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95800000002

第2章 新实践呼唤发展新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任何实践都是由特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和开创的,科学的发展理念能够指导发展实践,错误的发展理念必然会导致现实的困境,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实践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会伴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发展作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所处的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也就自然不会一成不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发展环境的变化,根据实践的变化不断更新发展理念,进而更好指导实践。而正所谓审时度势是战略构建的入门功夫,任何一个新理念都是建立在特定发展方位判断之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也不例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五大发展理念正是在党中央面对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在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战略机遇期仍大有可为的判断基础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践需要,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而提出来的,要领会五大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及其价值和意义,首先必须吃透确立五大发展理念的“大势”,也就是发展环境的变化。

第一节 新常态呼唤新理念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中央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社会新常态大趋势成为我们确立新发展理念的基础,反过来,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趋势又“倒逼”我们转变发展理念,引领新常态呼唤新的发展理念。

经济新常态的“三个转向”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用“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后,尤其是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后,“新常态”一词几乎成为年度最热词汇。那么,什么是新常态呢?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进行了阐释,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作出九大论断。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十三五”规划建议稿的说明中为新常态概括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方面特点,即中国经济新常态呈现“三个转向”特点: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改革开放30余年,截止到2012年,中国经济GDP年平均增长率在9.8%以上,GDP高速增长几乎成为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经济发展常态。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2014年经济增长速度为7.3%,2015年经济增长率更是只到6.9%,创下了25年来最低,今后或许还会更低,这是当前我们在谈及中国发展时不得不面临的一个态势。

从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发展环境来看,先前的高速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也没法走下去。一方面,虽说过去30余年的中国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但这种高速增长是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发展不平衡等为代价的,这种竭泽而渔、“挥霍性”利用资源和“卖血过日子”的发展模式给我们带来了惨痛教训,比如北京2015年12月首次拉响了雾霾红色预警,假如连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都成为一种奢侈的话,那么再好看的GDP增长率又有何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目前整个世界经济仍然处于下行而且还没有见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想要逆市上扬,成本代价太大,不是我们所能承受的,所以我们说,中国的经济增长客观上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那么什么是中高速呢?中高速是相对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平均速度而言,目前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处于低位运行,全球平均3%多一点,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中国能保持在7%左右的速度,就已经属于中高速了。我们中国将来不会拘泥于某一个数据,不会像过去强调一定要保8%。但是需要明确指出的是,不再拘泥于某个数字并不代表不要增长速度,至少在未来五年我们还是要保住中高速,这个中高速底线就是6.5%。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保住6.5%的底线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五”规划建议稿的说明中有这样一个分析:“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从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看,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109元和5919元。到2020年翻一番,按照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的要求,‘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至少也要达到6.5%。”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发展方式没有进一步转变的话,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必须保持至少6.5%的中高速底线,如果没有守住这个底线,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承诺就没法兑现。

二是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在过去30余年间,我们有一个看似很好听的名字——“世界工厂”,世界上很多产品都是在中国生产,中国低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占了国际的30%,个别产品甚至达到70%。一方面,正因为我们有如此强劲的初级产品的生产能力,我们才有如此经济成果。但另一方面,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在提升,当需求开始上升到中高端时,这些低端产品也就逐步失去了市场,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形势不好的大背景下,难免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欲望。此外,放眼世界五百强,中国能拿得出手的有什么?美国有微软、苹果,日本有索尼、松下,就连韩国也有三星和LG,可是我们中国除了那几个大银行和几桶油有什么,好像什么也没有,在世界范围内,提到中国所能想到的似乎就是廉价品、山寨货、假货等等。所以说,面对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先前的发展模式呈现边际效益递减趋势,我们30余年的低端发展该到头了,中国不能仅仅停留在“世界工厂”,不能因为“中国制造”而沾沾自喜,更应该是“中国智造”,能够拿得出代表自己国家的高端产品,拿得出我们的紧跟时代发展的民族品牌。这就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三是发展动力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过去中国经济发展中,我们把投资、出口、消费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现在国际经济形势不好,国际需求有限导致出口锐减,我们的投资也进一步缩减;提高消费固然可以,但是去年以来我们消费占比已经提高到50%多,发达国家也至多70%左右,消费的潜力也已经挖的差不多了。再者,我们群众的消费呈现向更高级需求转变,可是我们的供给还仍处于先前低端层面,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的作用。那么,在传统“三驾马车”后劲不足的情况下,如何促进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呢?这就需要琢磨新动力。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也是起于老百姓敢于尝试,敢于打破常规,要在中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的大势下促进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归根到底还是得落到人上,也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依靠“双创”。

不过,虽说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呈现这么“三个转向”,但严格说来,我国经济并非已处于新常态,而是处于向新常态过渡的过程中,目前更准确的判断是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时期,只有度过这一时期后才真正进入新常态时期。因此,在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三方面转向的同时,还必须认清当前的三期叠加特点。

新常态下的“四个没有变”

2015年1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会议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这“四个没有变”的战略判断,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客观现实,同时还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理念和战略目标,我们在看到新常态“三个转向”的同时,还得把握住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没有变”的战略判断,只有深刻领会新常态的“变”与“不变”,才能更好把握大势。

一是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尽管2015年经济增长只到7%左右,乃至创下了25年来的历史最低值,但仍然处在适度较快的发展区间,同时也是根据我国经济新常态特征主动调控的结果,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我们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在目前世界上仍属较高增长水平。同时,伴随着7%左右经济增长率的是物价基本稳定,居民收入增长略高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的逐步改善。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缓解资源环境和物价上涨压力,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是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是因为经过改革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较为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形成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潜力足是因为我国经济有着庞大的内需市场和投资前景,在外部环境持续疲软情况下,内需将继续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回旋空间大是由中国人口众多、地域面积广、区域差异大、消费层次多等因素决定的。虽说当前全球整体经济形势不好,我国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但是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不会变,这也就决定了我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三是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这种“没有变”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新型经济彰显市场动力,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仍处于加快发展过程之中,并与信息化高度融合,创造出新动力;第二,国家战略增添市场活力,“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推进,将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全面布局,实现区域经济高层次、高起点开放发展;第三,创新驱动激发市场潜力,我国经济正由劳动力、资本、资源三大要素投入,转变为创新驱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另外,政策措施效果进一步显现,从降准降息到减税降负,从“互联网+”到“中国制造2025”,2015年一系列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政策相继出台,经济稳增长效应明显。

四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结果,2015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成效明显。从三大产业分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5%,比第二产业高了10个百分点;从需求结构分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从行业成长分析,2015年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增速比规上工业高4.1个百分点,像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铁路机车增长速度有的在翻倍,有的在50%以上。再从要素扩张的提质增效来看,单位GDP能耗比2014年下降了5.6个百分点。这些分析都充分展现了我国经济结构的逐步优化、改善,为下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个没有变”所反映的是,在过去的2015年,虽说我国经济发展创下了自1990年GDP增长速度的最低值,但产业转型、结构优化、层次提升等特点都促使中国经济持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有创、创中提质的态势,这无疑是可喜的!

引领新常态需要新理念

新常态蕴含新机遇,大逻辑呼唤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当前,我国虽然呈现出“三个转向”的新常态特点,但仍还处于向新常态过渡的三期叠加时期。历史发展反复证明,历史发展自有其规律,应当按规律办事,随意强行超越历史阶段不行,被动应付、消极等待也将被历史淘汰。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我们不能被动适应,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去引领,以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动力机制的全方位创新,推动中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促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经济质量不断提升,不断开辟我国经济发展新境界。

“十二五”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在高起点上走出一条稳中向好的曲线。“十二五”前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不仅高于同期世界2.5%左右的年均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也名列前茅,这是一个很有发展质感的历史单元,纵然是2015年作为1990年以来我国经济GDP增速最慢年份也达到了6.9%,而且这个增速是在全球整体经济发展势头不足的情况下实现的,更能说明其含金量。在“十二五”时期,全国就业人员达到7.7亿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3000多万套保障房拔地而起,城镇化率提高到54.77%……这很不平凡的五年,见证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反映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明显改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中国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而回头去看这些成绩,“十二五”启幕之时,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债务危机巨浪汹涌,全球经济陷入低迷,刚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也面临成长的烦恼、转型的阵痛,可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大力化解产能过剩、改变“唯GDP论英雄”的指挥棒,呼应着“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印证着“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全面深化改革大潮起势、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开启新局,昭示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重现碧水蓝天的治理举措、生态文明建设的稳健步伐,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强民生保障、加大扶贫力度,体现着“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十二五”五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面对大环境的转变,面对发展难题,尤其是当前经济社会新常态趋势,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促进发展理念的革新。

此外,我们在看到经济社会新常态“三个转向”特点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新常态的“新”不仅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诸多新特征上,更应包含新的战略方针、新的制度条件、新的思想方法、新的工作理念。同时,经济社会新常态作为我国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引领新常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够实现的,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奋斗才有可能实现。

第二节 新机遇需要新把握

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今天的战略机遇期可能跟我们过去已经习惯的战略机遇期又不太一样,这个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根据“十三五”期间我国发展环境的变化,重申这样的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又提出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正所谓审时度势是提出新理念的一个重要前提,对战略机遇期内涵变化的新把握便是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一个重要认识基础。

从国内来看,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新变化体现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中,从全球视野来看则体现在世界战略空间转移、新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三个层面。

机遇挑战相互交织

任何国家的发展,都是机遇与挑战的统一。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发展局势中捕捉机遇,抓住机遇,创造发展的机会,反映着一国治国方略的智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根据“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变化,明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具体说来,我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又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能否把握好机遇、迎接挑战事关我国发展大局。

从国际环境来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然主导全球形势。一方面,尽管世界上仍有局部地区发生一定冲突甚至战争,但绝大多数国家合作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这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战争危机的各种潜在因素,从而营造了更加能够推进发展的安定环境。另一方面,伴随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业态与日俱增,全球经济面临重大转型,中国经济结构获得重要的转型升级机遇期。而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而且中国“四个没有变”更是为我国下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认识到,中国面临30余年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诸多风险隐患增加,矛盾叠加,矛盾的复杂性、严峻性更加凸显,具体体现为:一是受价值多元化的冲击和既得利益群体的掣肘,我们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思想紊乱、力量涣散”等问题的制约;二是安全形势复杂,地缘政治安全形势严峻化,深藏面下的传统军事强国暗流涌动,随时借机制造麻烦,牵制中国未来发展;三是资源、人口和政策三大红利逐渐丧失,未来中国的发展不得不转型升级;四是腐败频发多发,如何打造过硬的执政骨干队伍成为“十三五”发展不能懈怠的问题;五是大国地位增强,如何经略世界?虽说“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可以让中国更加融入世界,但也面临世界许多国家的揣测,存在极其复杂的外部发展环境。

面对机遇挑战相互交织的复杂环境,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如何更好实现中国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是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必须深思的问题。

新科技革命孕育新增长源

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互为需求,互为动力。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很多,科技创新是极其重要的原动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由此引发的产业革命方兴未艾,能否抢抓机遇将深刻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

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来看,科技与经济一直是互利共生的。科技发展既有渐进性变化,也有爆发性突变,前者是常规科技进步,后者被称作科技革命,包括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现代经济发展既有普通经济增长,也有爆发性产业变革,前者是常规增长,后者是产业革命。概要地说,常规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常规增长,科技革命则能引发产业革命,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和重大转型。当前,世界科技加速发展,21世纪很可能在生命科技、信息科技和纳米科技的交叉结合部,发生以“新生物学和再生革命”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并催生新的产业革命。届时,人类文明有可能进入“再生时代”,人类个体将获得自然人、网络人、仿生人和再生人四种存在形态。围绕这四种形态的客观需求,将形成新的科技群和产业群。

全新方位中,我们正处于战略机遇期。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十二五”时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一。深化改革的红利在不断释放、全球合作的动能在不断提升,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构建全球经济新版图,战略方位的变化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这些更高层面上的战略互动,关键看我们把握战略机遇的能力与水平。

因此,正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的战略判断一般,面对过去与未来的接替、承续和更新,面对内部和外部的机遇、挑战和期待,“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在今日中国,我们应该关心的不是有没有战略机遇期,而是我们能否始终抓住战略机遇期。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是在变动但并没有逝去,是在发生变化但在变得更好。在这样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可以大有作为,我们也必须大有作为。

理论链接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要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要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加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条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2014年5月24日

时和势总体于我有利

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概念已经过去10余年。今日中国,向外看是一个风云变幻的世界,向内看有一个急剧转型的社会。本世纪头20年的时间窗口,只剩下最后1/4,同时整个世界在低迷中调整。从中国来看,未来5年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人民、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从党的十六大算起,这个时跨20年的奋斗历程,终于到了冲刺阶段。另一方面,这又是一个关键的空间点,中国与世界已经处于“深度互动”之中,2015年,中国经济保持6.9%的增长率,虽说创下了25年来的最低增长速度,但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仍达到了30%左右。面对世界经济的“亚健康”状态,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新常态下发展方式在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在孕育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判断:“时和势总体于我有利,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而这一战略机遇期,正在完成“两个转变”——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能不能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转变,决定着我们能不能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跑好“十三五”这一棒。

一方面,战略空间开始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移,低端门户尚未完全关闭,高端门户已逐渐开启。自从世界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繁荣泡沫开始消退,对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消费能力开始回落。由于不再有强大的消费能力又不便也无法公开阻止在WTO框架下的自由贸易,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各种贸易摩擦、贸易争端开始露头,甚至通过所谓新的贸易规则,比如用TPP部分缓解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压力。当然,TPP的主要意图是政治而非经济,关于这一点我们要有清醒认知。但不管怎么样,中国社会初级产品层面上大量出口的空间确实收窄了,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再工业化”更是进一步挤压了本已收窄的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失去了战略回旋余地。发达国家初级消费能力再下降也会有一个基本的底线,这一底线的分量并不小也不少,在这一块上唱主角的仍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毕竟我们的制造实力与制造成本优势依然存在,对西方社会来说暂时也不会有可替代选择。同时我国在中高端产品出口方面已经开始拓展,像高铁、造船、包括信息终端等等方面都已有了不俗的成绩。

另一方面,战略自信开始从西方社会转向中国及新兴国家,世界政治经济版图重构态势已然启动。过去30余年来,西方社会一直自以为是地认为,只要把中国纳入其全球性经济框架,中国自然会或早或迟进入其社会政治制度框架,其对中国坚持的“中国特色”并不以为然。不问“姓社”“姓资”,那么你迟早得“姓资”。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中国特色”以其强大的制度优势不仅发展了中国,也开始改变着世界,反倒是西方社会政治制度开始捉襟见肘。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对其社会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自负与自信开始丧失,中国社会韬光养晦的空间在逐渐消失,作为世界“追随者”的策略也确实不再管用,现在西方社会已经彻底不再把我们当成小跟班了。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的。当前,尤其是接下来五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到生态环境仍在恶化;从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到地缘政治仍不稳定,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效率与公平、国内与国际,诸多因素错综复杂,相互交织成一个风险综合体。不过,总体而言,时和势总体于我有利,我们需要保持战略自信,正确认识我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一战略认识基础之上更好促进中国发展。

第三节 补齐全面小康短板需要新转变

“十三五”规划建议稿开篇便如此说道:“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而五大发展理念是为了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而提出来的。也就是说,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坚持了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导向。

经济学上有一个“木桶原理”,说的是木桶盛水量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要提高木桶容量就必须补齐短板。经过近30余年的高速发展,我们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无限接近,但是全面小康的关键是“全面”,是没有短板、“一个也不能少”的小康。要确保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需要在决胜阶段补齐短板,在“全面”上下功夫,既要着眼于全面推进各项建设,更要突出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先前发展基础上提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六点新目标要求,这既为下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更是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然存在的短板,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需要向贫困宣战,向污染宣战,加快创新步伐。

知识链接

木桶原理

盛水的木桶是由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限制,该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其加长才行。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或“木桶定律”,又称“短板理论”。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因此,整个社会与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并尽早补足它。

一个都不能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这么一句话。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言,不仅“五位一体”一项都不能少,还必须13亿人“一个都不能少”“一步都不能迟”。虽说我国在30余年的发展中取得巨大进步,全国贫困人口也由2011年的1.22亿人减为目前的7000多万人。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

知识链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

根据国家贫困线划分,我国现行脱贫标准是农村年人均纯收入按照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2300元,2014年脱贫标准为2800元,按照这个标准,我国现有农村贫困人口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发生率为7.2%。从国际比较看,如按照购买力平均计算,我国贫困线标准相当于每天2.19美元,高于世界银行全球绝对贫困线最新标准1.9美元。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和其他因素,还需逐年更新现价计算的标准。根据测算,若按照每年6%的增长率调整,2020年全国脱贫标准约为人均纯收入4000元。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全部消除这7000多万贫困人口,只有真正地做到“一个都不能少”,才能说真正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脱贫攻坚先易后难,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找准方位才能把握航向,主动作为才能克难前行。

今天,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才能实现脱贫攻坚的战略目标。

要“利”也要“绿”

在前30余年间,中国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我们用二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一两百年的发展道路,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这种高速发展是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为代价的,沙尘暴、雾霾、水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成为老百姓挥之不去的阴霾,中国的粗放发展方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地步。

从国内看,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发展方式粗放,生态退化、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雾霾笼罩着大片国土,大自然留给我们的污染容量和生态弹性已近告罄,生态系统已经不再能够继续支撑粗放型的发展。“餐桌上安全”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毒奶粉”“毒豆芽”“瘦肉精”等导致广大人民群众不知道还能吃什么。从全球看,虽然国际间的发展竞争仍然离不开资源能源,但随着新技术革命不断深入,已不限于野蛮掠取和粗放开发,而越来越多的是采用新技术手段,巧妙利用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保证人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拥有持续竞争力。此外,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作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既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是对老百姓需要绿色的回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迫切需要我们反思自身发展思路,改变先前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面对先前竭泽而渔、“挥霍性”利用资源和“卖血过日子”的发展模式带来的恶果,迫切需要我们转变理念,既要“利”也要“绿”,做到“绿”和“利”的兼顾,而且先前的高速增长也给我们转变发展方式,再造绿水青山提供了条件。

理论链接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调研时的讲话,

2013年4月8日至10日

经济“换挡”须提质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动力转换、结构转变、阶段更替和风险缓释的关键时期,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为了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国经济需要保持至少6.5%的中高速增长,这意味着我国要比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2%—3%的增速高出4—5个百分点。

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GDP增长率由2010年的10.4%下行到目前的7.0%左右,2015年GDP增长率首次破七,为6.9%。要确保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需要保持至少6.5%的GDP年增长率,而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好,我们也面临着很大的增长压力。为什么我国GDP增长率会呈现下行趋势呢?其实这是合乎规律的,我们不可能长期保持高速增长,那不可能,也不合乎经济发展规律,我国经济发展减速既有直接原因也有深层次原因,这点我们必须有深刻的认识。

过去30余年,中国经济表现出“高增长、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成本”等显著特征,高速增长几乎成为谈及我国经济时的一种常态。但是,随着要素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的空间逐步缩小,技术追赶和要素转移的步伐相应放慢,数量型扩张的经济模式已经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实现高速增长,特别是随着人口红利减少、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资源配置效率和要素供给效率下降,传统“三驾马车”增长动力放缓。数据显示,2011—2013年,我国消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下降,尤其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出口的贡献率甚至下降到负数,2009年负拉动4.1个百分点,2010年负拉动1.4个百分点,2011年负拉动0.8个百分点,2013年负拉动0.2个百分点,2014年小幅拉动0.1个百分点。虽说2014年和2015年情况有所好转,消费、出口增速和贡献率均有所提高,但投资一家独大的局面依然没有改观,形势仍不容乐观。加之边际投资效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持续下降,导致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

现实需求“疲弱”掩盖着巨大的潜在需求无法实现的现实,实际上反映的是经济供需结构不匹配的深层次矛盾,其背后的实质是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和经济结构调整滞后的问题。经济速度换挡更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投资主要投向“铁公基”,致使钢材、粗钢、水泥等在过去30多年实现了二三十倍的超高速增长,粗放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致使发展不可持续性增强,过度依靠投资的拉松作用导致当前的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而其他亟需资金的行业又得不到应有的资金保障。二是经济结构失衡。以GDP论英雄和投资驱动的经济发展,最容易引发项目、投资争夺战,重复引进、重复建设、结构失衡、产能过剩致使经济效益下降。三是人口红利衰减,劳动力成本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新增GDP中约有1/4—1/3是新增劳动创造的,得益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黄金时代”提供的人口红利。2010年,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达到74.5%的峰值,抚养比下降到34.2%的最低值。但越过这一拐点后出现相反的趋势,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抚养比上升。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之下,二孩政策得以出台,可是虽说政策允许了,但我们的好多年轻人却不愿意再生了。在此背景下,经济增速自然会下降。四是资源短缺瓶颈收紧,生态环境逼近上限。粗放发展方式的一个直接后果,是自然资源大量消耗、稀缺性加剧,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迅速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堪重负。[1]

面对我国经济增速由高速向中高速“换挡”趋势,原有发展动力衰退乃至效果不灵的严峻挑战,在这个经济社会转型的阵痛期,为了保持至少6.5%的中高速增长,尤其是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任务,迫切需要我们认清困境,把握机遇,搭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快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提高发展质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以此为契机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第四节 五大理念:聚焦新实践的新变革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新趋势、战略机遇期内涵变化的新方位和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所面临的短板,在充分把握未来我国发展大环境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统一、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的确立,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验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致力于破解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发展难题,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目标,是关乎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破解发展难题

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依靠什么发展、实现怎样的发展、发展为了谁事关全局。正所谓理论来源于实践,发展理念就是为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所面临的是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所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致力于破解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发展难题。

创新发展着力于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放眼今日世界,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之所以比较成功和成熟,是因为树立了正确发展理念,高度尊重知识、人才、创新,走上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目前虽然从总量上看,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已居世界前列,但按人均算就排到后面了,我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70%、美国的1/7、欧盟的1/5,排在全球第80位左右,按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序,我们在第91位。从综合发展水平看,特别是在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把推动创新驱动和打造新增长源作为重点,加快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创造新的有效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知识链接

3D打印

3D打印(3DP)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SHARING ECONOMY),也被称为点对点经济(PEER TO PEER ECONOMY)、协作经济、协同消费,是一个建立在人与物质资料分享基础上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分享经济包括不同人或组织之间对生产资料、产品、分销渠道、处于交易或消费过程中的商品和服务的分享。这个系统有多种形态,一般需要使用信息技术赋予个人、法人、非营利性组织以冗余物品或服务分享、分配和再使用的信息。一个通常的前提是,当物品的信息被分享了,这个物品对个人或组织的商业价值将会提升。便利、参与感和信任是推动分享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协调发展着力于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在发展上取得卓越成就和丰富经验,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特别是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收入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相当突出。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的模式对中国而言难以持续,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风险。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调整先前的发展方式,补齐发展短板,促进“全面”小康。

绿色发展着力于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一个民族环境意识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我国虽然取得了高度发展成就,但是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要促进中国发展更加可持续,建设健康中国,就必须崇尚绿色,走绿色发展之路。

开放发展着力于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明显加深。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充分考虑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把我国开放型经济提升到新水平。

共享发展着力于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但仍存在收入差距较大、社会矛盾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少“短板”要补。“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夯实百年梦想

电影《功夫》中有这么一句经典台词:“做人如果没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做人不可没梦想,更何况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国梦,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五大发展理念也是以实现百年梦想为归宿的。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强调,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集中体现,也将归宿于中国梦,以百年梦想为目标。

知识链接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内容完整、各部分地位明确的理论体系,其中,古老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全体中国人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道路,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迈向“大同世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目标。

从纵向上看,以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步骤来看,百年梦想设计成若干个阶段。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一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下,百年梦想的第一步已经实现,当前,我国已经处于实现第一个百年梦想的决胜阶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步伐一步步迈出。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坚持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所指出那样,理念和规划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倒推,补齐短板。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实现现代化是相互衔接、密切相连的两个阶段,只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更加坚实、更加深厚的基础,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创造更加光明、更加灿烂的前景。

在横向上,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一系列新的治国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整体谋划的战略布局与战略重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提出,则框定了发展的原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同两块水草丰茂的沃土,“四个全面”就是其间坚固有致的路桥;“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如同两片疾风阔浪的海洋,“五大理念”,就是海上驰骋有方的船队。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战略布局上,“两个一百年”是两个阶段性的奋斗目标,这两个阶段,既并联相关,又各有指征,都为着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运行不息。

知识链接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

可以说,无论是改革这一根本出路,还是“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都统一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统一于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伟大进程,统一于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协调推进。

两个一百年

“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是指“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相辅相成,是我们国家我们党未来的发展、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中国梦的第二个宏伟目标。

关乎全局的一场新变革

所谓理念,一般具有两层内涵:其一是理想+信念,其二是建立在理性思考基础上、有理论依据和学理支持的正确观念。两个层次内涵的理念可以各自独立使用,但发展理念必须是两层内涵的有机统一。五大发展理念从两层内涵上都进行了明确论述,并强调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要开拓中国发展新境界,就必须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作用。

当前,中国发展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的严峻挑战,我们只要深入思考这些问题的成因,不难发现,直接的是体制机制问题,所以中央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

但体制机制背后,更深层的是人们的理念。而理念的改变是比体制的改变更加困难的事情。特别是,现存发展问题根源来自很多市场主体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而不愿顾及他人利益、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很多市场主体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将能带来的更好的前景。我们既要保持市场带来的活力,又要维护公共秩序,以获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大的整体利益,除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外,就是要在所有市场主体中建立分散决策下的共同价值观,即新的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的基点是共同利益和整体利益,是实现个体与整体的共赢。这样一个发展理念,真正树立起来,是革命性的,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不能只是政府的事,而必须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只有在发展理念上完成这场变革,才能减少改革的阻力,才能真正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可以这样说,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立足中国发展实际,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极具理论价值,同时又是五把尺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用它们来全面度量、评判和验收。作为一场关乎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新的五大发展理念将引领时代发展,拓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格局新面貌。

同类推荐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疑难深度解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疑难深度解析

    本书围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师生普遍关注的疑难问题,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新实践,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对所选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科学分析和阐述,观点准确,说理透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 读懂儿童:幼儿成长个案研究

    读懂儿童:幼儿成长个案研究

    2010年,备受关注的《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它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作为专章单列,这在新中国历史上是承前启后的大事。同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由于受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幼儿教师数量与质量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教育部、财政部从2011年起,在中西部地区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 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公司法实务与企业改制

    公司法实务与企业改制

    本书的第一部分“国有企业改制与公司法”阐述了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质是实行公司制。第二部分“公司组织过程与运作”着重介绍了公司组织过程中进行设立、组织变更、重整、破产、清算等一系列活动的揉作规则和程序;第三部分“公司组织形态与运作”分别论述了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股份合作公司等组织形态的出资、股份的发行与转让、机构管理的操作规则和程序。
  • 阳明心学传播者钱德洪研究

    阳明心学传播者钱德洪研究

    本书从阳明心学传播者角度来研究钱德洪。主要回答四个问题:一、钱德洪能不能传播阳明心学?二、钱德洪传播阳明心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三、钱德洪传播阳明心学做了哪些工作?四、如何评价钱德洪传播阳明心学工作?
热门推荐
  • 天下迷琴

    天下迷琴

    这把琴里究竟藏着什么秘密,让那么多人趋之若鹜?
  • 老祖带我去修仙

    老祖带我去修仙

    胡来:我耳孙天赋不够,没事儿,我能解决;资源不够,没事儿,我能解决;桃花运不够,智商不够……这我能解决。苏不弃:老祖,快收了你的神通吧,孙子我就剩半条命了
  • 情剑山河

    情剑山河

    家国之争,两岸恩仇,孰是孰非,谁能评说?尘封的史册间,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爱恨纠葛,血泪伤痛?文武兼修,
  • 岐山神君

    岐山神君

    岐山神君求关注一块普通玉佩蕴含上古天道命数,竟然是朱洪王族传承宝物,天地至宝周天卦图。朱洪修炼至感悟巅峰就难以筑心,心疾宛若深渊大海,每每心潮澎湃而命不久矣,为此向命数发起了抗争!上古魔尊在大陆一统之时苏醒重临人间,朱洪力挽狂澜却揭开了一正一邪的千年仙魔羁绊之谜!为了和爱人恩爱到老,朱洪不惜以身试险,甘愿承受堕境、雷霆、炼魂之苦。
  • 爱你如宝:腹黑总裁的蠢丫头

    爱你如宝:腹黑总裁的蠢丫头

    他,一个腹黑的大boss富可敌国,但是没有自己真心爱的人。一天从古代穿越来而来的格格与他又有什么之间的恋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美食田园:捡个汉子送个娃

    美食田园:捡个汉子送个娃

    【男女主身心干净,男强女强一对一!】一朝穿越,身为女特警的萧瑶穿越到同名萧瑶的萧家小姐身上,本以为穿越到小姐身上就可以享尽一世清福,可是偏偏这个萧瑶是个废物出身,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爹爹还给自己甩了一巴掌逐出家族?算了,不能享清福咱就自己努力吧!分配到农村?那咱就种田!没有银两?那就去挣!“看,那就是黄家村的萧娘子,种的一手好田,炒得一手好菜,还会赚钱,谁娶了她可就八辈子积德咯!”只不过……喂喂喂,我只不过顺手救了你,不用以身相许啊喂!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宋教仁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宋教仁

    宋教仁不仅获得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发展了自小就有的朦胧的反清革命思想。1901年,他考取了秀才,但他想的却是怎么样去推翻腐败的清政府。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与同学好友文骏等人登上书院东边的漳江阁。年青的宋教仁纵谈中西政治的得失,关隘的险要以及古今用兵的胜败,豪情地说:“中国人痛恨满清政权久矣!有英雄起,雄踞武昌,东扼九江,下江南,北出武胜关,断黄河铁桥,西通蜀,南则取粮于湘,击鄂督之头于肘,然后可以得志天下。”巧得很,10年以后,果然以武昌起义为起点,爆发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国政权。
  • 亡灵设计师

    亡灵设计师

    我叫亡灵!靠!又写错!应该是王灵,我出生于一个鲜为人知的神秘小村子,这是一个外人一旦进入,就会在当天晚上子时莫名发狂,吃尽自己全身血肉,以骨架之身,拎着自己鲜血淋漓的心脏,走入无人敢靠近的坟地黑洞失踪的恐怖小村子,从此以后,我的村子被列为军事禁区,而我居然成为有史以来,这个贫穷小村子里第一个考入全国最好美院的学生,当我离开村子的那一天,我的传奇恐怖的故事也随之开始了……
  • 难经古义

    难经古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