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99200000016

第16章 法国文学

19世纪前后的法国社会动荡,政治风云多变,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法国浪漫主义,其思想和美学特征都很复杂,一方面是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深入,法国人民表现出日益高涨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另一方面是因社会的动荡引起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由此引发人们对个人命运、内心情感和内省经验的更多关注。

早期代表作家德·斯达尔夫人(1766—1817年)在文学艺术上的一个重要功绩是向法国公众全面地介绍德国哲学和文学的最新发展,她的论著《德意志论》和《论文学与社会结构的关系》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奠基之作。它们分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历史性、宗教性和民族性,虽有简单片面之嫌,却相当准确地抓住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几个重要特征,推动了法国浪漫主义的兴起。

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1768—1848年)以他的创作为浪漫主义运动提供灵感。《基督教真谛》一书集中反映夏多布里昂对中世纪的怀念和以基督教精神拯救世界的意愿,包括考证和议论、旅行回忆、艺术评论和作为例证的小说,作品诉诸人们的想象力和情感,力图展示基督教的诗意和美感,书中对历史遗迹的描述、对坟墓的沉思,给浪漫主义文学注入了忧郁的灵感。中篇小说《阿达拉》是《基督教真谛》中的一篇,其副标题是《两个野蛮人在荒原中的爱情》,夏多布里昂通过酋长的女儿阿达拉与部落俘虏夏克达斯相爱但未成眷属的悲剧来表达他对宗教的理解。

阿尔方斯·拉马丁(1790—1869年)以恬静、抑郁的抒情诗著称。拉马丁以《沉思集》、《新沉思集》、《诗与宗教的和谐》等闻名,他用优美的诗句阐述了这样的思想:人生是痛苦的根源,只有把理想寄托在对天堂的向往或是纯净的自然中,才可能获得心灵的安宁。

音乐链接

拉马丁的思想得到李斯特的共鸣,尤其是《诗与宗教的和谐》这组作品,尽管诗人比李斯特年长21岁。几年后,李斯特将一部钢琴作品也命名为《诗与宗教的和谐》并题献给拉马丁。李斯特根据法国诗人奥特朗的诗作《四元素》(狂风、波浪、星辰、大地)创作了四首男声合唱曲;1848年他为这一组合唱曲写了管弦乐前奏曲,后来又将其改编为一部独立的交响诗《前奏曲》,作品扉页上引用的诗歌也是《诗与宗教的和谐》中的一节。

作品欣赏

◎《诗与宗教的和谐》选段 拉马丁

我们的一生,不就是由死神敲出头一个庄严音符的无名之歌的一系列前奏吗?爱情是每一颗心最向往的曙光,暴风雨猛烈地冲散了青春的幻想,它那致命的雷电毁灭了神圣的祭坛,可是,最初感到的愉悦与欢乐,不受到暴风雨的干扰的那种命运在哪里呢?有没有这样一颗遭受过残酷折磨的心灵,当暴风雨一过去,而他却不从田园生活的宁静中去寻找抚慰呢?然而,看来人们很少会长久安于昔日投入大自然怀抱时所获得的那种温柔与宁静;一旦号角长鸣,他便急速奔向召唤着他的危险岗位,以便在战斗中完全恢复自信,并充分发挥它的力量。

19世纪30、40年代,阿尔弗雷德·德·维尼(1797—1863年)、亚历山大·仲马(1802—1870年)、阿尔弗雷德·德·缪塞(1810—1857年)分别以其独具风格的创作丰富了浪漫主义的画廊。普洛佩斯·梅里美(1803—1870年)的短篇小说《卡门》以朴实无华的笔调讲述了生性无拘无束的吉卜赛女郎卡门的经历。卡门引诱无辜的士兵唐·约瑟,使他舍弃了温柔而善良的未婚妻,并致使他被军队开除,加入走私贩私行列;不久,卡门又爱上了斗牛士。最终卡门死在约瑟的剑下。卡门对文明社会的仇视往往被阐释为对资产阶级伪善的反抗,其实这里也触摸到人类内心最隐秘的一面,即原始本性中追求强力和渴望自由的欲望。所以,这位狂放不羁且反复无常的江湖女子成为有史以来文学作品中最受欢迎的女性形象之一。比才用西班牙风格的音调、节奏刻画了卡门这个热情坦率、酷爱自由的吉卜赛女郎,歌剧比原作的名气要大得多。

乔治·桑(1804—1876年)早期的作品多以自己的感情生活为基础表达对爱情的感受和观点,创作成熟时期的乔治·桑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创作过不少“社会问题”小说。在作品中,她将世界分为善与恶,劳动者代表善,贵族及富人代表恶,只有爱才能扬善抑恶,导致社会公正。小说《魔沼》的情节十分简单,讲述年近三十的鳏夫谢尔曼在相亲途中与温柔善良的姑娘玛丽同行而互生爱情的故事,人物始终行动于风光绮丽的自然中,是一本富有诗意的田园小说。

乔治·桑是19世纪法国作家中与音乐有着深广渊源的作家。她的祖母和父亲都是音乐爱好者,她从他们那里接受了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演奏钢琴、竖琴、吉他等乐器,也具有很好的音乐鉴赏能力。母亲以及成长环境更多给予她的是民间音乐方面的熏陶。在她众多的朋友中,李斯特、柏辽兹、梅耶贝尔、肖邦等才华横溢的音乐家是特别引人注目的。

乔治·桑写过多本和音乐有关的小说,如与莫扎特有关的《荒漠城堡》,与罗西尼有关的《特维里诺》,熟悉肖邦的朋友们认为《卢克莱齐亚》中的卡洛尔王子的性格和脾气很像肖邦,她两部最重要的写音乐的小说是《吹奏乐师》和《康素爱萝》。《吹奏乐师》的主人公是一位充满灵感的风笛演奏家,小说中对民间音乐进行了大量描写。《康素爱萝》讲述了一位有才华的女歌唱演员的故事,赞扬了真正伟大、高尚而无私的艺术,抨击了对效果、成功和掌声的追求。小说充满了观念和代表某个观念和某种类型的人物:波尔波拉热衷于正统音乐,主张唱歌应以自然平易为主,以华丽的装饰音为辅;昂佐莱托很有天赋,但爱沽名钓誉,是自身不完善的艺术家的代表;高丽拉轻浮庸俗,企图以色相来掩盖自己声音的弱点;阿尔贝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茨当柯是民间音乐家,他能即兴唱各种民间小调;康素爱萝是小说着力最多的人物,是懂得音乐的神奇和美妙并愿意为之献身的艺术家。小说描述了一幅18世纪欧洲城市、宫廷、城堡、乡村等地音乐生活的历史画卷,读者能从中了解18世纪意大利音乐流派的风采和特色,其中提到的声乐大师波尔波拉、年轻的海顿、善写歌剧剧本的诗人梅塔斯塔西奥等在历史上都确有其人,小说围绕这些人物提出了艺术和道德上的许多问题。

作品欣赏

◎《康素爱萝》选段 乔治·桑

康素爱萝逐渐不再倾听,甚至听不到阿尔贝的琴声了。她的整个心灵都集中在注意力;她的感官不再直接感知,却在另一个世界里苏醒过来,引导她的精神越过她不认识的人居住的陌生领域。她看到,在一片可怖然而美妙的奇异混乱中,波西米亚古代英雄的幽灵在骚动不安;她听到修道院敲着阴惨的丧钟,骇人的波塔尔教徒从设防的山峰上下来,个个瘦削,身体半裸,浑身是血,凶狠异常。接着她看见死神的使者聚集在云端,手里拿着圣餐杯和利剑。他们挤成一团,吊在失职的高级神长头上,她看到他们把表现天怒之杯里的东西倾注在该诅咒的大地上。她以为听到了他们沉重的翅膀的扑击声,听到基督的血大滴大滴洒落在他们身后,把他们愤怒燃起的大火浇熄。时而这是一个充满恐怖的漆黑之夜,她听到抛弃在战场上的死尸在呻吟和喘息;时而这是明晃耀眼的白昼,她敢对着亮光,看到那个可怕的瞎子坐在他的战车上,带着圆头盔,身穿生锈的胸甲,渗血的绑带蒙住双眼,像雷霆一样疾驶而过。庙宇迎着他自动打开;僧侣们逃入地下,在僧袍边夹带着圣物和宝贝。于是胜利者带走了像拉撒路(《圣经》中的麻风病患者)一样满身伤痕、筋疲力尽的老人和乞丐;疯子们像茨当柯一样又唱又笑地涌来;沾满污血的刽子手,圣洁可爱的小孩,手持标枪和树脂火炬、杀气腾腾的妇女,这些人都围坐在桌边;有个天使,像德国画家阿尔贝·丢勒(1471—1528年),画在世界末日的画面上的天使一样美丽和光华四射,把木酒杯,代表宽恕、昭雪和神圣平等的圣餐杯端到他们急不可耐的唇边。

骤然间康素爱萝觉得阿尔贝的提琴在说话,是通过撒旦的嘴在说的……这个幻象使康素爱萝心里充满了痛苦和怜悯。她以为看到并听到了这个被谪的天神在她身旁哭泣和呻吟。她见到的他魁伟,苍白,漂亮,长发凌乱不堪,脑门受到雷电轰击,但始终保持骄矜,昂首朝天。她很欣赏他,一面还出于习惯怕他怕得微微发抖,而她对于他的爱慕是出于看到强有力的不幸者所产生的骨肉情谊和敬重之爱。

音乐链接

李斯特有着深厚的人文修养。早年,受朋友们的影响,他走进了广阔的大文化领域,如饥似渴地读书,参加各种聚会,激烈地投入对政治和哲学的讨论。他的朋友们包括柏辽兹、肖邦、巴尔扎克、乔治·桑、密茨凯维支、海涅、德拉克洛瓦等才华横溢的年轻艺术家。他们经常聚会,讨论不着边际,但这种无拘无束正是灵感爆发的土壤。

李斯特的文学修养反映在他的音乐创作中。他创作了大量以文学作品为素材的标题音乐,并且热衷于将与之相关的诗词或故事清楚地标示出来。交响诗集中体现了李斯特的艺术理想。他认为,音乐与其他艺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有机的联系,特别强调文学与音乐的联系。他的交响诗中音乐形象及其发展是与诗歌的意境或哲理相关的,交响诗的标题常常就是诗歌内涵的概括。李斯特共创作了十三部交响诗,大多取材自神话、诗歌、戏剧或绘画如《普罗米修斯》、《塔索》、《玛捷帕》、《前奏曲》、《哈姆雷特》、《浮士德》等,其中不乏经典之作。

李斯特还致力于写作音乐评论来促进音乐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发展。由于他是以一位有着大量实际创作经验的作曲家的身份来参与评论的,这使他能够站在可靠的实践基础上抓住问题的核心,抓住符合艺术本质和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出高度的辩证观念。他的评论范围非常广泛,涉及音乐作品、音乐家甚至政治、宗教,尤其是论及音乐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音乐作品中标题的运用和音乐创作中的革新等方面成就甚高。他在19世纪40—50年代间撰写了一系列音乐批评文章,内容涉及从舒曼、肖邦到柏辽兹等整整一代作曲家的创作,其中曾多次阐述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他极端强调音乐中的情感内容,甚至将之置于思想、理智之上。他在几乎与汉斯力克的《论音乐的美》同时发表的论文《柏辽兹和他的“哈罗尔德”交响曲》中阐明了自己的思想。从文字看,他那种喜欢华丽、放纵自己在某一点上任意发挥的特征,和他在音乐中的表现是一致的。他的文章有不少非常精彩的观点,不过有时显得啰唆、冗长。从1850年起,他写了不少介绍和评论瓦格纳的文章;肖邦死后,他写了一本充满激情的有关肖邦的专著。

维克多·雨果(1802—1885年)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一生经历了漫长的生活道路,经历了复杂的思想历程,政治观点曾几次改变,其创作是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反映,也体现了雨果对人生的思考。

雨果为社会进步而抗争,首先是从文学创作开始的。当时的文坛,古典主义的影响仍然很大,在文艺上起来反对他们,就意味着对君主专制作斗争。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和论文《克伦威尔序言》。序言文辞华丽,立场鲜明,气势磅礴,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雨果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形式,新时代的艺术必须抛弃古典主义的桎梏;在语言方面,雨果认为古典主义者使用文雅、精致的贵族沙龙语言,使语言变得僵化,他主张使用丰富多彩的人民语言。此后,他成为了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思想不断进步,也创作了大量作品,鞭挞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揭露社会的不平,同情受压迫者。戏剧《欧那尼》是描写16世纪西班牙贵族出身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侠义故事。剧本完全打破古典主义戏剧的惯例,不遵守时间的整一律,把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交织在一起,特别是强盗竟然敢教训国王。戏剧的上演,引起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决战,结果以浪漫主义大获全胜而告终。戏剧《帕图亚的暴君安杰洛》讲的是贵族公子恩佐与街头歌女乔空达相爱的悲剧故事,庞其耶利为之谱写了歌剧《歌女乔空达》。戏剧《国王取乐》中,主人公黎哥莱托天生驼背,作为国王跟前专为国王取乐的小人物,他常用刻薄邪恶的笑话侮辱别人。但是当他自己心爱的女儿无意中也成为国王的猎物时,他愤然反抗并实施复仇,以维护自己作为慈父的尊严,不幸的是女儿却真的爱上了国王,甘心代替情人成为黎哥莱托报复的牺牲品。威尔第根据这部戏剧谱写出其最著名的歌剧之一《弄臣》。

雨果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在语言和形式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法兰西民族传统,在诗歌意象上推陈出新,使法国诗歌特别是抒情诗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少年时代的雨果即显露出诗歌创作的天赋,创作出许多诗歌。抒情诗集《秋叶集》、《暮歌集》写于革命运动高涨之时,带有时代的烙印,诗中除关于人的命运的哲理思考外,还有关于诗歌的社会使命以及歌颂人民、鞭挞暴君的主题。《心声集》、《火光集》等诗集中,虽然也有社会性较强的作品,但更多的是抒发个人情感、描写家庭欢乐和自然之美。如果说雨果的第一部诗集《颂歌集》还带有雕琢的痕迹的话,经过《东方集》的锤炼,在以后的《秋叶集》等四部诗集中,诗人不再刻意追求形式与技巧,而是坦诚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这些诗歌自然天成中又以节奏、韵律、修辞等方面的创新丰富了法兰西诗歌的表现力,为雨果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诗坛盟主的地位。随着年岁的增长,雨果在诗歌艺术上也不断超越自己,在流落海外孤岛的岁月,他的诗歌创作进入高峰期,《惩罚集》、《静观集》和《历代传说集》分别成为法国诗歌史上讽刺诗、抒情诗和史诗的典范。长达6000行的《惩罚集》以长诗《黑夜》开篇,象征政变后灾难深重的法兰西,以长诗《光明》压卷,宣告人类解放后世界大同的前景。诗歌的语言丰富多彩,讽刺艺术千变万化。雨果自称抒情诗集《静观集》是一部“灵魂的回忆录”,共有11000行,分为六个部分:曙光初照、心花盛开、斗争和沉思、写给女儿的诗、征途漫漫和无穷的边缘。诗集中有三个鲜明的形象:父亲、作家和先知,其中父爱的流露最诚挚感人。对自己一生的经历,雨果也用诗歌的形式进行了总结。雨果的史诗才能集中表现在《历代传说集》中。诗集主要取材于《圣经》以及各民族的神话传说,写人类成长进步的历史进程。雨果善于烘托史诗的背景,营造史诗的气氛,能借助神奇的环境描写神奇的事件,最后预言人类将高举科学和爱心的旗帜进入未来,其中的名篇包括《良心》、《罗兰的婚事》和《林神》等。

音乐链接

雨果的诗歌既有法文韵律诗的格律,又有浪漫主义的热情,深受作曲家欢迎,根据他的十本诗集写的歌曲、合唱以及器乐曲、交响诗多达50多部,例如1829年的《东方吟》集,既有柏辽兹写的歌曲《迷惑》,也有李斯特写的钢琴曲《马捷帕》以及据此改写的交响诗。19世纪,许多作曲家为雨果的诗篇写过音乐作品,名字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圣桑,至少有14次,其次较多的有柏辽兹、福列、弗兰克、比才等。

作品欣赏

◎《清泉与大海》雨果

清泉自高岩上流下来,

涓涓流向大海,那倾帆

覆舟的大海却对她说:

“你,哭啼者,你来干什么?”

“该知道,我是风暴和恐怖,

澎湃扩展一直到天;

我又所需何求于你呢?

你微弱得可怜,我浩瀚。”

对苦海深渊,清泉回答:

“你是大海,我愿无声给你

带来一点你所没有的:

几口可以解渴的净水。”

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具有巨大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的小说,像他的戏剧《欧那尼》一样是标志法国浪漫主义胜利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杰作。

《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又丑又聋的撞钟人卡西莫多从小被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罗德收养。外貌正经的克罗德神父自从遇见美丽的吉卜赛少女埃斯美拉达后,被其美色吸引而神魂颠倒,他指使卡西莫多强行掳走埃斯美拉达,途中埃斯美拉达被国王的卫队长菲比斯救下,埃斯美拉达因而爱上了菲比斯,答应与菲比斯在小旅店约会。生性风流的菲比斯被疯狂嫉妒的克罗德刺伤,事后克罗德嫁祸于埃斯美拉达,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时,卡西莫多将埃斯美拉达救走并藏身于圣母院中,乞丐群众为救埃斯美拉达而冲入教堂,误与卡西莫多大战。埃斯美拉达最终被军队绞杀在广场上,悲愤的卡西莫多将克罗德从教堂顶楼摔落地下,然后潜入墓地抱着埃斯美拉达的尸体殉情而亡。雨果对小说的历史背景做了认真的考证,但情节则是想象的产物。他在小说中揭露了中世纪教会和贵族统治阶级的罪恶,并不限于个别教士和贵族,而是直指代表整个中世纪宗教的巴黎圣母院和代表政治反动势力的国王。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这部小说最明显的标志是雨果把善恶美丑做了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了雨果“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的原则。

作品欣赏

◎《巴黎圣母院》选段 雨果

在篝火与人群之间的一块空地上,有一位姑娘在跳舞。作为一个怀疑派哲学家和一位诗人甘果瓦,被这个灿烂夺目的景象迷住了,不能一眼就看清这姑娘究竟是凡人,是仙女,还是天使。

她又舞蹈起来。甘果瓦有几分不高兴,觉得这整幅图景带着某种妖术和魔法的成分。篝火的红光照着这幅图景,闪烁在周围观众脸上和这姑娘淡棕色的额头上,向广场镜头射出一道混着人们晃动的影子的微弱反光,这光一头照着柱子房发黑起皱的前墙,一头照着石头的绞刑架。

在被火光照得红红的上千张脸孔中,有一张脸孔似乎比其余的更加注意那姑娘。那是一张严肃、平静、阴沉的脸孔。他顶多不过35岁,他的衣服被周围群众遮住看不清楚,他是一个秃头,只有几撮稀疏的花白头发,他那高朗宽阔的额头已经开始打皱,但是他深湛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奇异的青春,狂热的生命,深刻的热情。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波西米亚姑娘,当那16岁的活泼少女飞舞着取悦观众的时候,他就觉得他的幻梦越来越暗淡无光。间或有一丝微笑和一声叹息同时出现在他的唇边,但是那微笑比那叹息还要痛苦得多。

《悲惨世界》是雨果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力作,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主人公冉阿让是一个出身卑微、历尽磨难、最终升华为博爱精神化身的圣徒式人物。故事从冉阿让因偷了一块面包而被判苦役达19年之久后刑满假释讲起,他在返回家乡的路上受到米里哀主教的感化,决心做个好人,后来他成为慈善家。一次,他因救助一个受伤的车夫身份暴露,再次沦为苦役犯。为解救苦命的女工芳汀托付给他的孤女柯赛特,他从苦役船逃跑,带着柯赛特隐居巴黎。柯赛特和青年马吕斯相爱。1832年,巴黎人民起义,冉阿让和马吕斯参加了战斗,冉阿让冒死营救出负伤的马吕斯。然而,马吕斯与柯赛特结婚后,知道冉阿让原来是苦役犯,带着柯赛特断绝了和他的来往。后来,马吕斯了解到冉阿让的高尚品格,与柯赛特来到他的病床前忏悔,冉阿让在两个爱他的亲人面前离开人世。小说的主线是冉阿让的悲惨生活史,但后面两部用了许多笔墨描写了1832年共和党人在巴黎举行的革命起义。

在小说的序言中,雨果曾提出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困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这是理解小说主旨的钥匙。雨果在描写不幸的人们痛苦的命运的同时,也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但是,雨果将这个尖锐的社会问题看成道德问题,将以米里哀主教为首的仁慈、博爱当作医治社会弊端的良药,表明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内在矛盾。总之,这是一部内容丰富、思想博大的巨著,围绕主人公冉阿让试图赎罪的历程,融进了法国的历史、政治、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思考,有人批评小说中与主要情节无关的议论太多,但也有人认为这是雨果超群才华的体现。

同类推荐
  • 初显实力:北京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

    初显实力:北京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

    本书分为积极筹备、加强保障、全民参与和成功举行四部分,内容包括北京成功获亚运会主办权、做好医疗食品卫生服务、中央领导关注亚运会筹备工作等。
  • 玄的弦

    玄的弦

    本书收录的诗篇包括:豹、感官、远方、散步、回顾、返途、夜泊成都、不要不安等。
  • 今生今世张爱玲

    今生今世张爱玲

    张爱玲始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话题。本书是海派作家陶方宣在出版了六部有关张爱玲的专著之后,又推出的一部厚重之作。全书以16万言的篇幅,从绝句、华服、芳踪、红颜、电影、摩登、美食、素描等八个方面切入张爱玲的传奇人生,不仅以生动、流畅的文风营造出唯美的意境,而且以丰富、翔实的史料还原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张爱玲,是一部令张迷们无法拒绝的苍凉之书。
  • 莎士比亚喜剧集

    莎士比亚喜剧集

    莎士比亚喜剧集是莎翁经典喜剧的集合,收录了著名的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和《一报还一报》《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等名篇。本书的译本以著名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朱生豪的译本为底本,进行了精编精校,并配以精美插图和珍藏版邮票,内容经典。
  •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中外诗歌浩如烟海,古史诗、叙事诗、抒情诗种类繁多,争奇斗艳。本书仅选录了文艺复兴以来并经过了数代读者检验的部分中外诗歌名篇(不含中国清代以前诗歌)。在长长的诗歌长河中,这些诗歌名篇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思想的花朵,情绪的珍珠。它沉淀着人类的苦难与欢乐、幻灭与梦想、挫折与成功,折射着人类精神结构中永恒的尊严和美丽,体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扬弃假恶丑的执着意念和高尚情怀。人,寄居在大地之上,处身于喧嚣的世界,需要这甘甜的蜜汁滋养。中外诗歌遗产需要继承和发展,首先就需要阅读。阅读是一种感悟心灵的精神活动。
热门推荐
  • 火星人和金星人的秘密花园

    火星人和金星人的秘密花园

    本书综合了心理学中关于男女因性别不同而在心理上不同的观点,并把男女在交往中的心理以分类的形式对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现代男女在交往、婚恋及夫妻关系上的心理差别,讲述了应如何了解异性心理,如何适应对方等,尽管作者试图用一种调侃的语气来阐释这些差别,尽管这些技巧开始时也许显得有些做作,但最终会变得非常自然。它们只是我们已使用了数百年的社交的语言技巧的延伸。作者并不试图去引导什么,也不试图让读者在看完此书后有什么“理论指导”,但是这本书对提高男女一般交往以及婚恋男女生活的质量,正确处理好青年男女的恋爱等问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佛说大自在天子因地经

    佛说大自在天子因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佬宠妻不腻

    大佬宠妻不腻

    重生前,夏知星被渣男迷了心,被白莲花耍得团团转。放着极品老公不要,最后作死在了监狱里。重生后,夏知星看着眼前帅到人神共愤的大佬老公。严重怀疑自己当初是不是眼睛出了问题,居然对这样的极品高富帅视而不见?两世为人的她誓要抱紧大佬老公,手撕渣男,完虐白莲花,事业上开挂,走上人生巅峰!
  • 因途

    因途

    七月,你我踏上这条路,无非是场宿命因果。
  • 异能杀手之弑天

    异能杀手之弑天

    杀手,何为杀手。一个真正的杀手,那么他就对不会是一个冷血之人,且看主角叶天南,诠释的有情杀手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狂少邪医

    狂少邪医

    李后念重生在一个全新的世界中,而且还是在一所大学中,开始了他作为一个神医的大学生生活,然后一起对付魔派的人,让整个京东恢复到了正常后,最后,又将毒王派的人给除掉,报了家人的。
  • His Dog

    His Do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