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冠华(1913~1983年)江苏盐城人。留德。抗战时任重庆《群众》周刊主编。建国后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副部长、部长。著有《人民的浪潮》、《从慕尼黑到敦刻尔克》。
乔冠华从青少年时起就养成一个习惯,喜欢看中、外地图集。他一生搜集、珍藏的中国古代、近现代和世界各国不同时期印制的地图数以千计,堆满了家中十几架书橱的底层。乔冠华说:读地图,不但可以懂历史地理,也可以学到政治地理和经济地理,有利于一个人的学识增长。
读地图有助于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变迁
乔冠华最早接触地图是他十岁那年。父亲乔守恒送他去家乡江苏盐城的亭湖小学读书,这小学不读“四书”“五经”,采取西文新式教育,设有一门历史课。老师讲中国历史的变迁,在讲到唐尧虞舜中国分为九州、十二州时,拿出了传说为宋苏轼编撰的《历代地理指掌图》。这本书共有历史地图四十四幅,开头是《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上限为《帝喾九州之图》,下限为《(宋)元丰颁行九域图》,老师一面讲,一面指着地图:这个州在什么地方,那个州在什么地方,老师的讲解引起了乔冠华的极大兴趣:几千年来,中国的疆域原来是不断变化着的呀!于是他向老师借来那本《历代地理指掌图》,一个朝代、一个朝代仔细地看,还从小学图书馆里先后借阅了明代王光鲁编撰的《阅史约书》,这本书收入历史地图三十五幅,开头是《古初地图》,上限为《唐虞九州、十二州分界图》,下限为《元十二行省图》;他还借阅了清代陈芳绩编撰的《历代地理沿革表》,这本书收入历史地图六幅,开头为《虞舜十二州图》,末后是《明两京十三省图》,还有近代杨守敬编撰的《历代舆地图》。乔冠华从许多历史地图中,弄清楚了每个朝代的疆域地理,进一步了解了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构成与发展经过。乔冠华的历史和地理这两门课,在每次考试中都名列前茅。
1929年秋,十六岁的乔冠华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哲学系读书。当他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读到东印度公司通过鸦片贸易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时,十分气愤。于是利用课余时间,钻进学校图书馆抄录东印度公司成立以来的对华贸易的统计资料。这时,他不知东印度公司是怎么把鸦片运进中国来的,就去查世界地图,看英国及其殖民地印度等国的地理位置,种植、加工、运输鸦片行经的路线,对他学习帮助极大。
读地图有助于纵览国际政治风云变幻
1935年秋,乔冠华经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冯友兰举荐,来到位于德国南部小城的图宾根大学深造。当时德国希特勒纳粹党上台已两年,战争狂热甚嚣尘上,乔冠华出于对国际时局的关心,他利用课余时间钻研克劳塞维兹的《战争论》。为了弄懂书中涉及的军事地理的内容,他详细地研究了世界地图尤其是欧洲地图,这对他后来写“国际时评”带来极大益处。
乔冠华的好友、诗人徐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1940年6月9日,在香港以猫头鹰为标记的“聪明人”咖啡店地下室里,一群中外记者聚集在一起,议论着德军进攻法国的战事。这年5月25日,希特勒向法兰西宣战,同年6月4日,英军从港口城市敦刻尔克撤退,随后为德军占领,6月5日,德军向波隆至色当一线全面进攻,三天后,德军右翼突过布莱索河向柏舍安挺进,德军左翼突过哀河,以四十个师团兵力包围马其诺防线。正当众说纷纭之时,乔冠华猛地将手中的烟头往桌上烟灰缸里一戳,沉痛地说:“6月9日是法军最黑暗的一天!”这真是一语惊四座,爱泼斯坦首先表示不同意乔冠华的看法,接着以写“内幕新闻”知名的塞根·斯坦问乔冠华:“你怎么忽然悲观起来了?”香港的自由撰稿人罗吟圃也批评说:“你这话不大恰当吧?你有什么根据?决战正在进行,马其诺防线可不是那么容易攻下来的。”乔冠华站起身对大家说:“我可以告诉大家,法兰西三天后会不战而降!我还有事,先走一步了。”乔冠华走后,大家众口一辞,都不同意乔冠华的分析。可是,乔冠华仍为《时事晚报》发了一条“三天后,法兰西将不战而降”的新闻。后来的事实证明,6月11日法军退至马恩河南岸,13日放弃巴黎,雷诺政府向德军投降。其实,乔冠华作出这一判断得益于他熟悉欧洲地图。6月9日,意大利军队在阿尔卑斯一线集结完毕,向法兰西宣战;而德军一面从莱茵隆尔区向马其诺防线正面进攻,另一面已攻占阿尔美森林和马其诺防线的北部和中部,马其诺防线北端的藏特迈第、麦茨和凡尔登三个要塞,已成背腹受敌之孤军。他正是分析了这个严竣形势,知道马其诺防线维持不了多久,这才作出上述判断的。
1941年12月,日军攻占香港,乔冠华来到重庆,在周恩来身边工作,他继续为《新华日报》写“国际时评”。在纯阳洞附近乔冠华的办公室兼宿舍那间小平房里,迎门墙上挂着一张《新华日报》印刷发行的欧洲战场的四张报纸大小的地图,乔冠华每天看报、听广播,把美英盟军和苏联红军每天占领的地方,用红铅笔划上一个个小箭头,日子久了,就一清二楚地看出来了,那些小小的红箭头,数量之多,十分鲜明地形成了一股股龙卷风,在旋涡般地卷动着,指向德国柏林和意大利米兰。当朱可夫元帅和科涅夫元帅率领的两支苏联红军分别渡过奥德河和尼亚河,在南波茨坦姆会师,完成对柏林的包围;与此同时,英军占领了波伦尼亚,渡过波河,分三路挺进米兰、都灵和热内亚时,乔冠华看着地图上这些小红箭头,就知道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末日到来了。果然4月29日传来盟军攻克米兰,墨索里尼被捕获,5月2日又传来柏林被苏军攻克,希特勒在地下室自杀身亡。乔冠华高兴地在一篇《国际时评》中写道:“万人期待的大消息终于揭晓了,5月2日红军完全占领了柏林!法兰西老巢捣毁了,魔鬼们的慧星摘下了,光荣啊,伟大不朽的红军!全世界的人民感谢你们,全人类的后代感谢你们,你们扭转了乾坤,你们创造了历史!”
读地图有助于有理有利有节地进行外交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乔冠华一直工作在外交领域,为了有理有利有节地进行外交斗争,他更加离不开世界各国的地图。乔冠华本人回忆说:“每次出国访问时,别人都买些日用品和纪念品,我就搜集各国出版的世界地图集。”他的夫人章含之也回忆说:“70年代,乔冠华每次出席联大,一有空闲,他就让我去搜集地图。那时出国,从部长到厨师,每人一律发十美元零花钱,新出版的地图售价很贵,买不起,我就到一家名叫‘伯恩斯·诺贝尔斯’书店的旧书部,替他买旧地图,一摞摞地带回国内。”
50年代初,乔冠华出任朝鲜停战谈判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顾问。因美方刁难,谈判中断了六个多月。此时,毛泽东、周恩来电告李克农、乔冠华,征求“是否可以再给他们(指美国)一个台阶下,是否由我方主动提出复会”的意见。乔冠华查看了朝鲜地图,分析了美、李军十五万人发动的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被中朝军队歼灭后的战略态势,回电说:“美国在战场上耍不出什么花样来”,“联大压不成”,“如果我以金(日成)、彭(德怀)致函形式,对方可能认为我性急,有些示弱,反易引起对方幻想”,“一动不如一静”,“拖到美国愿意妥协并由他来采取行动为止”。毛泽东、周恩来接受了乔冠华的意见。果然,三天后,联合国军新任总司令克拉克致函朝、中方面,建议在板门店恢复停战谈判。
60年代末,为解决中苏边界有争议地段边界划分问题,乔冠华出任中国代表团团长,与苏联代表团团长葛罗米柯举行马拉松式的谈判。当时,苏联某些敌视中国的学者,以研究历史为名,胡说什么中国的北部边界是长城,东北的柳条沟以西不是中国的领土。乔冠华运用中国和苏联的历史地图疆界变迁事实,对这些谬论予以驳斥。因为事实俱在,铁证如山,连葛罗米柯也不得不承认“那是不正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合法地位以后,继中日、中美两国外交关系分别建立,世界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纷纷要求和新中国建交。有不少国家因其地方小,人口少,鲜为人知,作为外交部长的乔冠华,负责与各国谈判建交,不论国家大、小,都能说出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面积和人口以及这个国家诞生前后的历史。这段时间,乔冠华夜以继日查阅世界各国的地图和历史资料。
乔冠华晚年送给《人民日报》国际部崔奇的一册《泰晤士世界地图》,上面有二十多万个城镇乡村、山水岛屿的地名,这些地名都是乔冠华记熟于心的。崔奇说:“像天文学家心中有一幅星座图一样,在乔冠华心中有一幅相当详细的世界地图。”
曹晋杰江苏盐城市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