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82200000058

第58章 长春“檄文”

一九六六年九月十五日上午。

收到一封薄薄的信件,溥仪掂在手上,却似千斤磐石般,沉重地压在心头。从邮递员手中接过寄自长春的信,他顿然心悸肉跳,一种不祥的预感旋绕眼前。

长春,这个令他不堪回首的地名,如今更使他坠入无法言喻的痛楚……展信读罢,他已呈病态的脸色骤如土灰,颤抖的双手不断地痉挛起来,甚至,情不自禁地惊恐失声……

“怎么啦?”妻子急忙从厨房跑回客厅。他却魂不守舍,仿佛丧失了知觉。一句话也未答,手里只是直直地捧着那封使妻子莫名其妙的“怪信”。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妻子纳闷地接过了由全国政协转来的信,自言自语地读着信末的署名:

“长春市政工程处……革命战斗队……孙博盛”。

“孙博盛是谁?”听到妻子的问话,他像受到无法遏制的强烈刺激,猛然大放悲声。

“孙博盛……孙博元……孙博盛……”泣哭中,他语无伦次地叨念着这两个近似的名字。

也许他至死也认为,来信者是他曾在伪满时命令手下人打死的那个孤儿——孙博元的亲兄弟。其实,孙博盛只不过与孙博元同是从慈幼院挑来给溥仪当童仆的孤儿。

原来,十岁那年,孙博盛和其他六名孤儿一起被挑入伪满宫内伺候“皇上”,在老太监苏焕臣的带领下,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苦役。从早到晚,洗涮溥仪使用的厕所、便池、浴池……直至深夜。不过几日,大多数童仆便因过度疲劳,被自己手中拎的大铁壶所烫伤。但他们最害怕的却是溥仪暴虐无常的脾气。他发怒时,往往叫手下人责打童仆以解闷,院内常常传出凄厉的惨叫。孙博盛就曾不止一次地遭到如此的命运。

初夏,他正在缉熙楼值班,溥仪铁青着脸走出来,当看到他把一个烟盒装进口袋时,厉声问道:

“你手里拿的什么?”

“奴才拿的是烟盒。”

“里面有什么?”

“两块钱。”孙博盛随口答道。

“拿过来看看。”

溥仪打开盖儿一看,里面装的是三块钱,立刻勃然大怒:“欺上!”于是,喊来侍卫严桐江,毒打了孙博盛一顿,又将他关进同德殿旁的小黑屋,直到柳叶发黄时才放了出来。

时隔不久,溥仪吃饭时,又问他:

“攒多少钱了?”

“什么?奴才没听清,只听皇上说了一个钱字……”

溥仪陡然变色:“胡说,惩罚他!”可怜的孙博盛又被打得遍体鳞伤,几日卧床不起。他决定逃出虎口。虽然他跑出去了,但无力抚养儿子的生身母亲却不敢收留,为了老母的安危,他迫不得已又返回了宫内。两天后,勤务班全体集合。在溥仪授意下,侍卫李国雄把孙博盛叫出队列:“伸出手来!”木板猛地向他的手心狠狠打来,一下又一下,双手被打得肿起老高,紫里发青。

“把裤子扒下来……”

不由分说,他又被脸朝下摔在地上,由两人分别按住头、脚,另外一名打手持木板,向他的臀部一阵乱打。“饶命啊……”不管怎样求饶,雨点似的木板仍不停地落下。残酷的刑罚几乎把他的屁股揍烂。后来又几次无端被溥仪打得死去活来。他的伙伴孙博元就是忍受不了这种非人的折磨,逃跑后被抓回,当着众孤儿的面,被活活毒打致死的。令人惨不忍睹的情景,镌刻在他幼小的心灵上,他恨死了溥仪和那个伪满傀儡政权。

解放后,孙博盛彻底翻了身,当上了干部,还先后被评为省、市级劳模。《我的前半生》出版后,他看到书中写到孙博元之死,又勾起了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和悲愤。动乱之初,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这样一个曾饱受溥仪凌辱的童仆,竟被无端扣上“梦想溥仪做皇帝”的罪名。批判会上,他被斥为“溥仪的狗奴才”、“伪满的小德张”……

为了表明与溥仪彻底划清界限,他决心批判《我的前半生》。考虑到自己是名党员,要有组织观念,便给新成立的北京市委去了一封信:

“我本想写信直接质问溥仪,但因为他是统战对象,怕有不良影响,如果准许我批判那本书,请给予答复。”

在当时极端混乱的形势下,这封信被转交中央统战部后,又批转回长春市统战部。最后,孙博盛收到的答复竟是一条语录:“凡是错误的思想,凡是毒草,都应该进行批判,决不能让他们自由泛滥。”

纯朴的老工人以为得到了支持,于是向溥仪发出了酿成悲剧的批判信。

这封信的内容并不多,主要是针对《我的前半生》:“那本书是大毒草,必须彻底批判,不能容忍它毒害第二代。溥仪所得的稿费应全部退还国家……”,信里还以“阶级分析的方法”,逐页开始了批判。

接到信的当天,溥仪真以为自己又犯下了弥天大罪,顿足捶胸,痛悔不已。午饭摆在桌上放凉了,他没有动一筷子,沏好的茶放在桌子上,他一口也没喝。整整一天,几乎水米未沾。

“喂喂……”猛然,他站起身,近乎疯狂地打起了电话,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群众出版社……结果,使他失望之极,他所认识的领导,基本靠了边。向谁讨教呢?他慌了神,也失去了主心骨。他想起了杰二弟,电话打通了,但溥杰有事,只好相约来日再谈。他垂头丧气,一屁股坐在了床上。

即使如此,他仍没有放弃依靠组织的信条。接信当天,电话没打通,他又急匆匆地跑到政协机关,向沈老和张刃先当面汇报。归来后,他并不推卸,独自承担起了“罪责”,伏案疾书至夜,写下长达四千五百字的“自我批判”。脱稿前,不管妻子怎么劝,他也不听,简直就像傻子似的,既不吃,也不睡。脱稿后,时而偷偷地在一旁落泪,时而突然嚎啕痛哭。睡在床上,他的抽泣声偶尔会惊醒酣然入睡的妻子。

早晨,几乎彻夜未眠的溥仪,亲自将所剩余的《我的前半生》稿酬全部交与政协机关。然后,又去邮局寄发了给孙博盛的复信。他在信中批判了书里的“问题”,态度可谓诚恳至挚,但通篇尽是扣的一顶顶大帽子,连自己也不知所云。

《我的前半生》一书,经你们正确分析与严正指责,确给自己很大启发与帮助。经自己深刻反省,书中内容确有不少美化旧事物、不少有毒的,是起坏作用的。是应该打倒的。

点头、吭气都有阶级性,这话是一点不错的。我写的书尽管也有一些暴露,但是辞句中却露出许多为自己做坏事的辩护。正如来信,指出仅仅几项,即说明问题。

……

例如书中说(七页):我的祖父把一切官职都辞掉了,“亲王世袭罔替”的恩典是力辞不准才接受的,这是我小时听说的。写这一段不是暴露,反成了所谓“颂扬”,这是站在什么阶级(立场)说话?

又如(二十九页),我无耻地宣扬我祖母如何善良,夏天不进花园,说是怕踩死蚂蚁。尽管我后来也说:“她对蚂蚁仁慈如此,但是打起奴仆来(这个奴仆,就是封建用语)却毫不留情”,但是这个暴露不仅不够,而且掩盖了她罪恶阶级本质。她为什么怕踩蚂蚁?是对蚂蚁仁慈么?不是!这正是她的封建迷信、极端个人自私自利的表现。因为她不踩的蚂蚁,正是封建社会所说的,不杀生,积“阴德”。我的书中没有揭露她的迷信反动本质,反而在文字上形容对蚂蚁“仁慈”如此?你一语道破,既然仁慈,为什么还使用太监?这是一针见血的正确论断。

我书中说我父亲是辛亥革命辞掉摄政王,事实上是辛亥革命大势所趋,他被迫辞职的。我引用他的对联说什么:“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不正是替他表白愿意退官、替他说话么?关于你所提的我幼时对一电行工人的污辱,无耻地说封他为“镇桥猴”,这是站在反动封建立场,对工人诬蔑的话。引用在书上,说明自己改造的很差,这是严重的立场、观点问题……

……

再者,张勋背叛人民,拥我复辟时,他说的那几句话,如:“隆裕太后不忍一家尊荣,让百姓遭殃,才下诏‘共和’,谁知‘共和’民不聊生”等语。这是张勋反动透顶的话,我根本不应当引用它在书上。这样写不是反映现实,却是替封建王朝宣传的毒草了。

至于我的一贯打人骂人,这正充分说明是万恶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决定的,我说成人们对我百般奉(逢)迎、依顺养成的打人恶习是错误的……

紧接着一番自我批判后,溥仪还以不短的篇幅痛悔追述了伪满十四年的种种罪行,倾诉了十年改造与特赦给予他的新生。感激涕零,如闻其声。在近乎于罗嗦的认罪中,他反复声明《我的前半生》有毒。出于对这场运动发动者的崇拜,他对令人费解的“文革”以及对自己的批判,显示了前所未有的高姿态。

要不是赶上一天等于二十年的的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要不是由于你的帮助启发,自己怎能正视错误?总之,我诚恳地接受你的批判,真诚向你表示感谢。我愿意把稿费奉还国家和人民……关于《我的前半生》的稿费为五千元(现在实际上仅有四千元,今天已交与机关,应当还与国家和人民。其中一千元,除了给帮助写稿提供材料的人酬劳六百元外,余四百元已用于我的爱人看病上)。

你看怎样好,请回信。欢迎你来信,对我的帮助。

此致敬礼!

六六年九月十六日 溥仪

复信之快,确属神速。由于被大批判弄得神魂颠倒,打死孙博元的旧债始终像噩梦困扰心头,长春的来信,又使孙博元的名字在溥仪脑海里反复翻腾浮现。以致在慌乱中,复信的开头他竟把孙博盛写成了“孙博元”。

这下又闯了祸。当溥仪的复信在孙博盛的所在单位传阅时,有人发觉了:“这是溥仪咒你不死呢!”于是,他在第二封信里对溥仪提出了严辞质问,又一次对《我的前半生》作了连篇累牍的批判。他还在信尾要求溥仪对事实负责,写信必须签字盖章,并质问道:“你的印章还像过去的玉玺吗?”

溥仪最怕的就是人们仍把他看作过去的皇帝,而不把他作为公民。特赦后,他将“同志”视为相互间最宝贵的称谓,尽管孙博盛在来信中特意点明不允许溥仪称他为同志,但他仍不放弃这种权利。他在复信中说:“我前半生的罪恶事实,根本不配称呼你为同志,我认为过去的溥仪正是今天溥仪的仇敌……”

从第二封复信开始,他照孙博盛的要求,在信的落款处小心翼翼地盖上“溥仪”二字的小篆印章。除了工资单以外,这些信件竟成了溥仪在世最后留下印章的地方。

谁能说,他不是处在痛苦的内心矛盾之中呢?自长春寄来第一封信之后,他除去医院看病,几乎每日闷坐桌前,沉浸在冥思苦想中。

董益三的一篇日记从侧面也反映了溥仪当时的心境和病况:

十月二十日(星期四),李淑贤下午三点左右来。和她(董的妻子宋伯兰——作者注)谈了一个多小时才走。据李说,溥仪最近患高血压170/?90,有时降到常态。又说,长春又有信来,说他的检讨不好,要他进一步做检查,还在质问稿费的下落等等……

他的血压逐渐升高,来自长春的批判也在不断升级。截至十月二十二日,他复信三封,写出了万余字的自我批判。接踵而至的来信,要求他老实交代打死孙博元的直接凶手。在人命关天之事面前,溥仪表现出的是诚实态度,甚至承担了打死孙博元的全部责任。

我在《我的前半生》中,有许多(处)没有写出别人的姓名来,表示一切我负全责。因此,关于孙博元被打死事,我没有写出别人姓名来……此外,因为我当时定的所谓“家规”,认为谁不对,管人的人就必须管,就要打,不然打人的人便有罪。所以,我想孙博元虽然不是我打的,可是,他死在我所定的“家规”下,我应负全责……

话虽不长,但不难看出,他与前半生那个贪生怕死、虚伪万分的溥仪相比,确有天壤之别!在动乱的岁月里,他未尝不清楚,担当如此罪名要冒何等风险,而他却敢于揽在自己名下。

关键时刻,他没有抬出别人以保全自己。是否可以这样说,溥仪那个曾被历史几度扭曲了的灵魂,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经受了奇特的洗礼和检验。

仅仅透过简单的表态,他思想斗争的激烈程度是难以想象,而且不为常人所知的。白天,他曾无数次地站在电话机旁愣神,一声不吭,又不时以凌乱的脚步踱转在气氛烦闷的屋内。夜间,有时他的枕上淌满了泪水,哭得异常伤心,惊醒了的妻子安慰他,他却浑然不知。原来,溥仪是在梦境中哭泣……

他并非完全正确。抑于批判的声势,在复信中,他甚至提出了妥协。在尔后的信中,他写道:

关于这本书如何解决?要它存在,还是不存在……我认为以后不应当再出版,不让它继续存在,因为其中虽然有揭露的地方,也有美化旧事物、放毒的地方。但是,我已向群众出版社同志提出了我的意见,即以后不要出版,因为其中有许多美化旧事物,有毒素的地方。出版社同志回复我,当把我的意见向领导反映。

正当他狼狈不堪期间,董益三夫妇被抄家后,迁居南操场南口老二号,离他家只有几十步之遥,从此成了溥仪经常登门的“患难之交”。当长春的批判信以大约十天一封的频率邮向北京时,董益三向前来求教的溥仪,提出了忠告:“你应该依靠组织,向政协机关反映,同时与群众出版社联系。”

正中溥仪下怀,他欣然从命。但是,四处联系的结果却使他灰心丧气。

他的身体日渐羸弱。心中的郁闷,惮心竭虑的苦恼,使他终日头晕目眩。去积水潭医院检查的结果,妻子大吃一惊:血色素只有七点三克,经医生诊断为贫血。次日,他又乘车来到协和医院,检查出了血压偏高的症状。当天的病历上出现了令人担忧的记载:

尿中找到可疑的瘤细胞。

这是十月二十六日。祸不单行。也正是当天,他又接到了长春的来信。双重的打击,无情地向他袭来。

远在千里之外的孙博盛何曾知晓,从九月二十八日起,与他发出批判信的节奏几乎同步,溥仪遵医嘱,须每隔十天左右去检查一次病情。

从完整的病历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溥仪自我批判期间,正是他体内的癌症逐渐加剧之时。九月十六日,十月二十三日,十月二十七日,十月二十九日,十一月一日,十一月十六日……毋须详算,溥仪平均每隔五六天就要写出厚厚的一沓。到十一月下旬,他先后写出了六份达数万字的自我批判信。其间,他在极度精神重压之下所承爱的磨难可想而知。然而,在当年最后一个月的第一天,长春的来信又将他拖入更深的痛楚之中。他拿信的手颤抖得更厉害了。

“以前我是非正式地对你批判,今天开始对你正式进行批判……”

而且,信里叫他不要“封门”,要一页页地详细检查。

面对现实,溥仪反而变得冷静了。当天,他把来信抄出一份寄给政协机关沈老,又将情况通过电话告诉了群众出版社——《我的前半生》的责任编辑王兰升:

“孙博盛来信继续要求我全面检查,限于水平,我再检查也检查不出什么来,想与文达同志商量商量……”

由于不便细说,王兰升只告知:“文达因公外出未归”。溥仪哪知,此时,李文达也因此书而受到了连累,被荒谬地扣上“特务”、“为皇帝树碑立传”等莫须有的罪名。有的人甚至把他与溥仪在伪满时的日本监护者吉冈相提并论,称之为“御用挂”。何止如此,尔后,他竟又被投入监狱,身陷囹圄达七年之久。

狂潮中,《我的前半生》的命运更是令人心碎,刚刚印刷出的两万册,在一片不知所云的声讨中,送进造纸厂化成了纸浆……

溥仪并不深知这些内情,只微微觉得有点蹊跷。当天上午,妻子来到董益三家,诉说了打电话之事,情绪低沉。对付复杂的情况,老董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又有一副热心肠。

他分析了溥仪面临的形势后,冷静地说:“既然政协机关和出版社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只有自己独立地去迎接困难。不要怕,事情闹到底,也不过那么回事……”

妻子颔首而去。傍晚,又偕溥仪而来,受到了老董夫妇的抚慰。品茶间,老董针对溥仪的处境,建议他把病重的情形详告长春,而且,与他细致研究了复信的具体方式。大概是受到老董夫妇乐观情绪的感染,当溥仪临走时,连妻子近来变得憔悴的脸上也露出了欢悦的笑容。可是,回到家,想到形势未卜,夫妇二人又愁容聚拢。

当天以及尔后两日,老董在日记上做了这样记载:

十二月二日,晚饭后,溥仪夫妇又来了,他把那一堆东西又抱来了(指《我的前半生》及与孙博盛来往信件等材料——作者注),告诉了我和群众出版社通电话的经过。我把上次对李淑贤说的意见,更具体跟他讲了。他问怎样对付这封信。我建议他怎样复,他郑重其事地记录下来。在通信上,我建议他把自己重病的情况详细地告诉对方,并突出这一点,这对以后的发展将带来某些便利,并劝他在困难面前,不要想逃避,要耐心地并准备长期地和对方通信,在来往和通信中得到教育和提高。他们接受我的意见。九点左右走,我送他们出大门……

十二月三日,下午三点左右,李淑贤来说,老宋来电话,叫我和溥仪到机关去把留在办公室内的东西拿回来。溥仪没有东西,不去。我到机关去的时候,淑贤在我家和她(宋伯兰——作者注)谈了一点多钟才走。据她说,淑贤精神很低沉,面容憔悴,所说的都是牢骚和溥仪沉重的心情。

十二月四日,下午三点左右,溥仪又来了……这次来,是把他复孙博盛的信稿给我看,要求我给他改。我看了复信,立即帮他做了文字修改,之后,又在一处增加了他的意见。总之,这次复信突出之点,是把他的病具体地告诉了对方,使对方了解他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做出书面检查。五点左右他走,临走时,他要求我把他的这本书看一遍,做一次全面的检查,并说他检查不出什么来,溥杰也不能做这个工作,只好请我帮助。我答应了他的要求。

为了给病重的溥仪排忧解难,老董主动承担了为其检查书中“毒素”的差事——每天抽出一个半小时。这在那黑云压城、人人自危之时,是何等诚挚、可贵!

溥仪三天两头找老董请教,遇到吃点儿新鲜的饭菜,他也会不客气地留下就餐。他特别爱吃老董的妻子做的韭菜馅饼,因妻子不喜欢韭菜、大蒜,他很久没有尝到了。当宋伯兰端上“北京风味”时,他高兴地说:“今天我可‘开斋’了。”一边品尝着滋味,一边用地道的北京话称赞说:“董大嫂啊,你做得可真‘入咂儿’!”

这当儿,他会暂时忘却忧愁。有时,已夜静更深,老董家的台灯下仍闪现着溥仪与老董这一对瘦弱的身影。他们在一起针对当时的“气候”,切磋如何对付刮来的“风暴”。“哀兵动人”,是他俩研究既定的策略。

十二月六日,经过老董夫妇阅改的复信发出了。溥仪在信里详述了从前年开始不断尿血,去年又发现左肾与膀胱相继患癌,左肾全部被切除,右肾业已致癌的严重病情,而且介绍了目前的身体状况。

我现在每天服中药,加上患高血压病、血管硬化,又严重贫血。这几天右胸又开始奇痛,呼吸行动都感疼痛。还没有查出什么原因来,医生嘱多休养,因此,我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我的书继续检查,但这需要一些时间,请你原谅。

第二天,溥仪在家忽然鼻血不止,检查时,血色素仅六点五克,况且全身浮肿已月余了。他的病情日益加重,时常流鼻血,更可怕的是,竟接连十几天昏睡不醒。可是,来自长春的批判并没有停止。

十二月十日,溥仪又接到了来信,信中要求他:“挖思想根源,交代你是用什么思想写的这本书,是谁支持你写的”。在此之前,批判信就曾多次要他交代“这本书的后台老板是谁……”

他心里再清楚不过,这部书是在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关怀下问世的,难道要他交代他所尊敬的人们的所谓罪行吗?他不能,也没有这样做。在那个人妖颠倒的年代,有的人以出卖别人,胡咬乱供来求得自身的解脱,与此相反,他的对抗方法是缄口不言,只是一味“躬身自省”。的确,溥仪难以寻觅一条左右逢源之路,进退维谷是他的真实处境。老董的日记为其作了注脚:

十二月十日,今日为老溥又拟两条答案。这两条是费考虑的。因为实际上,他不能负这个责任,但在目前又不能不负这个责任,即不能推,又不能就,难就难在这里。

为解溥仪之厄难,老董不仅成了谋士,还亲自为他草拟复信。那天下午三点多钟,老董正代为“捉刀”时,他走进了屋门。有人代笔,溥仪并不依赖,他自有一条思路。一个多小时中,两人反复交换意见,仍言犹未尽,相约次日再谈。哪料,他没能赴约,原因是妻子在焦灼中病倒了,他陪着去了医院,一阵折腾,溥仪的左肋骨又痛了起来。老董未因他没来而放弃责任,起草好复信稿,又请妻子工工整整地誊写了一份。夫妇俩度过了一个忙碌的星期天。

星期一清晨,他来到老董家,拿起信稿一口气读完,激动不已。这有老董的日记为证:

十二月十二日上午,老溥来了。我把预备好的复信交给他看了,很满意,在一两个地方按他的意见做了一点修改。我叫他拿回去,自己再斟酌,按照他自己的意思任意去删改。因是他的信,由他自己负责。别人的意见能接受的就要,不能接受的,就不要,想改就改。

他临走时对我说:“我好比溺在水中的人,你伸手把我拉起来了。”老溥也有他的一套,还能这样去鼓励别人帮助他……

后来的事实说明,老董代拟的复信,一直压在溥仪手里,迟迟没有发出。原因抑或是多方面的,但惟恐牵累他人的想法则可能是主要的。

这一期间,他差不多每天都要去医院看病。“心火上升”是他的主要症状,随之而来的是心慌、气闷、痰堵,无缘无故流鼻血甚至成了常事。病情没减,他又突如其来接到了孙博盛的第六封信。看完信,他竟感到一阵轻松。

“批判的目的在于肃清流毒就完了。”他乐观地拿着这封信来到老董家:“看来这事是不是要结束了……”

“你可不要看得太简单哟!”老董说,“肃清影响,可以理解为要花费很长时间的。”

“啊……”溥仪张得大大的嘴半晌没有合拢。

“这个问题好对付,难办的是信中追问写书的支持者问题。”老董胸有城府地断言。

溥仪的情绪像黄梅季节的气候,阴晴无定。沉默了三四天后,即十二月二日上午,他用浮肿的右手,分别致信全国政协、群众出版社,又颤颤巍巍地写出了最后一次批判《我的前半生》的稿子。

略比一下,便可发现,这是他发出的九封中,字迹最力求工整、全部楷字书写的自我批判信。每个字都似乎凝聚了他最大的气力,但从字里行间来看,已绝非一个健康人的手笔了。信中,他透露出渴求“自我革命”但又苦于看不出《我的前半生》的毒素,怀疑是自己的立场没有转变过来的矛盾心理。

这本书的毒素确实是很多的。但我看一遍,看两遍,看不出来,这是什么原因?是思想认识水平太低,更重要的是立场没有完全转变……当时写这本书的主观愿望是宣扬改造政策的伟大,但结果事与愿违,我不但没有写好,还产生许多有毒素的东西……问题很多,流毒很广,而自己还不能发现出来。

就在叹息不能发现书中毒素之时,他更没能发现体内的病毒却在抑郁的心理状态下迅速蔓延!

仅仅三天后,溥仪的尿毒症急性发作。当晚,旋即从人民医院转至协和,“急症入院”。走进医院的大门,他发现大门上方的“协和医院”已被红纸盖住,并被冠之以“反帝医院”四个大字。当天,“1161230”号病历上,增添了近两页的内容。

第五次住院记录,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溥仪,男性,六十岁,因双侧肾肿瘤、尿毒症,今晚再次入院。

……近一月来出现浮肿,尿量未见明显减少,常有鼻血,胃纳差,近十余日来有昏睡,今日在人民医院复查,转来我院急症入院。检查:体温37.2℃,脉100/分,血压140/70.神智清楚,合作,面部浮肿,下肢亦有凹陷性水肿,全身淋巴结不大,头部五官,除鼻腔有干血痂外,其他无异常。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肺呼吸音正常,心界不扩大,心尖部有吹风性杂音,心律齐,腹软,稍胀,肝脾未扪及,右肾亦未触及,无腹水,肠鸣音正常。脊四肢无畸形……

诊断:右肾癌

尿毒症

左肾癌术后

然而,新年刚过,溥仪还在医院治疗,长春的批判信又寄到了家里。

“你不检查好是不行的。文化大革命其中就要革你的旧命,别以为无事了,这么长时间不检查,答复也没有了……对你不算完,速作答复。”

惶遽不安的妻子,不敢给溥仪看信,拿着它径奔老董家。他沉着地教她不要让丈夫知道来信之事,以免加重病情。同时,让她以溥仪妻子的名义复信,她照办了。

“您的来信已收到了。现在溥仪住院已月余,病情甚为严重,肾癌合并尿毒症。看来短期内不能出院,等将来出院病愈,叫他向你检讨答复,故向您表示歉意。”

不出所料,孙博盛非但不相信溥仪病重,还以为他在耍什么花招,来信说,“要印传单散发全北京市,呼吁革命的工农兵来反对”溥仪,并说:“我也有可能到北京去……”

这封一月十二日接到的信,依然按老董的意见,没有告诉溥仪。而且,老董又以溥仪妻子的名义在二月六日复信孙博盛,诚恳地申述了溥仪身患癌症、神智昏迷以致不能复信及在短期内不可能恢复的情况。

“这些真实情况,如您不相信的话,可以直接向医院了解。您的来信全都保存,稍等溥仪病情有所好转,就全都交给他,叫他作彻底检查批判……”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态度诚挚的复信,使孙博盛得知溥仪的确病重,产生了怜悯之心。因为他并非别有用心的阴谋家,也不是置人于死地的“造反派”,而是一位纯朴的老工人。动乱中,他虽曾躺卧车前,以一死的决心阻挡“造反派”抢夺国家财产,但也同大多数人一样无法分辨当时理论上的是非。

当那场噩梦消逝近二十年后的一个鹅毛大雪的晚上,笔者拜访了这位兢兢业业坚守工作岗位的六旬老人,谈至午夜。

重提往事,他感慨万端:“我当时觉得,批判那本书是革命行动,常常是白天干完活,晚上写到半夜。起先,也不知道溥仪得了重病,后来接到他的妻子来信后,我就再也未寄去批判信……”

是的,从此他没向溥仪发去一纸批判信。虽则来自长春的批判杳然绝迹,然而,早在“檄文”未绝之时,使溥仪刿心惊魄的“东北人民的代表”却已来到了北京!

同类推荐
  • 威猛浑厚:朱元璋

    威猛浑厚:朱元璋

    中国历朝历代的每一位开国皇帝,都是一部非凡的传奇,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则是非凡中的非凡,传奇中的传奇。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封建皇帝中比较卓越的人物。《威猛浑厚:朱元璋》主要讲述朱元璋如何统一全国,结束元末二十多年战乱的局面;如何在立国之后,吸取历史教训,对农民作了一些让步,大力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允许农民尽力开垦荒地,大大增加了自耕农数量;如何解放奴隶,改变元王朝官僚大量拥有奴隶的落后局面,增加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等措施。阅读《威猛浑厚:朱元璋》,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还原文字背后这些鲜活的帝王,感悟一个古老帝国的辉煌与沧桑。
  • 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还庄严于鄙俗,由油滑而堂皇。刘邦的机智,项羽的勇猛,韩信将兵,张良运筹……波诡云谲,英雄辈出。让人捧腹,让人感叹,再现了楚汉风云变幻的时代。刘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马上得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历时最长的帝制王朝。群雄逐鹿,捷足先登。是人力,还是天命?是人心所向,还是侥幸得手?本书正剖析着汉高祖刘邦由弱而强、由强转弱的经营转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刘邦迈向成功之路的关键,也可以检讨出刘邦走下坡的原因。
  •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主要有政坛伟人、发明始祖、经济导师、军事将帅、科技精英、谋略奇才、企业富豪、思想先驱、外交巨擎、文坛巨匠、艺术大师。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个人简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能够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
  •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读文人传说故事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许多故事本身就如诗如画,令我们读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读文人传说故事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位,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当然读文人传说故事最大的收益是可以使我们增长智慧,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之间的唱和往还,文人墨客与官僚政客之间斗智斗勇,与风尘女子们的恩恩爱爱,与僧侣、道士之间的友谊与纠缠,这些传说故事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当时那些时代的丰富生活画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也更全面,比真实历史更能使我们得到教益和收获,也是更能令我们感动的活教材。
  •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全传

    旧中国的上海,十里洋场,风云变幻,灯红酒绿中酝酿着柔情,也潜藏着杀机。这里不仅是外国冒险家的乐园,也是黑社会存在的沃土。旧上海不仅有外国势力控制下的租界,更有黑社会严密控制下的方方面面,在上海滩如果不与黑社会打交道,任何人都无法立足,杜月笙就是当时上海黑社会的。
热门推荐
  • 云淡风轻时,与君泛舟

    云淡风轻时,与君泛舟

    他与她,青梅竹马。别人都说,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她也以为他是她最好的归宿。奈何,他不在乎儿女情长,选择坐拥天下。于是,为了皇权,他将她推入万劫不复的深宫。凤凰浴火重生,她死里逃生,改头换面,只为让他尝尝万劫不服的滋味。
  • 铠甲猛士

    铠甲猛士

    五个男孩的血统里都有一种神秘基因,所以他们的体温和体内气压也和正常人有所差别。在光影石的作用下他们会得到中国自古流传的神奇战斗铠甲并成为代表光明力量的炎龙侠、黑犀侠、风鹰侠、雪獒侠及地虎侠。与黑暗势力黑帝及其爪牙进行坚决斗争。恶方势力为破坏社会幸福安定,用大量污染物研制出一个个异能兽,制造环境污染与社会混乱,光影战士们几经努力,终于成功理解“结”之终极奥义,合体帝皇铠甲,彻底击败黑暗方。
  • 斗魂灵界

    斗魂灵界

    等我醒来后我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里面有很多奇奇怪的人,后来,我认识了静静,并与他进行了一次奇妙之旅。
  • 橡皮职员生存智慧

    橡皮职员生存智慧

    《橡皮职员生存智慧》从橡皮人如何适应职场、如何立足职场出发,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脱去“橡皮外衣”;端正工作心态,向成功迈进;抵御工作压力,实现由劣势到优势的转变;重拾梦想和工作激情;担负起对工作的责任;提高创新意识,做个有发展前途的创新型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企业不可替代的人物;快乐工作,享受生活;不断攀升,向领导阶层迈进。《橡皮职员生存智慧》由徐慧霞所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际战争之宇宙争霸

    星际战争之宇宙争霸

    《星际战争之宇宙争霸》这是星舰与未来战争的传奇。续集:丁一又有了新的敌人。他曾经这样说道:“战争是可恨的,又是可爱的。”60章的新故事,3次战争,尽在《星际战争之宇宙争霸》。作者是初一的中学生,请支持。
  • 画染江湖之残殇倾城泪

    画染江湖之残殇倾城泪

    前世,她被所爱之人杀害……今生,她为所爱之人付出……可惜,她容颜尽毁……两世,她学会了辨别,辨别真爱……风吹,她是否会错过爱……琉璃,她泪如雨下……冰霜,她携手白头……无奈,她伤害了很多人……找一个永远爱她的人,她用了两世……虽然她没有倾国倾城的容颜,但,有她的心便好……
  • 福晋出墙

    福晋出墙

    是提错亲还是一桩阴谋?她不该嫁给巽帧,怎么新郎会变成是他大哥?皇命难违,更怕拖累亲人,她只得捺下逃跑的念,认命地待下。然,巽帧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肆无忌惮地盯着她看,看得她心惊胆战更大胆地掳她进无人的阁楼,只求一夜晌欢!再这样下去铁定会东窗事,势必得狠下心切断他俩的“关系”
  • 向往平静的生活

    向往平静的生活

    一个被被不知名带到刚刚成型星球上的穿越者,他在满是岩浆的时代知道了自己拥有不死之身,他在生命最初的使得知道了自己是不灭之体,他虽然永生不灭但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 《孤神传》

    《孤神传》

    他修长的身影缓缓行走于雨中,一条长长的影子托在后方,充满孤寂,充满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