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36800000004

第4章 人才知识(2)

但从目前的一般情况看,学校教育主要集中在一个人的少年和青年时期,即使目前的成人教育也有个年龄限制,不超过四十岁才能入学,博士研究生也是以四十岁为限,很少有人象姜太公那样学到七十多岁才下山找出路的。根据一些教育家统计,一个人一生中所需要的知识,在小学、中学、大学中得到的只能占10-20%。剩下的80%以上则是在学校外边得到的,包括学龄前学到的东西,上学时从社会上得到的知识,毕业以后从工作、生活实践中学到的东西,这就是向社会学习。一个人从学校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继续钻研有关的学问并从实际中学习,向周围的一切人学习,包括反面教员,从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中学习等等,从广义上说,这也是一种社会教育,是学生毕业后的一种再学习。这种学习是与创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边干边学,但它对一个人才的成长来说,却是一种更重要的学习。对于那些没有机会入学读书的人来说,他的100%的知识都是这样得来的。他们的经历不同,所遇到的社会环境不同,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也不同,于是就出现了互不相同的成才之路。

比如:自学成才是历史上许多人才的成长道路。他们既向社会学习,也向书本学习,以书本为老师,但要靠自学。有的虽然没有读多少书,但也成了杰出的人才,如历史上的一些武将,他们主要是在军事斗争中学习,是从战争学习战争,是属于乱世出英雄之类。因此“乱世出英雄”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规律性现象。有的则是在科学实践中学习,如一些医学家、药学家、发明家等等。在古往今来的人才当中,有人成长的道路比较顺利,有人成长的道路就比较曲折,是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成才的,这就是所谓逆境成才的规律,这是人才成长的又一个重要规律。自古英才多磨难,不经盘错不成才,功业都从患难来,孟子、司马迁、左思、魏源等都讲过一些“多难兴才”的例子,这是对人很有启发的。魏源甚至说:“逆则生,顺则夭矣;逆则圣,顺则狂矣。

草木不霜雪,则生意不固;人不忧患,则智慧不成。”他认为只有逆境才能成才,这有一定片面性。实际上,顺境成才的例子也不少,而身处逆境的人也不是都能成才。这就提出一个问题: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克服顺境的诱惑和逆境的压力,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才有利于人才的成长。这就是人才成长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以及内外因素的相互关系。比如立志与成才的关系,勤奋与成才的关系,毅力与成才的关系,谦虚与成才的关系,远见卓识、思想高尚与成才的关系等等,我们在以后的专题中都要陆续有所涉及。

从人才的类型来划分,人们成长的道路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比如政治家与军事家成长的道路不尽相同,知识的结构也不一样,乱世出英雄,治世需能臣,这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人才。

诗人、小说家与历史学家也各有自己独特的成长道路。研究一下司马迁、司马光、刘知几、杜佑等史学家的成长道路,对历史系的学生是会有所启发的。科学家与音乐家成长的道路也不同,特殊的人才需要特殊的培养方法,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

对于不同的人才各自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每个人如何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成才的目标,要成为一个人才需要克服自己身上哪些弱点,走上社会后应如何适应社会的需要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多做贡献,这都是有关成才的问题,也都是有规律可寻的。我国历史上丰富的资料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参考的经验,这是我们人才史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选拔人才的不同办法

选拔人才包括当权者对有用人才的选拔,广大群众、人民对领导者、领袖的选拔,各行各业、各部门对出类拔萃者的选拔,以及社会、历史对各种人才的选拔等等。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们为了维持人类的生存,推动社会的发展,或者为了维护某个阶级、某个集团、某个家族的利益,都要对人才进行选择,以便发挥他们各自的才能。能否发现人才、选拔合适的人才,关系到事业的成败,这是无数历史事实证明的真理。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总结了大量的历史经验,反复强调了选择人才的重要性。孔子说:“依贤固不困,依富固不穷。”墨子说:“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汉武帝说:“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东汉的桓谭说:“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王充则说:“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叛)魏魏伤。”诸葛亮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唐太宗说:“为国之要,在于进贤退不肖。”历史上这样的论述还多得很,而这些论述都是有历史根据的,而且也说明了不少道理,对于如何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如何评价人才的地位和历史作用等都有不少启发。

选拔人才既然如此重要,那究竟如何选拔呢?选拔人才的办法是不断变化的。比如,原始社会选拔人才的原则是“选贤与能”,这是用民主推举的形式选拔部落或氏族的首领,是由部落的成年男女民主选举。这种选举比较接近实际,比较合理,因为被选拔者是他们熟悉的人,他们为自己的和集体的利益也必须选拔有能力的人。这种原则使被选拔者接受群众的监督,督促他们为大家多做贡献,而不敢胡作非为,否则就会被选举者撤换。到尧、舜、禹搞禅让时,已不是原来意义的民主推举,而是由部落联盟的首领和其他有地位的人推举,推举后还要经过实际考察,然后才让位。到了奴隶社会,主要实行王位世袭制和世卿世禄制,是在“亲亲”的圈子内选人,这是由财产私有所决定的,于是天下为公变成了天下为家。任人唯亲的最初含义就是指在亲族的范围内选拔人才。这种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开始也是在“亲亲”的圈子内选拔有能力的人,后来才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它避免了权力的争夺,但不能保证选拔出真正的贤者。

这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谁是嫡子由他母亲的贵贱决定,谁是可以继位的嫡长子,由第一夫人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充当,不是从几个嫡子中选拔贤者。这样做的结果是逐步削弱了王族和各支贵族的力量,最后导致了他们事业的失败。于是从春秋战国起,又实行尚贤、礼贤下士的原则,这个原则使新兴地主阶级得到大批人才,最后取代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世卿世禄制被封建官僚制所代替,但皇位的继承基本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有的朝代实行兄终弟及,或由前一代皇帝从自己的儿子中选拔合适的人选。用嫡长子继承制选拔的皇帝有能力的并不太多,而用后一种办法选拔的皇帝反而要好些。但中国历史上真正有作为的皇帝往往是开国之君,因为他们是争天下的实际斗争中的胜利者,是得到社会承认的,是从战场上选拔出来的。对各级官吏的选拔,从秦汉以来不断有所变化。开始,秦国主要按军功大小、杀敌人多少选拔人才,这是军事人才,选出来后成为军事贵族,但并不一定能治国。因此,商鞅、李斯等人也不是这样选拔的,到秦统一中国后对这种制度也实行了改革。刘邦的人才集团是在反秦起义和楚汉战争的实际斗争中选拔的,肖何、曹参从小小的县吏成为汉初的丞相,张良本是亡国之臣,但却成了刘邦的主要谋臣,韩信年轻时贫穷潦倒,受人侮辱,由于肖何发现了他的杰出才能,这才竭力向刘邦推举,这又有点推举制的痕迹。到汉武帝时,察举制、贤良对策、公车上书等办法同时使用,后又正式办太学,招收博士子弟培养人才,出现了封建社会又一次人才的繁盛。这是几种选才原则并用,察举制主要是乡举里选,考虑基层群众的意见,当然主要是基层官员和三老的意见,郡守的意见也占很大比重。公车上书、贤良对策都要写篇时务策一类的东西,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国家大计方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皇帝看中了才能入选。这就有点考写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的意思,由基层群众从实际中选择,变成了中央一级的考试。太学博士要看平时的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毕业成绩的好坏起很大作用。到东汉时,“太学生发展到三万人,郡县生徒也很多,但官吏的选拔主要掌握在宦官和大族手里,原来的乡举里选也彻底变质了。一些真正的人才被埋没、被摧残,一些缺德少才的人却飞黄腾达、身居高位,最后导致了党锢之祸和天下大乱。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学生运动——东汉太学生的抗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当时的选才原则不满。

到三国鼎立时,魏、蜀、吴三国都从不同程度上改造了东汉的选才原则,尤其是曹操的”唯才是举“可以说是对东汉后期选才原则的根本否定,它使曹操战将如云、谋臣如雨,成为三国中最大的势力,为西晋统一打下了基础。曹丕时的九品中正制,开始并没有完全否定曹操”唯才是举“的原则,这种制度选才的权力在中正和大中正手里,用才的权力在中央吏部。如果选才者和用才者本人是真正的人才,也比较公正,还是能选拔一些人才的。但它却为世家大族开了一个很大的后门,到两晋时就成为世家大族操纵政治的工具,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极不正常的现象,导致了东晋政权的衰亡。南北朝的选才原则受九品中正制的影响很大,但已逐步有所改变,到隋朝时就正式宣布取消了九品中正制,实行了科举制。这是通过中央掌握的各级考试和全国统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考察报考者的业务能力,它比九品中正制合理得多,也扩大了选才的范围。

到唐朝时科举制日益发展完善,它使唐朝又一次出现了人才的繁盛,但世族制的遗风并没有完全消除,门荫制仍占很大比重,由此而导致了以后的牛李党争。而创业阶段的人才和军事人才主要还是从实际斗争中选拔,武举制也起一定作用。科举制好比一个指挥棒,大大影响了封建社会人才的成长。比如唐代科举重诗、赋,知识分子必须学习写诗、赋,这对唐诗、宋词的兴盛无疑起很大作用。后来的科举重策论、重八股文,知识分子必须皓首穷经,学写八股文章,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学的研究,但同时又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辽、金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是从氏族社会后期进入奴隶社会并很快跃进到封建社会的,因此这两个朝代的选才原则都带有原始社会末期的特征。尤其是辽朝的”世选制“不仅独具特色,而且影响了辽朝的兴亡盛衰。这种制度不同于世袭制,但又不同于选贤与能的民主推举制,而是由民主推举制向世袭制过渡,即从亲族的圈子里选拔有能力的人当皇帝和各级官吏。皇位世袭制是辽朝中后期才最后确立的。对汉族知识分子则延续了唐朝的科举制。金朝在创业阶段也有氏族社会选才原则的痕迹,但从金太宗开始就用科举制选拔幽燕之士,到世宗、章宗时科举制逐步完备,并带有自己的特点:即创立了女真族科举。汉族进士科举沿用唐宋旧制略有变通,对女真族的士人则用女真字考试,考试的内容还是儒家经典,是女真字的翻译本。用少数民族文字做工具实行科举,这在我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宋朝的科举制沿着唐朝的路子发展变化,但同时出现了许多弊病,王安石变法时对学校、科举同时进行了改革,这种办法维持了半个世纪,到南宋后期才确定了用程朱理学考进士的制度,尤其是明清变成了八股取士,又只是从四书、五经中出题,科举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培养封建统治阶级奴才的工具,于是科举制由进步变为落后,逐步走向衰落。但元、明、清的选才制度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如:元朝的科举就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在全国统一之前曾一度实行(窝阔台时),但后来长期有争论,没有实行,到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才正式采用科举制,这时离元末大起义已为期不远了。二是把蒙古人、色目人分为一组,汉人、南人分为一组,虽都用汉文考试,但前者录取标准放宽,后者较严,实行优待蒙古人、色目人的政策,这既是四等级制在科举制上的反映,是一、二等级的一个特权、也是从实际出发,因为蒙古人、色目人汉文水平不高,是对少数民族的一个优待措施。三是重视程朱理学,从四书出题,规定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至于其他经书,如《诗经》以朱熹之说为主;《易经》以程朱为主,但可兼用古疏。明朝开始并不太重视科举,朱元璋曾一度实行,后又停止了一段时间,同时从国子监的学生中和民间及下级官吏中直接选拔人才,称为三途并用。门荫制也占很大比重,军官实行世袭制。后来科举的地位越来越高,但也曾屡次重申三途并用的原则。清朝除科举外,还特别发展了捐纳制度。这种制度从汉朝就已发源,当时有所谓”赀选“,富家子弟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资财,可做郎官,称为”赀郎“。汉文帝时晁错提出入粟拜爵,开始只是卖爵,并未卖官,但官吏犯罪可以入粟赎罪,继续得到做官的机会。到后来才公开标价卖官。此后的王朝每当财政吃紧或政治腐败之时,住往援引汉朝的先例。明景帝卖官是为了筹集军费对付也先的进攻,清朝开始是为了平定三藩之乱、镇压农民起义,因经费不足,标价卖监生资格,卖举人、进士资格,以后政治日益黑暗腐败,于是大量卖官,包括卖官位空缺,从而导致政治更加黑暗。到了近代就出现了学习西方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办法,废科举,兴学校。但学校仍是主要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这与科举制的考试虽然不尽相同,但就测验人们的智力这一点看,却有类似之处。这就是我国选拔人才的办法逐步变化的情况。

同类推荐
  •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广播电视资源状况和配置实用效率研究”成果,详尽分析了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在国民经济和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产业现状与结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从产业理论、行业实践、国家发展战略等角度,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进行了深刻剖析。本书既适用于高校传媒专业师生,也可为广播影视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 美言妙语

    美言妙语

    本书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取材,编选了古近名家高手的精美语言。本书又可像查工具书一样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查阅行文写作中所要参考的资料。
  • 妄谈疯话

    妄谈疯话

    诠释豪情人生的态度,剖析官场弊事的怪象,演绎男女情爱的风韵,解读处世哲学的智慧。
  • 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本书在对国内外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传媒行业发展状况、我国传媒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国外传媒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现状、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内在需求、发展对策,以及河南省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案例分析。
  • 土耳其人

    土耳其人

    该书阐述了土耳其的历史、文化和民情,以及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与合作等内容。
热门推荐
  • 破碎梦时空

    破碎梦时空

    紫色的眼睛,受诅咒的一切。秩序破碎之時,我将改写这一切。(中二简介不必在意)
  • 重生空间甜知青

    重生空间甜知青

    钟意无意中得到了一个空间,然后"咻~"的一下穿越到了七十年代,成了知青,有了空间,啥都不愁了,有些无聊怎么办? 只能学习了呗,再顺便致个富?……顾年:这位同志,失忆之后脑子会更好用吗?钟意:???你来试试?顾年:……是我错了
  • 无敌剑诀

    无敌剑诀

    遭受无数的谩骂、诋毁、废材加身,最终成就了强者之心和超强天赋!叶无尘,原本是超级家族的他却生活在被誉为蛮荒世界里!最后小男孩望着云霄,终有一天我要踏上你们的世界,成为万域之王!
  • 南雍王妃

    南雍王妃

    小狐妖千千,偷跑出来游历大千世界,误打误撞,成了文忠侯家的小女儿,并且跟南雍朝的锦王有了婚约。锦王霸道,容不得人。千千却是个可爱柔软的性子,时常让锦王束手无策、无可奈何。两人成婚以后,小大小闹,小争小吵,还一起联手斗恶贼、斗奸臣、斗恶妃,使南雍朝焕然一新!
  • 阴影獠牙

    阴影獠牙

    天罗位面,六大帝国并肩而立数千年,既有帝国长盛不衰,亦有帝国积贫积弱,千年时光,转瞬即逝,暗流涌动,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三名绝世天才应劫而生,其真实身份无人知晓。群雄交锋,神秘组织影狼牙蠢蠢欲动,欲展露锋芒。零花帝国,国力日上,麾下暗盟供其驱使,野心渐露。奥兰帝国,八妖仕天下皆知,莫名解散。天姬霸道,巾帼之身败尽天下豪杰,世人敬仰。苍鹰曹鑫,枭雄之名举世闻名,身边亦有帝姬如影随行,这两人的关系究竟是?精灵之泪,在背叛中灰飞烟灭,却自有余孽横行。天下大变,英雄集结,然天下大势,竟尽皆在一家之手,他们都出于同门,天姬,帝姬,暗盟新一代头目,影狼的主人···然世事无常,纵使掌天下之势,却未必笑到最后。
  • 平凡的青春90后

    平凡的青春90后

    我将用最为朴实的文字,讲述90后的平凡的青春。
  • 枫树南陶

    枫树南陶

    高冷的Dr殿下捡到傲娇(傻白甜作)少主,体会到了熊孩子的烦恼,但也为冷清添了几分烟火气。不久,一场阴谋让两人背道而驰,陆深,林鹿的消失,两人矛盾加剧。黑暗中,是互相的救赎还是伤害......
  • 回到大秦只为商鞅

    回到大秦只为商鞅

    本作品是以穿越的形式重现商鞅变法的历史过程。文中戏言爱情、战争、变法、人性。主人公为法律学院的女生,在图书馆看书途中,偶然打开一本馆藏版《商君书》被带回先秦时代,遇到商鞅。并以现代的法律思想引导商鞅,陪伴他走过漫长的征程,取得秦孝公的信任,实施变法。最后两人相恋,但因知道历史无法改变,促成商鞅与秦孝公妹妹的婚姻,自己默默守候。最后在商鞅车裂之时,因巨大的痛苦自殒穿越时空回到图书馆。书架对面站着的竟然是少年商鞅的摸样。故事中有法学生对于法律的崇拜,也有对商鞅变法的想象。
  • 重生顾涵曦之复仇日

    重生顾涵曦之复仇日

    前世我错信他人,落个众叛亲离的下场。这一世我要擦亮眼睛做人。保护那个最爱我的人。保护我的母亲,让我的母亲远离渣男。
  • 男神请穿好你的马甲

    男神请穿好你的马甲

    唐楚楚觉得住在她家的那个男人怪怪的。他的身上总是充满着违和感。青葱稚嫩的模样,偏偏有着老成持重的性子。看似八面玲珑,却情深一处。她曾以为他是翩翩如玉的君子,却不想却是个擅长调戏的无赖。她曾以为他是个多才多艺的少年,却不想他还是无可匹敌的存在。多年之后,当唐楚楚撕开他身上的层层马甲,终于忍不住感叹:我怀疑你一开始就是为了撩我来的。他眨眨眼睛,顶着一张单纯无辜的脸,叹息:媳妇儿,你反射弧有点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