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83100000003

第3章 诗

初到石湖

本诗选自《焚书》卷六。万历十六年(1588)李贽迁居距麻城县三十里外的在谭湖。友人周柳塘在这里有一座佛堂,李贽在这里息静林泉,这里真是隐居的胜地。

皎皎空中石,结茅俯青溪。鱼游新月下,人在小桥西。

入室呼尊酒,游春信马蹄。因依如可就,筇竹正堪携。

皎皎空中石,结茅俯青溪——洁白的石湖底,因湖水清澈,仿佛石头在空中一样,临近清澈的溪水建造茅屋。皎皎:洁白。

鱼游新月下,人在小桥西——月光下,鱼儿在清澈的水里游动,人在小桥西观赏着美丽的景色。

入室呼尊酒,游春信马蹄——进茅屋里喝一杯酒,骑马随意地去游春。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对石湖美景的陶醉。信:听任,任凭。

因依如可就,筇竹正堪携——如果可以靠近朋友的话,就像走路有竹杖相持,可以得到提携。因依:本意为依靠、依倚,此处引申为朋友、施主等意。筇(qiónɡ)竹:即筇都筇山所产之竹。由于其适宜作杖,所以便成为竹杖的代称。

这是一首写景诗。湖光山色清幽美丽,饮酒游春生活自在,这样美好的生活得益于朋友们的帮助。

石潭即事四绝

此诗出自《续焚书》卷五。石潭又名龙湖,是周柳塘的产业。周柳塘在此有一座佛堂芝佛院。无念和尚是院里的住持,无念以李贽为师,周柳塘就请李贽居住于此,数年后周辞世,仍让李贽息静林泉,颐养天年。可见周柳塘与李贽的友谊深厚。

其一

岂为偷闲坐钓台,采真端为不凡才。

神仙自古难逢世,且向关门望气来。

其二

十卷《楞严》万古心,春风是处有知音。

即看湖上花开日,人自纵横水自深。

其三

暖日和烟上碧楼,无情最是此溪头。

伤心欲为前程事,不肯斯须为我留。

其四

若为追欢悦世人,空劳皮骨损精神。

年来寂寞从人谩,亚有疏狂一老身。

岂为偷闲坐钓台,采真端为不凡才——难道是为了留连风景,成为偷闲的隐者?不是的,探求人生的真谛,才是不平凡的人所追求的。李贽提醒自己不要留连风景,他的不凡使命是追求人生的真谛。

神仙自古难逢世,且向关门望气来——神仙自古难逢,也不养性求仙,来清幽之地不过是便于静心读书而已。

十卷《楞严》万古心,春风是处有知音——李贽正沉浸在《楞严经》的精神世界之中,读这部得万古人心之玄机的著述如沐春风,这样的著作自然会有知音。

即看湖上花开日,人自纵横水自深——看湖上花开自艳、潭水自深,不为纵横于水上的人而改变,万物各有其性。

暖日和烟上碧楼,无情最是此溪头——暖日和烟登上碧楼,龙潭是最无情的地方,李贽的侄子贵儿在此溺水,怎能不令人悲哀。

伤心欲为前程事,不肯斯须为我留——想到六十三岁尚无成就,顿生来日无多之感。

若为追欢悦世人,空劳皮骨损精神——如果为了追求欢乐取悦世人,只能空劳精力而失去人生的价值。李贽不贪求欢乐,不愿劳损精神去讨好世人。

年来寂寞从人谩,祇有疏狂一老身——李贽辞官后流寓湖北,与道学家耿定向学术见解不同,往复辩难。万历十八年,李贽《焚书》刊行,耿定向作《求儆书》发起了攻击和谩骂。李贽表示决不屈从,任凭别人谩骂,我就是如此狂傲的一个老人。谩:攻击谩骂。祇:通“只”。

李贽的《石潭即事四绝》描述了在龙潭的生活与心绪,表明他探求真理,不取悦世人的个性。第一首写李贽来此,不是流连风景,成为偷闲的隐者,不是养性求仙,成为自在的神仙,而是要探索人生的真谛,静心读书而已。第二首写李贽在《楞严经》中领悟了万古以来人心之本原。物物各有其性。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潭水自深碧,不为人纵横。第三首因事而发,情调悲切。“无情最是此溪头”,可能与贵儿溺水身亡有关。第四首有感于再次与耿定向论战而写。写出了李贽的个性。他决不曲学阿世、媚俗从众,坚持人格的独立与反叛精神。这首诗语言平易而内容深刻,孤傲的气势,掷地有金石之声。

庄纯甫还闽有忆四首

这组诗选自《焚书》卷六。庄纯甫是李贽的女婿。经常千里迢迢从福建来探视李贽。每次来李贽都不太客气,主要是考虑到女儿夫妻分离和不少的路费。李贽为女儿女婿着想,内心割舍不了亲情。

其一

乘龙人归去,谁复到吾门?薄暮多风雨,知子宿前村。

其二

海物多奇错,蛎房味正清。夫妻共食硏,不得到麻城。

其三

三子皆聪明,必然早著声。若能举孝廉,取道过西陵。

其四

七十古来稀,知予能几时?君宜善自计,莫念出家儿!

乘龙人归去,谁复到吾门——乘龙快婿已回福建去了,有谁还会来看我?这是李贽的真情流露,表现了对亲人的依恋之情。李贽弃家别亲,孤独难奈。

薄暮多风雨,知子宿前村——李贽登高远望,望断亲人的归路,在风雨黄昏中,亲人走到了哪一程,住宿到哪一村?

海物多奇错,蛎房味正清——女儿女婿团聚欢宴时,享受着海鲜的美味。

夫妻共食噉,不得到麻城——夫妻二人一起享受美味,为美味未能让远在麻城的老父亲享用而遗憾。噉(dàn):同“啖”,吃。

三子皆聪明,必然早著声——女儿的三个儿子都很聪明,一定会早早出名。

若能举孝廉,取道过西陵——如果能取得功名,一定会路过麻城,前来看我。

七十古来稀,知予能几时——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已七十岁,来日不多了。

君宜善自计,莫念出家儿——你们要好好生活,不要惦念我这个出家之人。

李贽希望女婿、外孙能来麻城团聚,又怕他们家人分离,花销路费。衷肠百结,令人亦随之伤感。

山中得弱侯下第书

这首诗选自《焚书》卷六。是作者辞官后住在黄安山中收到朋友焦竑(hónɡ)未考中进士的来信后所作。焦竑(1540—1620),字弱侯,号漪园,又号澹园,江宁(今江苏南京)人。五十岁才中进士,任翰林院修撰。著有《澹园集》、《焦氏类林》、《老子翼》、《庄子翼》等书。

秣陵人去帝京游,可是隋珠复暗投。

昨夜山前雷雨作,传君一字到黄州。

秣陵人去帝京游——秣陵人焦竑到京城去应考。秣陵:古地名,今江苏南京。帝京:京城,今北京。

可是隋珠复暗投——可惜明珠暗投,无人赏识。隋珠:古代传说中的明珠。《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高诱注:“隋侯,汉东之国,姬姓诸侯也。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敷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隋侯之珠,盖明月珠也。”隋侯,也作随侯。

昨夜山前雷雨作——昨夜山前雷雨大作。

传君一字到黄州——您的书信已传到黄州。黄州:黄州府。这里指当时黄州府属县黄安。

李贽接到焦竑落第的书信,用隋珠暗投的典故表示同情。昨夜书信到黄安时雷雨大作,仿佛雷公对此也感到不平。这首诗是李贽为焦竑落第鸣不平。

九日至极乐寺闻袁中郎且至因喜而赋

这首诗选自《焚书》卷六。袁宏道字中郎,万历进士,官吏部郎中。其思想受李贽影响较深,重视小说、戏曲和民歌在文学中的地位,企图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是李贽的挚友。

世道由来未可孤,百年端的是吾徒。

时逢重九花应醉,人至论心病亦苏。

老桧深枝喧暮鹊,西风落日下庭梧。

黄金台上思千里,为报中郎速进途。

世道由来未可孤,百年端的是吾徒——人生在世从来就不可能总是孤独的,百年间果然有我的门徒。

时逢重九花应醉,人至论心病亦苏——得知袁中郎要来,重九登高赏花,花都陶醉了,与朋友谈心,病都好转了。人逢喜事精神爽,得知袁宏道要来,李贽的心里非常高兴。

老桧深枝喧暮鹊,西风落日下庭梧——暮色中常绿的桧树上鸟鹊在欢叫,西风中落日的馀晖静静地照在庭院的梧桐树上。

黄金台上思千里,为报中郎速进途——这两句语义双关。李贽怀着喜悦的心情,登高远望,盼望着袁中郎早日到来。黄金台:又称金台、燕台。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易水南。相传战国燕昭王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名士。李贽登高想到了黄金台燕昭王延请天下人才,同时也盼望着袁宏道前程远大。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选任吴县县令,一年后因与上司发生冲突,告病家居。后听从兄长的劝告,改变了归隐之心,进京听候安排新职务。李贽初不知袁宏道为谒选而进京,诗的末句原是“王符已著《潜夫论》,为问中郎到也无?”后来知道是为就选而来,乃改为“黄金台上思千里,为报中郎速进途”。祝福袁宏道谒选顺利。

常年离群索居的书斋生活,使李贽更加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朋友的到来使他喜出望外,听到消息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初听袁中郎进京,李贽非常高兴。后得知袁为谒选而进京,李贽改了诗歌的末句。进退无处,原定无局,只要本心不移,适志即佳。李贽岂是拘执不化之人!

答袁石公(其七)

这首诗出自《续焚书》卷五。袁石公即袁宏道,字中郎,万历进士,曾自号石公山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四月,袁宏道和他的哥哥袁宗道、弟弟袁中道去麻城龙潭拜访李贽,临别赋《别龙湖师八首》赠李贽,李贽作《答袁石公八首》以答。此选其七。

平生懒著书,书成亦快余。惊风日夜吼,随处足安居。

平生懒著书——李贽在五十六岁之前奔波于仕途,无暇著书。

书成亦快余——李贽写此诗时已六十七岁,其《焚书》、《说书》、《藏书》已完成,所以感到非常高兴。

惊风日夜吼——李贽的言论引起理学家的不满,纷纷对他进行指责。这是一个比喻句,惊风喻指理学家对李贽的攻击。

随处足安居——理学家对李贽的迫害,使李贽投靠朋友,到处流浪。

1590年,李贽的《焚书》公开刊行,耿定向作《求儆书》呼吁门徒围攻李贽。1591年,耿的弟子蔡毅中作《焚书辨》与李贽论辩。耿定向师徒在李贽游黄鹤楼时,以“左道惑众”的罪名驱逐李贽。袁宏道兄弟到麻城看望李贽,彼此唱和酬答。“惊风日夜吼,随处足安居”表现出李贽当时的处境。

重来山房赠马伯时

这首诗出自《焚书》卷六。山房是马伯时隐居天中山时的房子。马伯时即马逢阳,字伯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焦竑的学生,曾在黄安的天中山、五云山隐居。

一别山房便十年,亲栽竹筱已参天。

旧时年少唯君在,何处看山不可怜!

一别山房便十年,亲栽竹筱已参天——天中山山房一别便是十年之久,亲手栽种的竹筱已长成参天的修竹了。筱(xiǎo):即篠,小竹子。

旧时年少唯君在,何处看山不可怜——昔日年少时的朋友只有马伯时一人健在,故地重游,四处眺望这山间的景色处处是如此的可爱。可怜:可爱。

这首七绝是李贽重游天中山“山房”见到马伯时之际的感怀之作。相别十年,昔日朋友只有马伯时一人健在,人生苦短,感慨万千。这里留下多少旧时朋友的音容笑貌,放眼望去青山处处都有美好的回忆,所以山景显得如此可爱。短短数语,情景交融,寄托了对昔日朋友的怀念之情。

喜杨凤里到摄山

这首诗出自《焚书》卷六。杨凤里是李贽的好朋友,李贽生病时,他多次写信问候,并要请医生为李贽治病。后来在龙湖为李贽盖房筑寺,两人交情甚厚。这首诗是李贽离开龙湖三年后两人在摄山相逢时所作。两人十年相守,一别三载,相见后的欢乐自不待言。

忆别龙湖才几时,天涯霜雪净须眉。

君今复自龙湖至,鬓里有丝君自知。

忆别龙湖才几时,天涯霜雪净须眉——龙湖别后才三年,诗人李贽已是须眉皆白。

君今复自龙湖至,鬓里有丝君自知——杨凤里从龙湖到摄山来看望李贽,他的鬓发也变白了。“君自知”三字从字面上是说鬓发变白,其深意在写鬓发变白的原因,好朋友相互的思念使双方鬓发皆白。

李贽对朋友的感情真挚而丰富。与好友分别三年,两人的眉发皆白,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不言自明。

却寄(选二)

这两首诗选自《焚书》卷六。李贽所作《却寄》四首,都是赞扬妇女的。却寄:回寄、回答之意。有人考证《却寄》四首是李贽由南京寄给麻城梅国桢之女梅澹然的,写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冬末初春。

其二

持钵来归不坐禅,遥闻高论却潸然。

如今男子知多少,尽道官高即是仙。

其四

声声唤出自家身,生死如山不动尘。

欲见观音今汝是,莲花原属似花人。

持钵来归不坐禅,遥闻高论却潸然——拿着食钵回来,不去坐禅静养,听到您从远方传来的高论,我不禁潸然泪下。钵(bō):僧人用的食器。坐禅:佛教静坐修养的方法。潸然:流泪的样子。

如今男子知多少,尽道官高即是仙——如今不知有多少男子,都说高官厚禄就像神仙一样。

声声唤出自家身,生死如山不动尘——参悟佛理,超越生死。这两句明写观音,暗写澹然。

欲见观音今汝是,莲花原属似花人——你就像莲花座上的观音,如花似玉。李贽对澹然的爱慕溢于言表。

梅澹然来信劝李贽回龙湖。李贽复信并寄诗四首。从李贽寄给梅澹然的诗看,不只是讨论佛理。李贽对梅澹然的智慧给予赞扬,被梅的高论感动得潸然泪下,对梅如花似玉的美貌表示仰慕。许建平先生在《李卓吾传》中说:“应该承认一种事实,李贽是梅澹然的精神之源,澹然是李贽的精神寄托。当李贽自刭于狱中,澹然不久也郁闷而死。一个年轻的生命随一老翁而去,这便是一首无字情诗,最富于雄辩力的无须对证的证据。”(许建平《李卓吾传》,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第258页)许建平先生认为李贽与梅澹然之间存在着某种精神的默契。

赠利西泰

这首诗出自《焚书》卷六。写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利西泰即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人,是欧洲16世纪宗教改革后耶稣会派到远东的传教士。利西泰是他在中国的名字。利玛窦和李贽有三次会面,一次是李贽去拜访利玛窦,另一次是利玛窦回访李贽,第三次会面是万历二十八年初夏在济宁刘东星的衙署。这首诗是利玛窦回拜李贽时,李贽即兴所赋,并题在宫扇上。

逍遥下北溟,迤逦向南征。刹利标名姓,仙山纪水程。

回头十万里,举目九重城。观国之光未,中天日正明。

逍遥下北溟,迤逦向南征——李贽将利玛窦比作展翅的鲲鹏,表现出李贽对利玛窦在中国为传教而北上南行的赞美。“逍遥下北溟”出自《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利玛窦像鲲鹏远举高飞,飞过了延续不绝的路途和山河。迤逦: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

刹利标名姓,仙山纪水程——利玛窦既通道教,又精佛释,寺院、仙山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和姓名。刹(chà):佛教的寺庙,梵语音为刹多罗。

回头十万里,举目九重城——回望欧洲故乡非常遥远,瞻望中国都城(这里指明代的留都南京)就在眼前。利玛窦为了信仰,万里远行,李贽对他坚韧不拔的毅力表示赞扬。

观国之光未,中天日正明——李贽把中国的政教风俗和文化传统以及如日中天的国势展示给利玛窦,有一种天朝上邦的优越感和民族自豪感,也暗含着对利玛窦传教的疑问。

这是一首应酬诗。利玛窦把自己的中文文章《交友论》赠给李贽,李贽非常重视友情,于是酬答诗一首。李贽对利玛窦的精神表示赞赏,但对其利用孔子理论附会天主教教义表示怀疑。

古道通三晋

这首诗选自《焚书》卷六。万历二十四年(1596)秋,李贽应朋友刘东星之邀,踏上了北往山西的旅途。这首诗是他去沁水行经太行山时写的。

黄河远缀白云间,我欲上天天不难。

三晋谁云通古道?人今唯见太行山。

黄河远缀白云间——唐王之涣的《凉州词》首句为“黄河远上白云间”,李贽化用此句。

我欲上天天不难——上天:传说汉时张骞乘槎沿黄河而上,以探河源,结果进了银河里。前两句说黄河通向白云间,沿河上天也没什么困难。李贽远望黄河忽发浪漫奇想,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和开朗的心情。

三晋谁云通古道——谁说古道通三晋呢?三晋:春秋末,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是为战国时的韩、赵、魏三国,历史上称为三晋。三晋疆域屡有变迁,战国晚期大约包括当今山西省,河南省中部、北部和河北省南部、中部。后来成为山西的别称。云:说。

人今唯见太行山——如今只见太行山横在面前,挡住了去路。

这首诗记录了李贽的行程。途经河南、渡黄河、登太行、至沁水。李贽对这次北国之行感到新奇而兴奋。

得上院信

这首诗出自《焚书》卷六,约写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上院是对寺院的敬称,这里指龙潭湖芝佛院。吏部右侍郎刘东星因丁父忧而家居,特派儿子用相去龙潭湖芝佛院邀请李贽到山西沁水坪上村作客,李贽在上党接到龙潭湖的来信后作此诗。

世事由来不可论,波罗忍辱是玄门。

今朝接得龙湖信,立唤沙弥取水焚。

世事由来不可论,波罗忍辱是玄门——世事由来不可论,忍辱是修行成佛的佛法。波罗:佛教用语,梵文音译,也译作波罗蜜多,指到彼岸,即由此岸(生死岸)度人到彼岸(涅槃、寂灭),也就是经过修行而成佛之意。玄门:佛教的玄妙之门,指佛法。忍辱:佛经中有忍辱草,这种草生长在雪山,能忍受严寒,牛羊食之,则成醍醐,即佛经中所言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比喻最高的佛法。

今朝接得龙湖信,立唤沙弥取水焚——从龙潭湖寄给李贽的信内容不详,但李贽立即叫沙弥把信烧毁并将纸灰洒入水中。从对信进行“水焚”的行为来看,信的内容李贽不喜欢,并认为是“忍辱”。这封神秘的来信内容不得而知。

这首诗内容朦胧。龙湖来信,李贽将其烧成灰,并将纸灰洒入水中。还以佛法忍辱来宽慰自己。这封神秘的来信内容只有李贽知道。

元宵

这首诗选自《焚书》卷六。元宵为农历正月十五,是比较热闹的传统节日。此时的李贽正在山西沁水坪上村朋友刘东星的家中。

元宵真是可怜宵,独对孤灯坐寂寥。

不是斋居能养性,嗔心几被雪风摇。

元宵真是可怜宵,独对孤灯坐寂寥——元宵节真是一个孤独难耐的夜晚,一个人对着孤灯寂寞地坐着。

不是斋居能养性,嗔心几被雪风摇——虽然不是僧人住的房子也能养性,李贽在风雪中对主人刘东星表示不满。嗔(chēn):对人不满,生人家的气。

刘东星在沁水为父守制,他的家又在坪上村,李贽的元宵节过得很冷清。《明史》卷二二三《刘东星传》记载,刘东星生性俭约,自奉刻苦,即便冷落了李贽也是无意,但李贽弃家别亲,每逢佳节倍思亲,精神上的孤独无法排遣,自然对刘东星有所不满。

晋阳怀古

这首诗选自《焚书》卷六。晋阳即今山西太原。万历二十五年(1597),李贽应梅国桢之邀从山西沁水赴大同。这首诗是路经晋阳所作的怀古之作。

水决汾河赵已分,孟谈潜出间三军。

如何智伯破亡后,高赦无功独首论。

水决汾河赵已分,孟谈潜出间三军——春秋时,晋国有赵、范、智、荀、韩、魏六卿,势力很大。后来相互兼并,只剩下智、赵、韩、魏四卿。公元前454年,智伯向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索地,韩、魏无力抗拒,都忍痛答应了,独赵襄子拒绝。智伯怒,帅韩、魏之兵攻赵襄子,赵襄子逃到晋阳。三国攻晋阳一年多不下,引汾河水灌城。据《史记·赵世家》(第四十三卷)记载: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群臣皆有外心,礼益慢,唯高共不敢失礼。”赵襄子非常着急,派张孟谈夜间潜入韩、魏军营,说:“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二国之君伐赵,赵将亡矣,亡则二君为之次矣。”(《战国策·赵策》卷十八)离间了智伯与韩、魏的关系,并约定共灭智伯的日期。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赵襄子派人夜间杀死守河堤的智伯的士卒,水淹智伯军队,韩、魏又从两边击之,终于大败智伯,灭其族,分其地,这就是历史上“三家分晋”的故事。

如何智伯破亡后,高无功独首论——灭掉智伯后,赵襄子论功行赏,毫无战功的高共立了头等功。张孟谈质问此事,赵襄子回答:“方晋阳急,群臣皆懈,惟共不敢失人臣礼,是以先之。”(《史记·赵世家》卷四十三)因为高共在动乱之中守君臣之礼,就给他立头等功,而出生入死夜入韩、魏军中施离间计的张孟谈却功居其下,竟然如此不公平!此处李贽是借古讽今,对好友梅国桢有功而不得禄表示感慨。万历二十年(1592)春,宁夏副总兵鞑靼人哱拜及其子承恩杀死巡抚都御史党馨、副使石继芳,据城叛乱,成为轰动朝野的“西事”。四月,明王朝听从梅国桢的建议,任李如松为提督、梅国桢为监军。五月发兵征剿,九月平定叛乱,十一月在京师举行献俘典礼。在这次平西中,梅国桢战斗在前线,献计献策,但在论功封赏时,却只是“升四品京堂”,既不在兵部,又不在都察院,而是外转任太仆少卿,是专管马匹的闲职。而远离战地宁夏,战斗胜利后杀降冒功的甘肃巡抚(后来并兼任宁夏总督)的叶梦熊,由于和兵部尚书石星私交颇深,却升任右都御史,正二品。作为监军的梅国桢负责记录功次之责,梅举荐的有功之士大多没有受赏,善于钻营的无功之徒却立功受赏,引起了西征将士的强烈不满。梅国桢多次上疏托辞有病,请求归里。六科给事中也纷纷上疏,指责赏赐不公,大失人心。后神宗下旨查实,几经周折,直到万历二十一年(1593)八月,吏部才按神宗旨意,“即便推用”,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李贽在去大同路过晋阳的路上,回想三家分晋的历史,联想到友人梅国桢的遭遇,不禁感慨万千。高赦:指赵襄子家臣高共。《史记·赵世家》裴蚫《集解》:“徐广曰:‘一作赫。’”李贽在诗中可能把“赫”误为“赦”。

《晋阳怀古》既是一首咏史诗,又是一首抒怀之作。李贽借古寓今,既抒发了思古之幽情,又具有对现实的批判精神。诗人行经晋阳,应梅国桢之邀而联想到梅国桢的遭遇,在咏史中寄寓对现实的感慨。现实社会中总是那些善于钻营、阿谀奉承之徒得势,而有真才实学、为国出力的将士却得不到封赏。赵襄子只知奖赏那些维护君臣之礼的无功之臣,而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勇士得不到重视。这首诗表现了李贽轻视徒有其表的君臣之礼,重实际、尚战功的思维。

全诗感情深沉,见解深刻。字里行间充满愤愤不平之气。

过雁门

这两首诗选自《焚书》卷六,是李贽去云中(今山西大同)路经雁门关时写的。雁门关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山上,长城要口之一。有赵国良将李牧祠旧址。

其一

尽道当关用一夫,昔人曾此捍匈奴。

如今冒顿来稽颡,李牧如前不足都。

其二

千金一剑未曾磨,陡上关来感慨多。

关下人称真意气,关头人说白头何!

尽道当关用一夫——李白《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都说守关用一人足够了。雁门关在雁门山上,东、西峭峻,中路盘旋崎岖。关口位置险要,易守难攻。

昔人曾此捍匈奴——赵国良将李牧曾在此抵御匈奴的入侵。捍:抵御。

如今冒顿来稽颡——明隆庆年间,鞑靼俺答部请降受封,边境上数十年无战事。冒顿(mòdú):秦汉时匈奴单于,常来侵边。稽颡(qǐsǎnɡ):古时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居丧答拜宾客时行之,表示极度的悲痛和感谢;或于请罪、投降时行之,表示极度的惶恐。

李牧如前不足都——李牧如果在面前都不值得赞美。李牧在雁门关抵御匈奴,而明隆庆年间,鞑靼俺答部臣服明朝,边境无战事,汉族与边地民族和睦相处,多么令人高兴。

千金一剑未曾磨——岁月蹉跎,年岁已高。壮志难酬,未曾驰骋疆场。

陡上关来感慨多——登上雄伟的雁门关,吊古抚今,不禁感慨万千。

关下人称真意气——守关人得知这位风尘仆仆的七旬老人是福建人,从遥远的湖广而来,敬佩不已。

关头人说白头何——登上关头,李贽感到虽然年事已高,但仍胸怀壮志。

雄伟的雁门关激起了李贽无穷的感喟。登上关来,吊古抚今,既为边境和平、民族和睦而高兴,又为岁月蹉跎、壮志难酬而悲叹。

明朝自开国一直到嘉靖、隆庆期间二百年,边患不息,朝廷除少数像于谦一样的抗敌英雄外,其他人或贪图贿赂而通敌,或无所作为而待毙。直到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后,多次挫败俺答的侵袭,使俺答不得不遣使与明朝议和。李贽认为在张居正和戚继光的丰功伟绩面前,李牧的业绩就有些逊色了。

渡桑间

这首诗选自《焚书》卷六。桑间即桑干河。这首诗写于李贽赴大同途中。

逢人勿问我何方,信宿并州即我乡。

明日桑间横渡去,两程又见梅衡湘。

逢人勿问我何方,信宿并州即我乡——李贽住在驿舍,旅人相继询问他的祖籍和去向,李贽有感于四处访友,便说我是四海为家,并州就是我的故乡。贾岛《度桑干》有“无端更度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之句,李贽在此化用了唐代诗人贾岛的诗句。

明日桑间横渡去,两程又见梅衡湘——明天要横渡桑干河,很快就要见到思念的朋友梅国桢了。桑间:桑干河,流经山西省,往东流向河北省,注入北京市郊的永定河。梅衡湘:梅国桢(1542—1605)字客生,号衡湘,湖北麻城人,隆庆元年(1567)举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万历二十一年(1593)为大同巡抚。后官至兵部侍郎。

李贽化用贾岛的《度桑干》:“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度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可以想象李贽一行渡过桑干河,朝行暮宿,盼望早日见到友人梅国桢的急切心情。

初至云中

这首诗选自《焚书》卷六。万历二十五年(1597)五月,李贽到达大同。大同古属云中郡,唐置云州,州治在大同,故大同又称云中。

锡杖朝朝信老僧,苍茫山色树层层。

出门亚觉音声别,不审身真到白登。

锡杖朝朝信老僧,苍茫山色树层层——老僧拄着锡杖早晨出门,夜色苍茫时才从山间归来。锡杖:佛教的杖形法器,头部装有锡环。

出门祇觉音声别,不审身真到白登——李贽初到大同,北方的景色使他感到新鲜,但最新鲜的还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大同方言,听到这种语音,李贽感觉到自己真正到了白登山了。白登:大同东有白登山,又称白登台,汉高祖刘邦北击匈奴冒顿,曾在此被围困十日。到了大同,李贽就想起了这里的历史。

初到大同的李贽对这里的山川树木都充满了好奇,最新鲜的是大同方言,置身于这样一个环境中不禁想起了白登之围。大同的生活是丰富而惬意的。

云中僧舍芍药

这首诗选自《焚书》卷六。万历二十五年(1597),李贽应梅国桢之邀赴云中(今山西大同)。在云中,梅国桢为他安排好整洁雅静的僧舍,庭院中芍药盛开。

其一

芍药庭开两朵,经僧阁里评论。

木鱼暂且停手,风送花香有情。

其二

笑时倾国倾城,愁时倚树凭阑。

尔但一开两朵,我来万水千山。

芍药庭开两朵,经僧阁里评论——在经僧阁中听说庭院里开了两朵美丽的芍药花。

木鱼暂且停手,风送花香有情——敲打的木鱼不禁停了下来,风送花香,含情脉脉。

笑时倾国倾城,愁时倚树凭阑——美丽的芍药让李贽想起了如花的玉人笑时倾国倾城,愁时倚树凭阑的音容笑貌。

尔但一开两朵,我来万水千山——芍药花只开了两朵,我是踏遍万水千山从遥远的地方来的。

这两首咏物诗表现出李贽对芍药花的异乎寻常的情意。“风送花香有情”,李贽赏花写花,实则思人写人。全诗用移情手法,委婉含蓄。花开两朵,暗含知己之情。

晚行逢征东将士却寄梅中丞

这首诗选自《焚书》卷六。梅中丞即梅国桢,麻城人,李贽的好友。万历二十五年(1597)秋,李贽离开山西大同前往北京,路遇开赴前线援朝鲜抗倭的将士,有感而写此诗寄给当时任山西巡抚的梅国桢。古有“御史中丞”的官职,明代巡抚兼御史衔,所以称梅国桢为中丞。

烽火城西百将屯,寒烟晓爨万家村。

雄边子弟夸雕鞯,绝塞将军早闭门。

傍海何年知浪静,登坛空自拜君恩。

云中今有真颇牧,安得移来觐至尊。

烽火城西百将屯——烽火台的西边聚集着很多即将东征抗倭的将士们。

寒烟晓爨万家村——寒冷的早晨万家村落烧火煮饭,升起了炊烟。爨(cuàn):烧火做饭。

雄边子弟夸雕鞯——在雄伟的边疆,士兵晨跨战马竞相驰骋,雕鞍齐整。雕鞯(jiàn):雕刻精美的马鞍垫子。

绝塞将军早闭门——在遥远的边塞,将军晚上很早就关闭城门。

傍海何年知浪静——明朝中期,倭寇不断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海疆何时能风平浪静?傍海:指沿海一带。

登坛空自拜君恩——无能的将军辜负了国君登坛拜将的恩赐。

云中今有真颇牧——如今的云中(今山西大同),真有像廉颇、李牧一样的良将。云中:郡名,郡治在今山西大同。颇牧:廉颇与李牧,都是战国时赵国的良将,这里暗指梅国桢。

安得移来觐至尊——可是他怎样才能被天子召见,拜为征伐倭寇的将领呢?觐(jǐn):大臣朝见国君。至尊:古代对皇帝的尊称。

开头两句写李贽晓行所见。第三句写东征的战士军容齐整,第四句写塞上将军懦弱,不能委以重任。第五六句写无能的将军不能胜任抗倭的重任,使海疆受到倭寇的侵扰。最后两句希望像梅国桢这样的良将,有机会为国家效力,打败倭寇,使海疆风平浪静。梅国桢曾为明将李如松的监军,曾献策大破宁夏叛将哱拜,是一位具有智慧的杰出人才。李贽希望杰出人才承担重任,平定祖国的海疆,表现出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过聊城

万历二十六年(1598),李贽和焦竑从北京到南京路经聊城(今山东聊城),看到沿海地区又以防倭为名,新开军府,使中原各地忙于调兵,写下了这首诗。

谁道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渤海新开府,中原尽点兵。

倭夷两步卒,廊庙几公卿!不见鲁连子,射书救聊城。

谁道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杨炯《从军行》中有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李贽反其意而用之,谁说做一名管理百名士兵的军官,胜过做一个书生呢?

渤海新开府,中原尽点兵——万历二十五年(1597),明将杨镐率兵赴朝鲜援助抵抗日本丰臣秀吉的侵略军,由于任人唯亲而惨败。渤海地区新开建一个将军府,中原各地忙着征调军队。援朝抗倭失败后,明军在渤海地区重整军队。

倭夷两步卒,廊庙几公卿——有少数的倭寇就把海疆侵扰得难以安宁,朝廷里那么多的公卿,你们都在干什么呢?廊庙:指朝廷。公卿:指官僚。李贽批评政府失职。

不见鲁连子,射书救聊城——鲁连子:即鲁仲连。鲁仲连是战国时齐国的一个书生。燕孝王时,燕国有一大将军攻下了齐国的聊城。因有些人在燕王面前诽谤这位大将,大将不敢归燕。齐国田单乘机反攻,打了一年多,士兵死伤惨重。鲁仲连写了一封信射入城中,劝燕将弃城归燕,燕将看后自杀,田单就夺回了聊城。鲁仲连的一封信就解救了聊城,谁能说书生无用呢?全诗首尾照应。

李贽过聊城,借鲁仲连解救聊城的史实,赞扬鲁仲连智慧超群,大有作为;批评明朝官僚无所作为。对明朝统治者昏庸无能,表示强烈的愤慨。

诗中化用杨炯的《从军行》诗句,反其意而用之,恰到好处。

客吟

这首诗出自《续焚书》卷五。李贽客居他乡,不仅思念故乡,更思念理想的精神家园。现实社会世态炎凉,离理想中的精神家园很遥远。

故乡何处去,夏热秋又凉。凉炎随时变,何曾是故乡。

故乡何处去,夏热秋又凉——理想的家园在何方?夏天炎热秋天又冷凉。

凉炎随时变,何曾是故乡——冷热随季节变化,何曾是我心中的故乡。

李贽寻求理想中的精神家园,以故乡为喻,新颖贴切。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充满了变幻,何处才是理想的精神家园?

语言浅显,哲理深奥,表现出深沉的哲人思考。

独坐

这首诗出自《续焚书》卷五,是作者孤独寂寞时写的,从中可见他愤世嫉俗、狂放不羁的个性。

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暖风薰细草,凉月照晴沙。

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

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李贽很少同一般人往来,偶有好友拜访,李贽表示欢迎。有客:出自《诗经·大雅·有客》:“有客有客,亦白其马。”青眼:据《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见到恪守传统礼法的凡俗腐儒就以白眼邪视,遇到志同道合的知己稽康就以青眼正视。落花:言辞官后的身份。辞官之后有朋友来访自然表示欢迎,但很少有人来拜访。只能独自漫步,看花开花落。阮籍是蔑视儒家传统思想的人物,是李贽心灵的知音。阮籍佯狂终能全身避害,李贽狂放,终遭杀身之祸。

暖风薰细草,凉月照晴沙——春风吹拂着细嫩的小草,一轮明月用清辉照着银白色的沙滩。凉月清冷的光芒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薰:指草木蒸发出芳香的气息。把暖风宜人小草芳香的感觉写了出来。

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李贽离别家人客居异乡仿佛是在梦境之中。唐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有“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之句,李贽却写“客久翻疑梦”,久居他乡与亲人只能在梦中相见,有朋友来访高谈阔论就暂不思家了。李贽离群索居不免思家,但偶有朋友来访连家也忘了。表现了李贽独居的孤独和寂寞。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写李贽平日的生活。琴书还没有整理,独自坐着目送天边的晚霞。陶渊明《归去来辞》:“乐琴书以消忧。”琴书难以抚慰他孤独寂寞的心。

这首诗前四句写知音甚稀的孤独,后四句写狐独悠然自得的乐趣;前四句描绘春日景致,以写景为主,后四句突出客居的寂寞,抒发思乡之情。全诗没有直言心中的愁闷悲苦,而孤独寂寞之情尽在不言之中,呈现出一种兀傲冷峻而情韵悠远的独特风格。

诗人抓住客居他乡独坐的感受,写自己对来客的渴望,对朋友的思慕,对家乡的想念,这是诗人晚年独居生活的真实写照。全诗表现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诗句对仗工整,沉郁顿挫。

望海

这首诗出自《续焚书》卷五。明朝倭寇频繁侵犯我沿海,统治者昏庸无能,海防空虚。李贽感愤作此诗。

海口望京师,山河起百二。龚遂至今在,倭夷安足虑!

海口望京师——从渤海口眺望京城。

山河起百二——百二:地势险要,以二敌百。《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这里指从渤海口眺望京城,地势险要,以二敌百。

龚遂至今在——龚遂:西汉宣帝时任渤海太守。遇饥荒之年,开仓赈饥,奖励农桑,地方安定,政绩卓著,号称“循吏”。

倭夷安足虑——要有龚遂这样的良吏在任,就不必担忧倭寇侵扰之事了。

沿海地势险要,却屡遭倭寇侵扰,这是由于统治者昏庸无能,地方官软弱无力造成的。诗歌怀念汉代“循吏”,表现了对现今统治者的不满。

哭贵儿

这组诗选自《焚书》卷六。李贽生有四男三女,除大女儿外,都被饥饿和病魔夺去生命。族人考虑到李贽无后,将其弟之子贵儿过继给李贽。贵儿一家到麻城侍奉李贽,李贽非常高兴。七月的一天,天气闷热,深通水性的贵儿潭中洗澡,溺水身亡。李贽写下《哭贵儿》悼念他的侄子。

其一

水深能杀人,胡为浴于此?欲眠眠不得,念子于兹死!

其二

不饮又不醉,子今有何罪?疾呼遂不应,痛恨此潭水。

其三

骨肉归故里,童仆皆我弃。汝我如表影,今朝唯我矣!

水深能杀人,胡为浴于此——水深能杀人,你为什么要在这里洗浴?

欲眠眠不得,念子于兹死——想到贵儿在此溺水,李贽痛苦得彻夜难眠。

不饮又不醉,子今有何罪——没有饮酒又没有醉,贵儿为什么遭此不幸?贵儿长在海边深通水性,为什么溺水?李贽百思不得其解。

疾呼遂不应,痛恨此潭水——李贽在潭边呼唤着贵儿,凄怆的呼喊无人应答。李贽痛恨龙潭水,为什么要夺去年轻的生命。

骨肉归故里,童仆皆我弃——妻子、女儿、女婿都回到了故乡泉州,童仆也离开了李贽。

汝我如形影,今朝唯我矣——贵儿与李贽朝夕相伴,贵儿死后,而今只剩下孤独的李贽。

痛失亲人的李贽长歌当哭,从诗行中可以看到悲痛的老人在湖边徘徊,深情地呼唤着死者的名字,回应他的只有一片寂静。绝望的老人怨恨潭水不仁,天地无情,无端地夺走了他的亲人。

哭黄宜人

这组诗选自《焚书》卷六。黄宜人是李贽的发妻。李贽别妻离家,削发隐居,好像尘缘已绝,专心事佛。但当听到妻子去世的噩耗时,心里却非常难过。

其一

结发为夫妻,恩情两不牵。今朝闻汝死,不觉情凄然。

其二

不为恩情牵,含凄为汝贤。反目未曾有,齐眉四十年。

其三

中表皆称孝,舅姑慰汝劳。宾朋日夜往,龟手事香醪。

其四

慈心能割有,约己善持家。缘余贪佛去,别汝在天涯。

结发为夫妻,恩情两不牵——结发为夫妻,但李贽抛妻别子,削发为僧,专心事佛,平日也很少牵挂妻子。

今朝闻汝死,不觉情凄然——今天得知妻子去世的噩耗,情不自禁地感到凄凉悲伤。

不为恩情牵,含凄为汝贤——出家人不挂念夫妻恩情,但你的贤惠让我感到万分凄怆。

反目未曾有,齐眉四十年——夫妻共同生活了四十年,妻子贤惠,二人从未反目,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情意绵绵。齐眉:汉代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端饭时,总是把托盘举得和眉一样高,以表示尊敬。后人用来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中表皆称孝,舅姑慰汝劳——平辈亲戚间能和睦共处,对公婆非常孝顺。中表:跟祖父、父亲的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或跟祖母、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舅姑:公婆。

宾朋日夜往,龟手事香醪——对往来的宾朋热情招待,为了酿造米酒手都裂了。龟(jūn):同“皲”,裂开。醪(láo):醪糟,江米酒。

慈心能割有,约己善持家——对穷人有爱心,能解囊相助。对自己很节约,善于持家。

缘余贪佛去,别汝在天涯——写出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只因为我一心事佛,只能在相距千里的地方与你永别。天各一方,未及永诀,心中有几分愧对贤妻的忏悔。

黄氏是李贽患难与共四十馀年的伴侣,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这组悼亡诗写李贽对妻子的去世表现出深深的哀伤。全诗通过对贤妻的赞美,表现内心的悲痛,悲痛之情发自肺腑,可谓长歌当哭。语言平易,明白如话,夫妻情深溢于言表,读来令人伤感。

哭怀林

这组诗选自《焚书》卷六。李贽出家作为龙湖芝佛院的主持,他的弟子怀林严守戒律,经常跟随师父左右,研墨学道,聪明伶俐。后怀林在沁水身染重病,扶病回龙湖治疗,不久即病逝。李贽在大同写下了这组诗悼念他的弟子。

其一

南来消息不堪闻,肠断龙堆日暮云。

当日虽然扶病去,来书已是细成文。

其二

年少才情亦可夸,暂时不见即天涯。

何当弃我先归去,化作楚云散作霞。

其三

梦中相见语依依,忘却从前抱病归。

四大皆随风火散,去书犹嘱寄秋衣。

其四

年在桑榆身大同,吾今哭子非龙钟。

交情生死天来大,丝竹安能写此中。

南来消息不堪闻,肠断龙堆日暮云——南来的噩耗使人痛苦不堪,肝肠寸断,天上顿时堆起了层层暮云,昏暗凄凉。

当日虽然扶病去,来书已是细成文——怀林是因病从上党返回龙湖的,但来信已详细写明了怀林去世的噩耗,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

年少才情亦可夸,暂时不见即天涯——怀林年少才高令人赏识,暂时不见就像远走天涯,令人思念不已。

何当弃我先归去,化作楚云散作霞——年轻的怀林为何弃我而去,化成了楚云,散作天边的云霞。

梦中相见语依依,忘却从前抱病归——梦中相见我们在亲切地谈话,忘却了从前你因病从上党回龙湖治疗。

四大皆随风火散,去书犹嘱寄秋衣——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写信时还嘱咐寄来秋天的衣服,而今却驾鹤西归了。四大皆空: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古印度认为地、水、火、风是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佛教称之为四大。

年在桑榆身大同,吾今哭子非龙钟——年龄已老身处在遥远的塞北大同,现在我痛哭怀林,我还没有老态龙钟。桑榆:落日的馀晖照在桑榆的树梢上,比喻老年时光。大同:今山西大同。李贽的朋友梅国桢任大同巡抚,派人从沁水接李贽去大同。龙钟:身体衰老、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交情生死天来大,丝竹安能写此中——李贽怀念的不仅是一位弟子,而且是一位忘年之交的朋友。李贽与怀林朝夕相处,亲密无间,他们之间的情谊像天一样高大,任何文字都难以表达李贽无尽的哀伤。李贽是珍重友情的。丝竹:指乐器。“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很多诗歌是合乐而唱的。笔者认为此处代指诗歌。

这组悼亡诗第一首写诗人得知怀林病逝噩耗时的震惊与悲哀。第二首写少年才俊英年早逝,表达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哀伤。第三首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发出四大皆空、生命无常的感慨。第四首写师徒情同父子生离死别的哀痛。这组诗的悲痛发自内心,情深意切,悲伤酸楚,诗句平易而感人至深。

系中八首(选三)

老病始苏

这组诗出自《续焚书》卷五。万历三十年(1602),李贽被劾入狱,在狱中写了《系中八首》(今存七首),《老病始苏》为第一首。表现出对封建专制迫害的蔑视和置生死于度外的斗争精神。

名山大壑登临遍,独此垣中未入门。

病间始知身在系,几回白日几黄昏。

名山大壑登临遍,独此垣中未入门——名山大壑都登临过了,只是没有进过监狱的门。垣:墙。

病间始知身在系,几回白日几黄昏——生病期间才感觉到被囚禁狱中,不知度过了几个白天几个黄昏。李贽入狱时可能处于昏迷状态。系:囚禁。

李贽从病中苏醒过来,发现自己被囚禁在狱中。不禁浮想联翩,回想走过的人生道路,名山大壑各种路都走过了,怎么最终走进了监狱。这是病中苏醒后对人生的思索。

书能误人

《书能误人》是《系中八首》中的第五首。想到自己因读书著书而遭千古奇冤,李贽以自嘲的语气表达内心的愤慨。

年年岁岁笑书奴,生世无端同处女。

世上何人不读书,书奴却以读书死。

年年岁岁笑书奴,生世无端同处女——我常常嘲笑我这个书奴,一生多在书房里读书,像躲在闺阁中的处女一样。

世上何人不读书,书奴却以读书死——世上何人不读书?书奴却因为读书而死。

李贽晚年专心著书讲学,最终却被囚禁狱中。这首诗回顾了自己的身世,对自己因读书讲学、追求真理而被置于死地表示愤慨。

不是好汉

这是《系中八绝》的第七首。题目用的是反语。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有志向的人不怕死无葬身之地,勇士是不怕丢脑袋的。元:人头。

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我现在不死还等待什么?但愿早一点命归黄泉。黄泉:指地下的泉水,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

明朝统治者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明实录》卷三六九)的罪名逮捕李贽入狱。李贽至死不屈,以“志士”“勇士”自勉,表现他不怕杀头,不怕死无葬身之地的气概。

同类推荐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苏轼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苏轼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山风吹来薯芋香:吃货觅食记

    山风吹来薯芋香:吃货觅食记

    书中收录散文大多为写食文章。作为一位资深吃货,作者将过桥米线、冰粉、春卷、驴肉火烧、朝鲜冷面等各地美食写得令人垂涎欲滴。不论记叙常去光顾的好餐馆,还是讲述亲自下厨的心得体验,都令人食指大动。除了写吃,作者还在《小饕见了老饕》等文中品评了各家写食文章的优劣。《食事诗》《老饕眼里的中国史》两篇文章则从饮食的角度串联起极简诗歌史与中国史,颇有新意。书中所收旅游随笔,展现了与众不同的旅行体验,不是走马观花来去匆匆,而是深入了解民风民俗,和市井小民、田夫野老成为朋友。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孔子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孔子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80后”写作与中国梦

    “80后”写作与中国梦

    该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对于当代文学与影视文化的论述与批评,尤其以对于韩寒、郭敬明代表的“80后写作”、春节晚会、中国电影为代表的主流叙述为主,以缜密而不乏历史洞察力的的细读,将学院派的理论化研究与当下青年的生活实感相结合,通过文学与文化现象讨论青年一代的困境与突围,最终与真实的自我相遇。
  • 陈年旧事

    陈年旧事

    遥想当年名士,因缘际会,成时代的风流人物。其人其事,令人不由得心向往之。名之曰“陈年旧事”,慨叹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本书以简洁、朴实的笔法,勾勒了40余位中国近现代著名的人物形象。作者如数家珍般讲述了诸如胡适、林语堂、蔡元培、徐志摩、马寅初、吴梅、竺可桢等大师的老掌故老段子,将陈年旧事娓娓道来,道出一代名士不为人知的真情怀,读来别有一番味道。作者视野开阔,既问历史魂归何处,又涉现实关怀,其笔下人物令人神往,文字背后尽阅大师风范与时代沧桑。
热门推荐
  • 开挂的系统送我师傅

    开挂的系统送我师傅

    被家族赶出。被暴打因此得系统。开启开挂人生。
  • 海贼之最强小书生

    海贼之最强小书生

    他一身白衣,负手而立。而她一生只为他一人而舞,一代乱世,一代佳人。
  • 下辈子之我一定好好爱你

    下辈子之我一定好好爱你

    高二的平凡女生林言厘因遇见郗寂,蔚漫没等人,她的生活开始有了一些改变,还因为这几个人,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从而引发了后来的是,是幸运之神降临还是悲剧的开端……
  • 为汝执笔

    为汝执笔

    遇见一个人,爱上一种颜色,后来你走了,我依旧喜欢这世间万物,只不过再也无法喜欢任何人,或许在未来某一天有人会救我,
  • 超级英雄再就业记

    超级英雄再就业记

    一场大战过后,曾经的S级英雄林越灵力全失,已经无法再担任英雄重担的他该何去何从?林越表示:“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会做,也只有继续当当英雄才可以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英雄协会里各个都是人才,说话都好听,超喜欢在里面的。”于是林越的故事结束了,三和大神的故事开始了。
  • 九针巫医之情天浮尘

    九针巫医之情天浮尘

    沈莫,因天生有心痛症,自幼在汤药和针灸之间度过。二十岁时,独自去乌蒙山探险,不料却跌入药圃之中,容颜俱损。被万户苗寨九黎宫的世袭苗王龙御宇所救,两人针锋相对却又缘分天定,度过一段难忘的岁月,并承授苗医。沈莫逃出九黎宫后,机缘巧合之下,救得一名失忆男子,取名闷葫芦一并带回老家。于郑城北郊开设沈莫美容院,引来一系列与自己和闷葫芦相关的能人异士。苗族之中擅长画皮画骨画阴阳的化妆师花子容,藏医传人庄梦蝶和庄梦雪……闷葫芦为何失忆,沈莫又有着怎样难以启齿的过去,都在众人的参与下一一被揭开,而他们彼此之间的情感纠缠,犹如浮尘一般,大风吹过消散开去。缘来缘去皆天定,情深情浅皆浮尘!
  • 踏破青天

    踏破青天

    人无情,我既杀。天无情,我既破。历经千万劫,虽死无憾。远古之血尽加我身,本源之力尽绕我体。碎了这天,破了这地。还我一片自在天。
  • 十里红妆不见你

    十里红妆不见你

    这是一本甜宠文,九竹按照小虐怡情,大虐伤身来写的。这本书可能很久一更。
  • 瓦尔登湖(英文版)

    瓦尔登湖(英文版)

    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这部著作区别于先前文学作品的第一个特征,是其对自然巨细靡遗的描摹和引申。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变化,小到两只蚂蚁的争斗,无不栩栩如生地再现于梭罗的生花妙笔之下,并且描写也不流于表浅,而是有着博物学家的精确。作者无微不至地描述两年多的湖畔独居生活,目的在于通过这次亲力亲为的实验向读者证明:其实不需要很多钱,也能够好好地活着,而且能够快快乐乐地活着。
  • 带着分身闯异界

    带着分身闯异界

    因为阎王的失误我死了,但是他答应,把我送到一个日常番世界,但是,什他喵的日常番,怪物遍地走,三天一小灾,五天一大灾,这也叫日常?后来我又被系统附身,于是我多了无数分身,所以,亲爱的反派,当你想收拾我的时候,你的靠山说不定就是我的分身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