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36500000006

第6章 卡片类:引领信息时代的收藏主流

电话卡:通话之外的增值功能

电话卡是由电信部门发行的卡式电话资费凭证载体,因多呈卡式而得名。这种卡片刚出现时,图案简单(单色或白版),客户打完电话后就丢掉了。后来,由于国外兴起收藏电话卡潮流,中国各省市制作发行的电话卡也开始出现彩色画面,并注意选题和设计系统化,制作更精美,激发了收藏者的兴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偏爱。

不同于传统收藏,电话卡收藏具有接触面广、收集简单、便于保存等特点,属于一种平民化的收藏项目。随着各种电话卡的普及和丰富,其文化内涵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升值潜力也随之显现出来。

在青岛举办的一次电话卡展会上,一些题材较好的、发行量小、观赏性较强的品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错版“千山风光”IC电话卡,其市价从原来的200元大幅上扬至600元,其他如“唐代诗人”、“宋代词人”、“澳门回归”、“李苦禅作品选”和“雅鲁藏布江”等题材的话卡,价格也全都超过250元。

在我国,电话卡收藏品市场兴起有十几年的时间,其间市场价格变化经历了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近几年来,卡市价格稳中有升,电话卡收藏的交易市场也日益增多,但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大城市。除了普通的交易市场,一些城市还有专门的电话卡展会。

由于电话卡是仅次于邮票的大众收藏品,其形式、内容都很多,数量也非常庞大,任何收藏者要想收齐显然是很不现实的。那么,收藏哪些电话卡,才能够达到投资增值的目的呢?

早期电话卡

电话卡的收藏同其他收藏品一样,也是年代越久越好。在北京、上海、大连、佛山、福州等地,许多早期开通卡的旧卡价格远远超过等重的黄金价格。

上海市邮电局发行于1988年2月的上海红听筒磁卡,全套3枚,总面值为185元,发行量为100套,图案为红色电话听筒。该卡是英国一家公司赠送给上海电信部门的试作卡,由于发行较早,消耗量大,目前存世稀少。其新卡估价不低于52万元,旧卡在香港曾以30万元落槌,在上海曾以18万元成交。

1994年12月,中国电信发行的“梅兰芳诞辰100周年纪念”磁卡(“梅卡”)公开出售,在北京中国集邮总公司的营业部大楼,一位收藏爱好者买了一张面值20元和一张面值50元的。1997年初,这两枚“梅卡”市场价都达到了1500元。短短两年多时间,20元面值的“梅卡”涨了75倍!两个月后,面值20元的“梅卡”,市场价涨到3000元,涨了150倍!这位收藏爱好者既高兴又后悔,如果当初投资20万元,买1万张这样的卡,在高潮时出手,就可变成3000万元!

开通卡

开通卡是指第一次开通使用的磁卡,记录了各地电话通信历史的变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纪念卡

为某一重大事件而专门发行的电话磁卡,可视其纪念意义的大小来衡量收藏价值。如《毛泽东百年诞辰》、《香港回归祖国倒计时一年》等电话卡,因其纪念意义重大,收藏价值也很高。同一纪念题材的电话卡,以事件发生地所发行的电话卡更具收藏价值,正如集邮所称的“原地封”一样。

错卡

由于设计、印刷失误等原因,电话卡的图案或文字、编号出现错误、遗漏的磁卡。这类卡深受集卡者厚爱,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限量卡

限量发行,一次印刷后不再重印发行的磁卡。这类磁卡比普通卡更受集卡者垂青。

成套卡

成套卡特别是形成某个专题的卡,要比零散的卡价值大。由于集藏爱好者对全套电话卡地方版别及编号统一要求,因此成套电话卡逐步成为热门藏品。除了留意以上几种电话卡之外,广大收藏爱好者一定要注意电话卡的品相。电话卡的品相是指其外观的完整性。电话卡的使用率越高,新卡的完好存世率就越少,该套卡的收藏价值也越高。

如全国通用卡之首的“长城拼图卡”和“鲜花地图卡”,发行最早,消耗最多,因此存世量最少,是电话卡中极为难得的珍品。

总之,收藏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参与电话卡收藏,可以先通过参观类似的电话卡展会,对其产生一个初步认识;平时应注意搜集卡市信息,然后可以从收集身边实用的电话卡入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就会积累宝贵经验,获得巨大财富。

手机卡:平民收藏前景乐观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部分地区开通了移动电话,从此,伴随手机的使用,异彩缤纷,美不胜收的手机卡便应运而生了。

手机卡分为两大类:一类为SIM识别卡(即智能IC卡,也称芯片卡)。SIM卡具有电脑CPU存储功能,是GSM移动电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信于1994年11月在上海、广东率先开通SIM卡移动通信。上海发行的第一枚SIM卡正面是黑白蜂窝图案,背面为“东方明珠”电视塔图案;广东发行的第一枚SIM卡正面是灰色底版和文字,背面为“爱立信”GH337手机广告。由于SIM卡的芯片取下后留有一个孔,似乎不完整,最初无人收集,导致早期的SIM卡多数流失。直到1997年底,随着集卡热的升温,才有少数人慧眼识珠开始注意收集。

另一类为充值卡(也称移动电话自助缴费卡)。其规格长8.6厘米、宽5.4厘米,有横式、竖式之分。正面印有“中国移动通信”徽志、主题图案、分公司名称、充值面额等,其面额一般为50元、60元、100元、200元,背面印有使用步骤、注意事项、使用有效期,以及卡号、密码、编号等,有单枚发行,但多数为成套成系列发行。

2001年7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已突破1.2亿,约占世界移动电话用户总量的1/7,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也就是说,在中国每11个人中,就有1人使用移动电话。伴随着我国移动通信突飞猛进的发展,手机卡在收藏界逐渐升温。

各地方移动通信公司发行的手机卡,每一品种因其面额较大仅发行数千枚、数万枚,最多也不超过10万枚,并且使用周期较短,更新版本较快,存世量极为有限,一般不可能再版,其版本价值不言而喻。使用过的手机卡目前尚处于低价位,无论是低面额或高面额,一般仅二三元一张,比较容易配套,收藏者容易进入。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卡将从“贵族收藏”过渡到“平民收藏”,其发展前景非常乐观。有关专家指出,在林林总总的手机卡中,以下种类具有较大的投资潜力:

白版类卡

1996年前后,我国大部分省市使用过白版类卡。一般在常用卡不够放号的情形下临时使用,有双面白版,单面白版,如果只收集到白版空卡,根本无法看出属地,必须在IC芯片边的数码上才知道属地。同样的还有单面蓝版也属此类。

加字卡

加字卡分丝印和胶印两种。一般都印刷在白版卡或蓝版卡上,内容为数码或条形码或文字。如山东、江苏发行的条形数码卡,湖北发行的电信宣传文字卡,福建、四川发行的GSM开通的纪念卡,福建发行的香港回归纪念卡,河南、贵州、广西、江苏、浙江发行的“使用说明”文字卡等等。

通用卡

通用卡也是因常用卡不足,临时使用的。有的在卡上加印数码或数字,可以分辨出所用地区;有的则没有加印任何数码,只能从芯片的背面数字上辨别其所用地区。通用卡常见图案有“草原一棵树”、“油画白鹤”、“花瓶”、“土楼”等。

借用卡

一般情况下,各地电信部门均使用自己编制发行的SIM卡。但如果出现突发情况,如一个时期购买手机的人数突然增加,超过预先估计,计划内的卡告急或制卡厂商与各地的电信部门在衔接上出现问题,使得卡商无法按时提供新卡时,为了保证手机销售的正常进行,一些地区的电信部门就采取了借用其他省、市发行的某一种SIM卡,来临时应急使用。这类卡大多数会在卡基上或在芯片的背面印上自己省、市的号、字码或条码以示区别。如安徽借用江苏“摩托罗拉”,浙江借用上海“东方明珠”,河南借用广东“气球”,陕西借用湖北“红底地球”、“国旗”,湖北借用浙江“夏·曲院风荷”等。

测试卡

测试卡是由GSM网络供应商或SIM卡IC芯片供应商提供电信部门试验运行用的,如海南、福建的“高尔夫球”,湖南、福建、四川的“母婴图”。由于这类卡是内部测试使用的,所以数量很少,再加上电信部门内部有着严格的管理、审批手续,真正流入收藏者手中的这类卡很少。

样板卡

样板卡是由IC芯片供应商或SIM卡印刷厂家在大型通信器材展览会上赠送参观者的宣传品,也有直接提供电信部门用作参考的。如法国GEMPLUS(捷普吕斯)中国代表处赠送的SIM卡,在卡背印有“世界最大IC卡制造商”及地址、电话等文字。

储值卡

储值卡即储存有固定面值的SIM卡,由广东在1997年1月率先发行,具有使用方便、安全的特点,而且避免了恶意欠费的发生。人们广泛使用的神州行储值卡即为此类。将来这种固定面值的储值卡会大量发行并全国通用,收藏前景极为看好。

交通卡:新兴的收藏门类

交通卡就是由交通运营部门或企业发行的磁卡或IC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公共汽车和地铁逐渐开始使用车票卡,其中上海是我国发行交通卡最早、最多的地区,公交、出租、地铁、铁路等各类交通卡应有尽有。

交通卡可分为有接触式的磁性卡和非接触式的IC卡(智能卡),我国各地所使用的绝大多数都是IC卡。不过,首套公交磁卡——“上海北嘉线卡”却是一套磁性卡,而且其身份极为特殊,同时还是我国第一套正式发行的地铁试机卡。“北嘉线卡”发行于1991年4月21日,全套5枚,主图均为北嘉线线路图,5枚同图异色,分两版,各400套,发行总量为4000枚。“北嘉线卡”如今存世不多,大全套更为罕见,市场价高得惊人。

此后,1995年12月,上海又率先推出了公交车IC卡乘运制,发行了我国首套公交IC卡,这套卡为广告卡,发行量共2万套。

1999年12月,上海再开全国先河,推出了“上海公共交通车”IC卡,这是我国首张“交通一卡通”,它不仅可在各条公交线路上使用,而且也能同时乘坐地铁、铁轨、轮渡、出租等交通工具,是真正的电子全能车票。

公交磁卡作为新型无人公共汽车售票系统所使用的电子车票,既是我国未来公交车票的发展方向,又因这些磁卡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可谓是“初期卡”,故具有很高的收藏与投资价值。

马甸邮市一位卡商说:“别小看这些过期的卡片,有些也能卖到上百元一张呢。”据这位卡商介绍,这一套俗称“五十六个民族”的地铁卡,是地铁公司当初为纪念地铁复八线开通试运行而发行的乘车券,这样一套卡能卖四五百元。

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交通卡,收藏爱好者应选择哪些进行投资呢?有关专家告诉我们,收藏以下几种交通卡,容易实现增值目标:

地铁卡

随着我国交通业的不断发展,地铁卡作为最主要的地铁运营结算手段和工具之一,以每天数十万人流的庞大搭乘者为依托,引起了一些先知先觉者和收藏爱好者的高度重视。最近几年,上海地铁卡在藏品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集藏者逐年增加,特别是随着北京在奥运前夕加入磁卡使用行列,不少人对上海地铁卡兴趣盎然,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北京、南京、广州、沈阳等已开通地铁城市的集藏者,纷纷购买上海地铁纪念卡,导致市场价格不断上涨。

总之,如果地铁卡收藏真正大规模兴起,收藏者的数量将是非常巨大的,那些早期卡亦会成为千金难求的“珍品”。这一点不容置疑,从当初电话卡的发展历程,就可以推测到地铁卡的火暴前景。

铁路卡

铁路是重要的长途交通工具,然而我国发行的铁路磁卡数量较少,主要在一些地方的车站作为站台票使用,制作材料主要是纸质或塑料材质,属一次性卡。许多铁路卡的图案是该车站的全景图、所在城市的风景以及各种广告图案。2007年,城际快速列车(动车组)开行之后,有些地方开始发售月票、季票等磁卡,然而数量极其有限。随着我国铁路不断提速,城际列车必然会向公交化方向发展,因此届时有储值功能的铁路卡将应运而生,并会吸引收藏爱好者的眼球,具有较大的升值潜力。

交通一卡通

交通一卡通是为了统一乘客乘坐不同交通工具而推出区域性通用车票,采用磁卡芯片技术实现一卡在手通乘交通的目的。近年来全国多数大城市均采用交通一卡通形式,以方便乘客在城市内的交通费用支付。

上海是较早使用交通一卡通的城市,其发卡量已逾千万张,使用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城市内的各种公共交通工具。上海交通一卡通在所发行的卡中主要是普通卡,由于画面单调难以受到集藏者的青睐。纪念卡和广告卡却别具一格,虽然内容没有地铁卡丰富,且系列性不强,随意性较大,但仍然是集藏者关注的目标。

上海于20世纪末发行的早期卡种,如“99试机卡”、“2000世纪卡”、“上海24景”和“上海旅游节”等,现在市场货源已紧俏,价格也在不断攀升。

“十二星座”和“情人节”卡,由于风格为“迷你型”,价格居高不下,前期收藏者已获利颇丰,升值潜力巨大。

总之,一张小小的交通卡从无到有,从简单到智能,无不体现了城市的文化与进步。交通卡的出现是必然的,收藏也是必然的。只要随时留意,通过购买或者向亲朋好友索要(当然限于卡内没有余额的情况)的方式,就可以收集到有价值的交通卡,实现财富增值的目标。

银行卡:“双重财富”的象征

银行卡是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业务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银行卡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自动出纳机卡、记账卡和灵光卡等。银行卡通常由带磁条的塑料卡片制成,磁条上面记录有持卡人的账号、个人密码等相关信息,持卡人可持卡在ATM(自动柜员机)上进行取款和在签约商户或服务部门刷卡消费。由于具有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等特点,银行卡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

1986年6月1日,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发行了我国第一张人民币长城卡。不久,工行的牡丹卡、建行的万事达卡、农行的金穗卡、交行的太平洋卡等也相继推出。

银行卡收藏由于难度很大,一直以来就被称作“贵族卡”而少有人敢于涉足收藏。随着改革开放后国家“金卡工程”的实施并且取得初步成效,近年来,银行卡已越来越贴近老百姓的生活。现在,铺天盖地的银行卡广告宣传和唾手可得的图案精美的众多银行卡,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的关注。有关专家指出,银行卡之所以具有收藏价值,主要原因有四。一是简单易行,只需到发卡银行开办一个储蓄账户存入一定量的积蓄,待账户上所存的结余用完后,提出收藏申请,经发卡银行审查同意后,便可收集到一张储蓄卡或AIM卡;二是外观精美,银行为了拓展业务,在图案设计上非常讲究,图文并茂,制作精美;三是种类繁多,如中行的长城卡、农行的金穗卡、工行的牡丹卡、建行的龙卡等,这些卡功能各不相同,一方面满足了持卡人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也给藏卡人带来选择的空间。

收藏爱好者李先生的银行卡中,有一张看似普通的深圳交通银行太平洋卡,实际上却是非常珍贵的。李先生介绍说,这是他从废品站购买300多张废银行卡中偶然发现的。他说:“从表面上看,这张卡和现在的许多太平洋卡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它的珍贵之处就是在卡面上印有‘XSK’这三个字母,这在众多的太平洋卡中并不多见。”当时,为了搞明白这三个字母的意思,他专门向在交通银行工作的朋友请教,后来知道这是20世纪90年代深圳发行的一张针对学生的银行卡,三个字母就是“学生卡”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由于当时人们收藏银行卡的意识淡薄,大部分这样的银行卡都被销毁了。李先生为了弄清这张卡是否为珍贵品种,他特意请教了北京的银行卡收藏专家。据专家介绍,这种卡的“样卡”见到过,但像这张品相完好的“实卡”却从没有见过。估计这种卡在银行卡收藏界也不超过5张,因此是非常珍贵的。

如今,大部分银行卡在收藏品市场上价位比较低,普通的信用卡、转账卡、取款卡、借记卡、储蓄卡、查询卡、一卡通、保险卡、住房公积金卡和人们熟悉的长城卡、龙卡、牡丹卡、金穗卡、太平洋卡等,市价每张仅10元至30元之间,与发行价差不多。随着大量作废的银行卡被发行单位回收后剪角销毁,遗留在民间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因此,一旦收藏银行卡的热风启动,银行卡藏品前景十分看好。既然收藏银行卡升值潜力巨大,我们应如何收藏呢?

收藏早期发行的卡

一般情况下,较早发行的银行卡,往往使用范围小,发行量小,寿命短暂,卡版更迭速度快。此外,一般银行要更换银行卡版本,都会把以前的报废卡收回,因此很多有纪念意义的银行卡存量都十分稀少,所以在收藏品市场上的价格都相对较高。

北京市商业银行曾经发行过三张深颜色的国际借记卡,当时只发行了一个月,办卡者数量很少,后来由于北京市商业银行正式更名为北京银行而身价飙升,市价已达3000多元。尽管如此,持卡者都不愿出手。

一位喜欢收藏银行卡的老板说,他涉足收藏很长时间了,自认为是一位“行家”,但常常面临“一卡难求”的情况。他手里的卡大部分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行的,市价从300元到800元不等,而最值钱的仍当属1985年版的中银卡,不少人等了半年都没货。这位老板说:“其中有一批没有卡号、专作藏品发行的孤品,交易市场上基本绝迹,拿出来绝对是天价。”

1985年版的除了中银卡外,还包括工行1987年版红棉卡、建行1990年版龙卡、农行1991年版金穗卡及交行1993年版太平洋卡等,这些记录银行历史瞬间的珍贵卡片,单张市价都在一两千元左右。

收藏发行量小的卡

与其他藏品一样,发行量的大小同样决定银行卡的价值。比如由建行上海市分行和上海博物馆联合发行的“上博龙卡”,从1996年起到2005年止,一套共10张,是国内第一套发行跨世纪的金融纪念卡。该卡每期均以上海博物馆馆藏精品为画面,文化含量很高。一张1996年发行的第一期“上博龙卡”已由当初的300元升至850元。

收藏具有纪念意义的卡

既可使用,又可收藏,这是银行卡的又一特点。如一套6枚的“南京路步行街纪念卡”,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上海南京路从19世纪末到今日步行街的巨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该卡又可以在南京路沿线的商场、餐厅购物消费。还有如农行的“建国五十周年金穗新世纪纪念卡”,该卡一套11张,10张无面值,1张面值600元,融使用与纪念于一体,也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总之,银行规范的操作和极高的信誉是银行卡收藏充满吸引力的保证。随着银行卡的不断普及,地理环境的逐步改善,以及宣传力度的日益加大,传统的支付习惯必将逐渐改变,银行卡收藏前景非常乐观。

门票卡:旅游收藏两不误

磁卡热为门票设计带来全新变革,许多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的门票,都由原来的纸质券改为卡片,其规格与电话卡、银行卡一模一样。此外,有些门票卡采取了磁记录感光遥控技术,不仅方便旅游者入门验票,而且具有一定欣赏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门票卡的诞生,符合向开放类型、专题化方向发展的集卡趋势。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门票卡品种越来越丰富,其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充实,图案设计越来越精美。

1994年,北京世界公园在我国率先使用门票卡,当时共发行了儿童卡、普通卡、节假日卡、团体卡等一整套磁卡门券。接着,安徽黄山、西安秦俑博物馆也发行了磁卡门券。这些早期发行的景点磁卡门券,以其发行时间早、数量相对较少等优势,引起了收藏家的关注。

1997年6月,由陕西蓝田蔡文姬纪念馆发行的一套以“胡笳十八拍”为图案的门票卡,全套18枚,这是目前我国由一个景点发行枚数最多的磁卡门券套卡。

门票卡是现代科技和旅游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不易损坏,便于保管收藏,游客使用后大都舍不得丢弃而留作纪念,与其他卡品相比,具有独特的收藏价值。有关专家指出,以下门票卡升值空间较大,广大收藏爱好者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留意,即可实现“小投资、大收益”的目标。

全套门票卡

由于成套的门票卡很难收藏齐全,尤其是大全套的门票卡,只要其中一张损坏,整个大全套就降低了价值。在收藏界,历来都是“物以稀为贵”,越是收藏难度大的藏品,越会吸引收藏爱好者。

少量发行的演出门票卡

通常情况下,只有大明星或者重大演出才会发售门票卡,这些大明星演出的场次极少,而且,每场演出的观众只有几万人,因此这类门票卡只发行几万枚。由于观看完演出后,门票卡大多数被扔掉了,因此存世量非常稀少,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图案精美的门票卡

许多磁卡旅游门票设计十分精美,如桐庐瑶琳仙境磁卡门票,面值为50元,一柱擎天,色彩沉重,景观奇异;金华山黄大仙宫磁卡门票,在绿树掩映中透出巍峨壮观的宫殿,也是独具匠心、值得收藏的门票卡。

“两用”门票卡

2001年9月,上海市电信公司试发行了我国首批具有两种完全不同使用功能的电话卡——参观门票广告电话卡。图案面为上海外滩观光隧道门票,以观光隧道中的行人缆车与奇幻灯光效果为卡图,并注明“参观门票”与票值,但没有任何电信文字和标志;背面为中国电信广告电话卡说明与密码面,详细介绍了本卡的使用方法,卡号和密码栏上用薄膜覆盖。只要薄膜完好,即可作为门票用以参观;若刮开薄膜,门票功能即丧失,可使用上海本地网住宅或办公电话通话,在收听2秒钟的广告后,便能享受话费优惠。话费用完,仍能使用空卡购买观光隧道门票,可享受打折优惠。2001年至2002年间,上海电信又陆续发行了《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博物馆》等门票广告电话卡。2003年以后,可能是由于这种卡使用方法过于烦琐,上海电信门票广告电话卡逐渐在人们视野中消失,而已经发行的数枚卡更属难得,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总之,目前越来越多的卡友卡商,开始注意寻购著名景区的门票卡,特别是国家给全国各地景区进行评级之后,4A级和3A级景区的旧门票磁卡,更是广大收藏爱好者青睐的精品。只要参照上述方法,就会收藏到心仪的藏品。

年历卡、日历卡:收藏逝去的岁月

年历卡,又称年卡,是一种用来查看时日的卡片。年历卡一般是正面为图案、背面为年历,但也有单面或双面印年历配装饰的。年历的形状通常是长方形的,但也有正方形、菱形、圆形、椭圆形,甚至实物形(如屏风、胶卷、瓶子、牙膏、钥匙等)的,大小如扑克牌,最大的则有32开左右;制作材料通常为硬卡纸,也有软纸片、胶片、金(银)箔、铁皮等;图案一般是平面的,也有立体、变形、折叠的;形式通常是单页独幅,但也有双页、多页的。

早期年历卡产生于商业广告画,涉及内容丰富,多见名人画作。如清末(1909年至1910年)各国烟草公司中国代表商以我国民间故事为画面的彩色双年历卡片,每张市场售价200元至400元,整套的年历卡片曾有人出价5000元收购。为纪念民国成立(1911年)而发行的印有孙中山头像的年历卡片,如今售价达到600元。民国时期的年历卡片一般市场售价都在50元至200元之间,而这时期的银行年历卡片售价更高。“文革”时期的年历卡片,作为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与其他“文革”文物一样,备受广大藏友的青睐。年历卡片是当时继毛主席像章之后的又一时髦物品,在各地街头曾出现过自发的交换市场。“文革”期间的年历卡片品种单一,时代感强,是藏友们现在集藏的主题之一。“文革”后期年历卡多重实用,改革开放后年历卡成为广告良好媒体而逐渐盛而不衰。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年历卡片,在题材内容和印刷水平及印量上都达到了顶峰,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品位。在题材上打破了旧的常规,出现了大量的精品套片,内容多以古典名著、民间故事、名人绘像、大师名家的绘画作品、世界各地的民俗风景及新潮的国内外影视明星等为主。这时期的年历卡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印制精良、印量巨大、精品众多,深受藏友喜爱。

柯老师是广州某小学的美术老师,1995年开始收藏年历卡,至今已收藏有2000多张。和大多数人出于兴趣、投资目的而进行收藏不一样,柯老师收藏年历卡是“奉命行事”。1995年,广州收藏界计划出版一套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园文化系列丛书”,其中包括介绍各类收藏的书。广州火花协会会长找到柯老师,约他为丛书之一的《集邮与收藏》写一篇专门介绍年历卡及其收藏的文章。由此,柯老师踏上年历卡的收藏之旅。

由于经济条件所限,柯老师开始时主要靠“捡”来收集年历卡。一是捡别人丢弃的香烟盒和食品袋,因为里面有免费送的年历卡;二是每年春节前走街串巷捡派送的年卡;三是捡亲朋好友和熟人不要的年历卡。柯老师收藏的2000多张年历卡中,有1/3是靠这种方法收集到的,其余2/3的年历卡则是用有限的工资购买的。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和别的收藏家交换的年历卡。

在柯老师收藏的这些年历卡中,有一张是清光绪年间生产的,这张卡背面为年历,正面是一幅画:旭日下一艘轮船正在航行,船头坐着3个少年,鼓胀的船帆上印着香烟盒,仔细观察,这艘轮船正是由无数香烟盒组成的。由于年代久远,目前这张卡已成珍品。

与年历卡一样,随着挂历的普及,日历卡的使用价值越来越低,人们对它的印象也越来越模糊。正因为如此,日历卡的收藏价值也逐渐凸现出来。

巫先生就是一位日历卡收藏爱好者。1968年前,巫先生主要收藏邮票,当年,上海发行了一套“文革”邮票,巫先生托亲戚买到这套邮票,然后寄过来。打开包裹一看,除了邮票,里面还有一张印着毛主席像的红色日历卡。当时巫先生并未在意。后来,一位爱好收藏的朋友到他家欣赏邮票,发现了这张日历卡,经过一番观察,当场就想买下来。尽管那位朋友出的价钱很高,但巫先生没有卖给他。因为巫先生觉得既然有人出高价购买,说明日历卡也有收藏价值,而自己又爱好收藏,因此还不如自己收藏呢。此后,巫先生每次出入收藏品市场都会有意识地留意日历卡。在过去的40多年里,巫先生收藏了我国各个时期共4000多张日历卡,如今,这些日历卡的价值已经无法估量了。

有关专家告诉我们,收藏年历卡和日历卡具有“投资小,收益大”的特点。具体来讲,可以通过和藏友交换、托人购买、到收藏品市场去淘等方法,日积月累,就会收集到珍贵的藏品,实现增值的目的。

贺卡:除了“祝福”还有“财富”

贺年片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它是从名片演变而来的。古时候把名片叫做“名刺”。到了宋代,互赠贺年片就很盛行了。贺年片发展到清代康熙年间,开始用红色硬纸片制作,当时流行一种拜年形式,即将贺年片装到锦囊中送给对方,以示庄重。在贺年片上印上精美的图画,则是受外国的影响。18世纪末期,在德、法等国,人们互相交换印有祝贺圣诞节和新年词句的贺年片,逐渐形成风气。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贺年卡风行一时,成为新春佳节亲朋好友之间互相祝贺新年的常用工具。人们通常都在上面书写一些祝贺新年之类的吉祥话语。此外,贺年卡还是社会大众用于交流文化和感情的工具。因为贺年卡通常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化艺术、节日祝贺等为内容,这样它就集祝贺、观赏、收藏和纪念于一体。随着社会生活日益现代化,贺年卡的制作也变得越来越精美,越来越具有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现在,一些企业在新年来临之际会面向社会发放一种“企业金卡”,这种卡也类似于贺年卡,它是企业用于宣传企业品牌形象,向客户拜年的工具,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某收藏品市场的汪老板专门经营贺卡,手中有许多价值较高的贺卡。汪先生说:“‘文革’时期的一张普通贺卡,当时估计只值1毛钱左右,但现在要几十元了。”汪先生最初收集贺卡只是为了爱好,后来发现许多贺卡都在升值,才意识到原来贺卡也是一种投资品。他介绍,市面上的贺卡如果是一整套的,且具有历史意义,一般都有收藏价值,年份越久越值钱。像民国时期的贺卡,大概在百元上下,以后升值空间依然很大。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贺年卡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收藏品种,原因有四:一是贺年卡上所反映的各类信息是比较广泛和全面的,它不仅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还有各个不同时期的新年风俗;二是发行量有限;三是贺年的时间比较长,从圣诞节开始经过元旦到春节,这就为贺年卡的上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表现机会,节日期间可以说是人们收藏贺年卡的好时机;四是人们很少保存它,就算是那些发行量很大的贺年卡,几年以后也可能所剩有限,因此收藏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也因此备受收藏者的关注。

齐先生已经70多岁了,几年来,齐老收藏的年历卡片、贺年卡片有2000多张,其中最古老的年历卡片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齐老说:“每次看到这些老的贺年卡片就会让人充满回忆,心里很温暖、很亲切……”齐老介绍,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还没有贺年卡片,那时叫年历片,上面是有日历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就有了更多样式的贺年卡片,有单张的和成套的,主要的图案是以人物、动物、植物和卡通为主的。在齐老收藏的卡片中,有当年风靡全国的电视剧人物。齐老说,这些有着时代特色的贺卡现在备受追捧,很多“文革”时期的贺卡已成了收藏热点。

小小贺年卡,不仅传达了人们之间的友谊,而且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收藏贺年卡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留意名人贺卡

写了字寄出去的贺卡,如果卡上有名人的字,收藏价值将大增。四川省收藏协会一位专家说:“名人贺卡和名人信札一样,都有名人效应。”名人贺卡存世量少,市场价格较高,一张可能达上千元。

将贺卡分门别类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贺卡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最常见的纸质贺卡,还出现了丝绸、镀金等材质贺卡,它们的价格在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有关专家指出,如果要将收藏贺卡当作一种投资,那么就应当分门别类地进行收藏。比如有人专门收藏生肖贺卡,有人专门收藏一些风景名胜的贺卡。如果进行专题收藏,不仅便于整理,而且能提升贺卡身价。比如,一整套十二生肖贺卡的价格,要比12张生肖贺卡价格高出很多。

留意具有个性的贺卡

如DIY贺卡、立体贺卡、音乐贺卡等,由于设计时个性十足,因此收藏价高于一般贺卡。

总之,贺年卡是一项投入比较低的收藏品种,而且没有赝品。在收藏已成为时尚的今天,每一种贺卡都有可能是“潜力股”。

同类推荐
  • 理财有道投资有招

    理财有道投资有招

    财富能带来生活安定、快乐与满足,也是许多人追求成就感的途径之一。适度地创造财富,不要被金钱所役、所累是每个人都应有的中庸之道。要认识到:“贫穷并不可耻,有钱亦非罪恶”,不要忽视理财对改善生活、管理生活的作用。
  • 投资生存之战

    投资生存之战

    《投资生存之战》内容简介:我自己开始尝试投资是在1921年,当时投资股市还是一个很平淡的职业,1943年,我开始把股市投资称作“生存之战”。事实上,这种类似战斗的情形早在1929~1932年期间就有很多人亲身体验到了。但现在,股市在我眼里已经成为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不管你信不信,总有些人是股市上的赢家,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为了让各位投资者有所借鉴,我在书中对这些成功范例都有描述。事实上,一个成功的投资者能拥有什么最终将取决于其个人能力、拥有的本金、投入的时间、愿意承受的风险和市场环境的好坏。
  • 炒股实战秘笈:量价二次买入法

    炒股实战秘笈:量价二次买入法

    本书主要围绕股票的二次买入价值,以二次买入思维改变了起初投资者的习惯性操作模式,真正做到了投资思维的创新。
  • 道氏理论

    道氏理论

    查尔斯.道是道琼斯公司的伟大缔造者,也是《华尔街日报》的创办人之一。直到1902年离开人世,查尔斯.道一直在《华尔街日报》担任编辑工作。查尔斯.道先生并没有将自己对股票市场的研究理念定义为道氏理论。这一概念由查尔斯.道先生的挚友萨谬尔.A.尼尔森在其著作《股票投机原理》中首次提出。在该著作之中,尼尔森第一次从实战应用的角度阐释了道氏理论。此后,威廉.P.汉密尔顿和罗伯特.雷亚潜心研究,并热衷于推广道氏理论,使之更加准确完善。《道氏理论》尝试对道氏理论化繁为简,便于对那些试图运用道氏理论指导操作实践的读者有所帮助。
  • 收入倍增理财学:做自己和家人的理财达人

    收入倍增理财学:做自己和家人的理财达人

    本书是一本家庭投资理财指南,从基础理财概念、积累财富技巧、财富运用风险、金融投资方法、收藏投资理论等五个方面,简洁、全面阐述理财的方法和诀窍,对理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了适当的分析,同时贯穿金融投资、收藏投资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读懂理财学,掌握积累财富的技巧,规避投资风险,是家庭投资理财必备宝典。
热门推荐
  • 我的合租女房客

    我的合租女房客

    没事给萝莉瞧瞧病,跟御姐谈谈心,这个色胆包天贪财怕事的包租公竟然是雇佣兵的头牌!巅峰时高调处事,退隐时八方势力都想置他于死地!面对敌手,他打开兵器库和嗜血的拳头迎难而上,将所有敌人踩在脚下!对于美女和敌人,要“干”就干是我的人生准则!
  • 尸神异途

    尸神异途

    “你有什么梦想吗?”血灵问道,“死了一次了,还能有什么梦想!”蓝诺淡淡的说道,“那你想怎么活?”“怎么活?一家人快快乐乐的活。”“生逢乱世!”血灵平静的说道,“我知道,所以我要杀出一个太平世间!”蓝诺小小的身体,突然间迸发出一股冲天的煞气。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女配之莲花系统

    女配之莲花系统

    我操!劳资只是走路而已……怎么突然心脏猝死了?喂!你个莲花!不就是一朵莲花吗?还莲花系统!算了陪你玩吧!本文就是沈晶模仿白莲,走上伪白莲之路!嗯文无能。
  • 凡仙脉

    凡仙脉

    仙凡之差天地之隔,凡亦可通天地。人有九脉,天缺一脉。少年林青本是池天宗小小杂役,十脉无一。补之天脉逆行之上,九天之主凡仙之尊
  • 诺言promise

    诺言promise

    大大笔渣,第一次认真地写小说,希望大家表嫌弃,有建议可以到评论区提。大大觉得游戏女主的性格很像大大,大大就是这样的,多种性格的混合体,内心其实很孤单的,有木有!
  • 白夜反噬

    白夜反噬

    一部奇怪的作品,随便写写,谢谢关注收藏投资啥的
  • 最后一只精灵

    最后一只精灵

    凌雪儿的逝世,导致她的前世今生被揭开。原来她是灵族的雪精灵。她叫雪萤,拥有冰雪的力量。随后我又得知,这个世界不光只有人类这个种族,还有神族、龙族、灵族和魔族。如今魔族计划着统治四族,于是他们把侵略的硝烟在四族中最弱小的人族引燃,人族危在旦夕!神族的统治者得知人族正在受到魔族的侵害,于是就派灵族的精灵去人间守卫百姓,并且弄清魔族的目的。如今魔族的目的已经浮出水面,四大族决定联手对抗魔族。可不久之后龙族的首领遭到魔族首领的蛊惑,与之同盟。失去了一族的神、灵、人三族,将如何抵抗魔、龙族的入侵?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1812的三年

    1812的三年

    【记录一下高中三年】——致我最好的1812班啊
  • 妖妃无限嚣张

    妖妃无限嚣张

    上古洪荒时代,血光重现,妖王打破封印,重返人间,百姓生灵涂炭苦不堪言,女娲为了拯救苍生,与妖王在雪山之巅决斗,不分白天黑夜,整整大战了一个月,终于将妖王打败,肉身尽毁,元神化成一道闪电流向人间,一场腥风血雨即将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