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魏延的兵飞了?
第一百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孔明为了引诱司马懿出战,前期做了许多工作,比如假装运粮到上方谷、假装分兵屯田、又亲自屯兵上方谷边假装守卫粮米,总之就是要让司马懿误认为蜀兵粮草囤积在上方谷。
经过一番诈败、失粮等操作,司马懿果然中计,认为上方谷是孔明粮草集聚地。司马懿也是鬼精,他不是直接派大军到上方谷去摧毁蜀兵粮草,而是先发兵攻孔明的祁山大营,等蜀兵都去救应祁山大营时,他却亲自分兵去上方谷,打算一把火烧了蜀军粮草。
司马懿杀奔上方谷,魏延领五百军士拦在谷口,两人战了三个回合,魏延拨马回走,引五百军士退入谷内。司马懿追到谷口,不敢贸然进去,“先令人入谷哨探。回报谷内并无伏兵,山上皆是草房。懿曰:'此必是积粮之所也。'遂大驱士马,尽入谷内。懿忽见草房上尽是干柴,前面魏延已不见了。懿心疑,谓二子曰:'倘有兵截断谷口,如之奈何?'言未毕,只听喊声大震,山上一齐丢下火把,烧断谷口……”(一百三回)在上方谷里,司马懿差点被烧死。
那么,这里的破绽在哪里?
第一,司马懿哨探先进去侦查了,这个哨探是蜀兵奸细吗?司马懿一进谷内便发现草房上尽是干柴,哨探眼睛是做什么用的?是看不到,还是故意不汇报?
第二,上方谷内空间很小,“其形如葫芦之状,内中可容千余人。”(第一百二回)只能容纳千多人的小山谷,魏延五百人进去就瞬间没了?飞天了吗?
第三,草房建在山上,谷内也无伏兵,马岱领军丢火把、射火箭的人在哪里?因为山谷内埋了引火物,连着山上的草房,草房也一起烧着了,就算马岱人马埋伏在山腰,岂不是自己也要被烧死?
所以说,司马懿在上方谷差点被烧死也是小说家言,甚至还经不起推敲。
(三十八)李胜并非在家等死。
第一百六回司马懿诈病赚曹爽。曹睿病死,托孤给曹爽、司马懿,本来曹爽对司马懿很尊敬,“一应大事,必先启知。”两人有段蜜月期。不久曹爽听信狗头军师何晏的挑唆,通过一番运作,采取明升暗降的策略,将司马懿升为太傅,剁了他的兵权。从此兵权全归曹爽三兄弟把持,司马懿韬光养晦,索性托病在家赋闲。
曹爽大权在握,挥洒得好不快活!但心里始终放心不下司马懿。恰巧魏主曹芳任命曹爽心腹李胜为荆州刺史,曹爽即授意李胜假借向司马懿辞行的机会,去司马懿家打听他的病情虚实。司马懿发挥表演天赋,把李胜骗得晕头转向。李胜回去向曹爽禀报说,司马懿病情严重,难有作为了,于是曹爽心中石头落地,依旧飞鹰走狗、歌舞升平。
但奇怪的是,李胜作为荆州刺史,向太傅司马懿辞行后,也向曹爽报告了消息的内幕,随后却没有去荆州上任,反而坐在家里等死。为什么这样说?
曹爽得知司马懿病情沉重,高兴的说:“此老若死,吾无忧矣!”不久,便请曹芳去高平陵拜谒曹睿的陵墓,顺便打猎潇洒,陪同一起去的心腹当中就有李胜。“却说司马懿闻曹爽同弟曹羲、曹训、曹彦并心腹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等及御林军,随魏主曹芳出城谒明帝墓,就去畋猎。”(第一百七回)
司马懿获知曹爽等心腹干将全部出城,立即采取果断行动,夺了曹爽兵权,之后将接“曹爽兄弟并一干人犯,皆斩于市曹”(第一百七回)其中也包括李胜。
“原来司马懿先将黄门张当捉下狱中问罪。当曰:'非我一人,更有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谧等五人,同谋篡逆。'懿取了张当供词,却捉何晏等勘问明白,皆称三月间欲反。懿用长枷钉了……”(第一百七回)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李胜是如何死的呢?实际和《三国演义》描述的差不多,李胜是公元248年冬天去司马懿家里打探消息的,公元249年正月曹爽去高平陵,司马懿发动政变,将曹爽集团一网打尽。李胜其实是还没来得及去荆州上任。什么原因没有去上任?不得而知!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书中说李胜去打探消息时,司马懿在家装聋作哑,将“荆州刺史”听成“并州刺史”,实在很牵强。实际情况是:李胜对司马懿说的是“本州刺史”,而司马懿假装误听为“并州”。为什么李胜将“荆州刺史”说成“本州刺史”,因为李胜是荆州人,所以称“荆州”为“本州”,从而司马懿故意听成了“并州”!否则,“荆州”和“并州”只是押韵并不谐音,将“荆州”误听为“并州”显得有些离谱了!
(三十九)尹大目心属何方?
第一百一十回描述说,魏殿中校尉尹大目,是曹爽的心腹人,因曹爽被司马懿谋杀,故而事俸司马师,常有杀司马师报答曹爽意图。
尹大目想杀司马师报答曹爽,可见尹大目应该是曹爽的铁杆粉丝,忠实心腹。但是在第一百七回,司马懿夺取曹爽兵权时,这个尹大目却为司马懿干活!试看原著:
“(司马)懿乃召许允、陈泰曰:'汝去见曹爽,说太傅别无他事,只是削汝兄弟兵权而已。'许、陈二人去了。又召殿中校尉尹大目至,令蒋济作书与目,持去见爽。懿分付曰:“汝与爽厚,可领此任。汝见爽,说吾与蒋济指洛水为誓,只因兵权之事,别无他意。'尹大目依令而去”
“又只见殿中校尉尹大目到,目曰:'太傅指洛水为誓,并无他意。有蒋太尉书在此,将军可削去兵权,早归相府。”
这两段文字尹大目的表现,纯粹是司马懿的走狗啊!所以说,这个尹大目真让人看不懂!
(四十)邓艾在消极怠工吗?
第一百一十回文鸯单骑退雄兵,讲的是文钦儿子文鸯,年仅十八岁,领兵二千五百冲杀司马师大寨,被大军围困,仅剩单枪匹马,魏将数百追赶他一人,却被文鸯一人赶退,最后安然撤回。
事件背景:司马师废除曹芳皇帝位,立曹髦为皇帝。扬州都督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起兵反叛。司马师亲自领兵平叛,兵到乐嘉城,毌丘俭派文钦、文鸯父子领兵平叛五千解救乐嘉。快到乐嘉城边,探马报告说司马师领兵一万也刚到乐嘉城外,安营扎寨还没有完全妥当,文鸯提议乘司马师立寨未稳,父子两人兵分两路劫营。文钦同意,两人各领二千五百兵,计划是文钦从城南杀进魏寨,文鸯是从城北杀进魏寨。
当晚三更,文鸯杀入魏军大寨,左右冲突,魏将无人能够抵挡,有和文鸯对敌的将领,都被文鸯“枪搠鞭打,无不被杀。”可见文鸯武艺高强,非比寻常!
文鸯从三更打到天明,只等父亲文钦来接应,但文钦迟迟没有出现,倒是等来了魏军邓艾的救兵。邓艾横刀跃马,和文鸯大战,“战有五十合,不分胜负。”魏军四面围攻,文鸯的部下全部被杀散,仅剩文鸯单枪匹马,往南而逃。书中说:
“背后数百员魏将,抖擞精神,骤马追来,将至乐嘉桥边,看看赶上,鸯忽然勒回马大喝一声,直冲入魏将阵中,钢鞭起处,纷纷落马,各各倒退,鸯复缓缓而行……魏将连追四五番,都被文鸯一人杀退。”
这里的疑问很大:
第一,邓艾和文鸯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可见两人武艺旗鼓相当(当然也有可能文鸯厮杀一晚,力气疲乏了的缘故),但是后面魏军杀散文鸯手下兵后,邓艾就散手不管了?因为古时将领战场杀敌,战功就是杀战将,邓艾没有取得完胜,就消极怠工,让部将们去送死?
第二,几百魏将在后追赶,而文鸯缓缓而行,就没有一位魏将想到用弓箭吗?都吓傻了?还是情操高尚?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文鸯父亲文钦为什么没有及时来接应?他迷路了,你没看错,书里说就是迷路了。“原来文钦被山路崎岖,迷入谷中,行了半夜,比及寻路而出,天色已晓,文鸯人马不知去向。”(第一百一十回)
文钦这路迷得真是稀罕,先不说军中有没有向导官的问题,前面探子就提前去打探过乐嘉城的虚实,父子两在同一地方出发,儿子打了几个时辰,父亲糊涂得五迷三道!这是打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