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在泾阳待了一天,几人陪了一天,他们不知道他为什么来泾阳,武义可不管为什么,让他看到这里的重要性就够了。
回到公主府的武义把这件事告诉了李秀宁,她只是苦笑点点头。
李秀宁:“又开始了。”
什么开始了?东突厥与大唐的战争,更准确的说,突厥又来抢劫了。
东突厥侵犯胜州,睦伽陀攻武兴。
之后颉利率十万骑兵直奔朔州,绕过张公瑾驻守的石岭,侵犯并州、潞州、泌州、韩州,无人能挡。
秦王李世民和平阳公主李秀宁纷纷请战,李渊没答应李秀宁,李世民出战了,去蒲州(陕西与山西交界),根本不是战场,防备突厥进犯关中。
李渊已经把军权收了,就不会轻易给出去,秦王只领了五千兵马。
新提拔的左武侯大将军安修仁领兵两万赶往太原,安州大都督李靖率两万出潞州,赶往战场。
同时命族侄李高千领兵五千,赶往石岭,配合张公瑾堵住颉利。
安排的很好,三路围攻,可是颉利并不傻,趁唐军还没有合围之前,率先攻打石岭,张公瑾被围殴,一万打十万,当然没打过,长史温彦博被擒,张公瑾突围成功,带着仅剩的几十人投奔李靖。
睦伽陀没有拿下武兴,转攻灵州,柴绍领兵救援。
消息传到长安一片哗然,李渊召集群臣商量对策,没有结果,兵都已经派出去了,只能等。
太子府
齐王:“趁此机会,拿下张公瑾。”
太子看向魏征。
魏征:“如今正是战事焦灼的时候,不能乱了军心,再说张公瑾以一万对十万输了也正常。”
太子:“确实,如今应该上下一心,突厥才是我们的大敌。”
王奎:“后勤物资都已经运往前线了,希望安修仁和李靖不要让我们失望。”
魏征:“突厥不会太深入,他们侵犯大唐是为了掠夺,如今应该差不多了。”
王奎叹气到:“年年防备,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
众人都沉默了,要是能防住也行,关键是防不住,防线太长。
突厥把大唐一半以上的兵力拖在了北方,然后年年被抢。
魏征:“要是能抓住他们主力,以十二卫的兵力是不怕他的。”
太子:“难啊,突厥都是骑兵,来去如风,而我们是以步兵为主,追不上。”
公主府中的李秀宁正在生气,柴哲威、柴令武和武义都躲着走,武义和柴令武只是笑闹了几句,就挨了鞭子,两人都没干辩驳,知道她不高兴。
整个公主府都很压抑,大声说话都没人敢,柴哲威:“小舅,要不你去劝劝,说两句好听的。”
武义:“想都别想,这种情况离得越远越好,我才不往前凑。”
李秀宁气的是李渊,怎么说也不同意她领兵,撒娇、耍赖、生气,能用的都用了,可是李渊就一句话,不行。
十五日后,大将军安修仁抵达太原,而李靖却改变了行军路线,没有和他会师。
修整三天,安修仁领兵在且渠川与突厥的颉利可汗战在一处,颉利并没有全面压境,因为他不知道李靖在哪,按理说他已经到了,斥候外放三十里,时刻防备李靖。
此时的李靖可没闲着,正在往颉利的后方绕,李靖不想和他们正面打,即使赢了,突厥机动性高,也可以安然退走,堵住他的退路,使其军心涣散,无心恋战。
李靖的想法很好,可是突厥军队不像唐军那么纪律严明,他们是很多部落的联军。李靖躲过了颉利的侦查,可没躲过这些抢疯了的部落骑兵,被他们发现了。
结果就是颉利也知道了李靖的意图,颉利也是暗自侥幸,这要是被李靖给堵住,东西就白抢了,还得留下不少人。
颉利不敢恋战,趁李靖没到撤出战场,同时派遣使者去长安,不打了。
对于颉利的无赖行为,李渊气愤异常,可又没有办法,颉利想走,以李靖和安修仁是留不住的,那颉利为什么还要派使者呢?
因为抢的东西太多了,慢慢走多好,还可以把抢来的东西都带回去。
李渊不得不同意,如果颉利放弃财物利用骑兵优势大肆破坏,损失更重。
结局就是颉利满载而归,唐军目送他们离开。如果此时你站在唐军前面就会看到他们眼中的怒火,不是他们不敢战,是追不上。
李靖站在军前,“你们要记住今天的耻辱,来日,我们踏平突厥。”
“踏平突厥”
“踏平突厥”
......
这一年的唐突战争结束了,睦伽陀收到颉利退兵的消息后,也走了,他可没有实力面对整个大唐。
对于颉利的满载而归,其他部落眼红了,没架咄设率领两万骑兵攻击幽州。
吐谷浑也闻到了肉味儿,侵犯叠州、鄯州。
柴绍由灵州直接赶往救援,将军王君廓赶往幽州。
公主府
李秀宁拉着武义到:“大唐真的挺过去了?”
不怪李秀宁这么问,以现在的形势,大唐很可能被突厥拖垮。
武义回想着历史,突厥到底怎么了,“雪灾,牲畜大量死亡。”想起来了,李世民趁机灭了突厥。
李秀宁:“雪灾?我们没有?”
武义笑到:“我们又不怕,我们是农耕民族。”
李秀宁不安的心稍微缓解,“哪一年知道吗?算了你不用看,有这个就够了。”
武义:“连年雪灾。”
李秀宁终于笑了,上来亲了武义一下到:“我知道了,他们有雪灾,我们没有,天赐良机。”
武义尴尬到:“我们好像也有,但是看不清楚。”
李秀宁:“你一次说完好不好。”
武义:“应该不严重。”他是不知道,只记得李世民登基后写过罪已诏,至于是什么灾,早忘了。
李秀宁:“有灾就要有粮食。”说着找来地图,标注产粮多的地方。
武义百无聊赖的看着她比划,“主要看南方”
李秀宁抬起头说到:“南方路途太远,你想用船运?”
武义看了眼蜀中到:“这里是好地方,基本没有灾祸。”
李秀宁:“远了点,如果用船运,沿途很多地方都有粮食。”
武义:“我就知道这里粮食多,资源多。”能不多吗,抗战时期提供了全国三分之一的粮食物资。
李秀宁:“你想发展这里?我不太了解,可我知道这里人少。”
武义:“迁移人口,这里是好地方。”
李秀宁苦笑到:“哪都缺人,怎么迁。”
武义:“不行就买,突厥、吐谷浑他们不是抓了很多唐人吗,我们买回来,换也行,只要能弄来人,哪的都要。”
李秀宁为难到:“你这方法不太好。”
武义:“怎么不好?”
李秀宁:“大唐的面子往哪搁。”
好吧,武义没想到,确实有点没面子。
武义:“我以个人的名义呢?就是说我自己买,这个说法可行吗?”
李秀宁:“有点多,你一个侯爷,用不了那么多人,我要个旨意在说,先不急。”
李秀宁去皇宫了,找李渊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