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他
们都来了,罗立、于斯、袁途,还有紫娇。其实时间过得并不算长,但是感觉就在我们喋喋不休着光阴飞逝的时候,发生了好多好多事。比起从别人口中有幸听到关于他们生活的那些只言片语,答案和疑问都在再次重逢时出现。罗立的套头衫哪去了?袁途为什么会坐在轮椅上?而于斯为什么没和方志德来?紫娇好像想通了很多事情。他们就像一列列准点到达的火车,好像把什么东西带到眼前,卸下来,又疾驰而去。
刚见面的时候,其实有些尴尬。比如远远看见罗立,我还是晃荡地站在大厅里,左右为难着,我担心,他并没有去看我的微博——其实,用那几行字很难概括我心中的歉意。或许,对于兄弟的背叛和污蔑,这真的很难原谅。我盗走了他的梦中情人,而他那时的生活,好像只沉浸在自己的梦里。
至于花椒,那个曾全心爱着我的女人也随着我的年少轻狂遗落在了我学生时代最美好的旧梦里。我一直无法忘记她当时转身离去的侧脸,那种欲言又止的无助感最后化作了渐行渐远的背影。她对我仅有的爱也随着门缝间那一束光戛然而止。
抱歉了——永远感激你满怀热诚的爱。何曾愿意让你对我的执拗、轻狂买单。若不是你,我无法在这颠簸的路上走得更远。所有这些我能体会到的,那些误会、遗憾、追捧、背叛,都化作了那一首首简简单单的音乐,你们会懂的。
我们所有人都是在青年阶段,确定了一生的去向,青春好比,某个云霓霞光的初晨,从山顶的那边刮来的一阵奇迹般的风。风飘过的地方,你眼里的花草都释放出银铃般的生命音响,而你一直被那群山阻隔的极目远眺,也终于能够看得更远。仿佛一时间,天地洞开,使你默默相信,相信那就是命运在问候,相信那正是你要去的地方。
每一个青年都相信自己的梦想最有价值,每一个青年也都相信自己所努力付出的事业,将会激起全世界的共鸣。我不在乎什么石沉大海的命运,青年的天性就是白天去相信、夜晚才有所怀疑,我想,我会继续坚信下去!
李文其
专辑制作:
作曲/填词/监制:王希翀
漂流世纪室内乐团(参与录制):
小提琴:陈雪、刘佳
中提琴:刘杨、喻舒瑾
大提琴:马典
低音提琴:金曲
二胡:黄帆
琵琶:金格格 箫:丁颖
手风琴:袁也
钢琴:王希翀
团长:邓雅文
艺术指导:陈晨
曲目:
《纯白的夜》 Night of Purity: String version
主奏:陈雪
《云水月桥》 Cloudy river, Clair-de-lune bridge
主奏:黄帆
《陌生人的慰藉》 The Comfort of Strangers
主奏:金曲
《镜花水月》 Moonlight in the River
主奏:丁颖、黄帆、金格格
《纯白的夜》 Night of Purity: Vocal version
演唱:邓雅文
致 谢
毛姆在《西班牙主题变奏》中写道:“技法不过是艺术家达成目的的手段”。在创作实践过程中,我并不恪守技法,且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创作理念,那就是从文学的角度来构筑起一道旋律的城池。我也渐渐认为音乐是流淌着的文字,而文学则是凝固了的音符。
这本《挥霍年代》,就是我将这一理念表达出来的第一次尝试。如果我说,帮我胎教是莫扎特和唐诗三百首,那么对25年后这部摊开在你们眼前的书,你们会不会感觉到某种微妙联系的存在呢?我从不怀疑自己一直跑偏的人生,仔细端详,它在形成一套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上也确实有些新意,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得首先归功我的父母,是他们让还在混沌中适应这副脆弱的五脏六腑和心灵感应的我,有了某种条件反射;是他们一直以来包容和理解着他们作为唯一梦想继承人的我,那不算合格的表现。于是,当我真正演奏莫扎特奏鸣曲的某一天,那种先于存在的感觉素昧平生,却长此以往。
紧随其后的学习年代,使我逐渐适应了这个世界活的死的法则,使我拥有了凌厉的观审、易感的神经、好问的精神、发现的眼光,更使我学着把那种“前存在”(Pre-Existence)的模糊感受,用恰当的语法和思考表达出来。而这本书的创作,怎样也绕不开这几位恩师对我专业精神的启蒙和帮助:感谢我的博导聂珍钊教授对我批评视角的悉心培养,感谢方方主席对我小说写作的影响,亦感谢彭志敏教授重新给予我曾一度缺乏自信的作曲创编的勇气。
我还要感谢那些容我自由发挥并敦促我走上艺术之路的美好机遇,而,那些能够力排众议、接受一个年轻人激进甚至妄自尊大的想法的人,比机遇本身更值得我去尊敬。感谢江平导演把我带入电影创作的世界里,让我懂得只要表达合适,莫扎特也能够给唐诗配乐;感谢演奏家黄铮老师,给予我更多同大师们合作的机会;感谢湖北教育出版社张才生社长的引荐。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构成这部小说人物、故事、情节、音乐的那些人。我想对天岳师兄说,音乐小说的提法是为了纪念我们一路走来的友谊。想对文谦老兄说,“开花计划”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我更想对我的挚爱金曲说,我叽里呱啦大半年的故事和音乐总算有了生命,接下来,我们还要叽里呱啦它成长的命运,叽里呱啦我们自己的生活,还有很多很多……
小说的未来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