。可以由协助孩子到逐步放手让他(她)独立完成,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帮助时,要求孩子主动请求,让他们树立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尤其是学习上,更应当让孩子独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否则,孩子容易形成错误的认识,认为是家长强迫自己学习的,自己不过是在为家长学习。

②要让青少年儿童学会对家庭负责。家庭内部成员对家务事进行合理分工,可以让孩子帮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扔垃圾,吃饭时帮助分好碗筷,或做饭时让孩子帮忙挑菜、递东西;还可以教孩子学习做简单的饭菜,如蛋炒饭、凉拌番茄、黄瓜等。总之,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学习干不同的家务。

(4)积极引导青少年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孩子染上各种恶习,家长就必须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充分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美国的托马斯·里克纳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将青少年儿童的道德发展分成了六个渐进的阶段,认为从出生到3岁是道德发展的基础,3岁的孩子开始需要为他人所认同,也开始积极地参与家庭的各项事务。这与中国传统的看法“一岁看三岁,三岁看八岁,八岁看到老”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见,2岁左右是实施家庭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培养青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是孩子今后与人成功交往的基础。

①养成讲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家长从小就应当注意培养孩子养成文明的习惯,如讲礼貌、不说粗话和脏话、多说“谢谢”“你好”等文明用语。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总是受人欢迎的对象,比较容易被人接纳。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意味着他很快地被他人和社会认同,能比较好地融入社会,但有的家长往往忽视这一点,日常生活中,在路上遇到熟人或朋友,从来不主动让孩子与别人打招呼;有的家长偶尔听见孩子不知从哪学了粗话和脏话,根本不及时进行批评和教育,有时还可能引起大笑,似乎感觉自己的孩子学习能力不错。

②培养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3岁是培养儿童助人为乐习惯的好机会。心理学家认为,3岁的孩子更倾向于认同与合作,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特别希望和乐于帮忙,家长可以让孩子帮忙收拾洒落在地上的玩具或其他的东西或倒垃圾,也可以让孩子陪同比他小的孩子玩耍(当然,必须有大人照看)。

③学会分享的好习惯。

家长往往对孩子年幼的行为不太在意,总是以孩子小为理由而放任他们的行为。比如,家长往往习惯于将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吃,吃饭时也常常把孩子最喜欢的放在孩子面前,看着孩子吃得欢而满心欢喜,根本不会注意经常这样做也就使孩子养成了挑食、吃独食的不良习惯。当家里来客人时,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自己最爱吃的菜端到自己面前,而且还精挑细选,客人心里直犯嘀咕:这孩子实在太没规矩!家长一脸的尴尬,孩子却不以为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平时,家长可以允许孩子经常邀请同伴来做客,让孩子自己招待,家长则在一旁注意观察自己孩子的处事态度和行为方式,以便于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校组织活动时,家长可以为孩子多准备一些食物,好让孩子与同学、朋友共同分享。

(5)家庭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家庭教育是为孩子进入学校,走向社会打好基础的关键。如果家庭的道德教育能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社会的道德教育即可事半功倍。有了好的教育思想,还必须有好的教育方法、有效的教育手段,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应当重视及早施教,道德教育早开始好。心理学研究也证实,幼儿时期是人类行为观念培养的关键期。身为现代父母者,应当尽到教养的责任,重视身教,以培养子女正确的观念和良好的习惯。如要让孩子从小学会孝顺和尊敬长辈。为人父母者应当成为孩子的表率,如果哪个父母经常辱骂自己的长辈,孩子很自然就学会了。有这样一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我长大了也打他

有个人经常殴打自己的父亲,于是有看不惯其行为者就问他那不满4岁的儿子:“你爸爸老是打你的爷爷,你长大了会怎么样啊?”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长大了也可以打他。”

由此可见,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自己的为人之道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分配食品,要经常反复告诉孩子,对年老的长辈,要注意他们年纪大了,又没有牙齿的特点,应当给他们最好的、最容易消化的东西。长此以往,孩子就很快记住了,以后不用家长说就能自觉地去做。平日,一般最好不要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坏习惯,不一定要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吃,即使是给他也要说明道理,要经常教他将最好的优先考虑他人。作为父母应当经常将好东西分给左邻右舍共同分享,长此以往孩子也就养成了孝顺长辈和共同分享的好习惯。对青少年儿童实施家庭道德教育,必须提高家长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有的家长出口成“脏”,有的家长带着孩子肆无忌惮地闯红灯,有的家长任意践踏草地,有的家长乱扔垃圾,在公共场合吸烟和大声喧哗的家长随处可见,提高家长的道德文明素养刻不容缓。一方面,家长应自觉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哪些言行能传给孩子,哪些不能传,哪些行为应当受约束,哪些行为要加强,都要有明确的认识。注意通过言传身教,把社会的道德准则,做人、做事的道理及父母良好的品德和人格在不知不觉中传给孩子。家长应当避免为孩子树立坏的榜样,以免将不良的行为习惯传给孩子。少年儿童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有其父必有其子”虽得说过于绝对,但不无道理。孩子长期生活在父母的身边,父母的言行举止随时都可能会引起孩子的注意,经过反复强化,自然而然就被孩子模仿和学习。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家长进行社会的规范教育,对屡教不改者可以采取适当的处罚措施,加强严格执法;家长自己也要强化公德意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同类推荐
  • 相约在微博——弗洛姆爱的艺术

    相约在微博——弗洛姆爱的艺术

    《相约在微博:弗洛姆爱的艺术》根据弗洛姆关于爱是一门艺术等一系列观点,选取他书申的精彩语录,进行解读,与大家在学习爱这门艺术上共同前进。《弗洛姆爱的艺术》一书收录了《责任心,爱情的另一面》、《爱他,就要尊重他》、《按照本来面目看待他》、《让对方按照本性成长》、《用他人的眼光看待他人》、《客观才是爱情的标尺》、《在爱中学习爱》、《我们想要逃避孤独》等文章。
  • 1分钟看透对方心理

    1分钟看透对方心理

    你不是心理学家,品读此书,你也可以“一眼看穿”他人的内心世界,“一语道破”他人的真实想法。你不是他的痴心朋友,拥有此书,你也可以快速熟悉对方,快速读懂对方,快速了解对方。
  • 每天读一点催眠心理学

    每天读一点催眠心理学

    本书主要研究基础设施领域公企业产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揭示我国基础设施领域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
  • 人一生要懂得的心理健康全集

    人一生要懂得的心理健康全集

    相信读者一定会从中受益,把书中的指导原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获得心灵的洗涤与升华!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心理是否健康,因为成功不会经常出现在你的身边,相反困难和挫折却会常伴你左右。如果你承受不住,就会无所成就。这就是说,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最可怕的是心理失败。成功的所有秘诀上都写着四个字——健康心理。
  •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术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术

    弗洛伊德认为,人存在潜意识,当潜意识释放出足够强大的能量之时,个体自身的精神状态、心理特征、情绪变化,以及情感状态等方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酵”。究竟什么是潜意识?内心极度压抑是否是心理产生压力不能释放的产物?个人情绪导致认知的偏差就真的会出现晕轮心理吗?梦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能让人感觉到神秘莫测?可以说,这些疑问也是现实中一些人最想弄清楚的。在弗洛伊德看来,这些疑问看似深不可测,其实只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稍加分析,就能揭开答案。
热门推荐
  • 棠梨不甜

    棠梨不甜

    上一世,错负了情,害得哥哥和颜姐姐惨死,阿叶断了两个手指,一条腿残疾……这一世,我唐梨定会让曾欺负过我的人加倍奉还,天道好轮回,柳依依,薛满,你们可要洗干净脖子等我唐梨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慧心巧思

    重生之慧心巧思

    16岁的安慧迷上了22岁的南宫月,一心像飞蛾扑火般的追逐,把他视为自己的一切,享受他的温柔,却是水中镜月中花,黄粱一梦罢了,重生后她孝敬父母,举家奔小康,却把爱情是为毒品,避之不及,一个人突然闯入她的世界,进入她的心房,打破她的计划。
  • TFBOYS属于他们的阳光

    TFBOYS属于他们的阳光

    他们是国民组合,是偶像,是有着千千万万粉丝的国民偶像……可他们,也只是普通平凡的人啊……他们也不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他们也想能主宰自己的人生,但…允许吗?他们成为偶像已是一个不可逆的事实,但他们只是想在偶像的基础上过的安稳一点而已…被抛弃,被背叛,被咒骂,被污蔑……种种数不清的压力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不过还好.他们还有他们.他们还有她们.他还有她.
  • 将星吕绮玲

    将星吕绮玲

    简短讲述一代女将星,温侯吕布之女的人生事迹。
  • 反机甲毒血巫师

    反机甲毒血巫师

    星战机甲的兴起替代了巫师的辉煌。巫师从人人敬畏的强者变成了地位尴尬的医生和学者。在巫师如此颓废之时,身患毒血症,性格叛逆的白桐毅然走进了巫师的世界。以自己一身毒血,成就以肉身击败机甲的强大巫师。他被骂作卑鄙的半吊子,无耻的白狼。亦被称作黑血贤者,反机甲大师!
  • 华夜白铭

    华夜白铭

    她,只是一只被人们认为是狗的神兽,不懂世事。他,是家中备受疑惑的天之骄子。本该无所交集的他们,却鬼使神差的相遇了。她的出现改变了他,而他也改变了她。当不知的真相浮出水面,谁亦爱着谁?几百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 重生之灿然

    重生之灿然

    这是一个重生者的故事,这是一个续写的故事。有点俗套,有点平淡,有点狗血,还有点温馨。愿你眼眸有星辰,心中有山海,从此以梦为马,不负年少韶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空轩诗话

    空轩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