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城的清理工作进行得非常快,第二天下午的时候除了城门边缘一带,其他地区已经是找不出战争的痕迹了,这也跟六千多名九江老百姓有直接关系,他们都参与了这场活动,现在到了太阳下山的时候,都在想着能不能够拿到自己的白面。
早上的时候在这里干的活,中午吃了顿饱饭,到处都是大白馒头和白米饭,而且随便吃,只是不允许往回带,吃的菜也不错,跟士兵那边都差不多,只是肉稍微少了一点,但也算是这些人几个月里吃的最好的饭菜了,现在就看晚上这一出了,能不能真给粮食。
除了他们之外,九江城内的老百姓都在这里看着,看看朝廷是不是说话算数,叶云也明白这一点,这就跟当年商鞅变法一样,所有的人都不相信,咱既然把大话说出去了,该兑现的就得兑现,这几天人干完活之后,叶云把他们聚集在城内的开阔地,几十辆车都已经是拉过来了,这些全部都是军粮。
当然叶云的这个行动已经给上面汇报了,朝廷也已经下来旨意了,认为叶云做的是对的,他们的粮食已经在路上了,先把军粮发下去,他们的粮食随后就到。
收工的打锣声已经传来了,大家此刻竖起了耳朵,看看这些人会说什么。
“所有人都听着,把工具放回原处,今天咱们就干到这个点儿了,明天要是愿意干的,还是今天这个时间,咱们老地方集合,现在大家排好队,我叫到名字的过来领粮食,家里自己有物件儿的,给大家半个小时的时间,回家去拿盛粮食的物件儿,没有物件的,我们这里有粮食袋子,明天再给我们拿回来。”
负责指挥的军官扯着嗓子喊道,要知道城内十几处工地,他这里也只是有几百人而已,现如今大部分的负责军官都在说话,所以有些听不太清楚,但如果要是只要一个人说话,这六千人也不可能都听到,况且被谁管了一天,就得跟谁要粮食,这也是一个潜规则。
“我家离得近,我先回家拿个东西去。”
“给我捎一个,明天我再拿来给你…”
大部分的人都选择回家去拿,因为他们知道,军队里也没有多少盛粮食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士兵身上带着的粮食袋子,如果要是用的太多的话,军队里也就没有办法存放粮食了,所以咱们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
折腾了半天,领粮食的这一刻终于算是来临了,大家都乐呵呵的拿到了自己的五斤白面,而且当场给你称清楚,双方都看得清清楚楚,也省得说朝廷坑你。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情况呢,比如很多人是单身汉,而且房子也在战争当中毁了,所以无家可归,在这周围也修建了不少的工棚,他们的粮食可以记在账上,晚饭跟着军队里的这些人一块儿吃就行了,一顿饭扣一斤粮食,当然如果你吃饱了再干三个小时的话,那么这一斤粮食就不扣了。
本来是给这些无家可归的人行个方便,谁知道剩下的那些人听了之后,纷纷托人把粮食送回家,然后在这里吃了一顿,晚上又干了三个小时,等于晚上又赚了一斤粮食,而且吃的还比较饱。
对于老百姓的这个选择,叶云是非常清楚的,大战之年,老百姓民不聊生,能有个地方赚粮食,估计所有的老百姓都会来的,叶云也不害怕来的人多,今天他已经找准机会了,从这里面挑出了二百多个踏实肯干的,也跟他们商量好了,明天这些人就参军了。
相对于在城里干活,参军的待遇就好得多了,还是跟南京那边差不多,只要是能够通过测试,三十斤白面先给你,接着就进行新兵训练,每月的月钱是五钱银子,然后每个月考核,通过的会继续加工资,三个月之后成为一名正规士兵。
因为增加的士兵越来越多,朝廷对于士兵的薪俸也再次进行了更改,三个月之内的新兵都是不足一两银子。
三个月之后增加到一两二钱银子,每月定期送至家里三十斤白面,上战场期间工资翻倍,基本可以做到一人当兵全家不饿。
本来对于这个数额,大家还是感觉到有点高,比大明朝最为繁盛的时候还要高,但是朱慈烺也说了,如果当兵的都养不活一家人,他们如何能够在战场上拼命呢?咱们又如何能够取得胜利呢?
如果对朱慈烺的这个数字不理解的话,可以参考一下满清成立的时候,那个时候满族八旗人员被称之为奇人,他们是不需要纳税的,而且也不需要做什么活,只要是一名旗丁,每个月就能够领到二两银子。
这些八旗老爷们就是凭借这二两银子,在京城生活的舒舒服服的,一名普通的士兵一个月一两二钱银子,这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况且各地的物价比京城要便宜,大家生活的没有任何压力,除了钱之外,还有每月发放的粮食,足够一家人的嚼头了。
“放你的狗屁,谁跟你说的你要去当兵?”
在九江城的一个老百姓家里,全家上下吃了顿白面馒头,吃饭的时候二儿子提起了这个事儿,说是明天要到队伍里应征,王老汉原本只听说两个儿子在给朝廷做徭役,每天每人给五斤白面,但从未听说过要当兵这个事儿,自然是不愿意了。
俗话说得好,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就算家里穷死了,这还有十来亩土地呢,怎么能去当兵呢?
“二弟,你胡说什么呢?你看你把爹给气的,怎么着咱们还挣不来一口吃的呢?干啥又说这种混话?”
当老大的也是气得不轻,白天这个弟弟就说过一次了,当时就被自己给骂回去了,谁知道一直记得这一茬,再加上弟弟的身体比较壮,好像跟着那些当兵的去了什么地方,晚上回家果然又提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