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庆五年,从幸太原,制授熊津道大总管,率师讨百济①。定方自城山济海②,至熊津江口,贼屯兵据江。定方升东岸,乘山而阵,与之大战,扬帆盖海,相续而至。贼师败绩,死者数千人,自余奔散。遇潮且上,连舳入江,定方于岸上拥阵,水陆齐进,飞楫鼓噪③,直趣真都。去城二十许里,贼倾国来拒,大战破之,杀虏万余人,追奔入郭。其王义慈及太于隆奔于北境,定方进围其城。义慈次子泰自立为王,嫡孙文思曰:“王与太子虽并出城,而身见在;叔总兵马,即擅为王,假令汉兵④退,我父子当不全矣。”遂率其左右投城而下,百姓从之,泰不能止。定方命卒登城建帜,于是泰开门顿颡⑤。其大将祢植又将义慈来降,太子隆并与诸城主皆同送款。百济悉平,分其地为六州,俘义慈及隆、泰等献于东都⑥。
《旧唐书·苏定方传》
【注释】
①百济:古国名。故地在今朝鲜半岛西南。
②“定方”句:定方,即苏定方,唐武邑人,征突厥,讨高丽,平百济,凡灭三国,官拜左骁卫大将军、封邢国公、凉州安集大使。城山,山名,在河北井陉县东南。
③鼓噪:击鼓呼叫。
④汉兵:即唐兵。
⑤顿颡:屈膝下拜,以额触地,多于请罪、投降时行之。
⑥东都:洛阳。
【译文】
唐高宗显庆五年,苏定方跟随皇上巡幸太原,被授熊津道大总管之职,率领军队讨伐百济国。苏定方从城山渡海,到达熊津江口,敌人屯兵据江防守。苏定方登上东岸,依山布阵,与百济兵大战,扬起的船帆覆盖海面,接连不断,相继进发,百济军溃败,死者数千人,其余的兵士各自奔逃溃散。破浪而上,战船相连,驶进江中,苏定方又在岸上结阵,水陆并进,荡桨击鼓,高呼而进,一直逼近百济都城,距离都城二十多里,百济举国出动,共同抵抗,苏定方率兵大战,打垮百济兵的进攻,杀死俘获万余人,接着乘胜追击,进入城郭。百济国王义慈和太子隆向城北逃窜,苏定方率兵包围百济都城。义慈次子泰自立为王,义慈的嫡孙文思说:“国王和太子虽然都逃出城郭,但他们人还在,叔父总领兵马,就擅自称王,如果唐兵退却,我们父子将不能保全性命。”于是带领左右随从出城投降,百姓跟随着文思,泰不能制止,苏定方命令士卒登上城楼树起自己的军旗,于是泰只好打开城门屈膝投降。百济国大将祢植带着义慈来投降,太子隆和各城邦主都一起来服降,百济全部平定,将百济土地分为六州,俘获义慈、隆和泰等献于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